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惜因为欧洲战乱,一直没有机会碰面。很高兴能认识总统阁下。”英国首相丘吉尔和流亡在法国的戴高乐主动迎了上来。翻译很尽职的向叶重转叙。而斯大林则明显要站得远一点。
叶重是能说英语的,不过这种外交场合,自然不会去说英文。用这正腔圆的普通话道,“我也很高兴认识能在希特勒的疯狂下,坚持下来的英国,法国领导人。”
戴高乐此时只是法国流亡政府的首脑,本来没有出息这种会议的资格,不过叶重特意提及戴高乐,让戴高乐格外的喜出望外。“欧洲人饱经战乱,我想我们应该尽快达成协议,共同努力。使世界重新恢复和平。”
跟这些大佬没什么交情好讲。有利益共同点就有说有笑,利益冲突时,面红耳赤的拍桌子也很正常。叶重不是来叙旧的。甫一见面就直奔主题。
“总统阁下说得对,德国挑起了整个欧洲的大战,给欧洲各国人带来的惨重的伤亡和损失。我们迫切的需要使欧洲回复到战前的状况,并且彻底解决德国这个爱挑起战争的国家。”叶重特意让戴高乐参加这种级别的会议,更定另有所图,戴高乐想要重返法国,便离不开强力的支持,能得到叶重的首肯,法国复国便是不离十了。
整场会议中,叶重,斯大林。丘吉尔,戴高乐都同意将欧洲恢复到战前的状况,苏联收复被德国占领的区域。法国。波兰这些小国全部复国。
美国没有参战的情况下,苏联根本奈何不了德国。此时也不得不借民国之力,尽快结束这场该死的战争。至于苏联东面的土地,丘吉尔和戴高乐都选择性的没有提及,这是苏联和民国的矛盾,英法都很明智的不参与进来,苏联的陆军在欧洲仅次于现在的德国。而民国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又掠夺了日本几十年的工业成果上千万的免费劳动力,已经不是他们这些元气大伤的国家可以相比的了。
德国入侵苏联,苏联的重工业大量内迁,其中乌拉尔工业区成为苏联武器供给最重要的来源之一。而民国在鄂毕河东岸可以轻易地打到乌拉尔山下,鄂毕河以东的铁路已经被民国改造得差不多了,铁路网也比以前更为发达,苏联想从民国手里把失去的土地抢回来,比登天还难。
会议结束后,斯大林便离开了,叶重却以私人的名义将丘吉尔和戴高乐两人留了下来。
“同为战争中的受害国,我赞成苏联恢复被德国占领的土地,但是苏联的体制和我们这些国家有着本质的不同。德国一旦败退,西欧会陷入短时间的混乱,而苏联的军队对西欧有着先天的优势,我们必须在击败德国之后,节制苏联,也许苏联的军队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他们的思想。我们必须制止苏联在西欧乘机扩散赤色思想。”叶重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意图,和这个洋人打交道,最不需要的便是打官腔。
“总统阁下的担心非常有道理,不过要抵制苏联赤色思想的传播,首先欧洲大陆上要有一个足以和苏联对抗的国家。”戴高乐不失时机地道,“法国虽然暂时沦陷,可一旦复国,实力可以恢复不少,不过需要总统阁下的大力帮助。”
“当然,我国可以提供一定的贷款帮助法国稳定金融,另外提供军火让法国组建一支强力的军队,共同维持欧洲的和平。”叶重点头道,虽然以此时民国的实力已经完全不惧苏联,可叶重并不会放松对苏联的警惕。
远交近攻,一旦德国被打败,苏联对于英法的威胁便与日俱增了。而民国则是他们天然的盟友。若不是德国的强势,英国和苏联也绝对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我们对苏联的思想都保持着警惕的心理,不过大总统什么时候可以派兵参与到对德国的战争,兵力越多越好,欧洲的战事已经非常危急了。”相比法国的复国承诺,丘吉尔则迫切的需要民国派出军队参战。仅管英国向民国购买了大量的军火,可一场隆美尔式的旋风仍然吹遍了整个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并且迅速向埃及进军。一旦埃及被攻陷,英国失去了苏伊士运河之后,从印度,澳大利亚等殖民地的物资便只能绕过好望角运到英国本土了,这对英国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我国的印度洋舰队随时可以进入地中海,在波斯省已经屯积了超过150万人的重兵,另外中亚这边的军队随时也可以调过来,波斯这边的军队随时可以参战。”既然决定干预这场战争,叶重也毫不拖沓。
民国参战当然直接是从北非这边打过来,最先缓解的是英国人的压力。至于苏联还得和德国人多耗上一段时间。
“总统阁下能否给出个具体的时间?另外总统阁下能派出多少军队?”丘吉尔道。
“半个月之内我队会开过苏伊士运河。两到三百万吧,另外再加上印度洋舰队,既然我国决定和你们结盟。自然会拿出盟友应有的姿态。”叶重道。
“这就好。有贵国加入进来,盟国战胜法西斯的日子将会不远了。”丘吉尔和戴高乐同时大喜。眼下英法苏联同德国处于僵持状态,在北非这边德国陆军占有优势。在苏联战场,德军主力却陷在了里面。若是多了民国这两三百万的生力军加入,不管投入到哪里。都能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无论从战面上的数字,还是民国国防军的战绩,都是世界上第一流的军队。
阿巴斯四巨头会议很快传遍了整个世界,民国加入同盟国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投入了平清的水潭在。丘吉尔,戴高尔顺利地将民国拉上同盟国的战车,如此重大的外交胜利甚至超过了一战中拉拢美国参战。
世界各国的反战者云集民国,这个同盟国最安全的大本营。
民国参战,还是敌对方,对于希特勒来说。自然是晴天霹雳。在他的授意下,迅速对北非增兵,隆美尔也对埃及的英军发动新一轮的强攻。意图在民国派兵之前。彻底占领苏伊士运河,将这条战略运输线彻底掌握在手中。
本来面对隆美尔的疯狂反扑就有些支撑不住的英军受不住压力。步步后撤。而民国的援军还未抵达,丘吉尔遑急地请求叶重紧急派出军队。
唯一的援军是民国援援不断飞抵埃及的飞行兵团。民国国防军主力却在后面温吞吞地调兵遣将,叶重则发表一则敦促希特勒投降的声明。这份没有营养的声明一度受到美国人的嘲讽。如果声明有作用的话,英法以前的无数次抗议早就让希特勒退兵了。
就在民国对德宣战不久,美国也同样对德宣战了,民国已经在这场世界性的大战中赢得了足以让美国眼红的战争红利,美国也想在这场毫无悬念的战争中分取最后一杯羹。
英法苏联对于美国的加入,自然是来者不拒,反法西斯联盟自然是越强大越好。美国加入同盟国,也可以避免民国一家独大的弊端。
当然,由于北非战争的紧张,英法对于民国的需要,仍然超过美国。就在隆美尔指挥德军疯狂进攻埃及的英军时,民国的飞行兵团首次参战,此时的龙鹰9已经发展到了活塞发动机飞机的巅峰。除了龙鹰9外,民国3个中队的“闪电”喷气式战斗机,千里眼2型空中预警机也被首次投入实战。
在二战末期德国的bf109的性能已经开始落后了,而fw190的优异性能也主要是在高空。德国也研制出了喷气式战机,不过还没有投入到北非战场这边来。
此时用活塞发动机为动力的战机各国差不多都开发到了最后的阶段,苏联的la7,美国的野马。这些飞机仍然是空战的主力,所比拼的基本上也就是飞机装备的数量,各国的生产能力。
不过活塞发动机作动力的飞机终将成为历史,喷气式飞机一露面,仅管有着诸多的缺陷,但那超高的速度,仍然惊艳,喷气式战机才是未来战斗机发展的方向。而此时开发出喷气式战机的国家仅有德国和民国两个。
以民国空战动则出动数千架飞机,即便是放在此时的欧洲,也算得上是大手笔。英国此时也能清晰地感受到民国的实力。从后方源源不断抵达的机群几乎挤满了英国在埃及的每一个前进机场。空中预警机的投入,也使得对德军机群的能在更远的地方被发现。
不过这些还只是常规武力,并不是最让人吃惊的。
1946年5月24日,民国参战的飞机已经超过了3600架,陆军却迟迟未至,民国空军的参战已经让德军压力大增,感受到空前威胁的隆美尔再次加强了进攻的力度。
就在英军全线吃紧的时候,英军和民国的联合空军取得了空战的优势。2架大型飞机在数“闪电”喷气式战机的掩护下分成两个方向抵达后方德军主力上空。
前一天。叶重敦促德国主动投降的声明再次引得一片讽刺声。不过这些讽刺随着两颗投下的原子弹齐齐噤声。
两颗巨大无比的蘑菇云在埃及的领土上腾空而起。两枚原子弹爆炸的威力分别相当于1。55万吨梯恩梯当量,恐怖的声响,恐怖无比的火云如同太阳般耀眼。仿佛非洲大陆上在不同的时段分别多出了一个太阳。
由于德军的分布并不像城市居民那样集中。两颗原子弹也只让德国损失了5万多人的兵力,不过这些兵力都是装甲师中的精锐,更让德军沮丧的是民国拥有的这种恐怖武器简直非人力所能抗衡。一颗核弹投下去。直接导致几万人的损失,这还是战场上,如果投在德国本土,后果不堪设想。
相比起美国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之后的大肆宣扬,民国却一直相对低调,欧美等国一直只知道民国在进行核实验,但什么时候能造出原子弹并不清楚。此时民国参加欧战,不仅拿出了喷气式战机,而且出手便是两颗核弹。直接遏制了沙漠之狐隆美尔的进攻势头。
不过紧接着,民国公开宣布核弹这种终极武器应该用来维护世界和平,不应该用于平民城市的轰炸。为此叶重专门致电杜鲁门。要求以民国和美国为首。共同维持世界的核稳定,商讨禁止核武器肆意扩散的和约。
叶重此举虽然是拉拢人心。但确实赢得了学术界,尤其是物理界,从事核研究科学家的广泛认同。也促进了欧洲因为战乱的顶尖物理学家移民到民国。
原子弹的出现再次引爆了民国八亿国民的振奋,民国掌握了这种终极打击武器,带给国民的安全感是无与伦比的,尤其是眼下这种战火纷飞的时局。
此时的斯大林才意识到苏联和民国差距越来越大。
紧接着一直不温不火的民国国防军主力迅速动了起来,印度洋舰队6艘航母,以及“征服号”超级战列舰(封锁日本数年之后,从日本接收的大和号)为首的60余艘战舰经苏伊士运河开进地中海。超过4000辆的雷骑6型坦克,开路者5型坦克被送到了北非战场,累计起来超过六千多架各式飞机,这一切显示了民国在这几年和平时期积蓄的雄厚。
雷骑6介于德国的豹式和苏联的t34之间,性能略优于t34;却稍逊于豹式,生产工艺也处于两者的中间,不过少量生产的开路者5型坦克重达将近七十吨,155mm加侬炮足以击穿德国虎王的厚重装甲。
仅管豹式坦克是目前世界上作战性能最为优秀的中型坦克,但在数量上远远逊色于雷骑。后续民国的飞机,坦克仍然在源源不断地抵达战场。以民国眼下表现出来的实力,已经可以单独和德国放对。而德国的主力却被牵制在苏联战场上,隆美尔指挥能力再出色,此时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制海权被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