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当国-第7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的坐不起,小的还是有空间,这曹家就是做的最好的一个,曹家兄弟三个,原本是给徐家一处庄子做庄头的,这庄子靠近海边,也偶尔和海盗们有些关系。

等徐家倒了,曹家兄弟把那处庄子里面的财物搜刮干净,又将徐家破败后无处可去的护院乡勇什么的招募几十号,和从前的海盗老关系联系上,就做起了这窝主的勾当。

难得他们地头熟,和府衙、县衙的一干公人也都是认识,做起来这等窝主的生意倒是得心应手。

生意做起来,又和海盗们有了勾结,这势力也就跟着膨胀,松江府各处的地痞无赖都过来投靠,若有什么不长眼的,海盗里的亡命之徒也愿意给他解决,这就打响了名号,坐稳了根基。

现在曹家三兄弟在县城里说句话,比县太爷要好用许多,呼喝一声,也能有两百名上下的汉子动手,这里面有几十个都是身上背着命案的。

城内那些坑蒙拐骗的、开赌招嫖的,做各种非法勾当的,想要来这里赚钱的,就要到曹家来报个名,缴纳些银钱才能呆住。

王通来到松江府之后,这曹家倒也知道谁大谁小,立刻安生了起来,不过,该做的生意却没停下,按照曹家的想法,他辽国公是来江南享福的,是来督办松江开埠的,大人物做大人物的事情,小人物做小人物的生意,谁也不耽误,难不成国公这一等的大人物,还会在乎什么骰子铺,土娼窝,难道还会在乎海盗弄来的蝇头小利

大门被撞开的时候,曹家甚至没有什么防备,院子里的一干人惊慌失措,土匪和官兵冲入城中洗掠不是什么稀罕事,不过都是会对小民小户动手,对这样高墙大院的大户人家则是尽量不碰。

高墙大院油水更大,可高墙大院守卫的人手足,也有兵器,而且背后不知道牵扯到什么势力或者是大人物,本就是为了发财痛快,没必要在这上面弄得头破血流,所以每到城内动乱的时候,大户人家反倒是相对安全,曹家也是这样想,不过也让自家的乡勇团练什么的做好准备,用东西顶住了门。

不过他们没想到,沙东宁破门的手段是野战中用来破寨的手段,用捆扎起来的粗木放在板车上钉牢,做成一个攻城椎。

十几个人共同发力,推动这个攻城椎撞门,曹家的大门仓促间就是用木材在里面顶住,根本没有办法阻挡。

撞了几下,听到里面惊叫连声,又有木材折断的“咔嚓”声响,大门直接被撞开了。

雄狮博兔,这是王通一直对下面人的训导,即便是剿贼这样的小战斗,也要拿出那种大军战斗慎重态度。

这个慎重谨慎的态度,在破门的战斗中起到了大用处,在撞门的时候几面盾牌已经竖起来。

果然,门一被撞开,就听到叮当几声响,几支箭已经是射到了盾牌上,王通的亲卫一阵怒骂,用盾牌做遮挡直接冲了进去。

院子不小,可对于战场来说,并不算是太大,射出一箭之后,看见人顶着盾牌冲进来,已经是慌了,第二根箭刚搭在弓上,对方已经是冲到了跟前,手忙脚乱已经谈不上什么准头。

一干乡勇团练、地痞无赖出身的人,那里谈得上什么勇气,看见王通亲兵凶神恶煞的冲进来,已经是慌了。

这些人里面当弓箭手的,本就是图个能站在后面射箭,不用肉搏,看到对方长矛大刀的冲到跟前,几个人丢下弓箭直接就跑。

曹家大院里的战斗只剩下刀枪剑戟面对面肉搏的时候,一切都变得简单起来,曹家这些乌合之众怎么能跟王通亲卫这等百战精锐相比。

县城内喧嚷阵阵,平民百姓都是提心吊胆,可听到外面厮杀阵阵,却没有波及自家,这心里的害怕慢慢变成了惊奇。

这一日,城内勾结海盗的窝主,在城内横行霸道的地痞无赖,聚赌招嫖的混账,都是被一扫而空。

城内这般,城外也是如此,由炮舰上的炮兵和水手组成的队伍在本地眼线的率领下,将城外各处做非法勾当的窝子都是清剿干净,此外还有两处寺庙也被端了。

城内斩杀几十人,抓了几百人,辽国公府上也抓了近两百号人,县衙的大牢根本装不下这么多的犯人,只得是将那两处被清剿的寺庙利用起来,将抓到的犯人看管在那里。

到了临天黑的时候,才有人沿街通报,说是百姓们可以出门了,此时的百姓们害怕也有,不过更多的都是好奇,有那和奸恶之徒做邻居的,听着邻居的惨叫求饶,想去帮忙的心思没有,暗自觉得痛快的倒是不少。

等到出门后,邻里街坊的彼此打听,都知道那些在县城内胡作非为的人已经被抓走了,有的恶人因为反抗还被当场格杀,都觉得颇为痛快。

不光是平民百姓觉得高兴,就连城内的士绅们也觉得的好,有胡作非为的,也有本份传家的,这些人在城内城外的胡搞,官府不仅不管,还和他们狼狈为奸,小民小户固然遭殃,可富户缙绅的油水更大,吃亏也就更大。

自从徐家破灭之后,松江府也没什么太像样子的官员亲属,官面上能打到招呼的层级最多也就是到知府这一边,可这些事,松江府上下都是得利,谁也不会认真去管,结果就是一直拖到了现在。

故土难离,缙绅们主要就依靠着本地的田庄和布行为生,离开本地,家业都是维持不住,走走不得,留在本地只能又是这般局面,实在是两难。

他们对王通到来没什么指望,那辽国公是个武夫,又是个杀神,他来了别加倍的祸害大家就好,那还指望他绥靖地方。

没想到,这位辽国公还真就做了,用的是雷霆手段,也就是一天的功夫就将城内城外的牛鬼蛇神一扫而空。

这个还不算,城内城外做公的也都被抓起来才是真正的大快人心,这一干人不知道维护地方,反倒是和奸人贼匪勾结祸害百姓,早就被人恨之入骨,抓了下面的贼人,这些做公的不抓,早晚还要养出祸害来。

经过这件事,县城内外太平个二十年问题不大,不过,辽国公虽然雷厉风行,可毕竟是个外人,有些人抓的不对。

比如说城外那两间寺庙应该都是误抓,那两件寺庙的僧人从不为非作歹,虽说贪财了些,可天下间和尚都是这个样子,还是大家一起联名去求辽国公,把僧人放了吧,要不然,这不敬神佛,对地方上也是有害处的。

当天晚上,县令、县丞还有两位巡检都被放了回来,看这几位官员面如土色的样子,大家也大概能猜到是怎么回事。

做公的差不多有六成无罪,这个无罪也就是小错不少,但犯不上被抓起来问罪,警告一番也就放回来了,但那四成如何就不好说了。

当夜县衙灯火通明,知县连夜审案,城内那些沾着人命官司的就不必说了,还有什么官匪勾结,还有什么侵占民财,等等等等,都是抓紧定罪下狱,不敢有一丝的含糊,判案的一干文卷都是要当夜做好,口供画押什么的也要做好,明日间就要送到辽国公府上。

官位保不住了,大家都是心里有数,可一定要按照辽国公的意思做,要不然,连性命恐怕都是不保,这个大家都是有数的很。

第二天,王通的书信快马送到了松江府城,给松江知府简单说明了在上海县发生的情况,书信上说的很明白,肃清松江,你若是不做,那么我做。

看到这个之后,再加上从那边传来的种种消息,松江知府上下都是惊惧凛然,松江府各个县也都是凛然,上上下下开始整肃抓人。

对于万历十六年九月之后,松江大治,路不拾遗

一千零一十七

上海县城内外的士绅第二天弄出了一块“爱民如子”的匾额,敲锣打鼓的给辽国公府送了过去。

送匾额一来是为了酬答王通整肃治安,二来则是为了城外那两个寺庙说情,毕竟这是伤阴德的事情。

辽国公府根本没有见这些人,匾额也没有收,只是安排人领着他们去那个寺院去,一干人也不敢争执,都乖乖的跟着去了。

去了寺庙,昨日被关在这里的一干人都是被捆结实了押送出去,领着士绅的人进了寺庙,却是到了后院禅房,大家平日里都是在前殿参拜,寺庙待客也有专门的精舍,这后面大家是没来过的。

结果看到了禅房下面是地窖,模仿的是牢狱的样式,以及现在正在禅房中休养的几十名年轻女子,都是由城内请来的婆子们陪着。

男女有别,自然不会让他们仔细看,不过看过之后却是说明,这些女子就是最近县里失踪的人口,都在地窖中发现。

众人都是大惊,他们也明白,辽国公就算想要诬陷,也不会弄这么麻烦的事情来,这肯定是铁证如山了。

仔细一问才知道,海盗们在县里县外活动的多了,胆子也大起来,他们在海上本就是缺少女人,就想在这松江府这边弄些女子到船上,自己用,也可以去贩卖。

这两间寺庙本就是窝主,平日里借着出家人的身份作掩护,在寺庙中藏污纳垢,做见不得人的腌臜事,曹家在城内城外拐来抢来的女子,直接就窝藏在寺庙里,等着海盗们来提货。

好在是事情做的时间短,还没有造成什么不可收拾的祸害,王通这边早就是知道了消息,趁此机会将他们一网打尽。

看到这个,士绅们那还有什么求情的心思,各个痛骂不绝,埋怨自己瞎了眼睛,都是去辽国公门前磕头,感恩感谢。

他们个个也都是后怕,都是纷纷请求辽国公继续肃清,而且这次城内城外动了这么多和海盗有干系的人,海盗少不得要来报复,还是要请国公大人庇护。

对这个,王通却派人给出话来,不必担心,一月之内肯定就能见到分晓,按照松江府士绅们惯常的见识,辽国公这是准备推诿了,但也是没办法,大家难道还能催促发急不成,也只能是悻悻回城。

有了王通的督促,更大的可能是那日整肃的雷厉风行,县衙问案审案效率极高,也就是两天的工夫,大部分案子已经是审结,不过这个判决当真是腥风血雨了,身上沾着人命官司的都是杀头抄家,拐卖妇女的也都是杀头抄家,曾经斗殴伤人的也都是杀头抄家,其余人等都是苦役若干年。

算计下来,县内一日间就定了一百五十多人的死刑,六百多人的苦役,当真是严刑酷法了,抄没的家产也是丰厚,在抄没家产的时候,还有差役不知死活,想要上下其手,却被监管的王通亲卫抓出来,一并充了苦役。

如果算上昨日间当街被格杀的一干人,这两日间已经死的和将死的,差不多超过了三百,这太平日子,一年要掉不了三个脑袋,突然这一下,真可以说是腥风血雨了。

县内的士绅百姓拍手称快之余,也被这杀伐弄的心惊胆战,各个谨慎小心,不敢有丝毫的违背王法之处。

大明律法,就算是县令判了斩立决,犯人也不会立刻被斩首的,照例要层层上报,然后刑部汇总到天子那边勾决。

这从基层一步步上行,一直到了京师宫中,要经过若干道手续,官员们层层核准,不少判决在这些核准的过程中就被驳回,要求重审。

不过这一次没有一桩驳回,县里送上去,府里大概看了一遍,直接就是用印署名,然后上报,南京那边也是如此,一路直送京师。

大明官场规矩,判的死刑过多,这个官员的考绩上就不会有什么好言语,你杀人太多,这就叫没有慈爱之心,而且这么多死刑案子,岂不是说明你治下地方不靖?所以知县、知州知府什么的都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