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鼎-第9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虔不久转任安西副大都护、摄御史大夫、四镇经略安抚使,进封国公,赐实封一百户。不久迁为右威卫大将军,病卒。他病卒的时候,大唐依然控制着安西四镇,驻军接近四万人。他死了以后乎就没有了下文关的史料,似乎也没有提到他的家人。

却没有想到,他家人居然在西域一直生存在现在。不知道当初郭虔到底是怎么想的,居然会让自己的后人,生活在龟兹这个地方。须知道西域的敌人,对郭虔是相当恼火的果发现他的家人在西域,绝对不会手软。而且,在回鹘人占领了西域以后,依然没有迁走,实在是个奇迹。

朱有泪好奇的说道:“西域汉人……可以生活下去么?”

令狐翼也好的说道:“不是说西域的汉人……都被杀光了么?”

拓跋刀锋朗笑:“怎么可?我虽然不是汉人,对汉人的生命力却是非常佩服的,汉人是不可能被消灭的论是在哪里,都是汉人占据绝大多数即使在西域也是如此。只是现在暂时处于力量比较薄弱的时候,没有掌握西域的控制权罢了。”

顿又说道:“其实。西域地大多数地方。都有汉人居住。安西四镇就不用说了。就是碎叶镇、大宛都督府、康居都督府、鸟飞州都督府、双河都督府这些地方。都是有很多汉人居住地。当地人地生活水平。还是在汉人到来以后。才逐渐提高地。在很多遥远地地方。当地人接触到地第一种语言。第一种外来文字。就是汉语、汉字。有些没有文字地民族。还将汉字当做了他们地文字。”

看到大家惑地神情。拓跋刀锋便细地解说了一番。

安史之乱后西北庭以及河西陇右驻军大部内调蕃乘虚陆续占领陇右河西诸州西四镇与朝廷地通道中断然而镇留守军队仍坚守各镇。唐德宗建中二年(781)镇留守郭地表奏到达长安廷又任命郭为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使且诏令四镇将士均迁升七资为奖励他们坚守四镇之功。

贞元五年(789))国高僧悟空回国经疏勒镇见镇守使鲁阳于~镇到镇守使郑据龟兹到四镇节度使安西副大都护郭焉镇见镇守使杨日佑明这时安西四镇仍为唐守。但此后不过二三年庭及安西四镇相继陷於吐蕃。后来吐蕃没落。回鹘人兴起。相继据有天山南北及安西四镇。

目前。安西四镇虽然掌握在回鹘人地手中。回鹘骑兵到处游荡。但是。生存在西域地汉人。依然不少。疏勒、于阗、龟兹、焉耆等地方。就是汉人地集中居住地。每个地区地汉人都在数万人以上。

而他刚才提高地那几个都督府。距离安西四镇很远。可是汉人同样不少。如果发动起来地话。将是一股非常强大地力量。

汉人的生命力是最顽强的,在暂时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可以忍受屈辱。为

,他们默默无闻的日夜劳作,艰苦的养育自己的子们的生活非常艰苦,还常常受到回鹘人的欺压,但是他们从来没有丧失过信心,他们都相信,苦难一定汇过去,光明一定会重新降临的。

“他们相信,朝廷一定会回去解救他们的。”拓跋刀锋深情的说道。

朱有泪和令狐翼的脸色,都变得有些异常。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西域的汉人,原来一直都在等待朝廷的回来。

刘鼎的脸色也有些冷峻。

朴实的语言,深的愿望,让他悚然动容。

朝廷会不会放弃他们还知道,鹰扬军是绝对不会放弃他们的,只要他们是汉民族的一员,鹰扬军就要将他们解救出来,让他们过上安全、安静、安心的日子。帝国的旗帜,一定要在遥远的西域,继续高高飘扬。

“其实,西域的鹘人也不敢乱来,他们也害怕朝廷有朝一日会杀回去的。他们有个古老的谚语,叫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意思是风水轮流转,福祸是可以转换的。别看现在回鹘人的势力很大,可是他们当初也被黠嘎斯人打的很惨,连皇帝皇后都被抢走了。谁知道汉人有没有黠嘎斯人厉害呢?这种事情,谁能说的准呢?”拓跋刀锋笑了笑,又淡淡的说道。

他虽然不是汉人,却从没有想过汉人会失败,更没有想过,汉人会永远的失去对西域的控制权。现在汉人的力量只是暂时削弱而已,只要等到他们恢复过来,他们就会在西域重新树立自己的权威。如果不能清晰的认识到这一点,就会给自己的民族带来灭顶之灾。

当的突厥人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整天跟天朝闹矛盾,一会儿和亲,一会儿开打,好像要耍弄天朝一样,结果闹到最后,可汗被杀了,可敦被俘虏,突厥,作为一个强大的民族,足足消失了一百多年的时间。现在李克用的实力虽然不错,可是和当初的突厥人比起来,那是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了。

朱有泪握紧拳头,狠狠的说道:“不错,们是肯定要杀回去的。”

令狐翼也认真的说道:“他们没有放弃希望,我们怎么能够放弃希望?”

刘鼎沉声说道:“有西域汉人的支持,我们收复安西四镇,应该会容易很多。”

拓跋刀锋笑道:“这是显然的。”

刘鼎点点头,随即沉吟不语。

其实,安西四镇,由安西四镇延伸开来的整个西域,对大唐帝国来说,实在是一言难尽,真可谓是酸甜苦辣,百感交集。

天朝的统治者都很清楚,想要收复西域,绝对不是一句豪言壮语就可以解决的。鹰扬军高层也知道,想要收复安西四镇,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的难度,可能比打败宣武军,打败李克用,甚至是打败契丹人都要艰难。

安西四镇的地位非常重要,它连通着唐和波斯两大帝国。无论是丝绸之路的北线、南线、中线,都必须经过西域。没有西域的存在,就无法沟通遥远的波斯,两国的商品就不能顺利的流通。当时的两国,都还没有认识到海上贸易的重要性,对海上贸易并不积极,主要的贸易来往,还是依靠传统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对于大唐来说,还是强盛繁华的象征,影响着周边各族对大唐帝国的信心。丝绸之路畅通无阻,说明天朝的实力还是非常强大的,万万不可招惹。一旦丝绸之路被切断,则说明帝国的力量,已经开始衰弱了,大家再也不用看天朝的脸色行事了。这对帝国的威信,是严重的打击,可能会出现多米诺骨牌似的的连锁反应。

事实上,吐蕃切断了丝绸之路以后,大唐的经济,就出现了严重的后果。由于商业贸易的减少,朝廷的税收严重不足,迫使朝廷不得不将收税的重点,集中到盐、铁、茶、酒等民众需要的生活必需品上面,使得民众的生活成本不断提高,尤其是盐税的大幅增加,导致私盐贩子泛滥,最终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

此外,由于西域的陷落,也导致周边各族,对天朝再也不用恐惧,可以肆意的胡作非为。安史之乱之后,吐蕃连续三次攻入长安,就是这种威信丧失的直接后果。随后,又有更多的游牧民族,加入到打猎里面来,对天朝再也不屑一顾。因此,鹰扬军必须拿下西域,必须拿下西域作为新帝国的威信所在,作为宣扬国力和武力的舞台。

正文第545章冰山上的来客(6)

然而,维持安西四镇的负担也是非常沉重的,没有强盛的国力,是无法应付的。西域毕竟距离中原太遥远了,交通非常不便,运输成本非常高。丝绸之路为什么会成为丝绸之路,就是因为丝绸贩卖的利润很高,而重量却很低,即使走过如此遥远的路程,也能够获取足够的利润。要是换了粮食等物资,还没有到凤翔,恐怕就要亏本了。

想要解决西域问题,最关键的乃是粮食。

由于西域的粮食产量很低,自身的粮食严重不足,需要从内地转运大量的粮食,这成为唐帝国非常沉重的负担,一直以来都被人诟病不已。每次唐军在西域发动战役,都要用至少六个月的时间来筹备粮草,大的战役,甚至要用两三年的时间进行准备。

军事法则第一条就是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只有做到突袭,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可是,由于需要准备大量的粮草,很容易被对手觉察到唐军的动静,从而提前做好准备。唐军每次在西域战斗失利,总结经验教训,里面肯定有一条是加强保密。然而,如此繁重的粮草运输,如何保密?

根据当初在大非川征讨吐蕃人的统计,供应前方一个唐军将士的粮食,后方需要至少六名民夫参与运输。换句话来说,在前线聚集五万大军,后方就要准备三十万的民夫。若是聚集十万大军,就需要六十万的民夫。不论在哪个时代,这都是一个非常硕大的数字,这个数字不但会引来沉重的成本,而且还看你引发暴乱。

由于路途遥远,量的粮食耗费在路上帝国带来沉重的粮食压力。帝国的财政赤字,逐渐增加。其实自从高宗时代以来,关中的粮食供应就不足,需要从关外运粮。供应西域的粮食是必须从江南运来,然后通过关中转运到西域,路程超过三万里。

王孝杰收复安西四镇的候,有人详细的计算过。当时江南的粮价比较低,每斗大概十文钱左右。然而,从江南每斗十文钱买来的粮食,辗转运到凉州等地,价格至少翻了十倍不止。换句话来说,前线唐军将士每人每天的耗费是粮食一项,每天的耗费,就超过五十文钱。这还是最理想的情况,如果有意外,成本还要更高。因此,即使是天朝难以长期承受这样的财政负担。

吐蕃人也常聪明,他们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专门袭击唐军的粮道,消耗唐军的粮食。当时吐蕃的赞普墀德祖赞,最喜欢用的就是这种断绝粮道的办法,而且发现这种办法屡试不爽是就在吐蕃军队里面推广开来,到后来,所有的游牧民族,都掌握了这种战法的精髓。

不得不说,这种作战方法常简单非常有效。唐军研究了几十年的时间,都没有办法破解。因为唐军远征吐蕃途遥远,运输线实在是太长了本不可能面面俱到。面对如此复杂的地形,唐军就算全部都部署在粮道上无法应付过来。粮道的安全,困扰着唐军每个前线指挥官,他们为之绞尽脑汁,最后却遗憾的发现,他们找不到有效的解困办法。

对于吐蕃人来说。只要唐军缺粮。就得不撤退。这是他们对付唐军地最佳策略。因此。他们在战斗中。不断地改良偷袭地方式。偷袭地时间。偷袭地地点。做到一击必杀。他们地目地。并不是唐军部队。而是唐军地粮道。攻击起来难度自然小得多。很显然。他们用最小地代价。换得了最大地战果。

面对这种无地局面。尽管唐军将士很英勇。尽管前线地唐军指挥官。个个都是身经百战地。经验异常地丰富。然而。他们想要取得胜利。难度实在是太大了。哪怕是薛仁贵、刘仁轨这样地名将。也无可奈何。一不小心。他们还在吐蕃人地面前马失前蹄。一生英明尽丧。薛仁贵地最后一仗。就是败在大非川。败在粮草问题上。

有关大非川之战地失利。有原因。其实。大非川战役地过程并不是很复杂。薛仁贵率军经~州(治西都。今青海乐都)至青海湖南之大非川。将进兵乌海(今青海喀拉湖)。这里周围都是重重沼泽。处处水洼。让唐军一筹莫展。薛仁贵以乌海险远。大军辎重不便前行。命令副将左卫将军郭待封屯兵两万于大非岭。树栅栏保护辎重。而自己率领主力轻锐兼程进军。趁吐蕃军未备。破之。

随后。薛仁贵率领地主力部队与吐蕃军队在河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