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昧送冻暇删俚母屑ぃ饪墒侨靡淮蟛糠质シ雇氲木删儆终业搅擞梦渲亍�
叶戈罗夫虽然不属于那种投诚旧军官,出身于社会革命党的他可是参加了十月革命的元老,但是这样的政策他还是赞赏的。而某人的搞法就有点蹬鼻子上脸的意思了,两相比较之下,他更同情托洛茨基,也更希望某人能正确的处理双方的关系。
“这么搞是不是有点过分啊!”叶戈罗夫提醒道。
过分吗?李晓峰一点儿都不觉得过分,按照历史的走向,捷尔任斯基名下的内务部和契卡应该有一只专属力量——NKVD,也就是后来内务部内卫部队(跟和谐国武警的性质差不多,但是权限更大)。
NKVD成立于1918年的上半年,主要由全俄肃反委员会部队、给养部队、铁道和船舶警卫部队合编而成。在1918年NKVD的编制规模就超过了10万人以上(以后更多,二战中还充当督战队的作用,没少枪毙逃兵)。
而随着某仙人的穿越而来,这支部队并没有如历史上一样成立,内务部或者说捷尔任斯基的权力被打了一个不小的折扣,契卡铁面人管不上,手下又没有好用的枪杆子。如果不是铁面人还兼任中纪委的书记,还真坐不上政治局委员的位置。
总而言之,李晓峰觉得,内务部和契卡已经在这上面吃了亏,好好的内务部队就没有了,怎么说也得帮铁面人讨回一点公道吧?10几万人的大编制我不要了,弄个万儿八千的精锐部队,你托洛茨基也不能说什么吧?
所以,对于叶戈罗夫的提醒,李晓峰给出的答案是:“中央的精神是很明确的,边防警察部队绝不仅仅是现在的规模……按照中央的指示,我们应该逐步扩充边防警察部队,如果现在不提前做好工作?将来怎么快速地完成扩充呢?”
如果这么说,倒也能说过去,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托洛茨基并不想让边防警察部队快速扩充,可是……托洛茨基的意思不等于中央的意思,哪怕是叶戈罗夫这种党外人士也知道,布尔什维克内部托派和列宁派斗得很凶,指不定后面关于边防警察部队扩充的指示和说明就是列宁的意思。
那么是尊重托洛茨基的意思还是尊重列宁的意思呢?叶戈罗夫给出的答案是——我中立。你们两位大神打架,我这种小虾米实在是参合不起,反正天塌了有个子高的顶着,安德烈同志你是上级,你是主管者,你说了算。至于托洛茨基会不会找麻烦。我不管,也管不了!
叶戈罗夫选择了和稀泥,李晓峰倒也不生气,在他看来叶戈罗夫又顾虑是正常的,毕竟双方才刚刚开始搭伙配合,总要有个相互了解和适应的过程。而且叶戈罗夫的身份确实也比较尴尬,他一个左派社会革命党参和布尔什维克的内部矛盾,确实是找死。
不过李晓峰也不是那种完全听不进去意见的人,虽然他十分渴望扩大编制,但他也知道托洛茨基那一关不好过,想要顺利过关必须还要征求导师大人和斯维尔德洛夫的意见。
“你要搞预备役?”斯维尔德洛夫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首先表示了惊讶,谁让大家都是聪明人,小斯一听预备役就知道某人打的是什么盘算。
不过斯维尔德洛夫关心的不是搞不搞的问题,他更关心搞不搞得成的问题:“安德烈,你考虑清楚了?边防警察部队中央基本是给不了财政支持的,你有搞预备役的资金?”
这个问题李晓峰有考虑过,实话实说,完全将这近两万武装起来,他真心没能力。但是,他并不需要一口气武装两万人不是,反正中央只批准了他六千人的正规军,先把这六千人武装起来,保证好正规军的战斗力。
剩下的一万两千人完全可以慢慢来,可以先训练了再说。反正军人呆在军营里又不是时时刻刻都需要武器的,不然要军火库干什么?多出的这一万多人完全可以只采购满足基本训练需要的武器装备,等以后经济宽裕了再全盘武装不迟。
李晓峰大概的计算过了,如果只是满足训练需要,这一万多人完全只需要有三千多人的武器装备就够用了,反正俄国军队的传统就是三个人一只枪。也就是说满打满算,某人只需要采购九千人的武器装备,这仅比原本的计划多了三千而已,某人咬咬牙应该能搞得定。
“这倒也是可以,”斯维尔德洛夫点点头,实际上他觉得,这么挺好,因为:“如果剩下的一万多人基本上没有武装,相信托洛茨基的意见也会小一点。”
意见被肯定了,李晓峰很是高兴,他兴冲冲的就准备去找导师大人,再做通他老人家的工作就齐活了。可是,斯维尔德洛夫却叫住了他:“安德烈,也就是说,边防警察部队最终的规模是一万八千人,对吧?”
李晓峰有些诧异,他刚才不是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六千正规军,一万二的预备队,加起来可不是一万八吗?这么明显的事情还用问吗?
当然,这货不是鄙视斯维尔德洛夫,他完全没有这个意思。因为他知道小斯精明着呢,这么明显的问题,他怎么会有疑问。现在,他既然提了这个问题,那这里面一定有什么说法!
果不其然,斯维尔德洛夫笑眯眯地问道:“也就是说,你是准备按照一万八的规模上报中央批准是吧?”
李晓峰茫然地点点头,他可不是准备这么干嘛!
“啧!”斯维尔德洛夫摇摇头,道:“你还是缺乏经验啊,安德烈!”
李晓峰心头的疑惑更加大了,难道上报一个数据还有什么讲究不成?
斯维尔德洛夫点点头,“没错,就是有讲究的。这么说吧,安德烈,我们都知道这件事最大的阻力在哪里。虽然你想出了预备役这个借口,但是可想而知托洛茨基一定会激烈地对反,到时候就免不了要讨价还价……”
李晓峰顿时就豁然开朗了,他完全明白了,确实!就像斯维尔德洛夫提醒的,不能以一万八的规模往上报。托洛茨基一定不会轻易松口,这一万八报上去他怎么也得砍下一部分,否则他的老脸往哪搁啊!
“那应该报多少呢?”李晓峰虚心的请教道。
“按照三万六报!”斯维尔德洛夫直接就给翻了一番,“一万二的正规军,两万四的预备队,你就这么报!”
李晓峰真是大开眼界了,不过预备队的数量他没有意见,但是正规军中央之前可是规定了只能由六千,现在翻了一番,似乎是在公然违反中央的精神啊。
斯维尔德洛夫笑道:“这不叫违反,而是摆明你的态度,你要做的就是表明你对那个限制不满意。你不满意了,我和列宁同志才好说话!”
李晓峰似懂非懂的离开了斯维尔德洛夫的办公室,准备回去重新作报告,然后递交中央审批。不过不知道是他的运气太好,还是他的运气太差,才走出斯莫尔尼宫迎头就撞上了回来的导师大人。
“安德烈,边防警察部队的组建工作进行得怎么样了?”列宁立刻就叫住了这货,“到我办公室里详细地汇报一下相关情况!”
李晓峰还能怎么样,乖乖地跟着走呗,不过这厮暗自觉得幸运,有了斯维尔德洛夫的指点,导师大人应该会满意吧?
“三万六千人?”导师大人看到这个数据的时候,皱起了眉头,似乎是很不满意。
某仙人心里一下就没底了,该不会是斯维尔德洛夫搞错了吧?该不会是导师大人觉得他太过分了吧?
不过导师大人下面的话一下就让某人松了口气:“三万六千人怎么够!”
导师大人狠狠地瞪了这厮一眼,“中央之前不是已经做出了决定吗?边防警察部队的编制是一个军!三万六千人符合红军标准步兵军的编制吗?”
应该是差不多的,红军一个标准步兵军一般来说是两到三个师,每个师按照一万两千算,正好三万六!
“乱弹琴!”谁想到导师大人根本不接受这个数据,教训道:“一个步兵军难道不应该有附属的支援炮兵,难道军部就不需要一个战士,后勤方面难道就不需要管了!安德烈同志,你考虑问题的方式太片面了!作为一只独立作战的武装力量,边防警察部队的编制肯定要比同级别的红军的军要大。否则你的部队给养谁保障,怎么指挥战斗?!”
要说吧,列宁也没说错,作为一只独立的武装力量,确实有必要将方方面面的问题全部考虑进去。但是中央之前不是没打算一口气将边防警察部队完全建立起来,不是准备一步步实现吗?现在似乎没必要考虑得太远吧?保障六千人作战,没那么复杂吧?而且军属炮兵什么的,某仙人也真心没那么多钱折腾啊!
“你懂什么!”列宁瞪了这货一眼,语重心长的教训道:“边防警察部队从来都是军一级的作战单位,哪怕是暂时无法全面的铺开,那也必须首先将军一级的架子搭起来!有没有那么多部队先不说,哪怕是绝大部分部队都只停留在纸面上,架子也必须是这么大!”
李晓峰有一点明白导师大人的意思了,没错,边防警察部队一开始确实没有那些人,但不代表这支部队就只是旅一级的。中央给出的精神是很明确的,这支部队的最大编制是军。如果仅仅按照旅这个级别去搭架子,那么以后想要扩充的时候不是很麻烦?不是又要打报告申请什么的?不是又要跟托洛茨基讨价还价!
列宁可不喜欢这么折腾,他老人家可以接受边防警察部队只有六千正规军,但是绝不接受这支部队的最大编制暂时就只是旅。为了一个旅打半天嘴仗,他真心丢不起这个人!
他老人家就是要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问题,没错,考虑你托洛茨基的感情,我可以接受正规军只有六千人,但是这个架子必须按照军的规模搭建。堂堂内务部和契卡就只有六千条枪,说出去都丢人!边防警察部队必须得是军,这是底线,哪怕这个军只是在纸面上存在,那也得是军而不是旅!
不过李晓峰对此有疑虑:“但是托洛茨基同志恐怕不会答应啊!”
列宁瞪了这二货一眼,“托洛茨基同志答不答应是他的是,我们必须要坚持原则!你知道什么叫坚持原则吧?”
李晓峰赶紧点头,原则性的问题他太懂了,不就是站队吗?在这方面他从来都不会出错。不过该问的问题,他依然还是会问清楚:“那么边防警察部队的编制应该是多大呢?”
列宁又瞪了他一眼:“按照三个师的正规军的规模去编制,必须要有军部、要有军属炮兵旅以及后勤辎重部队,还要有工兵以及舟桥部队……具体的数字你自己去算,如果算不清那就找人帮你算!我只强调一点,边防警察部队必须是一个军,是一个方方面面都没有欠缺的军。而这样的一个军,只有三万六千人的编制是远远不够的!”(未完待续。)
245圆满解决
从导师大人的办公室出来之后,李晓峰不由得生出了一丝高山仰止的感觉,他、斯维尔德洛夫、导师大人老中青三代人,不约而同的在打擦边球,但是打球的技巧却是有天壤之别。
其中技术水平最低的就是他这个仙人,如果按照他的方案,估计最后就算边防警察部队能够有所扩充,额度也将是极其有限的。只能说他这个仙人既缺乏经验,而且也有些想当然;
斯维尔德洛夫的水平倒是比他高一线,但是从整体的层次上来说,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线上。不过小斯的长处是经验足够,而且也不缺乏可用的小手段;
至于导师大人,应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