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悍卒-第1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相视看了一会,窦建德先大笑了起来,接着,两人都大笑起来。

昔日的敌人对手,没有想到,过了这些时候,此时却已经成了兄弟。世间的事情有些真是不好说,有些甚至是离奇曲折仿若故事。但是透过所有的表象,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英雄惜英雄。

武德四年七月中旬,河北军正式并入凉州军武装之列,或者如同刘山所说,自己的凉州军开始和河北军合作。

但是事实是,此时的刘山已经渐渐取得了河北军的军心。而让窦建德继续统帅河北军这个决定,无疑更加的稳定了河北军的军心,也在一定意义上稳住了窦建德之心。

这个决定在开始的时候理所当然的遭到了原本刘山那帮兄弟的强烈反对,这些人反对也是理所当然的,毕竟河北军数量庞大,远远过了凉州军的数量,让这些军队重新武装起来本身就是冒着很大的危险。但是刘山还要将这支军队置于夏王窦建德的统帅之下,这无异于一次巨大的冒险,甚至是自找死路,要知道,就在不久以前,夏王窦建德还是刘山的敌人。

但是面对这些反对的意见,刘山少有的一次执拗的执行了自己的命令。

七月中旬到八月生的事情很好的证明了刘山这个决定的正确性。

河北军归窦建德重新率领以后,河北军的旧部基本没有多大的变化,上层没有改变,中下层更是没有改变。但是,河北军和凉州军以前那种敌对的情绪已经荡然无存了,而在河北军内部,窦建德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将军心向着刘山这方引导。

很多人担心的河北军重新武装会对凉州军不利的事情根本就没有生,而原先那种两军之间的小摩擦小冲突却已经明显的减少了,甚至,在接近八月的时候,刘山只身一人前往河北军大营,开始大家都是反对,怕刘山有什么意外。但是事实是刘山根本没有享受到那种冰冷的杀气和酒后埋伏的刀斧手,而是受到了河北军的普遍欢迎,他们对待刘山一时还做不到像对待夏王那般,但是很明显,他们没有当刘山是敌人,甚至有当刘山是自己人的趋势。

面对这样的结果,开始担心河北军军心不稳,有对凉州军不利的人也渐渐改变了看法,而当刘山原本那些兄弟和河北军的人渐渐交流,甚至互相到对方军中看望以后,这种改变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

而窦建德在军中也一直称新组建的河北军属于刘山管辖,夏王意志坚决,而夏王在河北军中的威望也渐渐引领着河北军向着刘山靠近。到了八月,河北军和凉州军的小冲突和小摩擦已经基本消除,而两军也已经成了正式的友军,或者说是自己人。

纵观整件事情,其实从中可以看出刘山敢于用人的胆气和豪气。纵观历史,也有敢于用自己仇家的例子,但是那些都是建立在对方不足以威胁到自己的基础上。但是刘山任用窦建德的时候,给予窦建德的力量是足以威胁到他的,或者说当时的河北军重新武装以后,是足以威胁到凉州军的。但是刘山却敢于将二十多万的河北军武装之后置于窦建德带领之下。

而细想之下,也足以让人见识到刘山的认人之厉害。刘山敢于给窦建德重新领导河北军的权利,正是刘山知道窦建德的为人,也就是河北军的领导者是窦建德,这要是换成别人,刘山也不敢做出这般的决定。

而稍微深究一下,也会现,其实在之前刘山并没有在河北军中留下什么不良的印象,刘山以前是带领凉州军打败了河北军,中间两军也或多或少的有所伤亡。但是刘山在接受河北军投降以后,绝对没有虐待俘虏,更没有屠杀俘虏的事情生。刘山不是屠夫,战场上拼杀,那是不得已,但是接受对方投降以后,对方放下了武器,就已经不是非拼个你死我活的敌人了。

刘山非但没有虐待这些河北军的兵卒,甚至给他们的待遇并不比他们之前享受到的待遇低。而对待他们的亲人,也就是河北本地居民方面,刘山更是没有虐待和屠杀平民的事情生。凉州军军纪严明,屠杀平民的事情是绝对不会生的。而刘山控制下的突厥人虽然彪悍和嗜血,但是刘山一直让思南在突厥军中坐镇,突厥军也没有生屠杀平民的事情。

综上所述,刘山在河北降军军中并没有什么坏的名声。

而让河北军重新武装,甚至让他们本来的将领继续留任,甚至让他们原本崇拜的夏王继续带领他们。无疑在河北军中产生了一种感激刘山的普遍情绪。加上后来夏王一力倡导和引领,河北军军心向刘山靠拢并不是什么难事。

所以,刘山能控制住河北军绝对不是重新武装河北军和让夏王继续带领河北军那么简单。刘山要的是一支军队的军心,而军心的获得无疑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而刘山做到了。

之所以获得河北军的军心,窦建德起了很大的作用,刘山对待俘虏和平民的态度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到了八月的时候,不管人们怎么认为,其实重新武装起来的河北军已经确确实实归于刘山领导了。

重新武装起来的河北军多达二十四万,远远出了凉州军七万的规模,甚至比凉州军和突厥军加起来的十七万还多得多。

这绝对不是一个二十四万这么简单的事情,要知道,此时获得这些河北军以后,刘山控制下的汉人武装已经达到了三十万的规模,这股武装力量在初唐时期已经是一支异常庞大的武装力量,甚至,此时刘山控制下的力量比中原大战时郑王和夏王两家军队加起来还要多。

而除了三十余万的汉人武装以外,刘山还控制着十万的突厥军,此时刘山的军力直逼四十万。可以毫不犹豫的说,此时刘山控制下的力量已经将刘山推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这个高度高的让刘山甚至可以直接和东西突厥,李唐这样的当世豪强并列。当然,这要刘山愿意,但是显然,此时的刘山可没有在中原地区争霸的想法。

武德四年八月十一日,长安。

中原大战胜利以后,长安就开始流行一种情绪,这种情绪有大战胜利的兴奋,有一统山河的豪迈,有执掌天下的霸气,而其中或多或少还有几分对于某些人的担心,这些人里面有南方和周边地区的反王,有北方的强邻突厥,但是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一个人,这个人才是这种担心情绪的中心。这个人就是刘山,就是被大唐封为韩王的刘山。

据长安最新的消息,韩王刘山控制下的军队已经多达四十万,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武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武力。而达到这么强悍武力的人,刘山,展的时间才短短不到一年。

武德三年的时候,这个人还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瓦岗军小头领,被郑王逼的差点命丧战场,可是只用了一年的时间,这个人在很多地方都写下了传奇。孟家沟的迹,新安,宣阳的壮大,凉州兵败突厥的传奇,中原大战实际的受益者,不到一年,曾经的一个小卒子,此时已经成长为足以让天下震动的人物。。。。

更多到,地址

第二百二十六节兵临突厥(一)

八月,长安,此时的长安无疑还是初唐时期最繁华,最热闹,也是拥有最雄浑伟岸建筑的城市。

虽然在隋末乱世之中这里没有少经历战火,很多地方都曾被战火和兵祸损毁,但是经历了初唐几年的建设和修复,长安的繁华渐渐恢复,甚至已经有了隋时的几分风采。或者,此时的长安人口还是赶不上隋时最繁华的时候,但是治安稳定,百姓生活和生产都已经渐渐走出乱世的繁忙和无助,放眼长安,可以看到一片宁静安和之象。

或者,从另一个意义上说,此时的长安已经是世界上最繁华,最热闹,也是最大的城市。这个最大包括很多,人口,规模,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拥有兵力,或者,仅仅是长安的城防都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算得上首屈一指。

而此时的长安,透过重重的楼阁殿宇,有一片建筑异常的雄浑和壮丽,或者说是端正和伟岸,这里处于长安城的中心,这里没有了市井之声,没有了喧杂嚷闹,这里透出的是庄正肃穆,透出的是威严和雄浑。

这里就是李唐真正的政治中心,在透过重重的伟岸宫门之后,平整宽广的大道如同一条接天之路一般向前铺展,大道的两旁,精悍的战士手执武器如同笔直的笔杆一般站立在那里,旌旗飞舞,猎猎声响不断。

而在一处最为宏伟的建筑之内,此时悄然无声,黄金打造的宽大龙椅之上,一个已经渐渐显出风华之年气象的男子端坐在那里,他的手中,一卷折子随意的拿在手中。(请记住我们的网址大殿之上并不是没有人,放眼望去,宽大的殿堂上此时站满了人,这些人放在外面,都是一方豪杰,地方大员,权倾一方的人物。但是在这里,他们连一个响声都不敢发出,端正的站在殿堂之上,连移动身体或者做一个小动作都不敢。

他们望着龙椅上的皇者,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李唐的开国皇帝,李渊,后世称之为唐高祖的人物,此时他拿着手中的折子,已经有不短的了,但是正如此时一般,他话也没有说,意思也没有表达,这是拿着折子,端正的坐在那里。

不知打过了多久,一霎那或者一个永恒,终于有一声叹息从龙椅上发出,然后,李渊示意身边的太监将手中的折子传下去,让满朝的文武都看看。

此时的大殿之上才有了响动,才有了声音,皇者动了,他们这些做臣子的才敢动。只是此时谁也没有,也没有人敢问到底是事情。

其实并不是没有人那道折子,消息灵通,或者说消息通天的人物还是那道折子的。那道折子是今天一早送到长安的,这道折子来自河北,是新封的韩王给朝廷的第一道折子。

折子来历的人已经明白,肯定有大事发生了,不然皇上不至于如此,只是此时没有人到底是事情,毕竟,折子是直接呈给皇上的,他们还没有那个权利在皇上看到折子之前就折子的内容。

此时,太监终于将折子传了下来,当先的文武不知不觉都抢先了几步走上前去从太监手中接过折子,折子上话不多,寥寥数字,意思也不难懂。说白了,韩王只有一个意思,那就是让唐军接替河北防守,韩王要带着大军到突厥去一趟。

当然,折子上不是这么写的,呈送给皇帝的折子,刘山肯定找到精通折子的隋朝旧时官员润了笔了。

但是折子上写的客气,写的卑微,出军突厥也写的是请求皇上准许韩王带兵扫荡突厥,平定大唐北方边患,而让唐军接手河北防务也是写的请求。

但是明眼人都,折子上是这么写的,但是依靠韩王此时的军力,韩王完全可以不必听李唐天子的命令。上呈折子,其实也只是例行公事,或者说,这道折子送来,李唐只要是不想此时和韩王为敌,这道折子就是准许了。

大殿上异常的安静,没有人对于折子上的事情说一句话,平时热闹甚至充满争吵的朝堂上此时安静无语。谁都,这道折子除非皇帝疯了,要不肯定是准许了,既然结果就在眼前,也就没有人去发表意见了。

“大家对韩王的提议有看法,都说说。”很显然,皇上还是那个肯听取大臣意见的皇帝,只是皇上的话说出口,下面却依然安静。

“启禀皇上,秦王此时还在中原,若是接手河北的防务,还是让秦王去办最为合适。”终于有人站出来了,寂静被打破了,但是显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