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先出现的,是开着车灯乱闯的敌人卡车,步兵战车不理会这些豪无价值的目标。随后一辆挑战者型坦克慌不择路地从步战前方通过,它的炮管转向后方,不停释放热烟,显然车长既担心后面,又担心上面。挑战者的驾驶员好像找不到路,只能跟着卡车尾灯,向大致方向狂奔,一路上撞倒了不少小树。
几辆步兵战车同时使用大小两种口径的火炮向这辆坦克开火,那些30毫米机关炮发射的穿甲弹喷射到厚重的装甲上,大部分向四面反弹乱飞,但是有一些击中了薄弱部位,使得坦克后部燃烧起来。
火网中,笨拙的坦克开始转动炮塔,看来敌人炮长开始搜索目标了,但是100毫米炮弹从后方击中了炮塔,最终火势蔓延到整辆坦克。坦克爆燃的火光中,第二辆坦克从同一个方向出现,但是毫无战意,仍然企图夺路而逃,跑开几百米后,突然熄火,随即被一枚激光驾束导弹击中后瘫在原地。
从黑暗中出现第三辆坦克,也立即掉进了密集的火网,愤怒的印度车长相当的沉着,他下令减速,并开始转动指挥仪搜索威胁,他终于看到了那些正在几百米距离上向自己开火的,竟然只是步兵战车。
他咬着牙操作炮塔转动,尽量将正面装甲对准那些不自量力的中国战车,随时准备反击。但是正当他超越重伤的炮长,进行瞄准时,顶部观瞄设备被横飞的弹药摧毁,刹那间两眼一
抹黑起来,他意识到自己完蛋了。
2辆步兵战车在丛林中绕行,追击乱闯的坦克,最终抵近到100米距离内,用30毫米机关炮扫射这辆坦克侧面装甲,将它打得千疮百孔,最终燃烧起来,其内部人员根本没有逃生的机会。
印度人得到的这些60余吨重的玩具,彻底失去了之前的威风,实际上它们只有正面的装甲比较厚实,但是从头顶到侧后的各个方向都不算可靠,即使是30毫米火炮使用钨芯脱壳穿甲弹,也可以狠揍它们。
最终残余的印度坦克兵意识到,逞英雄的时候过去了,他们抛弃战车,徒步逃跑,这反而成为了最安全的选择,中**队没有严密的包围圈,并不袭击步兵。
整营被堵在后方的印度山毛榉导弹部队,也发现苗头部队,也放弃了装备逃跑,而散落在后方的很多技术兵器和工程设备,也被中**队获得。
黎明时分,王镇北的部队早就离开战场,继续向东,却扩大边境战役的胜利去了,只留下一些步兵打扫战场和看管俘虏。
情报部门派遣的庞大摄影队,带着他们的设备,优先征调2架米171直升机来到现场,作为一种策略,其中还有一些外国通讯社的记者。现在正是开动宣传机器的时刻,要让那些出于所谓“道义原则”,顽固支援印度的西方政府看看,他们提供的装备,根本无法撼动这场战争已经注定的胜负。当然,这只是徐景哲希望展现出来的一面,实际上西方的援助确实让他和他领导的单位倍感压力。他的小组用了十来年时间,收集印度武装力量所拥有的,庞杂军火库的各项情报,但是短短半年内,印度的武器库又充实了一倍不止;对于情报头子来说,又多了诸如:搞清楚新装备到了什么单位,训练如何之类的课题,二中国对印度的情报渗透能力,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当然他的情报刺探,也收获到了若干印度后勤部门的怨言,这是他唯一能安慰自己的部分。
战斗残存的硝烟,与冬季丛林的晨雾混合在了一起,留下一副独特而又沧桑的画面。那些刷上新番号的挑战者坦克,不甚整齐地停成一排,后面是缴获的卡车和山毛榉导弹发射车,战车前面是堆积如山的弹药。让战地记者接近前线,是阿萨姆战役后期,中国方面的新思路,与其封锁消息,让西方通讯社跟着印度宣传的调子,猜测中**队一直在遭受失败,不如让全世界看看来得好。
一名随同抵达的俄罗斯战地记者立即就认出了镀的防空系统,1个小时候,俄通社的新闻以及拍摄画面最先出现,并被各方媒体引用。
他本人还没有收到第4装甲师惨败的消息,只知道斯潘加最近有些缩手缩脚,好像与陆军参谋长走的很近了。他本人是装甲兵出身,可以通过画面,认出确实有一些英国坦克被俘获了,有一些看上去还很完整,似乎没有经历过作战。
辛格立即打电话到了斯潘加的指挥部,希望了解全部的情况,不过答复是,斯潘加一早就赶到昌迪加尔去补救战线去了,他只能从31集团军的参谋部,得到关于第4装甲师的106装甲团损失惨重的明确确认,目前该团大部被困在了帕坦科特以南几十公里的山区,处于无法联络的状态,而边境地带的口子也确实在北方被撕开了,部队后撤的命令是由斯潘加本人下达的,他在最后一刻突然决心放弃边境战斗,向后收缩,但是敌人来势极猛,主力一下子就从北面包抄过来了,这使得斯潘加有些被动。
607稳执牛耳
昌迪加尔机场下,深入底下15米的指挥部内,是派斯阿德执政陆军时代的产物,它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保守、退缩和可靠。在巴基斯坦试验了核武器之后,当时的陆军参谋部,开始在纵深地带修建了大量这样的设施,大部分设施时至今日还没有完工,不过已经可以使用了。据战场统计的情况,中国截止到目前,还只是使用过一些1吨以上的大型炸弹对那些挖得不够深的地堡,他们还没有使用过比较专业的钻地弹药。但是美国情报单位仍然判定有一些此类武器,已经安装在了东风导弹上,随时可能砸下来,但是管它呢,不躲到这里还能躲到哪里?
从阿姆利泽撤到此的第4师将领们聚集在一起,等待下一步行动的指令。他们中大部分仍然对敌人的远程炮击心有余悸,一直都在谈论着敌人的火箭炮将如何破坏战争进程的话题,据站前中国人在展示会上公布的公开数据,这些火箭弹可以从边境直接打到新德里以西很近的地方。另一些人在讨论突如其来的撤退命令,认为这项命令十分的不妥,部队急行军赶到边境,本来预备大干一场,结果没怎么打就被迫后撤,对士气非常不利。当然命令来自于31集团军的最高指挥官斯潘加本人,也确实让人有些意外。
凝重、悲观的情绪一直笼罩着低矮压抑的指挥部。直到门口的值班军官大喊一声立正,这种气氛才被打破。
众人掐掉烟头,紧了紧口子,原地站定。不一会儿,风尘仆仆的南部集群司令官同,时兼任第31集团军总指挥的斯潘加中将,穿着一件迷彩服出现在了众人面前。他看上去比几个月前老多了,显然在占领了半个地国疆土之后,突然又要负责新德里的守备,角色的转换确实够折磨人的。
斯潘加径直走向第4装甲师的师长帕夏尼塔,用严厉的目光盯着他,然后拍了拍他的肩膀。
“你们受苦了。本次撤退过于仓促,导致一些损失,这个责任在我;我没有料到敌人会这么快突破过来。当然,我也没有料到梅内亚姆这个老鬼会比约定的时间,提前2个小时放弃侧翼阵地,将我军暴露给敌人。”
“司令,我有负你的信任,你撤我的职吧?”
帕夏尼塔留下了眼泪,似乎十分的愧疚。
“错不在你,老弟,错不在你……好了,我们还是谈谈接下来的战斗。现在是非常时期,敌人会迅速展开行动,撕裂我们的防线。”
司令官走到地图前,他的镇定感染了这里的大部分人,这些军官都知道,斯潘加尽管也会出错,但是他总是有办法的。
“是啊,敌人轻易
突破了边境,接下俩我们该怎么打?”有一名军官说道,显然他们一直在思考这些事情。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要下令后撤?”斯潘加背对着众人,提出了问题。众人面面相觑,这会儿不是瞎猜的时候,看情形,司令官马上自己会有解答。
“我仔细研究了过去一段时间,敌人对北方集群的空袭,还有那些巡航导弹跨过群山对北方邦的攻击,终于发现了他们的一些意图。”见没人说话,他接着讲下去,“敌人攻击所有有价值的目标,但是并不攻击交通设施。是的,他们并不攻击我们国家臃肿、低效的公路体系,还有超负荷运行的铁路网。诸位需要回答我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一团糟的运输线一直在敌人的虎视眈眈之下,却能保持着运作?而我们的通讯设施、指挥机关即使深藏地下,也不断地遭到打击。”
“难道,他们需要我们的公路?”帕夏尼塔抢答道,这好像是唯一合乎情理的答案。
“是的,我想这是他们的计划使然,他们真真害怕的事情,就是我们糟糕的道路。听上去也许有些可笑,敌人担心的,不是我们坦克和飞机,不是西方的援助,而是几十年来,我国的各级官僚主义,以及各种渎职犯罪锁造就的,世界上最混乱,最无可救药的公路体系。我想诸位中的大部分,都去巴基斯坦信德省做过侦察旅行。巴基斯坦人的公路一直修到边境,比我们的宽一倍,也好得多,这是我们在进攻时能够长驱直入,所占到的一个便宜。”
“是这样的。”众人点头,他们进攻时,确实在巴南方利用了敌人的公路网,在北方进展比较慢,部分原因是洪水将原有的公路体系破坏了。
“所以,我们应该有限度地将敌人引入印度北方,让他们的兵力分散,补给线延长,让他们深陷泥潭。当然出于政治原因,我们不能容忍敌人太过靠近新德里;而这里,”他跺了跺脚,“昌迪加尔,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印度最好的公路,到了这里就没有了。”
“但是,如果我们退得过深,北方集团几十万人的退路就会给断绝了。”
“北方军区人虽然多,但是成事不足,让他们待在山上反而可以最大程度地牵制敌人行动。”
“但是,总理无法容忍穆斯林军队入侵……”
“肯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是也会加速敌人在政治上的失败。我透露一个消息,诸位可能已经知道我们空军的出动率大不如前了,但是这不等敌人空军可以横行蓝天。”
“难道西方国家的空军要来帮助我们了?”
“这涉及
到高层的秘密,我只能说,我们等着瞧好了。当然无论如何,我们还需要独自坚持一段时间。”中将似有所指,他知道自己的将领可以领会到其中的意思。
印巴北方边境上城镇纳罗瓦尔,此刻滚滚的车流正向着东方移动,卡车上的巴基斯坦士兵个个表情严肃显得有些紧张。北面不远的山区,不断传来炮弹的爆炸声,这提醒着着年轻的士兵们,敌人并没有远去。
这里是通向克什米尔铁路的印度侧的边境节点,现在也是巴基斯坦几个步兵师的突破口(并不是唯一突破口),中**队在24小时前,从更北的区域突破了边境,随后这里的印度军队也放弃防守,向南逃跑了;这使得巴基斯坦军队不费一枪一弹攻入敌人境内。
这些部队中的很多人,都经历过伊斯兰堡的惨败和撤退,对于隆隆的印度炮声至今心有余悸,不过既然能够跨过边境,还是让一些人赶到莫名的兴奋,战争的转折点,在漫长痛苦的失败之后,奇迹般的出现了。士兵们之间谈论的话题,不再是是否可以守住白沙瓦,而变化成了新德里,这样的转变来的太快,确实让然难以置信。由于战役的保密需要,大部分士兵直到几天前才知道,他们要做的竟然是大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