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2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玄道噎了一下,脸色立即变得铁青一片,锐利的眸光盯在赵石的脸上,好像要将他刨开一般,赵石毫不犹豫的迎上去。

李玄道眼中寒光闪烁,一缕杀机稍纵即逝,赵石的拳头也悄悄握了起来,这次谈话注定没有好的结果,战略上的分歧也显示了这位魏王殿下的野心,这个时候和这位殿下闹翻不是什么明智之举,但却可以划清界限,之后也许要艰难一些,但他坚信,这位魏王殿下没有一丝一毫的机会成就大事,这是他身为战士的直觉,在他察觉了对方的意图之后,本能的便按照一个战士的惯有作风粗暴的顶了回去,虽然他已经改变了很多,但遇到大事之后,还是欠缺了许多的圆滑。

可笑的杀气,这是赵石现在感觉,能让普通人胆落的杀机在他眼中如同玩笑一般,在这么近的距离之下,对方只要稍有异动,他完全可以擒下对方,出关再是容易不过,大不了回转京师罢了。

僵持了片刻,两人的目光碰撞出一连串的火花,对方眼中疯狂和毁灭的气息是如此浓重,便是以魏王李玄道的心性也觉得心中一颤,忍不住想将目光移转开去,但固有的骄傲制止了他这么做,心里更是怒如狂。

但他毕竟不同于常人,强自忍住要唤人进来将这个胆敢在他面前倔强如此的狂徒拿下的冲动,深深的吸了一口长气,又缓缓吐出,心中怒火虽炽,但口气却变得淡淡的,“到是本帅小瞧了你,能有如此胆气就不怕本帅一怒之下斩了你,你真就以为本帅顾忌你的身份,不敢拿你祭旗不成?”

赵石也是松了一口气,嘴角牵动了一下,“大帅刚为末将弄个功,现在便因些胡乱言语而治末将的罪,如此反复怎能服众?再有一个,大帅的度量难道还不如常人?这个末将是不信的。”

这句貌似有些示弱的话一出口,总算是给了李玄道一个台阶,他哈哈大笑了两声,这才又盯着赵石的眼睛说道:“赵将军果然有胆有识,不愧陛下倚为心腹,本帅也很是欣赏的,不若到本帅麾下效命,定保你一世荣华富贵,延及后世子孙的……

赵石微微一笑道:“末将如今不正在大帅麾下效命,大帅何出此言?”

李玄道眼睛眯了眯,这个回答好似早已在他预料之中,不过眼中还是掠过一丝失望,摆了摆手道,“好了,本帅还有军务要处置,你下去吧,来人,送赵将军出去……”

第一卷乱世可有桃花园第二百九十章弑君

潼关整个平静了下来,不过平静中带着无可言喻的压抑,因为大军并未散去,随着天气渐渐炎热,一支支打着各色旗号的秦军开始整装待,一如当年当年从这里出的唐军一般,不过不同的是,他们要去河东之地征战,那里既没有当年乱如蜂蚁般的义军,也没有士气低落而又**的隋军,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胡人王朝。

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带着些紧张,就算是那些见惯了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情景的百战之士也是一样,西军还没怎见识过这个全新的对手,东军则是因为失去了城墙的保护,要跟以野战闻名于世的女真铁骑交锋而感到担

频繁的粮草调拨,军令好像流水一般不停的从帅府出,一支支接到命令的秦军军伍进入指定位置,开始战前的最后准备,领军将领们不停的被叫进帅府面授机宜,征的民壮也开始陆续到达潼关,探马侦骑早已渡过黄河在金国境内散了开来。

沉抑的气氛将笑容硬生生从各人脸上抹去,军营中除了日常的操练外,修整的兵士都默默整理着自己的行装,将随身的横刀磨的雪亮,盔甲擦了又擦,直到能照见主人那凝重中带着杀气的眸子。

赵石自从上次几乎被赶出帅府以后,便率兵驻扎在了潼关关前,李玄道那里也好像将他忘了一般。没了什么消息,直到驻守在潼关各处要隘地西军援军陆续到达并在关前扎起营寨,一纸军令才到了赵石的手里。

“兹命鹰扬将军赵石率兵入前锋军中,归前军统制张培贤辖制……”

大军前锋,也就是逢山开路遇水叠桥那一伙儿的。也可称之为大军之触角。又可说是大军的刀锋,一旦遇敌,能战则战。不能战则就地抵抗。等待大军到来或是退回中军,很多立功心切的大将都喜欢作前锋,这是立功地好机会,什么关羽张飞赵云之类都作过前锋地。在说书先生嘴里,有名有姓的将军们都喜欢争着抢着去跟敌人先见上一面,结果就不用提了,斩瓜切菜一般立下战功回去受赏。

不过那毕竟都是演义小说里的春秋笔法罢了,这无疑是在高危职位,一个不好便容易陷身敌阵或是被主帅给斩了,这无疑是魏王对他地回应。也不用解释什么。只他一队新军,就算他赵石有天大地本事。这也不足以让他的京兆军进入前锋军中,不过是想借刀杀人罢了。

这样的待遇赵石早有预料,并不如何意外,军令到了手里到是让他能整个静下心来继续调教自己的军卒,到了这一步,再想什么退路纯属自找麻烦,唯有见机行事罢了,他已经作了自己认为最完全地准备,这也就足够了,他一直记得前世时有位教官说过,上了战场,最值得信赖就是你手里的枪以及身边的战友,那位想用士兵的鲜血换来什么东西的魏王殿下,此时在他心里,也再无什么地位可言。

在赵石堪称严厉的督促之下,一群刚接触战马不过几个月的新兵现在已然能够熟练地掌握住坐下地战马,虽然一些高难度动作不可能做出来,但骑在马上快行军已经不成问题,他们人人身后都背着一个沉重的麻布包裹,里面除了一把备用地横刀之外,还有一小包毒药,一些治疗外伤的草药,足够一个人吃半个月的干粮,马脖子上还驮着一个大大的水囊,这些东西堪称沉重,但在不断负重行军的训练之下,这些身体日渐强壮的秦川汉子便是步行背着这些东西也能一口气跑出十里二十里去的,这些完全的准备才是赵石最具信心所在。

不过相比较这些心情沉重的士卒,渴望建功立业的将领们心情又是大不一样,这是秦军第一次踏出潼关门户,也许将与几倍于己的敌军作战,心中虽有些没底,但一颗颗心都是滚烫滚烫的,这一战不知有多少人葬身异乡,但也会有人留下千古不灭之英名,此战过后,论功行赏,东军西军的格局也许就会就此打破,能占据怎样一个位置,就看能有多少金狗的头颅来垫底了。

就在潼关上下整军备战之时,作为他们敌手的金国却是生了一件大事。

金国都城,上京。

女真立国之后,原契丹人建造的都城便被女真人整个继承了下来,又经过数十年的增建,规模上虽不如长安,开封等城,但皇宫所在,殿阁林立,装饰奢华,所居阔大,在气势上已不下于任何一座名城了。

不过此时金帝寝宫当中,却是一副刀光剑影的场面,上京城关都统制耶律元宜手持犹自滴着鲜血的战刀,神色狞厉的站在已然脸色灰败,却依然努力想保持住自己帝王威严的金帝完颜亮面前。

地上横七竖八躺着的都是完颜亮身边的“硬军”,所谓硬军,便是金帝从最亲信的女真侍卫当中挑选出来的最强悍者,作为自己身边的贴身护卫,他一生杀人无数,便是兄弟子侄也信不过,这些亲卫都是自小养在宫中,严禁结交外人,再捉来猛兽与其扑击,训练出来的死士,只得一千人,今日却被人使计调离了大半儿,剩下的不是战死在了寝宫之外,就是在他面前被一一杀死。

金帝完颜亮,字元初,本名迪古乃,是宗次子,其母大氏乃渤海皇室后裔,完颜亮自小便身份尊贵,更是上一任皇帝金熙宗的弟弟,和另一个时空一样,他曾随叔父完颜宗弼征伐后周,积功而至行军万户。后又被封为龙虎卫上将军,南京留守。

和他地哥哥金熙宗的温文尔雅,生性温和不同,完颜亮自小便是野心勃勃,又见过汉人的富庶繁华。对金熙宗的温吐性格十分不喜。

当时金熙宗继位之时。过后与好友高怀贞饮酒,便说自己平生有三个志向,第一个便是“国家大事皆出自于我”。二是率军开疆拓土。捉拿他国古等等不一而足。

而这两人和耶律元宜都有亲戚,萧文乃元宜之舅,耶律察八更是他的亲叔叔,就是萧裕也是耶律元宜的良师益友,如此冤死让耶律元宜将完颜亮恨到了骨子里,但完颜亮知道自己杀戮过众,仇人遍布朝野上下,防卫一直严密非常,身边之人稍有不对,便有杀人之祸的。

耶律元宜一直隐忍至今,才算说通了皇宫侍卫统领数人,又联络了朝中一些早已将完颜亮恨之入骨的大臣,让完颜亮的侍从官假传圣谕,调离了大部硬军,带着自己的亲信以及皇宫一众侍卫一路杀进了完颜亮的寝宫。

看着近在眼前的完颜亮,耶律元宜手起刀落,一颗人头和着鲜血便已经落在了地上,无头的尸体慢慢栽倒,他身后的士兵却是上得前去,将完颜亮的尸剁为肉泥,寝宫之内的血腥味儿浓的让人毛骨悚然。

之后耶律元宜哈哈大笑,状若癫狂,拎着完颜亮的人头大声呼喝,“昏君已死,你们可愿意听我说一句话吗?”“用汉人的话,国不可一日无君,今征西大元帅完颜烈手握兵权,又有容人之量,我等做下这等大事,若不能得他肯,定然死无葬身之地,我愿推他为帝,你等可有异议?”

(其中有许多与历史不符,海陵王乃死于南征大帐之中,杀他的确实是耶律元宜,这里改了一下,望大家不要细究。)

第一卷乱世可有桃花园第二百九十一章先锋

虞乡因楚汉相争,霸王别姬而得名。

此时虞乡县令武试举神情疲惫的坐在县衙之内,旁边两个师爷也苦着脸翻看着账簿,低着头在纸上不时写上几笔,其中一个还时不时的咂一下牙花子,让武试举眉头皱的更紧。

武试举今年已经五十六岁,是金大业七年的进士,他是正经的汉人,在翰林院作了两年的书记官儿,之后见朝廷上腥风血雨,实在是怕的不行,便疏通关节,外放了这虞乡县令,他一个汉人,没根没基的,便也没什么升迁的机会,在这虞乡县令的位置上一坐便是二十多年。

不过虞乡临近黄河,遥望秦岭,离黄河古渡不过十数里之遥,是攻秦的毕竟之路,以往军旅过境,他这个县令都是支应的妥妥当当,很是让府城那位知府大人省了不少心思的,所以这个县令到是坐的稳稳当当,没人愿意过来和他争抢。

这次却是不同,三十万大军一来一回,县里的青壮都被征了去运送粮草,县里只剩下了一些老人孩子和妇女,又要协调粮草运送,又要组织人手争抢农时,短短一个多月下来,武试举便已经瘦的和个杆子相仿了。

这些金兵回来的时候垂头丧气,显见是打了败仗,一群粗野的军官对他这个县令呼呼喝喝,如同小厮一般支使,他也就忍了,谁让祖宗不争气,将他们这些子孙扔给了胡人呢?别的都还好说,不过是陪着小脸,任打任骂,将这些大爷送走完事儿,但是随军的那些杂胡军纪太差。在县里一顿折腾,连吃带拿不说,还奸了几个妇人,弄出了几条人命案子。

这些胡人的蛮横和暴虐他是深知的,他一个小小的县令也没法儿治人家地罪。唯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罢了,虞乡上下大多都是汉人,被金人欺压的久了。也没人敢和这些金兵纠缠,只余下那些苦主瞪着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