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东1628-第9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这种情况,在远东各个控制区已经形成了一种风俗,即便很多年以后,随着各地百姓人口的增加,逐渐形成了家族,但几家聚在一起热闹过新年的习俗,也一直沿袭了下去,远东各地的老百姓管这种习俗,称之为“聚年”。

每到大年初一的清晨,远东控制区的老百姓放完了鞭炮,就会带着老婆孩子,拎着各种各样的年货,去亲朋好友家去“聚年”。

“聚年”少的三户五户,多的甚至街坊四邻几十户。一般都由各家各户轮流操办,反正操办的人家,都会尽心尽力,生怕准备不足,让其它人家感觉寒酸而遭人笑话。

往往从春节期间,通过每个人“聚年”的情况,就能看出他社会关系的远近亲疏。只有相交莫逆,或是彼此有着足够的利益共同点,才能在春节聚在一起过年。

除了聚年习俗,远东公司各个控制区的百姓,从小年开始,都会在家里准备一些糖果、瓜子、蜜饯和干果等小吃,还有大把的红包。

因为从小年开始,每户人家的熊孩子,都会从街头一路走到巷尾,挨家挨户的去拜年,并对这户人家的成年人行晚辈礼。

不管是哪户人家,都得抓上点小吃塞进孩子的兜里,然后再给孩子一个红包,红包里钱不多,也就是三分五角的意思下,老百姓管这种习俗叫“讨喜”。

流民出身的远东百姓,基本没什么亲眷,虽然日子越过越好,可每到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比较冷清,所以就希望有人串门,于是就有了这样一种特有的习俗流传下来。

远东各地区这些习俗,都是在公司大规模接收流民那段特殊时期,逐渐沿袭下来的。虽然如今远东公司各地移民的第二代已经迅速的成长了起来,甚至出生的第三代人也有相当的数量。

而且这些年远东公司一直在各个控制区努力营造春节气氛,在节日期间组织一些诸如燃放礼花、花灯冰灯、舞龙舞狮、秧歌高跷、春节大集等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早已不是安置流民初期,每到春节各地那种冷冷清清的气氛。

即便如此,远东各地每到春节的“聚年”、“讨喜”等风俗,也逐渐形成了人们的一种习惯,成为各地一种比较特定的春节习俗。

通过远东公司多年来不遗余力的努力,如今公司各个控制区,经过多年的建设,无论城镇的百姓,还是广大乡村的农户,生活条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控制区的各项基础建设,以及教育、医疗和民政等各种配套设施,还有农村的农业基础设施,都已经基本完善。

所以今年春节,远东各个控制区的节日气氛,和以往相比更加的热烈。从最东部的辽东和外东北,一直到最西部的波斯、里海沿岸和中亚草原,从最北部的贝加尔湖和广袤的西伯利亚,到最南部的南华州和南洋各岛,全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之中。

与之有着鲜明对比的是,因为远东公司初入中原,所以中原北方的各个地区各方面条件,还无法与远东各个控制区相比。

中原北方地区的人口众多,地域也非常广阔。虽然公司利用近两年的时间,深入基层开展群众工作,为广大的底层百姓做了很多实事。

尤其是在远东公司实际控制区内所有农户的生活,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不但吃饱穿暖了,每年还能剩下不少的余粮,并能利用这些余粮,在附近的农贸市场换取各类必须的生活用品。

中原北方其他地区的自耕农和佃农,也得到了很大的实惠,光是将地租降到了三成这一项,就让绝大多数的佃农勉强吃饱了肚子。

如今中原地区的情况非常复杂,公司虽然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已经和各地传统封建势力彻底的撕破了脸。

去年中原北方各地,就因为远东公司施行两项改革,而发生了百余起士绅地主暴利抗法的事情,虽然都被公司采取铁血手段镇压了下去,但是各地依然出现了各类抵制改革的情况。

虽然土地改革和税务改革到目前为止进展还算比较顺利,但是依然存在着各种隐患,远东公司上下一直不敢掉以轻心,争取在建国前彻底将这两项改革顺利推行下去。

所以公司必须团结基层百姓,共同与中原传统封建势力作斗争。做为华夏民族最重要的节日,让广大底层百姓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就成了今年公司基层工作的重点。

今年公司对中原北方春节期间的各种欢庆活动,非常的重视。在春节前就组织了大批的资源,开展了为广大农村的穷苦佃户、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送温暖的活动,尽最大可能保障所有的百姓都能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各地基层也利用现有资源,尽可能的在春节期间,在春节期间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虽然缺乏足够的物资,但是各单位也在千方百计的想办法,争取让所有百姓过上一个好年。

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春节(九)

临清州城,在大明年间,就是商贾往来之所,车辆辐凑之地,人称天下第一码头,天下粮仓,是全国著名的商业大都会。

虽然如今天下已经换了新朝,但是这里靠着运河的便利,依然北及北京,西抵洛阳,南达江南,是沟通南北的交通枢纽。

而且新朝入主中原,对商业非常重视,所以南来北往的行商小贩、豪商巨贾,经商走货的时候,还是把临清做为南来北往的商货集散地。

春节期间,因为各地的商户纷纷回乡过年,临清州也变得相对冷清了起来。大年三十,街上的行人更是稀少,刘二噶拽着何本生,一路向福运来饭庄走去。

“二嘎兄弟,你慢着点儿,我这不是跟着你来了吗,还差这一会儿功夫了……”

刘二噶转过头哈哈笑道:“你不急,可我急啊,家里人都等着我,您说年夜饭的若是没有酒,那还过个什么年。”

刘二噶家的年货置办的很充足,可是家里的酒,前两天被他那个不着调的兄弟喝了个精光,那家伙转头就把这事给忘了,弄得大年三十全家人吃年夜饭的时候,连点酒水都没有。

他在城里找遍了卖酒的铺子,可这些店面早在小年的时候就关挡了,老板和掌柜也都回了老家。最后没办法,刘二噶就找到了住在本地的何本生。

因为在严打期间表现出色,如今刘二嘎已经被提拔为劳服公司的小队长了。严打后公司吸取了教训,对劳服公司的制度进行了改革,取消了劳服公司垄断码头的政策。

对劳服公司进行了拆分,成立了数家分公司,采取自负盈亏、自由竞争的制度,不但调动了积极性,也使得刘二噶这些员工的收入增加了不少。

来到福运来饭庄的门外,何本生打开店门,领着刘二噶来到了铺子的后院,然后指着旁边的一间屋子,笑着道:“店里剩下的酒都在里面,你自己进去挑吧,以后置办年货的时候,多预备点,别再大过年的折腾老子。”

刘二噶嘿嘿笑着道:“刘大老板,对不住了,这次是兄弟的错,过几天我请哥哥喝酒,嘿嘿……”

他说完就屁颠屁颠的进屋搬酒去了,何本生看着刘二噶的背影,苦笑着摇了摇头。现在他和刘二噶的关系越来越近,两人经常在喝上一口,关系算是不错。

何本生在院子里四处走了走,还顺手归置下东西。如今他这间买卖可是越做越红火,店面早就不是以往那么寒酸。

因为客人档次越来越高,再不是靠着码头上的苦哈哈赚辛苦钱,所以何本生一狠心,拿出了不少银子好好的装修了一番,谁曾想装修完的铺子,生意顿时比以往好了一大截。

如今生意不但做得舒心,而且没有了码头上那些无赖地痞和公门胥吏压抑的盘剥,这收入也越发的好了,眼见着腰包里的银子越来越鼔。

前段时间新朝衙门派人来收税,何本生二话没说就把税赋缴了。其实对何本生这样小买卖的老板,真不在乎新朝每月收的那点税赋。

以往在大明年间,辛辛苦苦的忙活一年,赚得那点辛苦钱,大半都得被码头上的那帮青皮无赖和公门的胥吏衙役拿去,如今细算之下,每月那点税赋算得了什么。

何本生做生意最在乎的就是安安稳稳,可以前哪能做一天安生的买卖,天天忍气吞声的小心应付,被人欺负了也得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现在码头上天天都有新朝的差人巡视,店里一旦遇到麻烦,他们马上就跑来处置。那帮新朝的差人看着和气,可收拾起人来,那是一点不含糊。

即便遇到白吃白喝的滚刀肉,新朝也有的是法子治他们。先是一顿鞭子抽得半死,然后直接拖到城外的劳改中心,在那里一呆就是几个月,天天干十几个小时的重活。

等放出来以后,就算是再浑的人渣,都得变得规规矩矩的。若是有人冷不丁的喊他们的名字,他们都会急忙打个立正,然后大喊一声“到”。

而且新朝说话算话,每月按照之前定好的章程收完了税赋,别的什么费用就没了。现在这买卖做的省心多了。

这时,刘二噶捧着两坛酒走了出来,哈哈大笑道:“老何,没想到你这里还剩两坛辽东苞米烧,哈哈……这下春节算是有解馋的了。”

他说完放下酒坛,从腰间掏出一个皮袋,然后说道:“这两坛酒的价码,今天我加三成,我……”

何本生没等他说完,就一瞪眼,怒骂道:“二嘎,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别说我们这关系,就算是不认识的人,我也不能黑着心啊。就按照原价,要么你以后就别来这儿喝酒了。”

听了何本生的话,刘二噶嘿嘿笑道:“那成,这次就谢谢老哥了,过几天咱哥俩好好的喝上一场。”

刘二噶捧着两坛辽东苞米烧,一路兴冲冲的向家中走去。如今他们这些码头上的力巴,早就离开了城外破烂不堪的窝棚,住进了新朝为他们盖好的劳服公司宿舍小区。

劳服公司宿舍小区,和远东各个控制区的员工小区没什么区别。都是十户一组的连排房屋,每间房子都有自己的前后小院,还有仓库、菜窖和杂物间。

屋内配置了木床、桌椅、柜子等家具,还有锅碗瓢盆、铺盖棉衣、针头线脑等生活用品也非常的齐全,是远东公司典型的拎包即住式住房。

当然,这些劳服公司宿舍小区的房子和屋中的陈设,以及各种生活用品,依然不是白送,每一名劳服公司的员工,都要和远东签署一份贷款协议。每月从他们的收入中扣除一部分,分期二十年,逐步还清住房贷款。

严打期间,他们中队和李彪在码头上称王称霸的那波人,虽然没有像李彪被枪毙,但是全都被清理出了劳服公司。

不光如此,他们也被赶出了劳服公司宿舍小区,一家老小哭嚎着离开了新房子,哭哭啼啼的回到了城外的那些破烂窝棚,因为家里男人在码头找不到活,所以只能四处打短工,一家老小活得那个惨,据说还有饿死的,可却没有人可怜他们。'未完待续。'

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 春节(十)

刘二噶兴冲冲的捧着两坛辽东苞米烧,走进了劳服公司宿舍小区。此时小区里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挂着两个红灯笼,大门上也贴着对联、福字和门神,春节的气氛极为浓郁。

来到自家所在的巷子,大老远就见自己兄弟正焦急的等在门口。看见自己的兄长板着脸走过来,他连忙屁颠屁颠的迎了上来,接过兄长手中的两坛酒。

“诶呦……辽东苞米烧,哥,真有你的啊,还真把酒买回来了,这大年三十也有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