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折锦春-第1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走在宽阔的白石宫道上,郭元洲的神情仍旧是冲淡与温和的,眉眼间是宜于一切场合的平静。
  宫道横平竖直,没那么多弯弯绕,除了御花园里还有几处些曲径通幽的奇景外,这所皇宫里的每一道栏杆、每一个转角,都显示出了一种光明正大的气势,似是藏不下任何阴谋诡计。
  然而谁知道呢?
  这世上多的是表里不一的人,也多的是表里不一的事,越是华丽的外表底下掩藏着的人或事,通常也越是不堪入目。
  郭元洲的神情淡极了,即便盯着他细瞧,那双平静的眼睛里也只有温和,平淡得让人能够瞬间忽略它的深不见底。
  太子仪仗出现,宫人跪避,宫道旁不时可见匆忙伏地的宫人,他们如同被西风吹得倒伏的野草,在太子殿下的身侧矮下去了半截。
  由这条宫道出去转西,又是一条同样平直的宫道,道旁的杨树也是同样地排成两列,如果是不熟悉皇宫的人,仅是走在这样的路上,也会觉得茫然。因为,这些宫道几乎一模一样,连道旁兽头石柱的数量,也是完全相同。
  直到这条宫道走到头又转了个弯,来到了一处十字路口,郭元洲面上的神情才有了些许变化。
  “韩忠,去瞧瞧几位皇兄。”他温和地说道,说话的对象是走在他身后数步远的一名年老的内侍。
  那个叫韩忠的内侍闻言,沉默地躬了躬身,随后打了个手势。四个穿着不同等级宫服的小内侍得了指令,离开了大队人马,飞快地往西侧的岔路口跑去。
  郭元洲略停了步子,回首看向韩忠,面上的笑容很是亲切:“韩忠,你说这一次,几位皇兄会不会见本宫?”
  韩忠躬了躬身,苍老平直的语声略带着几分尖细:“诸殿下乃是千金之躯,贱庶不敢妄自揣测。”
  推得很干净的回答。
  郭元洲的唇边蕴着笑意,盯着韩忠瞧了好一会。
  韩忠的腰弯得很深,脸低低地垂向地面,从郭元洲的角度看去,只能看见对方的束发锦幞,以及幞头下露出的灰白的发鬓。


第353章 忽有疾
  郭元洲轻轻“嗯”了一声,低下头掸了掸袍子。
  太子规制的冠冕上垂着透润的玉珠,那珠子冰凉如沁,刮过郭元洲的鼻尖。他低垂的眸底深处,飞快地划过了一抹针尖般的锐意,然而很快地,他便又抬起了头,面上的神情仍旧是方才的冲淡平和,唇边的笑意中含了一丝孺慕,叹息地道:“几位皇兄皆在静养,我已经很久没见过他们了,甚是想念。”
  他特地弃用了“本宫”的自称,说着还笑了笑。那平和无害的笑意,含着几分淡淡的关切,很符合一代储君对待兄长应有的态度。
  大队人马转向了西侧的岔路,走了约有一刻钟的功夫,方才停了下来。
  此时,他们已然置身于一片颇为阔大的区域,这片区域的东南角被几座精致的殿门围着,形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半圆,而西北角则是皇宫内湖之一的明心湖。
  这面湖虽然不算大,倒也是烟波皓渺,便在这样的天时里,亦时常可见鸥鹭振翅飞过,长长的羽尖儿剪过湖面,掠出道道波纹。
  确切说来,这里已然超出了内宫的范畴,但仍旧地处皇城之中,几位成年的皇子便住在此地。虽说眼前的宫门有好几座,但这里却只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广明宫”。
  相较于太子所住的东宫,广明宫显然要大了好几倍,每位皇子都有专属的殿宇,每处殿宇亦有专属的宫门,殿宇间以高墙相隔,以内门相接,既可关起门来成一统,又不妨碍兄弟之间的往来。
  如果说,东宫是以庄重华贵为要,那么,广明宫便是以秀丽典雅见长,斗拱垂星、飞檐衔月,疏阔处平湖如镜,精细时竹桥照影,风物秀美、亭台轩丽,很有几分江南的婉约味道,堪称风物上佳的一处宫殿。
  除此之外,广明宫另设有一处正门,便在金水桥的东侧,由那道门出去骑马只需半刻钟,便可抵达大都城最为繁华的德胜门。
  仅从这一点也能看得出,中元帝对待自己的几个儿子也并非一味地严苛,还算有通融之处,这所衔接内外的住处便可见一斑,皇子们的行动也称得上自由,只要外出的次数不太频繁,中元帝并不会太拘着他们。
  当然,这些也都是刺杀事件发生前的事了。
  如今的广明宫,靠近德胜门那一处的宫门已经锁死,并加派了十倍于往常的金御卫严守,不许任何人进出。皇子们若想出去,便只能选择位于皇宫这一侧的殿门。
  而即便如此,几位皇子也已经许久不曾出过广明宫了。
  早在刺杀事件发生的当日,中元帝便于震怒中召集朝堂诸公,在上书房密议良久,随后便突然颁布了一道旨意,令诸皇子“为江山故,闭门修业”,于各自的住所“安心静养”,无故不得外出。如果一定要出门,也必须上表中元帝,详细写明出门的理由以及日期、时间、地点等等,得到允许后才能离开。
  这道旨意,有着十分鲜明的圈禁意味,而大陈诸公对此却皆是不置可否,一望而知,他们必定已经与中元帝达成了某种一致。
  如此情形,明眼人自是看得一清二楚,而诸皇子很快也深明其意。就算他们一时看不明白,他们身边的谋士与门客也不是白吃饭的,自然会有人指点他们。
  很显然,中元帝对自己的儿子们有了戒心。虽然不明白他这戒心从何而来,但此时最明智的做法,便是安静地呆着,一件多余的事都不要做。
  于是,几位皇子无论心中有鬼无鬼,全都是闭门不出,当真在广明宫中“静养”起来。直到唐国八皇子被刺身亡的消息传来后,朝野上下那种严阵以待的气氛,方才略有松动。
  从某种程度上说,唐国八皇子的死,削弱了一部分中元帝对儿子们的怀疑,但却并不能最终令他释怀。因此,诸皇子如今的行动仍旧受到极大的限制,出入十分不便。
  唯有太子郭元洲,因为他是一国储君,又是在行刺事件中唯一一个险些丧命的,中元帝对他倒是比以往亲厚了些,而他也能每天去寿成殿请安,偶尔还能得到一次面君议事的机会。
  不巧的是,今天的郭元洲运气不大好,中元帝直接便令他离开了,于是,他便在回东宫的途中转道广明宫,想要探望自己的皇兄们一番。
  然而,几位皇子显然并不打算给自己的太子弟弟一个展现兄友弟恭的机会。
  几个派出去的小内侍很快便回来了,他们的脸色都不算好看,其中一个年岁稍长、容貌端正的内侍,看着应该是这群小内侍的头儿,他苍白着一张脸略略迟疑了一会,方才来到郭元洲的身前,躬腰禀道:“禀殿下,我们几个都去传过话了,几位殿下都说……有点不大舒服,恐要辜负殿下的美意,请殿下恕罪。”
  “哦,竟是这样……”郭元洲像是有些意外,又像是有些遗憾,叹了一口气,问道:“几位皇兄怎么不舒服了?是一起生病了么?”
  他和缓的语声被湖风拂散,那语气里的关切不多不少,正在最合宜的那个度上。
  那个内侍的腰又往下躬了躬,说话的声音越发地轻:“是的,殿下。几位殿下都生病了。原因是大殿下几前天有些伤风,二殿下、三殿下与四殿下前去探望他的时候,不知怎么就过了病气,也就都染上了伤风之症。如今宫医已经开了药,几位殿下正在按方子吃着汤剂。几位殿下都说,不叫殿下过去探望,也是怕给殿下过了病气,伤了殿下的千金之体。大殿下还特意让我……让我……将药方交给殿下过目。”
  他一面说着话,一面便自袖中掏出了一张折起的纸,双手高举过顶,送到了郭元洲的面前。
  郭元洲看着那张纸,眼神是一如既往地温和,过得一刻,他方才笑了笑,说道:“这是……咳咳咳……”
  话未说完他突然便咳嗽了起来,这阵咳嗽来得很猛烈,他弯着腰,半躬着身子,大声地咳嗽着,一时间根本说不出话来,当然,也就更顾不上去接那药方子了。


第354章 拭墨痕
  “殿下!殿下!”一旁的韩忠就像是早就在等着这一刻,立刻便惊唿起来,旋即疾步上前扶住了郭元洲,一面高声吩咐:“来人,快来人!殿下有疾,快拿水来!拿药!”
  几个训练有素的小宫女飞快地围上前来,倒水的、递布巾的、抹汗揉肩的、喂药丸的……广明宫的门外立时便忙作了一团。而那个捧着药方的内侍,不知何时便被挤去了圈外,完全无法靠近郭元洲的身前。
  忙碌了好一会,郭元洲的咳嗽方才停了下来,只是他的面色有些泛白,西风拂过他的袍袖,让他有了一种说不出地孱弱。
  “回去吧……回宫……”虚弱无力地说了这几个字,郭元洲的身子便晃了晃,幸得有韩忠扶着,方才不曾摔倒。
  韩忠招手唤来几个健壮的内侍,他们一直抬着空步辇跟在队伍中,此时便一齐上前,将太子殿下扶上步辇,一行人便转了个方向,径往东宫而去。
  到得此时,自是再也没有人去关注那个呈药方的小内侍了,而那个内侍也是暗自长吁了一口气,混在人群中离开了这块空地。
  发生在广明宫前的这一幕,当然瞒不过众人的耳目。便在某一座殿门边,一个穿着蓝衫、看上去很机灵的小厮,躲在门背后目睹了这一切,眼见着太子仪仗行远,方才飞快地往回跑去。
  约摸两炷香后,阿烈的身影,便出现在了一所僻静的小院中。
  那是一间很破败的小院,虽也有回廊与花圃,但廊柱上的漆色早就已经剥落了,而除了砖缝中的杂草,整间院子更是无一树一花,那花圃里居然只放了一大块石头。那石头也不知经了多少年的风吹雨打,上头尽是斑驳的痕迹。
  一阵西风拂过,庭院之中越现萧瑟。
  一个身着白袍的瘦弱男子,此时正立在凋蔽的回廊下,望着廊外的一线天空出神。
  他身上的白袍很旧,像是很久不曾换过了,而他整个人也散发出了一种行将就木的味道,如同垂暮的老者,守着一所荒凉的庭院聊渡余生。
  “先生。”阿烈在院门边躬了躬身,唤了一声,随后便走了过去。
  如同往常一样,阿烈的脸上仍旧蒙着一块玄色布巾,将口鼻都给挡了起来。即便此时是白天,他这样的打扮却也并没有突兀之感,反倒让人觉得,他平常走动时也是这样蒙着面的。
  “唔”,廊下白衣男子应了一声,转过了脸,露出了一张矛盾重重的脸,正是莫不离。
  应过了一声后,莫不离便举手拂了拂衣袖。
  粗砺的布料擦过他身旁的栏杆,发出些许声响。他转首看了看栏杆的折角处,那里正架着一张朱琴。
  “真是巧,我是出来看漆的。”莫不离说道,上前一步,俯身仔细地观察着那张朱琴的漆色,神情很是专注。
  阿烈并不说话,只沉默地立在廊外的石阶下。
  “怎么这时候来了?”观察了一会琴身后,莫不离终是直身而起,淡声说道,那双琉璃般的眸子在阿烈的面上滑动了一会,复又垂下,“出了什么事?”
  阿烈躬了躬身,语声极低:“是太子,还有……有消息送进来了。”
  “哦?”莫不离低垂的眼眸迅速抬起,冰冷的眼珠中瞬间迸出了一星光点,“进来罢。”他说道,语罢便转身进了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