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4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些原先的官衙简设,这衙门格局自然比不得崇祯朝,也比不得弘光朝,毕竟南都本就是大明两京,各部衙门设置一应俱全,两百余年下来,不说内在,门面肯定好看,是广州所不能比的。但比起永历朝廷来,广州这新鲜出炉的唐王朝廷却是要好的多,至少衙门看着是小,办公场地有限,人员配置也少,可至少安定,不像永历朝那样东搬西迁。当年永历朝廷在安隆时,不少衙门可是直接设在茅草屋里,别说六部九卿了,连内阁都是个泥糊的衙门。
  周士相已是竭力所能按唐王的意愿将朝廷机构设立起来,唐王也没办法再要求他做多少,毕竟天下大半国土还沦陷在鞑清手中,广东经这十几年兵灾,境内也是满目疮痍,就这即将升格为行在都城的广州城,百姓数量也不过才刚刚恢复到二十万。条件有限,唐王自知周士相已经做的很好。
  小九卿名单送来的第三天,郭之奇代表唐王来了两次,目的是和周士相协商六部侍郎的人选。
  言语中,首辅大人对于小九卿没有周士相夹袋中人表示歉意,但又说小九卿无关要害,唐王点那些人出任小九卿,只是表明自己仍是永历臣子的态度,对周士相这边没有猜疑提防之心。不知是唐王有过交待,还是郭之奇自己的决定,他很肯定的告诉周士相,唐王监国之后,军政大事仍是以周士相意见为肯,朝廷和唐王不会横加干涉。对此,周士相自是诚惶诚恐,说殿下既已监国,朝政之事自当由殿下全权处置,身为臣子的他,如何敢擅权自专。
  周士相所言是真是假,他有数,首辅大人也有数,二人心照不宣,默契的没有再提有关小九卿人选的事。
  对于自己从永历朝廷大学士摇身一变为唐王政权的内阁首辅,郭之奇倒没有多少愧疚永历皇帝的言语。若说大学士在唐王未监国前是沉默,现在则是活跃。不得不说郭之奇也确是个有本事的,到广州不过数日,朝廷的大小章程他都弄了出来,一些方面甚至比周士相军帅府里的人鼓捣出来的更好。
  郭之奇提到了一些名字,都是从前永历朝廷任命的官员,他的意思是唐王认为这些人材堪可用,眼下朝廷正是用人之时,不妨委他们重任。
  周士相笑而不语,问首辅大人意下如何。郭之奇点了两人,随口说起他们当年事迹,言辞中也是很赞赏的。
  周士相不动声色听着,在郭之奇以为他也认可这些人时,周士相却拿出一张写有人名的名单递与他。
  郭之奇接过看后,脸色有些难看。因为纸上这六个人名都对应了各部,显然这是周士相认可的六部侍郎人选。
  名单是周士相想了半天方确定的,有道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他这会却是人到用时方恨少,夹袋里可信的文官人选真是太少,以致他一时之间竟是找不出多少可用之人。
  最终,他定了六人。六人中,礼部侍郎竟是由洪承畴的儿子洪士铭担任;兵部侍郎则由周士相的六官兵官董常清担任;户部侍郎则由郭绍出任,刑部侍郎为徐应元,工部侍郎为军械局大使的程汉斌,吏部侍郎则是桂永智。
  六人中,徐应元和郭绍都是举人出身,眼下双双被扣在安南。洪士铭的出身自是不用多说,董常清是惠州生员,潮惠大战进言有功。程汉斌则是北来相投,于军械有大见解大用,其任工部侍郎主管军械制造再是合适不过。而那桂永智原先是满清两广总督李率泰的幕僚师爷,算是半个参谋,他原先就在六官中当吏官,对于太平军文武官员资料颇是熟络,出任吏部侍郎也算是物尽其用。
  六个人名下面则是一个“左”字,一目了然,周士相这是要六人皆出任各部的左侍郎。六部除堂官尚书外,便各有两侍郎,明制以左为尊,这左侍郎自然便是仅次于尚书的部中大佬。而现在唐王政权的内阁学士都兼着六部堂官,换言之,这六个左侍郎才是六部真正的主事者。
  周士相对郭之奇的脸色变化只当未见,笑着问道:“阁老以为这六人可当其用?”
  “怕是资历浅薄了些。”
  郭之奇知这事没法反对,谁让唐王把小九卿全给钦点了,一个都没给周士相,现在周士相自己弄六个左侍郎出来,看着颇有点针锋相对。没有办法直接反对,首辅便委婉的提出了这份名单的最大缺陷,那就是这六人都太年轻,资历也太浅,最大的桂永智也不过才四十许岁,且还是降人,如何能做得了大明朝的六部侍郎。
  周士相轻笑一声:“阁老这话说的,我这国公也很年轻,也无什么资历,莫不成我该向朝廷辞去这国公?”
  “粤国公一言惊醒梦中人,是咧,细算下来,老夫也有何资历出任首辅。”
  郭之奇知道周士相是铁定要这六人出任左侍郎,便也不做无用功,笑着起身向周士相告辞,去将名单给唐王殿下看。
  郭之奇走后,后厅走出四人来,却是刚刚成为武渊殿大学士的宋襄公、东阁大学士的袁廓宇、及桂永智和董常清二人。
  袁廓宇一脸谄笑的向前道:“大帅,唐王殿下这几日可是用了不少心思。”
  周士相看了眼袁廓宇,笑着摇了摇头:“其实殿下此举也没有什么可指摘的,将心比心矣。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啊。”
  宋襄公忽的开口道:“北伐在即,若唐王一直见疑大帅,此事如何解决?”
  这话让袁廓宇他们都是心中一凛,不约而同看向周士相。
  周士相笑了笑,没有回答宋襄公的话,而是问他们道:“你们现在看,我还像个秀才吗?”


第665章 内阁之争
  周士相当然不再是当年的那个手无缚鸡之力,一心只想等天下太平去考大清科举的秀才,也不是那个每日和母亲般阿弥陀佛,只盼着一家老小平平安安,管他是明还是清的老好人。
  在新会,他一刀砍断了由云龙的脖子;在罗定,他放了满城大火,将所有的百姓裹挟一空;在香山,他下令锯杀了满州参领塔音布;在广州,一句“就是这个车轮”令得满城一干老少满州俱赴黄泉;在潮州,因为他的放纵,又有多少堡塞被屠;在湖南,因为他的命令,惨死在道的汉土百姓数以万计,为了粮食,又有多少湖南汉人向天泣号……
  秀才不再是当年那个秀才,他那年轻的脸庞背后是一颗冰冷铁血的心,他的双手沾满的不但但是他的敌人之血,更有他的同胞之血。
  唐王答应监国后,所有人都认为周士相变得软弱,任由唐王和那帮文官欺压上来,殊不知,在秀才眼里,这些人根本不配做他的敌人。而唐王,也不是他的敌人。现在不是,将来也不会是。
  唐王的所作所为,看着更像是一个小孩子为了保持他的尊严,为了让自己不被别人视为傀儡的把戏,亦或是他对秀才的一种试探。
  周士相不在乎唐王要封多少官,拉多少人去,因为他越这么做,就越代表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才是应该值得争取的东西。
  周士相的退让只是不想和唐王就这些在他看来根本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发生冲突,从而导致君臣失和,让外界误以为他真的又是一个孙可望。但是,一昧的退让忍让又未免会让唐王产生不现实的幻想,所以周士相拟了这六个左侍郎的名单。
  六个侍郎的名单到了唐王手中后,唐王沉默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老实呆在改为行在的平南王府内,没有再对官员任免指手划脚。而周士相这边也没有再对官员任免提过任何要求,一心扑在北伐事宜上,广州朝廷组建和操办唐王监国典礼这些事都是内阁在操办。
  宋襄公和袁廓宇作为周士相在内阁的代言人,涉及到利益肯定要和郭之奇争。前者还好些,多少还顾着些脸皮,知道分寸,后者则是在内阁动不动就是“我家大帅说了,我家大帅提了”,气得郭之奇黑脸也不是,白脸也不是,几次就差指着袁廓宇的脸大骂这朝廷莫不成是你家大帅开的。
  也得亏郭大学士沉得住气,没这么当面撕,要不然已经彻底不要脸皮的五省经略洪承畴大人的好门生袁大学士还真能给一口给应下,那样的话,场面可尴尬的很了。
  洪育鳌这个内阁大学士是湖广方面忠贞营和摇黄十三家在唐王政权的代言人,虽然因隆武帝的关系,他对唐王是发自内心的拥护,但在郭之奇和宋襄公他们发生争执时,洪学士总是习惯性的上前劝场,而不是帮着哪一方。
  丁之相是绍武政权旧臣,对唐王的亲近自然不比洪育鳌差,可他虽然没有降清,但在广州光复前可一直是清朝地方官员的座上宾,乡里钱粮支度上他可是没少给大清出力。要不是周士相为了凑门面将他捡出来授个刑官,恐怕地方清算替伪清出力士绅官员时,他丁大学士难免要被挂牌游街。
  文村劝进时,也是托了绍武旧臣的光,丁之相这才得以在唐王面前露了脸。不过仅仅如此,以丁之相的资历也是入不了阁的,还是唐王念旧托郭之奇在周士相面前提了绍武旧臣当有人入阁,这才一块馅饼落在了丁之相头上,要不然入阁理政这大好事哪有他丁之相份。
  唐王点丁之相入阁,郭之奇原本是有些看法的,但想着内阁中多一个亲近唐王殿下的总不会是坏事,况且这丁之相曾做过周士相所属的六官,于周士相军帅府那边有交集,未来有事总能有个招呼,再不成,内阁之中总能有个助力。不曾想,这丁之相不但不帮着郭之奇,反而和宋襄公、袁廓宇走的极近。郭之奇说什么,他不吱声,宋袁一旦开口,他便马上附议,气得郭之奇直恨唐王看错了人,把这白眼狼给引入内阁。
  眼下内阁五人,宋襄公、袁廓宇、丁之相算是铁杆周党,洪育鳌两不相帮,郭之奇虽为首辅,孤掌难鸣,导致阁议时难以拍板,只得把希望放在即将到来的次辅连城壁身上。
  周士相的信是被兵临城下的第一镇丙旅旅校叶健元亲自送进总督衙门的。信送到后,叶健元也没有说什么威胁的话,而是命令部下在城外“演兵布武”,当时炮声和火铳声可是吓得钦州城内的百姓连同文武官员都是胆战心惊。
  钦州守将就是当年奉张孝起之令往罗定准备吞并太平营的参将雷先楚,现下却是升了做总兵。面对总督大人和巡抚大人的询问,雷总兵半天才冒出一句:“职不敢挡。”
  无奈,连城壁和张孝起终是低下了头颅来了广州。唐王政权给出的内阁次辅和小九卿之首对这二位的吸引未必就有多大,连城壁向以永历忠臣自居,要投靠唐王和周士相的话早就投了,也不必等到今天。四府巡抚张孝起同样如此,可督抚二人最终还是没有胆量一试打遍广东无敌手的太平军,只能捏着鼻子前往广州。二人一离开钦州,雷先楚便率部出城接受太平军改编,至此,广东境内除韶州和南雄二府仍被“清军”所据,全境光复。
  连城壁和张孝起到广州后,唐王派原忠贞营监军太监,现为内廷司礼监掌印太监的潘应龙亲自出城相迎。内阁这边也由丁之相代表前往迎接。周士相这边闻听连、张二人来了,只说了声“知道了”便不再过问。
  潘应龙将连城壁和张孝起迎进城后,便带他二人去见唐王。一路上,潘公公想与连、张二人套套近乎,他虽被唐王任命为司礼掌印,但说到底他是永历内廷出来的人,唐王对他未必有多信重。这些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