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光熹-第2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光熹元年五月十四日凌晨,就在刘谦正在和赵云晨练的时刻,一万四千多名汉州军见证了刘谦的气数。

十四日凌晨卯时末,匈奴人留在西方的缺口也在渐渐合拢,就在扯成十几里长队的汉州军来到缺口前边的时候,缺口只剩下了十二里。这十二里如果按照匈奴人运动的度,只怕汉州军十几里长队刚刚过去一半,匈奴人就能将汉州军的长队拦腰斩断。

气数来了。

几乎就在转眼之间,天上忽然电闪雷鸣,五个呼吸不到,上天居然降下了大雨,其时,雨幕让渐渐白的天色有暗淡下去。

这场大雨,对于时常接受各种天气变化的汉州军来讲,只是曾加了一些小麻烦,但是对于从来没有在大雨中行过军的匈奴人就是大问题了。草原夏天也下大雨,不过一般情况下没有这里的雨势大,因为出则为军入则为民,匈奴人绝对没有汉州军那样齐全的设备,致使在大雨的浇灌下停下了行动,纷纷支扎帐篷躲起雨来。

汉州军人人都有防水油布,不但战士有连战马都有,在曾经训练过的作用下,在瓢泼的大雨中终于躲开了被围剿的命运。冲出包围圈之后,汉州军上下人人盛赞刘谦果然是神人,连这场大雨也能算得到,一时间又将刘谦的形象拔高了许多。小鲁肃看到这样的情形,很是有些哭笑不得,不过他想了想,还是借题挥,又向大家宣扬起气数的问题了。

何仪知道这场雨不是刘谦预测的,他自然不会向普通士兵那样肤浅,不过他也受到了欺骗,他以为这场大雨是小鲁肃推算出来的,这样,再看向小鲁肃的眼神就有些不同了。

小鲁肃忙完气数的宣传事宜,这种事情不用他亲力亲为,只要交给教导系统就可以了,至于如何保持行军度这种事,他也不用管,这原本就是何仪的责任。时下,小鲁肃全部心思投入到这场雨中,盘算这场大雨能给他带来什么好处。

聪明人脑子就是好用,大军在上午时分击破第一个关卡时,小鲁肃就想出一个利用大雨的完整作战计划来。

岩石关卡时一个很不出名的关卡,如果不是在这个地方正好有一个三岔口,而这个岔口一条通往东方的潼关方向,一条通往长安城方向,最后一条通往陈仓的方向,那么匈奴人绝对不会在这里设下一条关卡。

大雨如注,自凌晨开始之后就一直没有停止,起初没有见过这般大雨的匈奴人还有心欣赏雨景,看得多了厌倦后就躲在帐篷中睡觉吃喝起来。在汉州军钢刀攻坚队来临的时候,这些匈奴人一点也没有觉,依旧在帐篷中酣睡不醒。

西方道路的重要关卡在陈仓之前和武功一带,而东方的重要关卡就在郭嘉曾经把守过的郑县,故而守护在这里的只有两千多人,在汉州军钢刀攻坚队的突然袭击下,这些还以为汉州军躲在哪里避雨,没想到灾难很快临头了。

三百九十三章于夫罗

三百九十三章于夫罗

半刻不到,汉州军大队伍临近时,这些惊慌失措的匈奴人就被汉州军攻坚队屠杀一空,两千名汉州军只不过折损十几人。

此时,处于三岔口的汉州军上下都把目光交汇在小鲁肃身上,一场大雨已经改变了汉州军众将士的看法,他们眼下确实将小鲁肃真正的当作了主心骨。

小鲁肃没有令大家失望,右手向西一挥就为大家指明了方向,就在大家准备行军的时候,小鲁肃又命令数十骑带着匈奴人的衣服旗号向北而去,交代他们尽量将这些东西分散散开,然后回头追随大部队。

何仪有些不解小鲁肃何必如此,小鲁肃耐心的解释一番之后何仪恍然大悟,心中不由得对小鲁肃又高看三分,终于再次生出了对未来的期望。而后,何仪一边催促大家向西行军,一边暗暗自问:“为啥我就没有想起这些简单的迷惑视线之计?为啥我就没有想到去长安城是自投罗网?唉明知道从这里去长安还有一道易守难攻之地,为啥我就没想到匈奴人在哪里设下重兵?”

何仪感叹中的事情不假,并不是小鲁肃谨慎之举,此时长安之南百余里之地,匈奴人确实派出八千匈奴人和两万汉人归附军,在那里重兵设下一道关卡。以汉州军眼下的兵力,绝对没有任何机会强攻下来,小鲁肃此举成功的挽回了一次汉州军覆灭的悲剧。

雨中行军是一件麻烦事。

地上的泥泞制约战马奔跑的度倒是小问题,这些泥泞虽然让战马跑得不快容易损耗马力,不过这些战马毕竟还是能够行走奔跑的。

夏季天气炎热,一般人们都盼望下雨降温,可以享受一下降温到来的凉爽,在酷暑的天气,热得受不住的人们,甚至希望王大雨淋个痛快。可惜下雨躲在房子里享受凉爽是一回事,而在雨中奔走又是一回事了。

也许刚下雨那阵子,酷热难耐的人们对于凉凉的雨水充满了喜爱之情,待大雨迎头浇上几分钟,把头脸打得生疼之后,在享受冰冷的雨水时,他们就会马上向房中跑去。若不然,狂风吹过**也会冷的,不用十几分钟就有可能闹出毛病来。

普通人如此,战马的抵抗力纵是比人强上不少,可是战马毕竟也是血肉之躯,疾风冷雨时间长了也是会生病的。

其实对雨中行军制约最大的,并不是人和战马而是粮食辎重,战马和人需要草料粮食,作为军人打仗又需要武器箭支,这些东西在军队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东西。缺少了这些必用消耗品,军队就不用打仗了,军中战士在两军厮杀时缺少武器,估计和一个没有受过训练的普通百姓差不多,只要挨宰的份儿。

为了精简军队,以最好的方式和匈奴人周旋下去,小鲁肃忍痛舍弃掉一点军粮,将那部分军粮给烧掉。好在大军出时,以为能在三辅得到补给,携带的军粮原本就不多,故而闹出的动静非常小,也不值得大家为此感到心疼。

当看到剩余可供半月使用的粮食,以及三天份的干粮和各种军械全被转移到马背上,不说汉州军其他的人,就是小鲁肃也为刘谦当年为汉州军骑兵打下的基础,而暗暗称赞刘谦的慧眼和远见,眼前如果不是没有一人四马,那么会用更多的东西得抛弃。

攻破岩石关卡之后,汉州军除了换马好不停息,纵是进食也是在马上吃干粮,总体而言行军度依然过了匈奴人。

待下午酉时,他们远见来到了长安西边的茂陵。

茂陵是长安通向西边的重地,也是匈奴人在这里设下的第一道重要关卡,把守这道关卡的是五千多名匈奴人。

马荷身后的马家就在茂陵,当初刘谦也有咬牙分兵保全茂陵的意思,不过他的建议却遭到马日磾堂弟的拒绝。当时的形势只要有一点见识的都能看出来,刘谦根本没兵可派,如果分兵到茂陵,那么长安城就有点危险了。

马家在大汉是世家大族,更不用提他们在茂陵的地位了,在茂陵和右扶风的世家豪强,大多和马家交好,因为这个缘故他们都是支持刘谦的。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在他们得知匈奴人入侵三辅后,就将所有的私兵集结到茂陵城内,而后又动家中的佃户附庸,短时间将茂陵三百名兵力增加到五万。

这些情况失去联系的小鲁肃不知道,但手中有汉奸支持的匈奴人却很清楚,和小鲁肃想的不一样,匈奴人并没有轻而易举的拿下兵力空虚的茂陵,然后只有在陈仓前边设下重兵阻击。

匈奴人何尝不想拿下茂陵,从他们短短一天时间拼出一万多名人命,就能看出匈奴人对茂陵的重视,反正死去的都是汉人汉奸队伍,死得再多匈奴人也不心疼。

原来,今天又该大肆攻城,遇到了大雨倾盆的天气,这才停了下来。

为了防止汉州军西下,他们不但设下一掉关卡,在这一掉关卡后面还有一道关卡,而第二道关卡后面就是有数万人的汉人部队。

可惜,这一切小鲁肃不知道。

此时的雨势已经减小,不过依然没有停止。

汉州军见敌人人数过多,这次没有派出钢刀攻坚队伍,而是直接冲了上去。匈奴人这次提前现了汉州军,而是在很远的地方就现了汉州军,道理很简单,这些匈奴人并没有睡懒觉。

拦在茂陵前边的两道关卡中,全部都是匈奴人,当然也不是没有汉人,有的只有汉人的女子。这两道关卡的主将身份可不简单,他是大单于的长子于夫罗,就是他未来进犯三辅雒阳时抢走了蔡琰;就是他的子孙在历史上,第一次带兵攻入中原,攻破雒阳俘获了晋惠帝,揭开了五胡乱华的序曲。

于夫罗作为未来的大单于,身份地位自然在匈奴人中高贵至极,也正是因为与众不同的身份,他有资格训练草原上最好的军队。今天,他总觉得心中有些忐忑,于是忍痛放下温柔似水皮肤光滑的汉家女子,从第二道关卡来到第一掉关卡视察。

正是由于他的来到,匈奴人都打起了精神,这才远远的就现汉州军。

三百九十四章杀气弥漫

三百九十四章 杀气弥漫

于夫罗时年三十九岁,生得有点像他的父亲羌渠,非常仰慕汉人文化,更喜欢汉家的女子,这次入侵汉地终于圆了他多年的梦想。

于夫罗身为大单于长子,未来的草原雄主,身份在草原上贵不可言,如果他提前出生几百年,大汉天子诸臣都会很把他当回事。可惜,他出生的年代正是北匈奴被大汉赶出故土的时候,南匈奴恐惧了,护匈奴中郎将的职权也相应加大,从出使联络、领护监视南匈奴,变成了卫护、监护南匈奴。

西汉初期,匈奴人十分强势,大单于竟敢写信调笑吕后,说来做我老婆吧。吕后并不生气,只是给匈奴人大单于解释一下不能去的原因,从这点看来大汉当时有些匈奴人藩臣的味道。

自汉武帝亲自执政后,汉武帝放弃了挨打的局面,雄姿英,尽管挨了不少后世子孙劳民伤财的骂名,不过还是重创了匈奴人给边疆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环境。在这个时期,大汉摆脱了匈奴藩臣的尴尬,虽说没有将地位反过来,可是至少达到了双方平等对话的局面。

到了汉宣帝时期,几次大战役之后,匈奴人再也没有祖上的雄风,低下高傲的头颅向大汉称臣了,而且是正式递交了国书,成为大汉之下的藩王。

不提以前匈奴大单于接替人的威风,就是到了汉宣帝以后的数百年里,按照礼法制度,匈奴的儿子们也是藩王之子的身份。可是到了东汉正式设立护匈奴中郎将那天,形势起了明显的变化,匈奴大单于至多能够和护匈奴中郎将平起平坐,从中就能想到匈奴王子尴尬的地位了。

正因为以上原因,于夫罗大单于之子的身份,在大汉朝廷眼中基本上和一个县令差不多。于夫罗年轻时候到雒阳游历一番,不但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反而备受汉人冷眼,于是生性高傲的于夫罗不忍侮辱,灰溜溜的跑回了匈奴地。

这次带兵进入汉地的遭遇明显和上次不同,上次是遭受冷眼,而这一次却大受有求与他的豪强欢迎,几乎在转眼之间,于夫罗的地位有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以于夫罗尊贵的身份,他决不会像普通小兵一样四下捕猎汉家女子,甚至有些看不起下属给他进献的美女,因为法家和廉家给他送来的女子,其姿色容貌是下属猎获的百倍。

三辅豪强示好的美意,于夫罗笑纳了,一旦也不掩饰他对汉家美女的喜爱,当中就揽到怀中上下其手了。于夫罗了解汉家规矩,就给三辅豪强留些颜面,不然估计他会遵照草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