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有了赵云泽“继续传承护龙会宗旨”的保证,众人最终都接受了赵云泽重组护龙会的提议,愿意放下护龙会中职务,等待朝廷的任职。
至少,此时厅中众人表面上是都拥护赵云泽的了。
今天能列席议事厅的人,都是护龙会的核心成员,既然他们都支持赵云泽了,那赵云泽接下来要对护龙会动的手术,就水到渠成了。
第295章重组护龙会(下)
赵云泽一开始提出要解散护龙会,其实也只是“落地还钱”而已。。他先把最不能被护龙会众人接受的结果说出来,然后再一步步向众人说出他最真实的想法。这样,远比起他一开始就说出真实想法,更容易说服众人。这也是一种谈判的技巧。
既然已经商定了护龙会的大方向,那么接下来就是一些细节的商议了。
赵云泽已经做好了功课,对于护龙会的组织架构,也有了深入的了解。因此,他在设想将要成立的情报部门的组织架构时,也尽可能的不对护龙会现在的组织架构做大的改动。这样,也更能让护龙会众人接受。
原先,护龙会有五大长老和八大执事,五大长老相当于决策层委员,而八大执事则分管具体的业务部门。可以说,护龙会的这种管理方式,还是比较先进的。他们参考了朝廷的中央集权政治架构,采取强干弱枝的管理模式,对护龙会各地分舵形成了强有力的掌控力。
但是,赵云泽也认为,作为情报部门,应该给一线的情报人员更多的自主权。这样,也能加大情报的搜集力度。因此,赵云泽决定在保留总舵必要的执行部门基础上,力量多向各地分舵倾斜。
正好,凃墨和沐清风还有三位执事逃离了护龙会,这也等于变相的精减了总舵的高层职位。赵云泽决定不再增补长老和执事,总舵这边,就用现在的三大长老和五大执事作为将来所成立的情报部门的总部主要官员。
按照赵云泽的设想,护龙会改编后,其名称改为“讲武堂特勤署”。也就是“讲武堂特别勤务署”的意思。这个新部门虽然置于讲武堂之内,却不受讲武堂其余官员的干涉,由赵云泽直接掌控。
特勤署设署令一人,为特勤署长官。下设佐官三名,分别负责业务、行政、后勤之事。特勤署总部的中层各部门,分为五处,其名称为情报处、保卫处、研器处、外勤处、通讯机要处。
赵云泽自任署令,统揽全局,并且直接掌握特勤署的人事权和财务权。任命金鑫为特勤署少署,负责指导各分舵具体的业务;任命霍天魁为署监,负责行政事务;任命水五娘为署丞,负责后勤保障。
剩余五大执事,被赵云泽任命为特勤署中层各部门负责人。情报处执事冯霄,男,三十四岁,主要负责指导各分部情报搜集和上传下达;保卫处执事关培,男,二十八岁,负责总部的安全保卫和维护法纪;研器处执事公孙鲁,男,四十六岁,负责装备研发制造;外勤处执事蒋子平,男,三十一岁,负责商业活动管理;通讯机要处执事方婷,女,二十三岁,负责档案管理和通讯联络之事。
另外,赵云泽又设直接隶属于他本人的侍从队和特战队各一支。侍从队作为署令的亲卫和秘书人员。而特战队,则作为将来执行暗杀、刺杀、突袭、破环、以及特殊警卫任务的力量,进行培养。
侍从队和特战队,临时只是定下了名分,其人员组成,赵云泽说要等讲武堂特勤署正式成立后,他自己再选拔。
至于各个分部,依然保留护龙会现在各分舵的结构和人员职事。今后是否会对分舵也进行大的改编,这也要等特勤署正式成立之后,赵云泽在酌情做出决定了。
原谛听的成员和护龙会其余成员,也尽可能的不做大的调整,依然归于他们之前各自长官领导。
总之,赵云泽对于护龙会的重组,基本按照换汤不换药的原则进行,其人员隶属和负责的具体事务,尽可能的不做改变。这样,既能淡化护龙会成员的逆反情绪,也便于特勤署尽快运作。
关于护龙会重组的大体方针定了下来,金鑫又提出,虽然护龙会要改编为朝廷的衙门了,可赵云泽还是应该先就任会主之位,这样,才能名正言顺的下令护龙会进行改编。其余众人,也都认为赵云泽有必要先就任会主。
赵云泽对此自然也没有异议。中国古人最注重名分,自己要是不先成为护龙会的正式会主,那么就算有长老和执事们的支持,对护龙会改编时也会底气不足。名不正言不顺啊
就让我成为护龙会的最后一任会主吧赵云泽如是想到。
众人最后商定,八月初六为赵云泽举行会主就任大典。
在八月初六之前,与会众人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赵云泽对于护龙会重组的意见传达到护龙会的每一个成员,让大家充分理解护龙会重组的原因和意义,达成共识。
接下来的几天,赵云泽又就讲武堂和特勤署的组建,反复找李世民、李靖、李道宗交换各种意见,忙的不可开交。
值得一提的是,在赵云泽忙于讲武堂和特勤署组建的这几天里,大唐发生了一件令百姓震惊的大事。这件事就是,大唐皇帝亲自颁布诏书,向百姓明示道家炼丹添加重金属的害处。诏书中明令禁止道士炼制非药材丹药,并鼓励修道之人多以道家典籍教化世人,以医术普济百姓。
在诏书发布的当天,刑部对于罗蕴和那一伙道士的审判结果也出来了。方士罗蕴和编造履历,欺骗太上皇,并以有毒丹药进献太上皇服用,其罪当诛,但念其自身也是丹药受害者,免其死罪,判为终生监禁服苦役。其余道士,也都判了监禁服役的罪行。
宣判过后,罗蕴和以及那十来个道士,就被刑部秘密移交给了赵云泽。赵云泽又将他们交予护龙会总舵暂时看押。
中国古代炼丹的道士,那都是原始的化学家。李世民既然把研发新式武器装备的任务从武库别署剥离了出来,交给赵云泽单独负责,那赵云泽绝不会放过罗蕴和他们这些既专业又免费的劳力的。
至少,要让罗蕴和带着那些道士,先把玻璃烧制出来。既可以用来赚钱,又可以制作望远镜用于军事。
第296章程咬金离京
八月初二这天,是程咬金离京赴蜀中上任的日子。。网
早朝散后,李世民留下程咬金又叮嘱了一番。之后,程咬金便回家准备起行。
赵云泽和秦茉儿今天早早的来到了程咬金家中,等待为程咬金送行。
程咬金回家后,与赵云泽、秦茉儿寒暄了几句,就去后院向他的夫人辞行。
过了一会儿,程处默搀扶着程夫人,跟随程咬金又来到了前院堂屋。
“叔父,婶娘身体不适,怎么还出卧房了”秦茉儿一边上前搀住程夫人,一边不解的问程咬金。
“俺说不让她出来,她不听啊”程咬金心疼的望着程夫人说道。
“公爷此去蜀中,还不知何时方归。妾这身体,只怕熬不到公爷回转长安了。今天就让妾送公爷出府吧。”程夫人被程处默和秦茉儿扶着坐到一张椅子上,眼望程咬金说道。
“你瞎说什么呀好好养病,等俺回来,再跟你生个娃娃”程咬金这话虽然风趣,可他此时的眼圈却红红的。
赵云泽有半年多没见程夫人了。去年成亲时,程夫人还是珠圆玉润满面红光。可现在,却是身材干瘦,一脸的苍白。
“婶娘切勿说这丧气话,您还如此年轻,好好将养身子,很快就会好起来的。”赵云泽也连忙安慰程夫人。
程夫人勉强笑了笑,道:“不说这些了。鹏羽啊,公爷离开了长安,妾如今又是这么个病身子,处默以后就要拜托你多费心教导了。”
“婶娘放心吧,我是处默的师父,教导他责无旁贷。”赵云泽说道。
这时,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进了堂屋,对程咬金说道:“爹,俺出城看过了,秦伯伯、尉迟伯伯和好多叔伯,已经在渭河边等候着为您送行了。您的行李,也都备好了,这就离家吗”
这少年赵云泽去年在程咬金家见过几面,正是程处默的弟弟程处亮。
程处亮比起程处默要生的白净一些,那脸孔像极了程夫人。而程处默,则长得像程咬金。
“夫人,既然如此,那俺这就走了。”程咬金上前几步,走到程夫人面前拉起她一只手说道。
赵云泽倒是第一次见程咬金如此柔情的一面,他在心中为老程点了个赞。却也被那离别的气氛所感,心里酸酸的。
程夫人抬起另一只手,探向程咬金的脸。程咬金连忙伏低身子,主动将脸凑到了程夫人的手掌上。
“公爷此去蜀中路途遥远,一路保重。家中尚有妾和处默撑着,又有翼公兄嫂和鹏羽、茉儿的照拂,公爷切勿挂念。”程夫人摸着程咬金的腮部,此时已是珠泪涟涟了。
“诶诶”程咬金连连点头。
“公爷这便起行吧。妾就不送公爷出门了。”程夫人强挤出一丝笑容,对程咬金说道,“若公爷在蜀中遇到可心女子,只管纳至身边便是,也好有人替妾照顾公爷。”
“哈哈,夫人可算松了这个口了。俺将来给你带回一支娘子军来,没事你就操练她们。”程咬金大咧咧的说道。可他话刚说完,眼角的泪珠便滚落下来了。
“呸,只要公爷身体熬得住,你爱纳几个纳几个。”程夫人啐了程咬金一句。稍一顿,她又道:“走吧,再多留也终究是要走的。妾等你回来。”
于是,程咬金便一步三回头的离开了堂屋。
秦茉儿留下来照顾程夫人,程咬金、程处默、程处亮、赵云泽四人离开堂屋,准备起行。
堂屋外面,一个妇人抱着一个婴儿等候多时了。见程咬金出来,那夫人忙凑到程咬金跟前。
这妇人是宿国公府的奶娘,她怀中那婴儿,自然是程咬金的三子程处弼了。天气炎热,程处弼只穿了一件小肚兜。胳膊腿儿圆滚滚的,似藕节似的。一张小脸也是胖乎乎的,很是惹人喜爱。
此时程处默已经半岁了,那奶娘将他竖抱怀中,他似乎很想挣脱束缚,撩胳膊蹬腿的。
程咬金接过程处弼抱在怀里,用他那生满大胡子的嘴巴去亲程处弼那幼嫩的脸孔。
程处弼显然不习惯程咬金的大胡子,大嘴一咧,就要抗议。
“臭小子,你要是敢哭,老子打你屁股。”程咬金瞪大眼睛,吓唬程处弼。
程处弼似乎真听懂了他老爹的话,那嘴巴又立刻闭上了。可下一刻,程咬金却一声惊呼:“尿了尿了”
程处弼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了抗议,送给他老爹满怀童子尿。
“哈哈哈,童子尿百邪不侵,好兆头啊”程咬金大笑起来。
笑完,他就又把程处弼交给了奶娘。
“公爷要不要换身衣服”奶娘问程咬金道。
“不用了我儿子以童子尿为俺送行,俺可不能辜负了儿子的一番心意。哈哈哈”程咬金满不在乎的笑道。
他这一笑,倒是淡化了一些离别的气氛,赵云泽等人也跟着笑了起来。
“走了劳烦诸位照顾好家里。”程咬金对着院子里来为他送行的那些仆从丫鬟们一拱手,便大步流星出了门。
众人跟随程咬金在门外上马,往长安城外而去。程咬金带的行李也不多,只是打了两个包袱。也没用马车随行,程处默和程处亮一人一个背着包袱。
一行人来到长安城北渭河码头时,却见码头边已经设好了彩棚,长孙无忌、高士廉、杜如晦、秦琼、尉迟恭等二三十个朝中高官,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