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句话由别人说起来可能还有些其他的问题,但是复兴军把这句话说出来是最有底气的。
唐亚峰的想法当然不是七八万的复兴军会不会打不过闯军和明军的问题。按照复兴军现在的战斗力,都不用五万人,如果只是单纯的打败,不是围歼或者俘虏的话,有一万复兴军,那所谓的三十万闯军和十万明军也不是盘菜。
问题是,一下子从总数才十来万人的部队调走那么多人,唐亚峰心里那真是在滴血一般的心疼。
王书辉知道唐亚峰的问题所在。所以他对唐亚峰说道:
“这十万正规军和十万生产建设兵,不是说全都要支援地方的建设工作的。他们也是一批一批的随着接收工作的进行,逐渐的转业的。而且我告诉你,从班长到营长这些指挥员也是不会转业的,这些人会就地吸纳和训练战士,立即组建新部队。而且是一变三,一变四的组成更多的部队。我会专门从军政学校那边再抽调更多的基层指挥员给你的。”
看到军委方面的干部脸上立即多云转晴,王书辉又对他们提醒了几句:
“部队变多不见得是个好事情。新部队不仅没有战斗力需要军事训练,更是没文化没觉悟的普通老百姓。所以部队变多了,但是训练任务、文化任务和思想任务的担子却更重了。而且你们也都知道,咱们复兴军可没有炮灰这一说的。新战士有了,也不可能立即派到战场上,一般都会在新建军事基地里承担地方防御的工作。”
“所以说,真正承担作战任务的,还是那些人。我之所以没有只给你们剩五万人,辽南和鲁东那边的部队也没动,就是考虑这方面的问题。这一点你们要有个清醒的认识!”
唐亚峰和顾国樟听了王书辉的话立即站起来行礼,回了句“保证完成任务”。北上计划的军事部分早就已经制定完了。军委方面制定的五万人的计划也是经过充分的研究的。唐亚峰担心的不过是怕北上任务会一直消耗部队的数量而无法补充而已。
中央工作会议彻底结束之后,政务院和统计局立即抽调各方面的人员成立了计划委员会,开始全力制定针对北中国的未来五年的建设方案。王书辉则回到了现代,要求自己的智囊团按照他给出的条件和数据,设定专门的前提,花钱邀请各方面的专家为复兴党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其实王书辉根本就没指望复兴党自己能弄出什么正经玩意来。真正的方案和计划,他还得依靠现代社会的智力支持。不是他瞧不起复兴党的党员们,事实是就以目前复兴党那群泥腿子们的水平,给一个五六千万人口的国家制定五年计划,那是扯淡呢。
别看这种人口规模在现代社会不过才是一个省的水平,可是真要说起来,没有一大批有经验的专家,一般人还真做不出来相应的建设计划。
当年新中国建立的时候,也是靠着苏联专家的手把手的帮助,才逐渐的摸索出来了成功的经验来的。
第一个五年计划现在看起来好像没什么,但是,在当时那可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新生的中国还没有那样的能力呢。
王书辉在办公室里对自己的死党房启明说道:“不要怕花钱,放开了花,敞开了用,一定要请最好的专家制定计划。”
房启明其实不太明白王书辉每天在想些什么。在他看来,做一个架空的幻想计划,用得着这样吗?反正难得一见的王书辉的所作所为,总是奇奇怪怪莫名其妙的。十年下来,已经习惯了的房启明早就习惯性的把王书辉的异常举动归结为有钱人的
第436章妻贤夫祸少
其实真要说起来,王书辉也好,复兴党的中央委员们也好,他们的问题都在于,在工业化社会的环境里生活的时间太长,思维上已经完全的工业化了。别小看这十年的工业化建设,至少复兴党高层所处的环境是彻底的工业化的。和出生和成长在现代中国的王书辉一样,他们都有点脱离基层了。
北中国的陕西、山西、河南、直隶、山东就是再加上江苏北部地区,现如今的总人口最多也就是在五千万左右。复兴党已经计划派出二十万的正规部队和生产建设兵管理这五千万左右的人口,也就是说,实际上复兴党的准备的管理人员的比例,差不多达到了1:250左右了。
这样的人员比例,要是问随便一个现在在农场基层,在地方乡镇上工作的复兴党基层干部的话,他们都会说,这也太土豪,准备的也太充分了吧。
他们会说出这种话来也正常,毕竟和北上计划不同,他们在湖北各地开展工作的过程,算得上是筚路蓝缕了。复兴党对湖北根据地建设的人才投入因为是“内线作战”,肯定不会像北上计划那样进行充足的准备。
和王书辉以及复兴党高层认为的,对地方上的接收,就是彻底全面的对当地进行工业化的建设不同,在复兴党的基层干部眼中,接收工作其实就是组织群众恢复生产的一个过程。接收工作是和建设工作分开来做的。
地方上的群众吃不饱饭,复兴党到了当地就要把群众组织起来,一个是给群众吃饭,一个是用以工代赈的方式组织群众进行农田水利建设,恢复生产。
等到地方的农业生产恢复了,群众也适应了在复兴党的领导和组织下劳动了,这个时候,随着大量的生产建设的物资被运动当地,有矿产资源的地方就会组织群众进行工矿建设,农业条件好的地方就会组织群众兴建国营农场,既没有工业条件也没有农业条件的地方,就会建立起人民公社来。
总的来说,通过湖北各地区复兴党基层干部按照王书辉提供的《工作手册》的实践,他们已经总结出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地方工作经验。
头两年恢复生产,在当地建立起复兴党的威信来。这个过程绝对是个艰苦奋斗的过程。要说服群众、训练群众、组织群众,这个工作可是不好做的。
等到两年过去了,群众们按照复兴党的办法,听了复兴党的话,在农业生产上获得了难以置信的大丰收,复兴党在当地群众中建立起威信之后,组织群众进行道路交通建设的工作就开始了。
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把当地的低等级公路交通和复兴党子在周边的大型基地联系起来之后,大量的生产设备和各种物资就可以运送到当地。有了这些生产设备和各种物资的支持,下面是要搞国有农场建设,还是要搞工矿企业建设,或是要搞人民公社建设,这些后续的建设工作才能正式的开展起来。
也就是说,按照基层的经验,根本就没有一下子就把制度彻底的建立起来,一下子就把当地的建设完成这种事情。没有两年的组织群众训练群众并用农业建设的成果折服群众的过程,不能在当地树立起复兴党的威信,群众就是吃了复兴党的“救济粉”,也不会没头没脑的就相信复兴党的那套工业化的道理的。
等到复兴党和群众们一起通过两年时间的建设,实实在在的在第一线出力气流汗水,把当地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生产全都恢复起来之后,老百姓知道跟着复兴党干,实实在在有好处。他们才会在复兴党的领导下去干那些修路,修河堤,清理航道这种没有眼前好处的事情。才会在之后进一步相信复兴党的话,参与到当地的工业建设和农业建设中去。
所以对于基层干部来说,用二十万经过长期训练,基本上都完成了小学教育甚至完成了初中教育的,经验丰富立场坚定的部队,去对北方几省那五千万的老百姓进行训练和改造,其实一点儿也不难。
从最基础的角度讲,把二十万部队派到北方,完成前两年恢复生产取信于民的工作,至少是不成问题的。
这些观点,原来王书辉是没想到的。回到现代社会大量的采购粮食物资和生产物资之后,王书辉是在去位于松滋县的复兴党第二钢铁厂路上,在马家河人民公社和公社干部群众座谈的过程中,在和马家河公社社长丁石青交流的时候,才从丁石青的话里反应过来的。
松滋县在复兴党里面有三个名人,一个是流民孤儿出身的莫大头,一个是落魄秀才出身的丁石青,一个是小商人家庭出身的陈立。
莫大头和陈立在松滋解放的时候都才十来岁的年纪,不过两个人虽然一个是佃农家庭出身变成了流民,一个是小商人家庭出身变成了流民,但是两个人在被复兴党接纳后都进了复兴党的少年军接受教育。
莫大头和陈立都是完成了中级少年军教育之后没有继续学习直接参加了工作的。因为两人毕业的时候复兴党的党员干部基层锻炼政策还没有实行,所以年纪轻轻二十出头的两人很快就在复兴党内崭露头角。一个在军队系统里迅速上升,到现在已经当上了副营长。一个在行政系统里进步快速,现在已经是中央统计局里的一个副处长了。
反到是比两个人年纪都大了很多,曾经领导过乡民造反的秀才丁石青,虽然在复兴党内通过了初级中学学力考试,但是一直在地方上发展。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他才从一个普通的生产建设兵团文书,升到了公社社长的位置上。
不过和前面两个人比较起来,长期扎根基层的丁石青的经验丰富,根基扎实,很多事情被他一说,王书辉都得到了不少的启发。
在马家河公社和大家交流之后,王书辉就直接给中央发了电报,把丁石青调到了自己的办公室成为自己的助手。
王书辉的办公室全称叫复兴党中央办公厅主席办公室。对于体制非常敏感的丁石青接到自己被调到中央办公厅的调令之后,真的是兴奋地睡不着觉了。面对自己的老婆,比自己小七岁的郭红霞的不解,丁石青小心翼翼的告诉她,自己这是一步升天,要到翰林院里当官儿了。
郭红霞是马家河火柴厂的一个普通女工。她对于自己丈夫说的话并不理解。可是看到一直对自己小心伺候的丈夫有变得趾高气昂的趋势,这位常年在一线工作的工人大姐警告自己的丈夫说:
“现如今是新社会了。广播上说了,明王朝的封建统治阶级都要倒台了,整个北方的人民都要被解放了,你这老头子最好不要说些封建主义的胡话。”
“你当我不知道吗?复兴党要建立一个新国家,这新国家是个人民民主的国家,是我们这些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可不是你这个老封建想的那种当官儿的骑在人民头上拉屎拉尿的剥削朝廷。”
想起以前自己全家当流民的苦日子,想起过去给地主家扛活的坏日子,原本不过是想要打击一下自己丈夫的嚣张气焰,让他别忘了家里是谁做主的郭大姐的情绪,激动了起来。她抱起被服从床上坐了起来,对丁石青说道:
“说起这个来我就我有气。过去我们村子里的那个老秀才最不是东西,专门喜欢帮着地主祸害我们这些穷人。我也是晕了头了,怎么就听了我爹的话,嫁了你这个老封建了!”
丁石青见自己的老婆来了情绪,赶紧赔笑做小的安慰起自己的老婆来。
复兴党治下的男女不平衡在这几年才好了一点。丁石青当年娶到郭红霞的时候,其实郭红霞本人并不怎么愿意。只不过丁石青“老奸巨猾”的走了“老丈人路线”。郭红霞的父亲,那个很死板的老爷子对丁石青的读书人身份很看重,才坚决让郭红霞嫁给了比她大七岁的丁石青的。
丁石青娶了郭红霞之后,对郭红霞可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