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称霸娱乐圈的文豪-第3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国是一个什么时代呢?是一个动乱的时代,是一个苦难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的时代,曹操曾经有诗写这个时代,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千里之内都听不到鸡叫,在这样一个时代,有很多人为了国家的重新统一,付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比如说雄才大略的曹操,鞠躬尽瘁的诸葛亮,风流潇洒的周瑜,坚忍不拔的刘备,都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这段话虽然很有味道,也很大气,但是这种话其实还真没有什么引人注意的地方。
    谁料,张灿接下来的一段话,却一下子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先来说说周瑜吧,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听过三国评书,看过三国戏剧的人,往往会产生一种错觉,好像周瑜是个气量狭窄的人,因为我们记住的是‘三气周瑜’的故事,我们记住的是‘既生瑜何生亮’,我们记住的是‘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口头禅了。”
    张灿慢条斯理的道:“但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样的!”
    

第573章 周瑜和张灿
    一  “但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样的!”
    此话一出,台下的不少人都窃窃私语起来,周瑜不就是小气的代表吗
    他嫉妒诸葛亮的才华,甚至被活活气死,这还不叫小气?
    在张灿那个世界里,周瑜的名声还没有那么差。
    起码在京剧里的扮相也还属于俊俏小生那一类,但是在这个世界里,周瑜的扮相可以说是丑的不能再丑了,完全被归类于曹操、严嵩、赵高、秦桧、司马懿一类中了,不得不说说这对周瑜确实不太公平。
    所以,张灿这话一出,台下的人也开始纷纷议论不已。
    赵教授没有说话,他虽心知张灿说的是对的,但是根深蒂固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不是那么好改变的,所以他平时也时常忽略这个问题。
    同样的,甚至他在课堂上有时候讲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不少的学生都并不接受这个说法,所以,他用了大多数人的做法,忽略,逃避,更何况,也没有什么记录说周瑜,不小气,对吧?
    反正,不管是清楚不清楚这段历史,了解或不了解周瑜的人,都渐渐停下了探花,大家都想听听,张灿到底是怎么讲这段历史的。
    一个矛盾的周瑜,一下子把全场观众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了。
    见达到了效果,张灿满意的点点头,笑着说:就说周瑜吧,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听过三国评书,看过三国戏剧的人,往往会产生一种错觉,好像周瑜是个气量狭窄的人,因为我们记住的是“三气周瑜”的故事,我们记住的是“既生瑜,何生亮”的所谓名言,我们记住的是“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口头禅了。
    见不少人忍不住点头,他这才画风一转,接着说道,“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周瑜是一个非常忠诚而又英雄的人物,他二十四岁的时候就被孙策任命为建威中郎将,开始建功立业。而且也就是在这一年,和他同龄的孙策和他一起迎娶了当时有名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可以说,周瑜这个人是少年得志,春风得意,他人长得漂亮,事情做得也漂亮,当时“吴中呼为周郎”,“郎”这个字的本意就是小伙子,但这个时候呼郎有赞美的意思,当时吴中这个地方的人把孙策叫为孙郎,把周瑜叫做周郎,翻译过来就是孙帅哥、周帅哥。”
    “噗嗤!”
    “帅哥?”
    “哈哈哈哈哈哈!”
    “我刚刚是不是听错了什么?”
    钱百源刚刚听张灿的第一句,虽然和大部分人认为的不一样。但是历史上的一个不一样周瑜,或许真的会吸引一些收视率也说不定。所以他一直全神贯注的听着。
    结果一听到帅哥这两个和历史似乎毫无关系的词语,他不自觉的晃了晃,差点从椅子上掉下来。
    全场观众都乐欢了。
    赵广孺教授更是满脸不屑,就知道会说成这样乱七八糟的样子。
    呵呵。
    倒是在场的几个懂历史的观众连连点头,毕竟如果真的全程按照《三国演义》来讲三国的,那只能说是看个乐子,那讲的是《三国演义》而不是三国。
    那等于是文学节目,而不是历史节目。
    而人们这种错误的认识呢,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三分假七分真的《三国演义》和戏剧评书。
    周瑜很倒霉的,就属于了这三分假中的一员。
    “所以你想……”张灿略微停顿,环顾四周之后,面带锝色的说,
    “周瑜二十啷当岁就当了建威中郎将,娶了当时最美丽的美眉做了自己的妻子,可谓战场官场情场场场得意,他怎么会去嫉妒别人呢?别人嫉妒他还差不多!”
    是这样的吗?
    不少人面面相觑,已经有点相信了。
    比老婆,这点还真的是比较容易令人信服的一个新奇的观点。
    黄月英,诸葛亮之妻,史称其长相丑陋,黄头发,黑皮肤,但才华却与诸葛亮相当
    虽然有不少的传说,流传着诸葛亮与黄月英之间美好的故事,但是不过为美好的臆想罢了。
    据说当时还有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意思是,莫学诸葛亮娶妻,正选中了阿承的丑女儿。
    一个妻子是出名的丑女,另一个的妻子却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小乔。
    这不用比较,想必周瑜也不会去妒忌诸葛亮吧。
    最先转过来的,是台下的一群男观众。
    这想都不用想,反正给他们娶了小乔,我不管你的妻子如何贤淑聪慧有才华,反正我是不会嫉妒你的。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张灿随口又念出一句这群观众都没有听说过的诗句,一个潇洒的儒将形象,便被刻画出来了。
    把这个事情搬到现在,想想,长得又帅,又有事业,又有美丽的妻子,这部就是张灿嘛!
    台下的几个想想,张灿好像确实不会去嫉妒自己,更是对周瑜的事情是编造的多了几分相信。
    张灿继续说道,“事实上历史上的周瑜气量是很大的,陈寿的《三国志》说他是“性度恢廓”,同时代的人对他的评价也很高,刘备对他的评价是“气量颇大”,蒋干对他的评价是“雅量高致”,什么叫“雅量高致”呢?一方面气量很大,另一方面品德很好。所以把周瑜说成是个气量狭窄的小人,这是冤枉的。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周瑜是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的前线总指挥,这场战争是他指挥的,而且在指挥这场战争中周瑜表现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使曹操和刘备都不敢小看。”
    张灿在台上讲的越来越激动,台下的人听的也是认真。
    这次的节目,让他们认识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周瑜。
    只不过,总是感觉有点怪怪的。
    “这个节目,要是个老学究来讲,我觉得我是可以接受的。”前排的一个观众,用极小的声音说道。
    “同意你的看法。张灿讲这些,感觉他好像在鄙视我们一样。”
    “张灿越讲周瑜,怎么感觉他是周瑜,我们是诸葛亮一样,还好我老婆……额,长得还能看。”
    

第574章 不为人知的五件事
    一  张灿在台上夸夸其谈,几乎把周瑜讲成和自己差不多的新一代男神。
    原先应该在台上,而现在坐在台下的主持人小刘,忍不住发问了,
    “张灿老师,那既然周瑜是这个形象,为什么和我们印象中的形象差距这么大呢?”
    小刘心下清楚,如果按照张灿这个模式讲下去,那么他这个主持人,毫无疑问的失业了,不过他这次的问题,确实是心里的疑惑,却不是想要捣乱什么的。
    但是钱百源还是皱着眉头看着他。
    毕竟小刘的问题并不是提前约定好的,这简直就是找事!
    平日里看着这个小刘还是很稳重的,今天这是怎么了。
    钱百源却不知道,今天完全是因为张灿的发言,完全的打动了小刘。
    三国的历史,历来众说纷纭。
    而在普通人的心中,却一般都是以《三国演义》的形象,当做三国的形象。
    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小刘一直想问的。
    只见张灿压了压手,示意他坐下。
    这……
    小刘心知自己的问题太突兀了,却也是忍住了满腔的疑惑坐下。
    张灿自然不是不让他提问,而是指了指身后的大屏幕。
    只见大屏幕上出现了一段话,
    “历史上的周瑜为什么和我们印象中的形象如此遥远?戏剧形象中的曹操为什么是白脸奸臣?为什么我们对三国这段历史既熟悉、又陌生?这些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张灿继续说道,“刚刚这位观众问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来简单的说一下我自己的理解。”
    “因为历史有三种形象。第一种是史书上,主要是正史上记载的形象,是我们历史学家主张的形象,这个形象我称之为“历史形象”。这第二种就是文学艺术作品当中的形象,比方说《三国演义》,比方说三国戏,这里面历史人物的形象称之为“文学形象”。第三种就是民间传说,民间信仰,甚至每个人个人心目中的历史人物的形象,我们称之为“民间形象”。民间形象是包括我们每个人心目中的那个形象的……”
    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
    这一段话听得台下的人一愣一愣的。
    几位历史爱好者的观众,已经拿出随身的笔记记录了下来,还有人似乎借纸笔,宛如老师上课的时候,讲到了重点。
    张灿的这段话,把他本身的才华暴露无遗,没有人再怀疑张灿是不是讲不好三国了。
    钱百源等几个工作人员,都忍不住坐直了想听听张灿后面的回答。
    这段话证明了,他对历史确实有很深的思考。
    就连来挑刺的那位赵教授,他也不得不承认,张灿讲的历史,引经据典,目前还没有出现过错误。
    但是对于他充满了现代词汇的历史,赵教授表示坚决反对!
    不过他反对也没有用,甚至他现在只能坐在一个角落里面听着。
    旁边还夹坐着两个彪形大汉,看的他怕怕的,也不敢讲话。
    “当然了,”张灿继续讲到。“但凡历史,就可能有这三种形象,而对于三国来说这个问题尤为突出,为什么呢?”
    对啊,为什么呢?
    为什么三国的历史,民间形象对于历史形象的影响最大?
    甚至盖过了原本人物的形象呢?
    张灿故意停顿了一会,再一看,果然大部分的人都没有开口,在等着他的回答,心里颇有些满意,继续说道,
    “因为三国的历史非常短,如果从东汉末年算起,算到西晋统一也不过是六十年,时间是很短的,所以对于三国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各种史书的记载就已经不一样了,就已经有分歧了。然后这种分歧随着历史的推进,由于种种原因,它越来越形成一种文学的和民间的形象……”
    原来是这样啊!
    不少人恍然大悟。
    这个世界,三国的历史更短,只有堪堪六十年而已,比张灿记忆里的九十年还要少。这就造成了这个世界对于三国的偏差观点更甚。
    不过他毕竟不是研究历史,这次的主要目的,还是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