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子是什么?太子是储君,也就是下一任皇帝的接班人,去和有可能成为下一任皇帝的人讲臣子反叛人主的历史,那不就是在提醒应该提防分封的诸侯国吗?
叔孙通反应过来了,可是有人并没有收口,还说得有些起劲。
“季历被软禁在朝歌,他的儿子姬昌是个什么态度?姬昌并没有消停下来。”陆贾用着荒诞的语气,说道:“姬昌也不知道是在想什么,竟是连续出兵攻打邻国,甚至是因为一系列的战争影响到了太师闻仲对东夷战事的后勤补给线,将天下共主帝辛气得可是够呛。”
叔孙通“咳咳”了两声,用眼神暗示陆贾。
陆贾说得痛快,没有去注意叔孙通的暗示,旁边一些也回过神来的人,他们脸上的表情各形各色。
“帝辛威胁姬昌要是不消停下来就要杀掉季历,可是姬昌依然我行我素,该攻打谁还是继续攻打,甚至是搞出了什么‘凤鸣岐山’神话色彩的祥瑞出来,让恼怒的帝辛杀掉了季历,将季历做成了肉饼,派人送了肉饼给姬昌吃。”说到这里的陆贾脸上的表情带着一些鄙夷:“姬昌还真的就吃了自己父亲的肉做成的肉饼,可这也成了周国起兵反叛的借口,喊出‘商王无道,天下共讨之’的口号。联系了东夷的几个部落达成同盟关系,又纠集了几个诸侯国一同发兵朝歌。”
“呵呵!”吕议笑了,他所知道的古人还真的就是这个样子,造反之前搞出什么祥瑞一直都是同样一个套路。他不断点头,对陆贾催促:“大夫,您接着往下说。”
陆贾得到鼓励说得更加起劲:“大商的军队不是都派遣出去征讨东夷了嘛?国内基本是没有留下什么军队,结果还真的让姬昌纠集起来的军队一路没什么阻碍……按照周史的记载,是平民黔首一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直接将姬昌联合起来的大军恭送到了朝歌城下。”
讽刺啊,商王朝是在进行对外征战的时候被内部捅了一刀。以下犯上的一方给予自己足够的美化,“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就这么首次出现在了史书记载上面。
叔孙通咳嗽的频率增加了,脸色也变得有些不好了。
不管周史是怎么进行美化,可事实总归就是事实,姬姓周国是以人臣的身份以下犯上,对一名可能是未来的皇帝说这些真的好吗?
帝国确实是分封制,可是这个分封制与之前的任何一个分封制的国家都不一样,以前的分封是给予封地,诸侯对封地有完全自主的统治权。也就是“天下共主”不能去干涉诸侯国的治理,诸侯国只在得到召唤的时候履行自己的效忠义务。
吕哲拟定的分封制是个什么情况?有外封和内封两种不同的划分,不同的封领也有不同的管理权限,也就是有限制的分封管理权。各级的领主只有部分的管辖权利,受到诸多的制约,封地出产要上缴四成不说,每一级贵族能够拥有的私兵也有严格的划分。
议政殿偏殿的大部分人都是贵族。他们有自己的“邑土”,像是萧何封领在沛县,季布的封领在余干县……等等。封领有大有小,各自也都有自己的私兵,作为四等公爵的萧何就拥有三千私兵的编制,四等侯爵季布也有一千的私军的编制。
私兵的粮饷需要贵族自己支付,不是由国家来承担,实际上能不能达到满编看得是各个贵族的财力,大部分贵族并没有足够的财力达到满编。
各贵族的私兵并没有严格规定一定要驻扎在哪里,可是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将私兵安置在各地的封领,帝都南陵的府邸少部分安置了一些,也是作为随身的护卫。
吕议眼睛一直在文武众臣身上扫视着,帝国的贵族也有自己的家徽,像是萧何的家徽是一株稻苗的图案,季布的家徽是一个有方格的盾牌,其余的贵族也有各自的图案。
家族拥有家徽并不是遥远西方的“特产”,实际上自有夏一代开始华夏这边家徽的应用一直都有,不过得是诸侯级别才能拥有,之前是作为旌旗,到了吕哲统治之下的帝国才会制作成为一些小饰品佩戴在身上。
有时候吕议看到各个贵族的家徽总会心里感到诡异,或许是先入为主的观念作祟,他总是觉得自己那个老爹搞的一些事情很有“西方特色”。
有商一代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是大商的军队在对外开拓,结果被内部的诸侯国起兵造反,内部空虚之下朝歌陷落,帝辛**城头,商王朝统治的历史也画下了句号。
姬姓周王室接过统治权之后接过了向外开拓的重任,可是周王室的环境可要比商王室艰难许多,一切只因为商王室有太多太多外逃的王室成员,这些商王室的成员又在外面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或者是部落,他们一生最爱干的事情就是给周王室找不痛快。
历代周天子一直都在干一件事情,那就是发兵攻打商王室的残余,打服一个之后就进行分封,使之纳入周王室的统治范围,可是也因为兵力大多被牵扯在针对大商残余上面,对西戎、北狄、东夷、南蛮可就有些力有不逮了,不止一次发生周王朝国都被异族攻破的事情,迫使周天子只能踏上逃亡之路。
像是秦国的祖先,他们就是在周天子逃亡的路上遭遇到,秦国的祖先给予周天子一些帮助,后面周天子感念秦国祖先的帮忙册封为贵族,又让那些秦人为周王室养马,周王室的诸侯国才出现一个以“秦”为国号的诸侯国。
说到这里的陆贾被叔孙通打断了,他也总算是发现偏殿内的气氛有一丝丝的诡异。
能不诡异吗?对有可能会成为帝国下一任皇帝的皇子讲史,讲的还是以下犯上的历史,是不是变相地提出分封制度的不好?偏偏分封制度下,他们都是受益者来着。
“怎么停了?”吕议正听得入神呢,他问完看了看表情大多有些不对劲的文武。
骆摇立刻就将话题转到其它地方,说起了倭列岛那边的事情。
一件不是什么秘密的事情,年岁尚小的吕议对倭列岛那边非常感兴趣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骆摇起了个开头,后面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都顺着这个话题讲下去。
吕议当然对倭列岛感兴趣了,不过他现在却是在思考其它东西,听文武讲述倭列岛就有点不得劲了。
“以史为鉴啊?夏、商、周都是分封制,随着天下共主的衰弱,分封的诸侯国并起,诸侯国取代了原来的天下共主成为统治者……”吕议没有去听文武在说些什么东西,心里权衡着:“老爹明明知道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还是执行这样的政策?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还是认为分封制比中央集权好?”
先前叔孙通开了个头,后面陆贾讲得起劲,他们可不会预料到这一次无意间的举动造成了什么影响。要是能预料到的话,叔孙通哪怕是割了自己的舌头也不会多话,陆贾更不会说得那么起劲。
帝国历史有记载,吕哲退位吕议接任,成为皇帝的吕议前期的执政就是针对分封制再次改革,收缩了贵族的权利,导致帝国内部发生动荡,帝国西扩被迫停止,吕议是调动军队用暴力的方式进行镇压,清洗掉了一批不接受改革的贵族……
第九百四十章:另类朝会
世界上有绝对完美的制度吗?毫无疑问,实际上没有绝对完美的制度。︽頂點小說,x。
制度是由人来进行制定,监督制度的是人,是不是要遵守制定的制度也是人,所以无论是什么制度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看的是人而不是制度本身。
那么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哪个比较适合当今的帝国,吕议一直是有自己的思考。
吕哲建立起来的帝国又为什么会执行分封制而不是中央集权制?在吕议想来,那是因为时代的特有性,也是因为吕哲崛起的方式跟“之后”的历朝历代都有点不同。
要是历史没有发生改变,刘邦建立的汉帝国也是执行分封制,先是分封异姓诸侯,他的分封是按照春秋时期的古礼,也就是划出一块地盘给予某人,某人对那块地盘有着全权自治的全力。
诸侯拥有全权自治的权力,意味着不但有赋税来源,建立军队上也没有什么限制,简单的说就是完全能够无限制地膨胀,然后威胁刘邦这个“中央政府”。
事实上在原版的历史中,刘邦登基称帝之后一直都是奔波在镇压异姓诸侯的道路上,今年中央政府需要出兵到南方去扑灭某个诸侯王的叛乱,这边的叛乱还没有扑灭,另外一边又有一个诸侯王叛乱了,搞得刘邦要么是调兵遣将镇压,要么就是要自己到处奔波。
对于刘邦来说比较幸运的是,他的头号战将,也就是被册封为齐王的韩信始终站在中央政府这一边,中央政府镇压叛乱的时候,以韩信为首的一帮分封诸侯是站在刘邦这边一同攻打那些有异心……或是露出异心的诸侯。
“要是韩信也叛乱,汉帝国估计在建立之初就该又分崩离裂?”吕议想到了担任前往中亚使节团中的刘邦和韩信:“也不知道老爹在想什么,竟然将刘邦和韩信安排在一块,不怕两个历史上的基友结成同伙啊?”
朝会已经在开始。吕议的座位是在帝位台阶的下方。他是监国,本来可以名正言顺地坐到皇帝宝座……至少是担任监国期间可以坐,可是他让人新置了一个座位,屈膝跪坐在新的座位上。
现在的帝国三等男爵刘邦,他的命运与许许多多的人一样发生了改变,要是历史没有被吕哲改变,时间节点其实是到了大泽乡起义应该发生的时候,也就是是公元前二零八年。
当然了,历史已经发生变动,天下义士反秦那是十多年前就已经发生了的事情。旧有战国复立已经发生然后被吕哲先后攻灭或是吞并,什么大泽乡起义,什么诸侯并起,什么楚汉相争……肯定是不会再发生了。
公元前二零八年,帝国历六年,吕议九岁,他第一次以“主角”的身份主持朝会。
参与朝会的官员不算少,不过嘛……像是司马欣、蒯通、徐志、卫翰等等一些高级文武贵族都不在帝都南陵,自然是与吕哲亲自主持的朝会在格调上有一些差别。同时。朝会也是按照往常的惯例是从早晨八点开始,是史无前例地在正午十二点举行,也算是非紧急状态下首次打破先例了。
吕议坐定,文武分为两列站定。由燕彼来朗读吕哲留下的诏书,诏书当然是关于吕议成为监国的任命,然后萧何和骆摇带头弯腰行礼恭呼“参见监国”,算是在一开始就承认吕议监国身份的合法性。
因为是正午十二点举行朝会。最重要的承认监国程序走完,吕议回礼之后不是马上进入朝会的议题,是吩咐早就准备妥当的侍女搬来案几。将案几摆放妥当又端来午餐。
文武众臣在议政殿用餐其实不是第一次,以往从早晨开始朝会,因为议题没有商议完进入用餐时间,吕哲也会命人准备食物,一众君臣就在殿内直接吃,吃完继续商议。
华夏一直是到两宋时期,贵族或是讲究的人,用餐的时候都是执行分餐制。
什么是分餐制?就是一个一块案几或是摆放食物的工具,然后这个人独享所有的食物,不是说端个大盆子,所有人筷子、汤匙往一个盆子里面夹或是捞食物。
分餐制有一个特点,承载食物的盘子等皿具不会太大,人们用餐期间也不会发生过嘴的筷子或是汤匙出现不卫生的情况。
似乎是有专家解释过关于华夏一些传染病没有大势蔓延的原因,他们将传染病没有蔓延归功到分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