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寻情仙使-第7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欣欣闻听此事之后,倒是果断地表示,“水师的事情简单,交给我好了,不过永生……帮我跑一下豫州吧,郑王也起兵了。”

第九百三十二章 郡王的野望

六月,骄阳似火,豫州大地上,一队骑士在疾驰,足有七八十人。

他们骑乘的,是一色的高头大马,马上的骑士,一个个精悍无比,就连少数的十几名女修,也是一身英气。

打头的是一名精壮汉子,赫然是初阶真人,他的身后,则是跟着一个英俊的年轻人,和一个小女孩,队伍还里有二十余名司修,其他的都是制修。

这精壮汉子是成皋祭家的,祭家原本也是隐世家族,但是后人不争气,现在是半隐世家族,族中不过四五名真人。

祭家跟曲阿杜家关系极好,都是半隐世家族,杜家比祭家强不少,但是并不高高在上。

此次李永生入豫州,杜晶晶跟族里打了一个招呼,要他们介绍祭家人配合。

其实,杜家就可以出几个真人,但是九公主要在会稽发力,更需要当地家族的配合。

来的这名祭家真人名唤祭强,是一家车马行的供奉,对整个豫州极为熟悉,本人也很悍勇,曾经隐姓埋名在边军里服役过多年。

李永生入豫州的时候,赵欣欣也派了人到会稽,为彭泽水师护航,她终是有些割舍不下。

九公主本人是坐镇雷谷的,同时她在朱雀城还有个我们酒家,玄女宫的弟子也不会跟着去会稽,所以此次去会稽,就派了张老实、天姥双杀、林二和方真人。

其中方真人是天机殿的,还能负责跟当地官府沟通,其他就是打手了。

人数有点少,但也真的派不出更多的人了,公孙家一家都跟着公孙不器走了,佘供奉也北上去庆贺呼延书生证真了,随着两名准证的证真,雷谷的力量大减。

哪怕是这样,赵欣欣还希望李永生能多带走两个人,因为她已经考虑到了,大不了动手的时候,召唤朱雀出来帮忙,还抵不上几个真人?

永馨仙子是女修,她的想法跟永生仙君不一样,根本不会考虑用朱雀太多的话,自己会没面子——我肯用你,都是给你面子了。

但是李永生拒绝了,他觉得来豫州,一个人就足够了,后来还是逼不得已,才带上了血奴,再加上从豫州寻到的祭强,也算是三个真人,勉强够用了。

祭真人虽然跟他们第一次接触,但是雷谷的大名,也早就听说了,再加上有杜家的面子,一路上,他对李永生恭敬得很。

疾驰一段之后,前方有两名探子打马回来,“小景村已经没有人了,连水井都被填了,最好还是找个阴凉地打尖,等稍微凉快一点再赶路。”

祭强也不等李永生吩咐,直接点头,“五十里外有一个小山谷,内里有山泉,咱们赶到那里歇息好了。”

既然决定了,三名真人裹上七八十名骑士,旋风一般冲了过去。

在豫州大地这几天,李永生一直就是这么过的,也不掩饰自己真人的身份,可以骑马的时候骑马,不行就直接飞行,并不介意别人怎么看。

对真人来说,五十里地转眼就到,待他们进入山谷的时候,才发现里面竟然聚集了七八百号人,都是老弱妇孺。

见到他们一行人自空而降,气势汹汹,山谷里的人忙不迭地走避,几十名在水潭中嬉戏的小儿,也吓得从水潭里爬出来,光着屁股跑了。

山谷不大,也就一里地方圆,林木茂密,一股山泉从峭壁上流出来,积聚成一个小水潭,整个山谷相当地清凉。

李永生等人寻了一块阴凉地坐下,就有人牵了马匹,去水潭处洗刷、饮马,还有人跑到峭壁下,去接那汩汩而下的山泉。

看着远处走避的黎庶,李永生摇摇头,“倒也难得,郑王居然没有派人占了此处。”

郑王其实不是亲王,而是郡王,不过先皇大清洗的时候,老郑王积极配合,却被人刺杀,世子即位后,先皇钦赐为一字郡王,相当于是享受亲王待遇的郡王。

海岱军队从东边打了过来,给豫州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目前东边的三个府已经彻底丢掉了,守军不能抵挡襄王的军队,只能倚仗各个县城艰苦抵挡,且战且退。

这已经是相当不错了,豫州郡为战争准备了一年多,大力整饬军队准备物资,若是搁在一年前,十有八九就是兵败如山倒的样子。

不过海岱的军队,也是以新兵居多,这是襄王除了要抢粮抢人,还存了练兵的心思。

就在此时,郑王起兵了,他招募私军,打的也是保卫家乡的旗号,但是豫州郡军役使早早就告知他了:你不许招募私兵。

亲王起兵的话,那还有些什么说法,但是你不过是个亲王待遇,也敢起兵?

别的不说,郡王的封地就要比亲王小很多,产出当然也就小很多,而郡王允许拥有的护卫是多少?五十人!家丁是多少?不能超过两百人!

以郡王的财力,若是没有造反的心思,根本就没钱招募私兵。

事实上,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亲王能起兵,那是因为他们跟宗正院有直接的联系,里面有些什么名堂,也不是外人能置喙的,但是郡王……那是真不够格,别看他们也姓赵。

总之,军役房正告郑王,你不许起兵,若是襄王兵马打过去,你们可以向郡治撤退——当然,若是襄王没打过去的时候,你还是不能擅离封地。

郑王原本唯唯诺诺,但是随着豫州郡情势崩坏,他在突然间就发动了,旬日之内聚兵十万,占据了宛邑府的大半和半个许州府。

这速度实在太惊人了,要说他预先没有十足的准备,那是傻瓜都不肯信的。

军役房直接遣人去问:你到底要干什么?

郑王理直气壮地回答,我要保护自己,也要保护地方上的黎庶,否则反王打过来,我万一逃不脱,岂不是要战死?

这话纯粹是扯淡,襄王是反王不假,但他也是赵家人,造反大业没有成功之前,他敢随意屠杀赵家的郡王?还想不想坐江山了?

事实上,襄王礼遇郑王的可能性更大——你跟我混吧,等我登上大宝,大家都有好处。

豫州军役房听他这么说,直接发兵五万,要平灭掉郑王:不下手不行啊,豫州郡一共四个郡王,军方若是敢坐视,那三个郡王有样学样怎么办?

非常遗憾的是,豫州的精兵,一部分在守卫郡治洛邑,一部分在抵挡襄王的前线,还有一部分进入了幽州,在参与那里的战事,军役房派来的这五万人,战斗力不怎么样。

郑王招募的私兵也是新兵,比正规军要差一点,但是架不住郑王这厮屡败屡战,十万人打不过你?那我再增兵两万,还打不过?那我再增兵三万!

军役房发的兵,原本就是新兵,虽然士气尚可,也屡屡打胜仗,但是越打对方兵马越多,胜利也越来越艰难,面对这种局面,他们是越胜越胆颤:这么打下去,迟早要输啊。

其实事态发展成这样,有一点很关键,那就是军方接连几次胜仗,并没有灭杀掉多少郑王私兵的有生力量。

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首先就是,战斗双方多是豫州人,是乡党——豫州人不打豫州人。

其次就是,郑王没有公然举起反旗,虽然他的行动,已经是实质上的造反了,但是只要他还肯认这个朝廷,肯认少年天子,豫州军役房就不好逼迫太过。

没有谁能承担得起,逼反一个郡王的责任。

更别说豫州现在不但面临着襄王的进攻,豫王也有些不稳,这时郑王再反的话,整个豫州就乱成一锅粥了。

要知道,豫州前段时间的大旱,也催生出了不少乱象,更别说豫北那里,还毗邻幽州郡。

这种情况下,双方大战,当然是能避免杀人,就尽量避免杀人了。

郑王的军队越打越多,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大家在打了败仗之后,没命地跑路,等跑回后方之后,重整军队再迎上去,输了再跑……

再加上,郑王招募私兵的力度很大,当然军队就越打越多了。

郑王军队的战斗方式,看起来很可笑,但是就这么几场败仗下来,他的势力竟然越打越大。

甚至从某种角度上讲,他的军队也是经历了考验,打硬仗未必可以,但是打游击战是有点底气了——别的不说,只说这些军队撒得出去收得回来,就相当了不起。

赵欣欣对郑王,是相当看不顺眼的,老郑王是光宗的兄弟,英王是光宗之子,英王年少的时候,没少被这个皇叔折腾过,有一次差点被溺死。

现在的郑王,算是赵欣欣的堂叔,一直也对英王不假辞色——光宗已经选定了太子,英王是太子的兄弟里,最负有贤名的,老郑王将赌注压在了先皇身上,郑王当然不会改弦更张。

李永生这次来豫州,肩负的任务就是:给郑王添堵,最好是能打掉他的气焰,解散他募集的军队,让这厮老老实实地做一个太平郡王。

说实话,这基本上是史诗级任务了——如果李永生不亮出观风使身份的话。

郑王现在聚集的兵力,已经到了二十多万,加上丁壮起码有七八十万人,绝对可以号称百万了。

想要解散这么大一支军队,其难度可想而知。

第九百三十三章 兵匪难辨

李永生并不认为,这个任务绝对完不成。

通过这一路走来的观察,他发现自己的猜测,果然是部分正确——宛邑和许州两府,郑王并没有实现有效的统治。

这两个府里,官府体系都还健在,起码在县城这个级别,没有哪里失去了主官。

郑王的军队,只是控制了十余座县城,但是官府体系还是在运转着。

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打个比方说,就是类似于军管的状态。

这种状态下,军队最大,这个毫无疑问,但是他们并不主动插手县城里的事务,而是划出条条框框——不超出这个范围,我们一般不会去管。

当然,他们一定要管的话,也管得了,但是那样做容易乱套。

说白了,暴力控制一个地方容易,但是纳入有效管理却是很难的。

看一看荆王就知道,他打下了好大一块地方,但是现在必须停顿下扩张的脚步,将这些地盘消化掉,纳入有效的管理。

郑王不过是享受亲王待遇的郡王,夹袋里就不可能有这么多的人才。

而且郑王起兵也非常突然,突然到几近于惊艳,那么毫无疑问,他谋事是非常机密的,若是想人不知鬼不觉,当然不可能让这十几个县城主官都知情。

所以他最大的问题是根基不稳,别看郑王的军队现在气焰嚣天,可是就在他控制的地盘上,官府体系依旧在运作。

当然,他也可以取缔官府体系,但那就是赤裸裸的反叛了,至于说架空现有体系,他的人才储备又做不到这一点。

他夹袋里的人才,能将几十万的军队和丁壮管理好,已经是相当不简单了。

这个隐患,郑王知道不?他当然知道,但是知道归知道,他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为今之计,就是一边收买拉拢官府中人,一边向外扩大战果。

李永生一开始就判断,郑王起兵太快,治下应该不稳,现在看起来,还真是这样。

不过郑王做事也绝,在县城和集镇之外,直接就征召所有的丁壮,一个不留。

就连老弱妇孺,都尽量裹胁走,裹胁不走的,直接将粮食全部抢走,甚至连水井都要填了——这些东西留下来,会资敌的。

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宛邑和许州两府,有逃役的传统——就算是正常的劳役,大家都想方设法地逃进山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