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2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胡人的蛮横和暴虐他是深知的,他一个小小的县令也没法儿治人家地罪。唯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罢了,虞乡上下大多都是汉人,被金人欺压的久了。也没人敢和这些金兵纠缠,只余下那些苦主瞪着一双双仇恨的眼睛将这苦果勉强咽下,到是常年驻守在这里的那个女真人千户恨的咬牙切齿地,武试举明白,这人也是不将他们汉人当回事儿的主,什么龌龊事儿没干过?之所以这么义愤填膺的,只不过是因为过路的强盗动了他这个本地强盗地东西罢了。

总算熬到大军离去,武试举收拾心情。找来衙门里的账房,算一算今年县里的入项还够不够交那繁多的好像草梗间的老鼠一样多的税钱。

见两个账房不住摇头,还存着万一之想的武试举脸色也慢慢灰败了下来,想着到了秋后的时候看来这个县令也当到头儿了地。

正自黯然神伤。他这个县令还算有些良心,没如那些黑了心的逼的县里百姓家破人亡,所以自己也是靠着俸禄勉强度日,这官儿一没。也不知一家老小到哪里去刨食儿,不由自主却是向南边望了望,心里话,听说秦境百姓富庶,安居乐业,这些年总有一些人拖家带口的潜行而去,不过一想到县里那位千户官儿是怎么处置这些逃人地。武试举不仅打了个哆嗦。

就在这个时候。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入了几个人的耳朵,如雷般的蹄声到了县衙门口便戛然而止。

武试举没动。两个师爷也没动,但几个人地脸色都苦的好像吃了黄连,心里都只有一个念头,怎么还来?今年还让不让人活了?

衙门口的几个看门儿差役已经将笑脸儿准备好,就等着跪下去完事儿了,虽然看上去笑脸儿有些假,但那些官军老爷们可从来不会正眼儿看他们的。

门口儿处传来几声惊叫,武试举心中一个提溜,下面这些人准是又挨了人家的鞭子,不过到是给了他些提醒,来人脾气恐怕不怎么好,得小心应付着,不然别看他是县令,没准也得挨上几鞭子。

刚站起身来,打算出去迎一迎,笑容刚露便僵在了脸上,因为人影在堂前刚才显露,就抛过来一个黑乎乎的物什,物什在堂前的石板地面上骨碌碌滚动了几圈,直到碰到一个师爷地脚边儿才停下来。

那个师爷一个激灵,被这一吓,连人带椅子便摔倒在了地上,正和那物什来了个对脸儿,一声好像要将这屋顶刺穿般地尖叫声响起,那师爷眼睛泛白,立时便晕了过去。

这哪里是什么物什,正是一颗血淋淋的人头,上面地鲜血还未凝结,滴滴答答的血迹从堂前一直蔓延到堂内,还冒着一股热气儿,显见是刚从不知哪个倒霉鬼身上砍下来的。

另一个师爷更是不堪,双眼直,指着地上的人头嘴唇颤抖了半天,衣服带着腥臊之气的热流已经从裤脚不停的流了出来,接着整个人和滩泥似的便瘫倒在了地上,身子筛糠般抖个不停。

武试举也吓的不轻,但他还算有些胆气,强撑着身子没倒下去,脸色也是刷白一片,看不出半点的血色。

他看得清楚,这人头并不是自己手下的差役,而是县里那个女真千户的,两支大若铜铃的眼睛还没合上,里面透出来的都是绝望和恐惧,哪有平日里的半点儿威风?

来不及想为什么这个听说是知府大人的小舅子的千户大人怎么会被人砍了脑袋,铁甲交鸣,一个黑大的身影疾步便走了进来,凶光四射的眼睛在大堂上扫了几眼,几步来到武试举身前,一把拎着他的脖领子,也没见怎么用力,就将他整个人都拎了起来。

“你……你这家伙是这里的县官儿?”怪异的语调有些滑稽,不过强壮的令人指的身板儿,飚射着野蛮和凶厉的一双眼睛,让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将此人当作一个玩笑对象。

武试举此时觉得脖子上一阵收紧,呼吸都变得异常的困难,唯有泛着白眼儿不住的点头,生怕这个标准地女真大汉一不留神就下重手。他断然不想自己也剩下一个脑袋被人扔来扔去的。

“哒懒,放他下来。”

被大汉放下的武试举脑袋有些眩晕,不过他也是极聪明的人,在看见大汉身后跟进来的几个顶盔贯甲地将军的时候,他心里已经抽着凉气念叨了一句。秦军,至于为什么秦军里有个打扮的像是女真人的大汉,秦军地军队是不是渡过了黄河,要来攻打金国。他没功夫去想,虽说同为汉人,但相为敌国,他这个虞乡县令看样子今日是免不了这一劫了。

武试举腿一软,已经跪倒在了地上,后进来的几个人都是一身的杀气,有几个身上的血迹还未干涸,手都扶着腰畔的横刀。一张张年轻彪悍的脸上凛然之气四射。

“你叫什么名字?”

被一群军士围住,这个经历武试举到也不是没有,当年那个千户官儿来到虞乡之初,就先拿他这个县令开了刀。一顿鞭子下来差点没要了他的命,他第一次见到秦国的军队,虽然这里离潼关不远,但多年以来。秦国地军旅从没踏上过金国的土地一步,如今金兵刚退,秦军就到了,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看来大战将临,不知道又要流多少血,死多少人。

冷漠的声音让他一听就知道又是位杀人不眨眼的主儿。哆哆嗦嗦地。根本没敢抬头,“小人虞乡……县令武试举。”

“你是个汉人?”旁边一人插话进来。

“是……

“旅帅。这人数典忘祖,给金狗当官,我看一刀砍了算了,何必弄的那么麻烦。”

赵石笑了笑,转头看去,身边的这些人眼睛中都能看出些杀气来的,这是好事,军人嘛,没点杀气就好像狼没有牙齿一般可笑,但手底下新兵地状态让他有些不放心,这些都是显锋军的旧部,很长时间没经过战阵了,一开了杀戒,一个个都有些收不住手,底下那群新兵就更不用提了,一场小仗下来,不过是百十多个金兵,这些京兆军的士卒见了血之后,就各个好像褪了绒毛的狼崽子般眼睛都放出了绿油油的光芒,让他觉得秦人都是当兵的好苗子之余,却是有些担心战场后遗症的问题。大军过河之后,分为两路,一路径取原河中府,一路则奔解州而去,河中九县,却是一路偏师,先锋便是京兆军以及李驰勋地平凉兵马,总兵力不过一万人,本来他还以为又是那位魏王地手段罢了,打下虞乡才知道,这里守备当真是松懈的紧,几百守卒一触即溃,这里还离潼关这么近,真难以想象金人到底大意成了什么样子。

虽是胜地轻而易举,但对于他的新军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些新兵一旦初上战场就碰上一场硬仗,很难保证他们不会第一时间就崩溃开来,这是有实例的,二战的时候,德军进攻英国,英国当时很多军队都是临时组成,一场大战下来,有许多新兵都疯了,他们有的直接冲向德军的枪口,有的躲在战壕里哭泣,甚至德军还出了些军事教材,说的就是战士心理问题。

这些都是题外话,可以说,虞乡一战,对于赵石的京兆军来说是幸运的,不过这种幸运用在赵石身上并不合适,侦查这种事情他断然不会忘记,不然他不会冒然向一支兵力雄厚的军队进攻的。

“我要几个向导,还有河西县,河东县等诸县的兵力部署你清楚吗?”赵石无意跟这位老县令为难,屈膝投敌的汉人多了去了,在刀锋之下,能站的稳稳的人并不是没有,不过一定也不会多,北方陷落这些年了,女真人都汉化的差不多了,这些汉人在金国做官有什么稀奇的?

武试举满脑子都是空白,竹筒倒豆子一般将自己所知道的说了一遍,之后才恢复了些清明,心里却更加的恐惧,秦军果然过河了,不管此战秦军是胜是败,他都没好果子吃,灵光一闪之间,却是怯怯懦懦的说道:“将军,小儿文焕常常行走与府城之间,对各处都是熟悉,若将军能答应战后给小儿个差事做做,小人愿意竭力为大军支应粮草军需……”

赵石冰冷的目光在他脸上盯了许久,这才缓缓点头,留下几个亲兵以为监视,一群兵士便在他的带领之下大步而去,武试举满脸是汗,却是擦都不敢擦,神情也有些恍惚,这条命算是暂时捡回来了?直到两个兵卒不耐烦的将他从地上拉起来,赏了他几下拳脚,他这才急忙将县衙所有惊吓的好像兔子般的人手召集起来开始布置。

有了熟悉地形的向导,赵石也不敢有丝毫大意,行军途中斥候四出,在河中府城边上转悠了一圈,将府城中的金兵吓的紧闭四门后,绕过府城,直取临晋,他手下人等人手一匹战马,行动迅快捷,甚至要比各县之间传递的消息还要快上一步,另一路先锋李驰勋只有在后面吃尘土的份儿。

第三日破临晋,杀临晋守备张询,斩二百,临晋县令撒儿弃城而逃,却被快马追上,生擒而还,两日后破琦氏,斩三百余,再扑万泉,才算真正碰到了有些棘手的敌人。

第一卷乱世可有桃花园第二百九十二章

万泉县始建于唐高祖武德三年,其得名,与所处地理有直接关系。

孤山乃晋地名山,山势雄奇,风景绝佳,历史也很悠久,《山海经》曾云“景山,南望盐贩之泽,北望少泽,其中多草……其草多椒,其阴多赭,其阳多玉……”景山便是如今的孤山了。

汉光武帝刘秀亲祭河东汾阴后土祠,顺路登临孤山,也曾在孤山东南麓“昆仑台”处敕建风伯雨师之庙,这也只不过是孤山古迹之一,其余在这里便不细数了。

而万泉县城就建在孤山北麓的半山之处,而且当时的县城近围孤山四周确实到处都遍布着清澈的泉水。诸如双泉、圣水泉、雕石泉、半截桶泉、槛泉、暖泉和东、西涧泉等等。“地脉双涵碧,清分一味凉。在光交印彩,云影雨呈祥。浪暖鳞争跃,风寒蚌竞光。林荫有孺子,相对歌沧浪。”

诗词赞的便是东涧涌泉,读此诗,绝然无有今人所谓“万泉无泉”的那种感觉。

让赵石难受的是万泉县县城就在孤山的半山腰上,着实是个易守难攻的所在,攻破了几个县城,赵石也感觉到了和自己的预想很是差了一些,要说女真人在他脑海中的印象深刻的很的,女真人建立了两个朝代,一个大金,一个清朝,这对于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来说绝对是独一无二的,女真人的强大可见一斑。

但是自从入了河东,实在没看出女真人强大在哪里,各县守卒虽少,但并非都没有一搏之力,但用望风披靡这句话来形容这次行军是再合适不过了,县官和守备将领都是望风而逃。一点求战**也无,整个河中府就好像不设防一般,任他们纵横来去,是金人太过自大,完全没有想到秦人会渡河来攻,还是已经到了末世……

恐怕是两点都沾一点边儿的,从那位县令公子武文焕的口中,也可知道一些金国如今的情形,汉人地位一直不高,被女真人或是契丹人欺压甚苦。各种苛捐杂税压的人们透不过气来,各个杂胡也度日如年,抽杀法就好像一柄利剑悬在他们地头上。太行山中盗匪如丛,屡剿不靖。各处起义接连不断,这还只是河东一地,其他各处恐怕也是如此,到了这个处处漏风的地步,还召集了三十万大军来打潼关,赵石都有金人是不是疯了的感觉。

“金人从来如此,大业二十一年罚夏。小子那时还在襁褓之中,河东北路西京附近十室九空,不分男女老幼皆要随军而行,为大军支应粮草。便是河东南路青壮也被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