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并且申辩代理人必须具有小学及小学以上的文凭或者相关学力认证。在原告和被告没有申辩代理人的情况下,法院会指派相应的工作人员担任原告和被告的申辩代理人。
案件审判的过程并不怎么复杂。
首先由原告方面的申辩代理人在法庭上介绍情况。然后由被告方面的申辩代理人在法庭上介绍情况。
之后,审判员会根据双方介绍的内容整理案件全貌,向人民陪审员和旁听的群众介绍相关的法律条文,再之后由原告和被告双方的申辩代理人进行辩论。
在这之后,人民陪审员会退庭到专门的房间里,根据审判员提供的资料进行判断投票。
最后,人民陪审员回到法庭,由人民陪审员自己选出来的代表宣布审判结果。
一般情况下,只要案件进入法院,就不会有什么翻盘的情况。
首先,一旦案件进入法院,那就说明审判员们已经确定了案件确实存在违法问题。
其次,在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民陪审员认定被告没有违法的情况下,审判过程将会被中止。法院将会暂时封存案件,然后组织新的人民陪审员再次进行审理。
同一个案件在三个人民陪审团的审定中有两次认为没有违法的情况下,案件将会被发往上级法院进行审判。
但是,人民陪审员只有审定民事案件不违法的权力。在所有刑事案件的审判上,人民陪审员只能够根据双方申辩代理人的辩论,最终从审判员给出的多个处理方案选择一个得票最多的方案。
也就是说,人民陪审员虽然有权力参加案件的审判,但是他们的权力无论是在民事案件上还是在刑事案件上都是有限的。特别是在刑事案件的审判上,人民陪审员没有认定被告有没有罪的权力,只有选择对被告进行哪种程度什么水平的惩罚的权力。
从这个角度上看似乎人民陪审制度是个表面文章。但是不要忘了,复兴党可是在一切机构中都使用人民代表制度的。
这就是说,即使在公安机关和检查机关里,在公安机关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在检查机关提起诉讼的时候,这两个环节也是有人民代表参与的。
第417章两个案件和一个态度
“长成那个样子还搞破鞋,那小子的绿头巾戴的也真够冤枉的。”
“戴绿头巾就够冤枉的了,失手打死了人还要被判刑,这才叫真冤枉呢?”
“我看这小子十有*要被判死刑。你们看看,这次的人民陪审有一半是老娘们儿。这天下的娘们儿是一家,这小子要是只打死了奸夫最多也就判个劳改,可是这小子把破鞋也给打死了,这帮娘们怕是要把这小子往死里判。”
“你可闭嘴吧。你也就是跟我在这儿一口一个‘娘们’。现如今讲究个‘妇女能顶半边天’,你三蛤蟆家里的那口子工资比你还高,怕是在你家里能顶上一大半儿的天了。再说了,刚才审判员不是说了吗,杀人就是严重的犯法,不管杀男杀女都是个死。你这个歧视妇女的想法要不得。一会儿我去和你媳妇告你一状,我看你回家要不要跪搓衣板。”
“可别,我还得活命呢。你以为我每天一两的白酒那么容易喝到嘴里吗?我媳妇还总惦记着要把单位发的酒攒下来拿出去卖呢?你这一告状惹恼了我媳妇,我没酒喝天天到你家里抢你的酒去!”
“嘿嘿,这就看出没媳妇的好处了吧。当初单位安排媳妇,你们都上杆子往上去,就我老人家有先见之明。看看如今,我光棍一个没人管,单位每个月发的三斤白酒我随便喝。哈哈,我就要告状,馋死你个混蛋!”
因为目前复兴党治下的法律部门也好,普通的申辩代理人也好,他们的文化水平都很有限,所以在双方介绍情况和审判员解释法律条文两个环节结束之后,旁听席上听着双方词不达意的粗糙辩论的旁听群众们的注意力就开始分散了起来。
到了这个阶段里,法庭旁听席上开始有了不少窃窃私语的声音。在外围站着看热闹的不少没有座位的群众甚至有不少人已经离开了。
小候看到王书辉身边的两个农场职工不停的说话怕他们打扰王书辉听审,刚刚准备提醒他们,就听到法庭上的审判员开始猛敲木槌维护法庭秩序。旁边的公安战士们也开始到处巡查,整个法庭的窃窃私语声很快就低落了下去。
王书辉在听审的过程中一心二用,一方面关注着审判过程,一方面关注着下面的听审群众的反应。很明显,和王书辉一样,群众们对公诉人和被告的申辩代理人低劣的语言表达能力表示不满。在王书辉看来,这种低水平的辩论几乎很难对人民陪审员们产生什么影响。
不过整场审判也不是没有可取的地方,至少法院方面的审判员把相关的法律条文解释的很明白。基本上大家都听懂了。
大家的注意力下降也是很正常的。
王书辉听前排的两个年轻后生的意思,原来法院方面在发布公告的时候好像模糊了这场审判的内容,不少人以为这是一公一母,戴绿帽子的丈夫和出轨妻子之间的法律对决。等到大家发现这原来是一场有关杀人的刑事案件之后,不少人都非常直白的表达了对法院方面为了拉人来听审而采取的“忽悠”策略的不满。
王书辉倒是对此没有什么太大的意见。毕竟现代化的审判和封建社会的官老爷断案不同。在现场没有跪地喊冤,露腚打板子之类的刺激性环节,群众的兴趣肯定会降低。所以法院方面为了吸引大家听审让大家到现场接受法律教育,而采取“忽悠”人的办法,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当然,除了对法院方面的忽悠人不满以外,不少听审的群众还是对这场审判本身表示了极大的不满。大部分人都认为,被告作为戴绿帽子的受害者而杀死了奸夫****,这本身是个正义的行为。他们都觉得被告人被审判是非常不公平的事情。
这个倾向在最后的审判中表现的也很明显。人民陪审员们在经过磋商投票后,选择了对被告人最轻的一项惩罚: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发往虾夷岛(复兴党海军第三舰队基地)拓展地,中级劳动改造二十年。
所谓中级劳动改造,就是在轻度看管(在规定时间内到当地管理机构签到)的情况下从事一般性劳动。
和第一个案件不同,大家对第二个案件的关注度明显要更高一些。毕竟缺斤短两这样的事情和大家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
第二个案件原本是个民事案件。不过事情最终变成了刑事案件。
在复兴党治下,一般情况下复兴党的商业机构如供销社这些机构主要承担在当地的一些基础性的经营。更多的时候,复兴党主要通过供销社进行粮食买卖和福利物资供给的。
比如说把自己家发到的红利(过去复兴党农场在年末分红中会把超出生产计划的粮食作为红利分给农场职工。现在已经没人要粮食了,大家只要钱了。)卖掉。而在复兴党治下只有供销社可以从事粮食买卖。
再比如说一些福利的分发工作也是由供销社承担的。比如上面说到的白酒,有时候也有茶叶、香皂、白糖之类的降温福利和年节的时候月饼、粽子、年糕、猪肉、水果之类的福利。这些东西也都是由供销社发放的。
复兴党在商业上采取的是放开的政策。也就是说除了供销社之外,各地区的饭店、商店等等各方各面的买卖,都是由商人们自行经营的。
复兴党允许商人和复兴党的企业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复兴党甚至还在鼓励商人们和复兴党的企业竞争。
明朝末年的商业资本是很有活力的。因为复兴党治下基本上都是工业企业和农场,所以在复兴党治下做生意的商人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外地商人。
以汉川农场为例,在汉川农产经营布匹和成衣的商人主要就是湖南人。
明末资本的活跃达到了什么程度呢?
历史上可以看得出来,为了获得利润,明朝末年的商人们表现的和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家一样的疯狂。山西商人勾结后金女真,江南商人笼络海贼倭寇。为了利润,资本主义不过是萌芽阶段的明朝商人们真是要多疯狂有多疯狂。
在这种情况下,缺斤短两以次充好之类的事情大量的发生和出现就是一种正常现象了。
第二个案子的案情很简单。
原本汉川农场的一个职工在一家湖南商人的店铺了买了一匹布。回家之后他发现,这匹布只有正常情况的一半儿那么多,商人在布匹里塞了很多杂物添加重量欺骗了他。
职工发现自己被骗之后,立即就把情况报告了农场的公安部门。公安部门立即就把投诉转给了工商所。农场工商所随即对商人进行了处理,对商人罚了款并且命令商人把短缺的布补偿给了农场职工。
在这个过程中农场职工和商人在言辞上发生了冲突,商人在和农场职工争执的过程中打了农场职工几下。
事情发生后,农场职工感到受到屈辱。他回到单位偷拿出军训时用的步枪,跑去一枪把那个打过他的商人枪毙了。
对于这个案件,旁听的群众表示了同样一种态度。他们同样认为复兴党有些不公平。他们都觉得那个湖南商人的死是活该,而这个杀人的职工被抓起来非常的冤枉。
人民陪审员们同样在这个案件中采用了最轻的惩处。那个杀了人的农场职工被发配到济州岛劳改。
两个完全不同的案件,汉川农场的群众表达了一个完全相同的态度。这让王书辉觉得值得思考。
第418章简单粗暴和物质刺激
复兴党的农场要是按照行政级别来讲的话,一般情况农场都是连级单位。
汉川农场的党委书记冯定山是从部队上直接调过来的。他过去就是复兴军四十三营二连的教导主任。和他搭班子的汉川农场场长陈松也是部队上过来的干部。只不过他所在的部队不是一线部队,而是作为预备部队的农业生产建设兵团的训练总部。他也是个连级干部。
王书辉选择汉川农场作为这次调研的目的地,也不全是因为冯定山在农业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做的好。而且说起来,单出从报告上说,汉川农场的工作虽然做的不错,但也不是那种非常出类拔萃的情况。
只不过和整个湖北根据地这一批次建立的农场情况相比较起来,汉川农场的工作搞的比较全面,各个方面的成绩都比较平均。
上次在武昌召开农业工作会议的时候王书辉就发现,整个湖北地区这一批次建立的各个农场都存在相同的问题。在搞农业生产增加粮食产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广机械化方面,各农场的工作做得都比较出色。但是在组织建设农场自身的制度建设方面,各农场的领导班子的工作做的都不怎么太好。
也就是说,在搞生产上大家都比较有作为,可是在搞群众工作方面,在行政管理方面,大家都存在相同的简单粗暴的问题。
根据王书辉掌握的资料上看,各地农场的管理都存在过度军事化的问题。军事化在组织上是很有优势的。毕竟从现实的角度上讲,使用军事化的管理方式,可以在人力管理方面,在组织生产和建设方面做到效率最大化。
毕竟,因为复兴党本身就存在的巨大的干部缺口,所以在根据地里,特别是在农场里,一百多个人管理上万人,每一千人配备一个干部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军事化的组织方式来进行人员管理,就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