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8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在他升任汉军万户的当口,却被派回了太原,和他父亲一样,成了个押粮官,不过身上的职位却不是他父亲能够比得了的,在他手下,守着两座大仓。

从大同回到太原,其实也是称了他的心意,回到太原不久,当年弄的他父母双亡的汉军百户就也落得了个抄家灭族的下场,罪名也是贪贿,这仇报的,真正是痛快淋漓。

但他这好rì子也到头了,秦军北来,太原城一场大火,他守着的大仓也被烧了一座,由此获罪,被关入了太原府大牢,若非他组织手下兵丁救火,还算得力,完颜和尚又是赏罚分明的xìng子,不然的话,当此军情紧急之时,定然是就此处斩,哪里会容他留下命来。

之后在太原府大牢中一呆,就被人给忘了

金人太原府一场大败,完颜和尚病重,太原府上下哀鸿一片,都想着怎么脱罪或是秦人再来该是如何呢,谁又顾得上他这个犯官。

他这在牢里一直呆到第二次太原府之战,秦军入城,太原府大牢里也是一片混乱,他趁机逃了出来,不敢在太原城多留,径自跑回了乡间。

他那岳父家在女儿死后,跟他就断了来往,此时回转,却发现岳父家还没怎经了兵乱,于是登门造访,岳父再怎么不待见他,到底是自家女婿,勉强见了他一面。

李之问也没多说什么,只是为岳父出了个主意,赶紧散尽家财,到乡间躲避,秦人在南边的所作所为,已经注定了这些乡里的士绅豪族没什么好下场,尤其是岳父家还有他这么个汉军万户的什么都晚了。

他这个岳父是个老实人,知道自家女婿虽是个灾星,但这见识可不是他能比得了的,忍着肉疼,弃家舍业,出走乡间去了。

果然也如李之问所料,等到秦人定了太原,接着便大肆往乡间而来,士绅豪族,多数都没落什么好下场。

不过以为躲过一劫的李之问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人指名道姓的要他这个人,当他被如狼似虎的一群兵士带走的时候,以为xìng命就此休矣了呢,不想,柳暗花明,这次老天爷还算眷顾于他。

抓了他来的人,并非是因为他是个汉军万户,而是因为听了他的名声,觉着才干不错,又无多少恶迹,虽然心xìng狠辣了些,却也有情可原,把他弄来,是要他弃暗投明的。

而这些显是秦军谍探的家伙们,一个个形形sèsè,怪模怪样,着实让他有种才脱虎穴又进狼窝的感觉。

不过他也没的选择,当即便应了下来,这些人里面,当头的是个绰号天妖的家伙,不过他在太原那阵子,一直不曾见过此人真容,这些人把他弄来,也只是让他干起了老本行,写写画画的一些知道了他的名声,就把他给弄过来了。

这番机缘巧合,听着就觉着离奇,此人遭遇惨吗,确实是惨,但在北地,这样的人多了去了,女真人,契丹人率兽食人,可不是光这么一句就能简单的概括的了的,他们在北地所作所为,浸透着的,都是汉家百姓的血泪。

能像李之问这样侥幸活下来,并反咬一口的,可谓是少之又少,多数人都是埋骨荒野,成了无主孤魂而已。

本来太妖大人用着此人还很顺手,奈何那天乍一听闻赵石去了大同楼,手边的人召之不及,如此才将此人派过去示jǐng。

而今,这样一个如同毒蛇般的人物,却换身一变,成了宣抚使府中的幕僚,这世上的事情,还真是变幻莫测,谁也说不准的。。。。。

(月票,月票。)

第十一卷张弓北望shè天狼第九百五十七章幕僚

第十一卷张弓北望射天狼第九百五十八章北上

长安来的消息,大将军张培贤上请朝廷,于河洛设洛阳国武监分,而前些rì子,已经有人在洛阳建了洛阳书院。高速更新。。

听到这个消息,赵石暗叹一声,张大将军还是走了这一步,曾几何时,张大将军还是他的上官,而今嘛。。。赵石摇了摇头,心里没什么得意的地方。

这是正经的阳谋,国武监必然要大行于军中,有他的推动,会快上一些,就算没有他的推动,将来国武监出身的将领们也会想到这一层。

而今由大将军张培贤提出来,于他来说,好坏参半,大将军张培贤回镇河洛,自然不是去河洛养老的。

眼瞅着北边捷报频传,自然会不甘寂寞,想将朝廷的目光从北边重新拉回到中原去,请设洛阳国武监分也只是第一步罢了,后面必定还有些手段。

这与他既定的先征西夏,再图中原的策略相悖。

不过大将争功,也没什么好说的,张培贤坐镇河洛,若不想建功立业,也不配再称什么大将军。

所以只能拖着他,像如今金人的上党,早已义军蜂起,烽火遍地,但赵石左思右想,还是让杜山虎坐镇河中,冷眼旁观,并没有一举而靖北地战事之全功,说起来,金人连西京大同都丢了,秦军回军之际,上党又算得了什么?

但只要想到上党一下,便可与大将军张培贤成犄角之势,对后周也就有了战略上的优势。而大将军张培贤也一定按捺不住,请令征伐后周也就是早晚的事情了。

但对于中原战事。赵石是不太看好的,那里就是一个泥潭,一旦陷进去,想要抽身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虽说征伐中原是早晚的事情,但不是现在,上一次东征,河中诸地一战而下,而大将军张培贤所率主力。虽说连战连捷,但只一个孟珙,就先溃王佩,再守洛阳,让大军顿兵洛阳城下,无功而返。

中原战事,与北地战局真的不一样。东征之时,多少后周将领前赴后继,不惧生死,兵力战力虽然不济,但那股jīng气神儿是北地战事很少会见到的,一场场惨烈至极的战事下来。每一次都会让秦军付出很大的伤亡和jīng力。

即便秦军已有河洛,但你再看这些年,河洛消停过吗,没有,再观河中。河东诸地,百姓民心所向。真的不用再说什么了。

若他生于这个时代,长于这个时代,也就罢了,中原自古以来,便是汉人魂牵梦萦的所在,只有占据了中原,才可谓之天下一统。

但他到底是个外来人,对中原并无什么特殊的感觉,所以只是觉着,一统中原的战事不是那么好打的,不如先在周遭布局,先得蜀中,再对苟延残喘,位于大秦侧后的西夏动手,于草原上,也可将蒙古人牵制在草原东北,与金人互相征伐,使其无力西窥,壮大自己。

蒙古人这样的草原部族,若没有草原大部融合于其内,就算得了金国大片领土,也不会如另一个时空那般可怕,因为他的核心处,少了许多重要的组成部分,只如今的蒙古诸部,即便成吉思汗野心勃勃,最终也不过是割据一方的实力罢了。

这般一来,大秦才可专注于中原战局,不惧大秦无暇旁顾之时,北方又有强邻崛起。

所以在他的算计之内,张培贤这里在两三年内,是动弹不得的,有他压着,张培贤想动也不敢动。

国武监洛阳分,名字都是他想的。。。就算张大将军可能有所察觉,也不是走了这一步下来,朝廷那里会不同意吗,不会,国武监于大秦军旅,确为有益,而张大将军请设国武监,与赵大将军请设河东国武监是完完全全的两码事。

想来朝廷许多人不会拒绝这个消弱赵大将军于军中的威望的好机会的。

至于洛阳国武监能办成什么个样子,赵石并不太过在意,这个分一旦设下,也就是说,国武监已经走出了天子脚下,与国子监无异,之后看的,还是国武监出身的将领们把握分寸的能力了。

其实,景帝时对国武监的忌惮,让皇帝大臣们都昏了头,将国武监牢牢限制在京师长安,天子脚下,这本身就是一件极为可笑的事情。

若是在其他各处加设国武监分,他赵石还真的能一手遮天不成?

但那近十年的功夫,却让国武监在壮大之余,很好的抱成了一个团儿,国武监出来的将领,清一sè都有同窗之谊,更多数都以赵大将军的门生自居,渐渐的,他麾下的国武监将领也就占了多半。

因为其他人不敢用,不愿用,不能用,如此在景兴一朝,国武监壮大的虽慢,也屡有磕绊,却也不无好处。

而今就算朝廷上有些人纳过闷来,知道阻不如疏的道理,照长安国武监的情形,也早已是有些尾大不掉了。

一个坚实的利益集团已经成型,之后不用他赵石发话,自然会有人跳出来维护国武监的利益,想来洛阳国武监那里,一定少不了长安国武监的一份,说不定为长远计,还要弄出些制约条款来。

之后送到的消息其实也证实了这一,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洛阳国武监教习,一多半儿都出自长安国武监,而洛阳国武监生员,必定要到长安国武监造册,并在长安国武监呆上半载,才可转到洛阳国武监继续进学,而洛阳国武监的山长,也必为长安国武监出身之人担任,如此一来,洛阳国武监其实真的名副其实,就是个分罢了。

想要分离开来,可不容易的很呢。

当然这都是之后的事情了,赵石得到消息之后,也是微微一笑,心道了一声,果然不出所料,也就完了。

张大将军蠢蠢yù动,但金人议和,后周议和,加上赵石的牵制,一两年内,是别再想动弹地方了,张大将军或许会郁闷,但赵石大势已成,这个时候他的地位是无可动摇的,张大将军的郁闷也总归就是郁闷罢了,可以施展的手段并不算多。

而赵石也不介意安抚一下张大将军,随后修书一封于张大将军,字里行间,不吝赞美之辞,并暗示其,将来征伐后周,兵权定必交到他的手上,张大将军之心,遂安。

之后老实的跟地方官吏配合着,笼络河洛民心不提。。。

大秦成武三年二月,这大半个月,赵石都埋首于案牍之间,各处送来的公函,也都能得到宣抚使大人的回复。

这多半个月,赵石可谓是殚jīng竭虑,将地方上的政务过了一遍,等到二月下旬,朝廷谕令也下来了,任大同府知府为河东宣慰使,兼大同府知府,还是在大将军赵石之下,但在政事上,却可总理河东政务了。

于是赵石总算是晕头涨脑的从案牍之间脱身了开来,一股脑的将政务交给了大同府知府这个准亲家,随即,目光火热的专注到了大军的身上

在很短的时rì里,将大军上下领兵将领们叫到宣抚使府邸,一一叮嘱吩咐。

之后便下令,由张锋聚率兵驻守大同,张钰副之,自己则率木华黎,王胜保等骑军将领,以江善为参军,李之问为行军书记,起兵北上,随行的,自然还有不颜昔班以及他从草原带回来的那些鞑靼人首领们。

其实赵石所率人马并不算多,也只一万五千人马,加上在草原留下的一万骑军,总共也就两万五千人马。

但这些清一sè的都是大秦骑军所部,若非吐蕃相距遥遥,西北离着也是不近,赵石麾下的骑军兵马会更多,即便如此,两万五千骑军jīng锐,也是一支足以纵横草原的力量了。

而在另一个时空当中,那位成吉思汗与金人大部交战的时候,所率骑兵也不过才两万多人罢了,却创造了击破三十多万大军的辉煌战果。

在数字上看,几乎是不可思议,但只要战术得当,面对老朽而衰弱的帝国,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不然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样近乎于可笑的话又是如何传出来的呢。

马蹄隆隆,浩浩荡荡的秦军骑军开拔北上,而在开拔之前,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