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飘在大唐-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欢艹晒Α!

至于成不成功,她也一直悬着心,前几天看到傅渐将玉蜀黍面都加进去了,心中不由怀疑这个“化学家”的水平。

不过现在这些都还不是杨悦想操心的东西。她现在最想做的事儿是:尽快筹办“报纸”。

杨悦从袖中拿出一首诗,递给富嘉谟,说是自己的妹子“武二娘”所作,让他看着能不能上头版。便转身向外走去。

还未走出编辑部的门,她已听到富嘉谟的高声赞叹。杨悦心中暗笑,李清照的词还能不好?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富嘉谟大声念出来。

杨悦一心想着要武照出名,只好对不起李清照了。反正李清照写过的词很多,少一两首也不耽误她的才名。杨悦一面走,一面振振有词的为自己开脱。她这么急着走开,也是因为不想当面听大家的夸赞,汗颜啊~~~~“想什么?”杨悦想得走神,差点与迎面走出正殿的李愔撞到一起。被李愔拉了一把才立稳。

“裴炎在不在?”

“在。正要去找你。”

“怎么?”

不等李愔说话,杨悦已看到“总裁办”里傅渐一脸激动,脸上泛光。尉迟洪道正在兴奋的大叫。

“‘油墨’成功了?!”杨悦一阵狂喜,不由自主的抓住李愔的手臂。

“对,成功了。”李愔笑着点头。

杨悦欢呼一声,几乎想要抱着李愔跳起来。流年大吉啊!傅渐竟然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试验油墨成功。这可是标志着将印刷技术推进了一千年,如何让人不喜。

看到杨悦得意忘形,李愔也被她传染。杨悦却已放开李愔,跑进“总裁办”。看到傅渐印出来的书稿,果然字迹十分清晰,基本上达到了报刊的质量。除了还有一点小小的瑕疵——印出的字透出纸背“沁”了过去。这样的话一张纸只能印一面,不能两面都印字。唐代的皮纸制造技术已十分高明,杨悦本来打算印报纸一样印出两面都有字的“报刊”,看来不解决这个小瑕疵是不能够了。

不过目前的油墨至少已经能用。眼见超时代的发明,在自己面前成功。杨悦怎能按捺住心中激动,兴奋地叫道:“今晚要为傅兄大开庆功宴!”

傅渐兴奋地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你都放了什么?怎么调出来的?”

“我我我……”傅渐很可怜,一张脸憋得通红,结结巴巴,却说不出话来。杨悦摆了摆手,干脆拿出纸笔,让他写出来。

“我用了调油漆的法子。”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黑油漆不也是一种墨吗?”难怪这么快他就发明成功,借助了其它方法啊,杨悦心中感叹一句。

“不过油漆容易干结,因而我还加入了些东西……”傅渐接着写道。

杨悦看了一眼傅渐列出的名单,差点笑疯。亏他能想出来,除了杨悦已知道的玉蜀黍面,还有许多药材,纯粹是熬了一锅粥。难怪殿前有一个熬药罐,原来被傅渐当成了练丹炉。连人参这种高档药材都用上了,简直可以做面膜了。这东西若真造出来,造价还真不低。

见杨悦大笑,众人都凑过来看,见到傅渐的“药单”同声大笑。

“这锅粥价格不菲啊!”

“大补……”

“这个东西我还没吃过。”

“什么?”

“砒霜!”

……

傅渐被众人笑,本来激动的红脸,变成羞愧的红脸,更加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杨悦见了,止住大家的洪笑,说道:“这些东西,傅兄一定是一样样加上去的。”见傅渐不住点头,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没关系,再一样样的减下去。即然有用的东西便在这堆东西里面,还愁找不到是那种?不过是花点功夫而矣。”

被杨悦一提醒,傅渐立时明白过来,重重地点头。

杨悦又说道:“傅兄,重要的是不仅要找到哪个有用,而且那些名贵药材尽量少用,用些同类物质替代,将成本减到最低。这样咱们想降低印刷成本的目的才能真正达到。”

大家见了杨悦的分析,连连点头。

尉迟洪道叫道:“你怎么什么都懂?这个东西明明是傅道士发明出来的,怎么看着象是你发明的一样。”

杨悦神秘一笑,说道:“告诉你个秘密。”

“什么?”

“我是大罗神仙下世。”杨悦嘿嘿一笑。

众人大笑。

尉迟洪道却笑道:“我看差不多。听说‘大唐军神’新出了一种飞板,给我弄一个怎么样?”

“好啊。拿钱来!”

“还要钱啊。”

“拜神仙也得要钱啊……”

……

大家说笑一会,各自散去。只留下裴炎、富嘉谟、苏味道、王勮等几个主干分子。杨悦的总裁办现在更象个试验室,因而聚在李愔的副总裁办里。

有了油印成功这个底牌。杨悦对办“报纸”更加有了信心。

杨悦知道自己有一点太心急了,眼下《诗刊》还没有发行,便开始谈报纸的事儿,有点拔苗助长的意思。大家肯定不容易接受。不过她太需要武照尽快出名。写诗或许能让她才名出来,但是总不如文章。如果有报纸为她写几篇“软报道”,那将是什么效果?!

现代媒体能将“凤姐送到美国”,杨悦不信她的报纸不能将“武照送进皇宫”。一想到此,杨悦便顾不上其他,决定无论如何也要说服大家办“报纸”。

(求推荐、求收藏,谢谢大家支持!!!!!!!)

第七十章 顺风顺水(三)

“我觉得咱们诗社,到是不必拘泥于只写诗。可以多开几个编辑部。同时写一些文章,或者传奇之类的东西。”杨悦开门见山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文章?咱们是诗社,写什么文章?”富嘉谟感觉有点匪夷所思。

“文以载道。诗是一种文学形式,但文章更能传播理论道学。我到是认为我们除了写诗文出‘诗刊’之外,还应出‘文刊’。”

“‘文以载道’我到是同意。不过现在咱们‘诗刊’都未发行,又要发‘文刊’,是否会顾此失彼。”裴炎点完头又摇头说道。

“出‘文刊’并不耽误‘诗刊’的功夫。不过是多用些人而矣。”

“而矣?你觉得我还有几个脑袋去编‘文刊’?”富嘉谟反对道。

“知道你很忙,我想过了,‘文刊’编辑部另外成立,由裴炎来当主编,再挑几个人专门作‘文刊’的编辑。”

“不行不行,我们编辑部一共就那么几个人,你将裴炎这个主力抽走了,我怎么办?”富嘉谟气恼地说道。

杨悦想了想“人才缺少”还真是个大问题。对于唐初的名诗人,现在自己认识的到是有几个。骆宾王是一个,富嘉谟是一个,王勃还小,杨炯不知出生没有,还有卢照邻之流,谁知道在何方。

想到骆宾王,杨悦看了一眼裴炎,说道:“骆宾王不知愿不愿意加入我们诗社,他到是个人才。”

“公子雅量。他若知道公子如此看重他,应该十分感激。只可惜他已回山东去了。”裴炎对杨悦的胸襟到是十分佩服,但是骆宾王自从当日输于长安公子,一直耿耿于怀,即便是在京城,也不见得真的接受杨悦的邀请。

“可以写信问问他,如果愿意来,诗刊副主编的位子给他留着。”

裴炎见杨悦如此诚肯,心中感动,点头说道:“我试试吧。”

杨悦见大家对出“文刊”都不赞成,便向李愔看去。

李愔知道她意思,沉吟片刻,说道:“‘文刊’这个想法很好,只是目前的确人手不足。等《诗刊》发行成功,再成立‘文刊’编辑部,你看怎样?”

李愔虽然说得委婉,用了商议的口气,但意思也很明显。杨悦见连李愔都不赞成,不由苦笑一下。看来自己的确有点太心急了。一时也想不出更好的理由来劝服大家,只好点头叹息一声,暂时作罢。

李愔见了,心中反而暗暗奇怪,不知道杨悦为何如此着急着想要办“文刊”,想要问她,但在众人面前不好细问,便没有出声。

等到大家各自散去,只剩下他和尉迟洪道,才问杨悦原因。

杨悦心中想着要为武照尽早出名,才要尽快办文刊,可是这种想法,怎能直接说出来。只好叹息一声。

想起古代原本没有报纸之类,但是许多人照样能够名满天下,甚至可达到是人皆知的地步。特别是三国、水浒里面,一提起某人,便如人尽得知,如雷贯耳,便似有一张八卦抄报分发到各人手中一般,杨悦一直对此十分不解。

便问道:“天下名人都是如何被人得知?如三国时代卧龙、凤雏的大名是怎么传于天下的?特别是卧龙先生,当年隐居在南阳,怎么连‘隐居’都能扬名?莫非是假隐居,实则为了估名钓誉?”

李愔摇头道:“那到不见得。我朝选才取士用科举考试制度。过去却是察举制度。自刘汉以来一直延用。地方官有举贤的任务,每年必须向朝廷推荐两名贤才,叫做举孝廉或举秀才。当地官员推举贤才还必须对所举荐的人负责,因而便是隐在山林里的贤士也必然会被地方官察举。”

关于历代的选才制度,杨悦在历史书中也学过,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秦国的军功爵与辟田制、汉以来用察举制,隋唐以来用科举制。只是杨悦从未想到过察举制度竟然是这样一种十分有效的制度。

听了李愔的介绍,杨悦恍然说道:“原来察举制度还有这等成效。岂不是达到了山野无遗的地步。”

尉迟洪道却不以为然地说道:“也不见得。过去有句谚语‘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清素白浊如泥,高第良将却如鸡’,可见这个察举制度不一定有效,欺世盗名之事也是常有的。”

《抱扑子》里这句话,杨悦到也知道,原是历史书上常用来讽刺古代制度的。想了想说道:“无论何种制度,起初原本是好的,但时间一长,难免会产生各种弊病。”

李愔点头道:“说得不错。察举制度到了后汉,已被门阀世族操纵,舆论乡里,因而才会出现洪道说的那种情况。所以到了魏晋时,不得不进行改革,魏文帝采用何群的建议实行‘九品中正制’,就是要改革这种流弊。”

杨悦大奇,在她的历史书中学的“九品中正制”弊端更大,怎会是为了改革流弊?因而问道:“那‘九品中正制’不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罪魁祸首么?怎么还是察举制的改进?”

李愔微微一笑言道:“当时察举制度流弊太多,选出来的人大都是世家子弟。为了改变这种现象,魏武帝曾下三道求贤令,要求‘唯才是举’,不论‘德行’、‘名节’、‘门弟’,打破‘以德为用’的局面。到魏文帝时制度化,便是‘九品中正选官’,从九个方面来考评官员,以作为对官员进补的依据。但是到了后期由于门阀的操纵,最终与‘唯才是举’南辕北辙。造成你所说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现象。”

曹操的求贤令,惊世骇俗,甚至直接提出“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也要“勿有所遗”。这在历史上十分有名。

后世三国泛滥,杨悦到是也听说过。见李愔说到此,不由莞尔,说道:“曹操到也十分大胆。人无完人,原本不错。但求贤如他这般不顾世人言论,不仁不孝之徒都敢用来治世,难怪世人称其为奸雄……”

“奸雄?”李愔有点惊奇地笑道,“这种说法到也新奇。十全十美之人本来难寻,自古以来真正能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