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兵在1917-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加米涅夫选择了一条自以为正确实际上却完全错误的道路,并一路走到黑,他和临时政府一样每一次都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幸运的是他老师列宁一次又一次的将其拉回来,一如既往的信任他,为他辩解开脱,作为一个老师已经是仁至义尽。但是老师不惩罚他,不意味着他能永远的幸运。在几年后同班小弟斯大林抓住他在1917年犯的错误好好的给算一算总账,虽然后者在1917年并没有比加米涅夫表现得更好。

当然这些是后话,暂时也没必要提,只要知道加米涅夫现在自作聪明,以为自己这个得意门生可以纠正老师的错误,可以自立门户并准备和老师掰掰腕子了就够了。

因为骄傲所以得意忘形,这就是加米涅夫心态,也是他以后杯具的重要原因。而站在他对面的捷尔任斯基却不是这样的人,什么骄傲、得意的情绪完全和他绝缘,和自号石头的加米涅夫比起来,捷尔任斯基更像是一块真正的革命顽石。对于列宁的力量、列宁的人格魅力以及列宁高超的政治手腕,他比某个天子门生有更深刻的了解。

当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还没有分家的时候,当党还叫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时候,列宁就同普列汉诺夫、马尔托夫、唐恩这样的老油条交手多次,生生的将一个党折腾成了两个党,还给对手扣上了少数派的帽子。这样的高手哪里是学院派的加米涅夫能够对付的?

当然,捷尔任斯基也没自大到认为自己能够和列宁过招,他压根就没打算同对方硬抗,那没有意义,只会让党再次分裂,所以他才会制止加米涅夫这种极其幼稚的自杀式的挑衅。

“列宁同志绝不是一个冲动的人,对于革命的道路他一向有过人的远见,《远方的来信》绝不是一时的冲动,我认为这是列宁同志经过深思之后得出的结论。虽然这个结论我们暂时不可能认同,但是这个结论完全值得讨论。有必要让党内的同志都看一看想一想,我的意见是……”

可是加米涅夫却无法理解捷尔任斯基的苦心,第三次打断了他的发言:“我还是不同意!”

对此,捷尔任斯基是不高兴的,不管怎么说打断别人的发言都不是一件礼貌的事,更何况他还是党内的高层,你加米涅夫有什么资格不让我说话?当然,不满归不满,按照捷尔任斯基的处事原则,绝不会因此嫉恨加米涅夫,他不是那种公报私仇的人,作为一个老革命这点度量他还是有的。

“加米涅夫同志,请你注意!《真理报》是党的中央刊物,代表的是党内的全体意见!”

捷尔任斯基的这句话就有点重了,没有挑明也等于挑明,几乎是在直接说:加米涅夫,你醒醒吧!《真理报》不是你的一言堂!

对此,加米涅夫自然不会有什么好脸色:“现在党内的意见是统一的,并不认为列宁同志的意见是正确的!”

捷尔任斯基真是有些生气了,加米涅夫你是打算跟我装傻,好了伤疤忘了疼?刚刚被抗议过你就忘记了?

“党内的意见远没有统一!”他板着脸就发话了,“工人群众和我们还有极大的分歧,而且根据昨天党代会的决议,我们必须刊登代表工人群众声音的文章,而列宁同志的《远方来信》正具有代表意义!”

“我绝对不同意刊登!”

两人越说越呛火,双方的态度都极其强硬,似乎在下一秒钟就会直接演变成真人PK。好在编辑部不止他们两个,一干酱油众虽然无法左右《真理报》的倾向性,甚至帮着和稀泥都够呛。实在是这两人的身份太高了,在座的唯一有资格插得上话的也就是回到了彼得格勒之后一向充当吉祥物的斯大林。

把钢铁同志说成吉祥物似乎不太厚道,但说心里话,他在党内起到的作用还不如吉祥物。和捷尔任斯基、加米涅夫完全不同,斯大林极少走到基层发表演说,也很少在报纸上发表评论,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叼着烟斗默不作声。若不是顶着一个中央委员的头衔,几乎就被遗忘了。

实际上也就是被遗忘了,在《真理报》有找加米涅夫请示工作的,也有找捷尔任斯基作指示的,但是唯独极少有人找斯大林,大家对这个满脸麻子习惯沉默的格鲁吉亚人一点都不重视,若不是眼下两位大佬几乎要撕破脸了,也不会想到在座的还有一位中央委员。

“我的意见?”斯大林叼着烟斗几乎有些傻了,他已经习惯当背景板了,而且也不傻,知道眼下的矛盾不是那么好调解的,他虽然是跟着加米涅夫混的,但是也不敢贸然得罪捷尔任斯基,更何况加米涅夫要反对的还是列宁,就算他跟加米涅夫想法差不多也不敢乱来,这个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沉默了良久,就在加米涅夫开始后悔让斯大林发表意见的时候,钢铁同志终于取下了烟斗,开腔了:“我认为不刊登列宁同志的《远方来信》是不恰当的……”

加米涅夫顿时气了个半死,脸色瞬间就变得铁青,仿佛在酝酿一场狂风暴雨,好在斯大林这话只说了半截,立刻他话锋一转道:“但是贸然刊登《远方的来信》影响也不好说,我的意见是部分的刊登,先刊登一部分……等时机成熟了,然后再刊登一部分……”

058捷尔任斯基的选择

斯大林的建议怎么样?在旁人看来似乎不错,既表现出了对列宁同志的尊敬,又避免了“过激”言论可能造成的“恶劣”形象,端的是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但是,不管是加米涅夫还是捷尔任斯基都不满意这个建议,在加米涅夫看来斯大林是自己的小弟,应当理所当然站在自己这边,虽然知道他那个先刊登一部分再刊登一部分的主意是向着自己的,但是这同加米涅夫想象中的一边倒的支持还有相当的距离。他对这个事为什么上心,无外乎是为了树立自己在党内的权威,连自己的小弟都立场不稳,让他怎么镇得住那些对手?

而捷尔任斯基不满意的原因就更简单了,因为他完全洞悉了斯大林的弦外之音。表面上看斯大林的提议照顾了双方面的情绪,可实际上呢?分别刊登就意味着要对《远方的来信》动手术,加米涅夫绝对是会将《来信》中的激进主张阉割得干干净净,那时候这种被阉割了的东西还能代表列宁的意见?如果《来信》变成了温吞水,或者变成了挂羊头卖狗肉的东西,那不是更加的糟糕?

在捷尔任斯基看来,斯大林的这个提议比加米涅夫的主张更坏、更阴险,所以他坚决不同意:“这是胡闹!一篇文章就如同一个人,把一个人切碎了拼起来,还是原来那个人吗?简单粗暴的割裂一篇文章,按照我们的理解将其拼凑起来,这还是列宁同志的主张吗?我是坚决反对这么做的!”

加米涅夫顿时醒悟过来了,似乎斯大林的主张对他更为有利,就算不能真的歪曲列宁的意见,将列宁的激进主张全部删除之后刊登,绝对能让那些激进份子费神去猜测列宁到底是什么意思,只要让这些家伙安静下来,凭借自己手段还不是轻而易举的掌控住局势?

想到这,加米涅夫不禁高看了恢复木讷样子的斯大林一眼,没想到这个家伙还有这样的小聪明,难怪当年列宁要提名这个党内的小字辈当中央委员,能入得了列宁法眼的还真没有傻瓜,是不是以后跟这家伙加强一点联系,老把中央委员当吉祥物供起来也不像话。

斯大林当然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在两位大佬的斗法中就被改写了,说实话,他真没有想那么深,他的初衷真的是和稀泥两不得罪,搞列宁的鬼,如今的他还真没有这个胆子。

不过不管斯大林想没想到,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他再无辜也被绑上了加米涅夫的战车。想通了的石头同志当然要大力的支持:“我不这么认为,斯大林同志的建议是如今唯一可行,也是唯一能避免激化矛盾维护团结的建议。我认为要么就不刊登《来信》,要么就有选择的分批刊登《来信》,二者只能选其一!”

在座的都不是傻瓜,能听出加米涅夫的语言重点,“不刊登”在前面“分批刊登”在后面,自然是支持分批刊登,如果掉一个个,那么意思就截然相反,什么叫语言的艺术,这就叫语言的艺术!

表面上看加米涅夫是让大家做选择题,实际上他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至于在座的将如何选择,只要会数数的都会明白。三个老大中的两个已经达成了一致,少数服从多数,自然是加米涅夫胜出。

捷尔任斯基虽然很不满意这个结果,但是党内的民主还是要讲的,作为一个讲原则的人,他只能接受,虽然到最后他都表示对于这个结果他坚决的反对,并且拒绝参加对《来信》删节。

其实,这场对决一开始捷尔任斯基就输了,加米涅夫和斯

大林怎么说都是二对一,他不可能占上风。他不可能既驳回加米涅夫的主张后,又立刻否决斯大林的意见。更何况斯大林的建议看上去是让步、是维护团结,这很容易迷惑一些想得不深的人,他们自然而然会选一个不得罪两位大佬的建议。

捷尔任斯基走了,加米涅夫赢了,赢得很彻底,他终于确立自己在《真理报》的权威,不光可以大刀阔斧对《来信》改造,还可以按照自己设想为《真理报》奠定基调了。志得意满的他充满信心,他相信在自己的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将掀开新的篇章……

加米涅夫高兴得有一点点早,捷尔任斯基可不是那种遭遇挫折就一蹶不振的人,小半辈子都在流亡和坐牢的他可比加米涅夫要坚毅得多,一时的失败只会激发他的斗志。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之后,又一次仔细揣摩了《远方来信》,直到将其中的每一个字都印入了脑海,他才长长的吁了口气。先头已经说过了,他并不是反对进行更深入的革命,他只是认为时机未到,从某种程度上说他很欣赏列宁的革命态度,也期盼着早日能够进入革命的第二个阶段,对于加米涅夫那种没有原则的护国和妥协也很疑虑。

尤其是一遍遍反复的阅读了《远方来信》之后,捷尔任斯基渴望同列宁进行直接深入的交流,虽然没有把握完全说服列宁,但是他认为交流就意味沟通,至少能让列宁了解党内同志的不同意见,为他做出决策提供不同侧面的补充意见。所以他打算启程出国,去瑞典。不过在这之前,对于国内的事务他也有必要做出某些安排,他实在不放心加米涅夫的右倾政策,不能让他胡折腾。

“加育劳夫同志,这是加涅茨基同志转发的《远方来信》,你看一看,说说你的想法!”

加育劳夫莫名其妙的被捷尔任斯基叫到了办公室,原本还以为是为了昨天围攻编辑部的事找他算后账,本来他已经做好了挨批的准备。但没想到捷尔任斯基完全就没提昨天的事,反而要听他的意见。这实在是让他有些意外和受宠若惊。

加育劳夫很清楚自己在党内的位置,和那些学富五车的老前辈相比,他的文化水准实在偏低,理论政策性的东西轮不到他发表意见,发表了也不会受重视。所以他在受宠若惊之余更是充满了疑惑,《远方来信》究竟是谁写的,为什么捷尔任斯基要听他的意见?

当然,加育劳夫不会傻到直接问,老老实实的先看文件再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不管是文中激进如投枪匕首一般的文字还是最后那个署名,都让加育劳夫激动不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