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11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将军重掌国武监之事,他们也未必没收到风声,开监之日,他们敢不敢来还两说着,若他们敢来,许就是来观望声色,我却要佩服一下他们的胆量,说不得在他们掉了脑袋的时候,小妹去掌刀,给他们个痛快,要是不敢来,吾等又何必为他们忧心?”

“小妹好气魄。”

“小妹快人快语,正合我心。”

褚徵苦笑,摇头道:“还是小妹看的透彻。”

吴小妹向周围拱了拱手,这才笑道:“我等皆瞅着那些人不顺眼,往日只想着怎么弄住他们,暴打一番,今天终于有了机会,眼见他们倒霉,自然胸中一舒,到是褚兄,还能念及同窗之谊,这等心胸度量,实非我等所能及。”

褚徵摆了摆手,“只要诸位别说我妇人之仁便成,咱们注定要投身军旅,有了这个名声,日后怕不好过。”

众人皆是大笑。

之后褚徵正色道:“今日不过未雨绸缪一番,大将军威名远播,我等也只听过些传闻,从不曾亲见,更不知大将军喜恶,所以,诸位在之后还要谨慎,褚某进国武监不容易,想来诸位也是如此,所以更要珍惜,数载光阴,大家伙儿总归不愿功亏一篑吧?”

“回去之后,褚某是要闭门习文练武,待国武监开监之后,再出门了,诸位也当有所打算,别自己丢了脸面,到时即便我等为你求情,以大将军。。。。。。或杜大人威严之盛,怕是也说不上什么话。”

众人纷纷点头,心中更是感激,别看褚徵说的有些唠叨,但良师益友,也不过如此罢了,父母之言,这些年轻人未必能听得进耳朵里,但好友同窗说的话,却犹能暖心。

话说到这里,其实已经不用再多说什么了,这里的年轻人,都非蠢笨之人,听进去了,也就听进去了,听不进去,多说也是无益。

于是,褚徵开始敬酒,也象征着这次深谈的结束。

喝了几杯,楼下的人已经陆续开始往上面送文章。

褚徵遂笑道:“一会儿还要单独告诫楼下的同窗一番,现在嘛,有请诸位当个审官儿,瞧瞧同窗们的文章,评一下优劣。”

众人自然不会推辞,吴小妹却是笑道:“褚兄此举,大有深意,不过我等既然吃了褚兄的酒,自然责无旁贷,就是褚兄那把刀,杨十四肯定也想要来着,不如让他也写上几句,给个机会。”

褚徵少见的露出些郝然之色,“小妹聪慧,伯当惭愧。。。。。”

众人心中其实皆是了然,吴小妹年纪小,可以点一下,其他人却不愿伤了褚徵颜面。

再者说了,国武监不久便将有一番震动,各人都在想着自保之法,褚徵也不过是先行一步罢了,加之,对国武监将来情形,也未有隐瞒,尽数告知众人,这就是人情了。

杨十四更是晃着他那一身的腱子肉,大声道:“褚兄不要听她胡说,她没事尽拿我来做法,大家伙儿又不是不知道,许就是她有了觊觎之心,却又用我来顶数。”

众人又是一阵七嘴八舌,有意无意间,却是将方才的话题岔的更远了。

半晌,楼上终于安静了下来,众人开始评阅词句,将看着好的拿出来,放在中间那张桌案之上。

众人眼光都不甚高,也头一次当审官,都是平心静气,不愿弄错了,遭人嗤笑,一时间,楼上除了翻阅纸张的声音,便没了其他响动。

好在,楼下那般人,比之他们来说,更是一群粗坯,字写的歪七扭八的大有人在,文章词句,也都浅白,所以没什么为难的地方。

二层众人也默契的没有将这些词句都读出来,楼下众人,虽然在国武监中是他们的下属,有着等级,但实际上,皆为国武同窗,走出国武监之后,才能真正论个高下。

当着这里所有人,读出这些文章,便有了取笑之意,过于孟浪轻浮,没谁会心里那么没数。

吴小妹这里看的很快,她本就聪慧,文事上虽然不会学的太过艰深,但比起在座众人来,却要好上许多,所以看起文章来并无碍难。

再者说了,文章都很短,多者数十字,少者寥寥几个字而已。

但当她又结果一张宣纸,眼睛在上面一瞄,顿时有着楞神儿,瞅了瞅周围众人,有了犹豫之色。

她这里的异状,立马被褚徵察觉,缓缓站起身,做无意状走到吴小妹身后,看了过去。

吴小妹也不遮掩,给他展开。

一眼看过去,褚徵顿时吸了一口。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捣乱

(三更,月票,打赏,订阅,都来吧)

更让两人纠结的是,这下面竟然没有落款。

他们这是聚会饮酒,不是科场考试,自然不会那般严格,各文章之下,都有着各人的

这是也知道自己写的词句不妥,所以才瞒了名字,还是有人来故意捣乱?

两人对视了一眼,褚徵抬手将那薄薄的纸张拿起来,对折一下,收入怀中,向吴小妹勉强笑了笑,转身回了自己座位。

吴小妹知道,这事也就这么过去了,褚徵会不会将这东西送上去,就要看褚徵自己的思量了,她这里若是多言什么,反而不美,也便默不作声,只当没看见那东西。

她这里记性很好,努力的又想了想,想要对上笔迹,但那些字写的。。。。。。嗯,中正平和。。。。。换句话说,既不出众,也绝算不得低劣,很普通,越是这般,越不好分辨,让吴小妹很是头疼。

她却是不知,此时此刻,就是朱雀大街对面一间不大的酒楼之上,一个年轻人脸上挂着温润的笑容,临窗而立,手里一边把玩着酒杯,一边饶有兴致的看着对面。

年轻人二十岁出头,一身锦袍,腰上同样挂着腰刀,他的皮肤是健康的古铜色,一双斜飞入鬓的眉毛之下,有些细长的眸子闪闪发光,这无疑是个俊朗的年轻人。

看那一身打扮,也是非富即贵。

不过这间酒楼的主人只知道,这里被一位不差银钱的客人包下了。正月十五包下酒楼。那是要双份的价钱。能这么做的人,自然是不差银钱。

本来还以为是举行文会,或者是宴请好友之类的聚会,但却被告知,只留下一个厨子,,一个传菜的伙计便成,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是人家要在这里一人独酌,或者是两个人一起对饮,反正,不会来太多人等。

朱雀大街这里,中正堂皇,一年中见到的达官贵人,可谓是不计其数,东家这里虽也咂舌,但终归没有多问,只是照着吩咐。留下了最好的厨子,和一个机灵的小伙计而已。

“一些小孩子做耍而已。怎得少爷如此看重?不如去赏些花灯,热闹一下,看看长安中美貌的女子,老爷前些时来信可说了,少爷再无子嗣,便要给少爷娶妾了呢”

年轻人翻了翻白眼,他身旁的这位健壮的中年汉子是十足一位粗汉,对自己父亲最是忠心不过,前些日子父亲来信,是说了那话。

让这位知道了,于是,什么事情一说,都能往这上面歪缠,让他极为头疼。

“三哥,你可不知道,现下聚在那小楼中的,可不是一些小孩子,不定将来有一天,那些人中间就能出上一两位大将军,今日一聚,可能也是他们聚的最全的一次了,能于此处旁观,说来还是我的幸运呢。”

中年汉子别看粗直,但脑子可一点不笨,糊弄他可不那么容易,此时撇了撇嘴道:“少年莫要欺我,这些小孩子我可都认得,其中也就一个姓褚的有些本事,其他人嘛,那个姓吴的女娃娃,也还凑合,可惜是个女子,心比天高,不定命比纸还薄呢。”

“另外那个姓杨的孩子,冲锋陷阵定是一员猛将,但要说能成大将军,下辈子吧”

“三哥记性真好,只去了几趟国武监,便能记住他们,这不正是说,这几人皆有出类拔萃之处?”

中年汉子被绕住了,挠了挠脑袋,“咱说不过少爷嗯,少爷不会是相中了那女娃娃吧,说起来,这女娃娃还真不错,跟少爷很是般配,少爷既然中意,不如让给老爷去信儿,娶过门便是,在这里瞧着,算怎么回事?”

年轻人咂吧了一下嘴,觉着分外的无力。

中年汉子这时又有疑问了,“少爷写那几个字,送过去是什么意思,老爷常说,做人和做事一般,皆要讲究一个光明正大,少爷怕是有违老爷教诲啊。”

偷偷摸摸这个词儿到底不好听,中年汉子虽然粗鲁了些,但也没将这个词儿用到自家少爷身上。

中年汉子的话,正骚中年轻人的痒处,年轻人乐呵呵的得意道:“都说褚徵褚伯当做事大气,度量也是不小,我这次再试试其可惜,不能过去,不然的话,能看到他们的表情,一定很是有趣。。。。。。”

年轻人快活的白活着,满脸都是恶作剧般的欢喜,年岁好像一下便小了下来。

这回轮到中年汉子翻白眼了,这位少爷啊,外间之人都说少爷谦逊有礼,有君子风范,谁又能知道,他家这位少爷其实最为活泛,少年时调皮也就罢了,到了成年之后,这性子依然不改。

为了这个,吃了不少家法,但看上去真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了,弄的老爷那里也没什么好办法了。

好在,少爷在人前的时候,还能收敛一些,不然的话,那才让人头疼呢。

“褚徵的胆量和少爷没什么关系吧?难道是这褚徵也有求凰之心,少爷。”

年轻人笑容立马不见了踪影,苦着脸道:“三哥啊,求求您了,咱能不能不提这茬?”

中年汉子狡黠的笑了起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少爷要想耳根清净些,便赶紧给府里添个小少爷,也省得自己心烦。”

年轻人一拍窗棂,正色道:“哼,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中年汉子耷拉着嘴角,闷声道:“那是他生不出来,大将军赵柱国灭了不知多少胡人了,现在人家可是一女二子,瞧瞧人家,功名家室两全,少爷自问一下,可有那等本事?”

年轻人一下便露出了笑容,道:“三哥,这可是你的不对了,父亲最不愿旁人提起大将军赵柱国,你又不是不知道,回去啊,我得写封书信去父亲那里,跟他说说,三哥最仰慕的人是谁。”

中年汉子也笑,“嘿嘿,少爷可能不知,老爷之所以不让人提起大将军赵柱国,为的可不是不喜此人,而是麾下士卒,多为蜀人,大将军赵柱国在蜀中杀的尸山血海,结下的仇怨可谓不计其数。”

“为免挫动军心,这才将其人之名当做了忌讳,说起来啊,许是老爷也觉着,大将军赵柱国杀的人虽未必各个该死,但到了成都杀的那些人,却很有道理,若是那个时候,大将军赵柱国手再狠一些,老爷会更高兴呢。”

不用问了,这年轻人正是褚徵等人口中提到的赵葵,大将军赵方之子。

提起当年旧事,赵葵情绪也低落了下来,当年赵氏一门被戮,只逃出来他这么一根独苗,当时赵葵虽然年幼,却还记得,从成都一路逃到剑门的凄凉和仓皇。

蜀国君臣,欠赵家的太多,尤其是孟苏两家,与赵氏皆有血海深仇,孟氏也就算了,亡国之人,活在世上怕是比死了还难受。

但蜀中苏氏,却是不成,这些年在蜀中,苏氏一族虽也遭受重创,但如今蜀中元气大复,蜀中四姓,其他三姓皆有人出仕大秦,却独独不见苏家人。

这个问题,赵葵是知道的,因为当年在蜀中,大将军赵方借剿匪之名,对蜀中苏氏一族进行了堪称疯狂的报复。

那时,驻守蜀中的秦军在冷眼旁观,其他蜀中降臣战战兢兢,不敢说话,大将军赵方的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