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执宰大明-第6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史上,宣德帝曾经对北京城进行了第二次增建,第一次增建是永乐帝时期。

永乐四年,永乐帝开始筹划迁都北京,在燕王府基址上营建西苑,永乐七年在昌平天寿山营建寿陵。

永乐十四年,永乐帝开始下令营造宫殿,并于永乐十八年建成紫禁城宫殿、太庙、太社稷、万岁山、太液池、十王府、皇太孙府、五府六部衙门和钟鼓楼,同时将南城墙南移近两里以修建皇城。

永乐十九年,永乐帝正式迁都北京城,相继在北京成南郊修建了天坛、地坛和山川先农坛。

值得一提的是,宣德帝并不是直接对北京城进行的增建,而是由继位的正统帝来完成的。

宣德十年,宣德帝驾崩,正统元年时继位的正统帝北京城进行了第二次增建,其主体工程为:将城墙内侧用砖包砌;开挖太液池南海;建九门城楼、瓮城和箭楼;城池四角建角楼;城门外各立牌坊一座;护城河上的木桥全部改为石桥,桥下设水闸,河岸用砖石建造驳岸。

增建之后的京城周长45里,形成了坚固的城防体系,并在京城远郊建设了皇陵以及昌平城、拱极城和内长城等防御设施,这也使得土木堡之役后也先率领的瓦剌大军惟有望着北京城徒呼奈何。

之所以说是宣德帝对北京城进行增建,是因为正统帝登基的时候只有八岁,很显然朝中的文武大臣们执行的是宣德帝留下来的大明国策,故而虽然北京城的第二次增建发生在正统年间,但世界上应该是宣德帝在世时所留下的一项工程。

土木堡一役后,北京城曾多次面临鞑靼和瓦剌部的侵扰,因此成化十二年朝廷提出了在京城外加筑外城的建议。

嘉靖元年,朝廷在京城四郊新建了地坛、日坛和月坛。

嘉靖二十九年时开始修筑北京城南面前三门外的关厢城,即三座独立于城门之外的小城,可由于需要拆毁的店铺民房甚多导致民情汹惧,因此工程不久就停工。

嘉靖三十二年,朝廷决定利用元大都土城遗址四面环绕修筑北京城的外郭城,初始规划外城长七十里,东西十七里,南北十八里,设城门十一座,敌台一百七十六座,西直门外和通惠河设置水闸两处,其他低洼地带设置水关八处。

由于这次工期浩大,所以在严嵩的建议下改为先修筑北京城南面的外城,将正阳门外的大片繁华区域包括在内。

后来因为大明对外用兵频繁,再加上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发生了一场大火,使得朝廷不得不集中财力物力重建被焚毁的宫殿,因此外城就停止了扩建。

嘉靖四十三年,朝廷增建了外城各城门的瓮城,自此形成了北京城流传后世的格局,其内城、外城和皇城的城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内七外九皇城四”。

北京城由紫禁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四部分构成,其中紫禁城也称之为“宫城”。

紫禁城是皇帝生活的场所,因此四周建有高大的城墙,设有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四座城门。

皇城是拱卫紫禁城并为紫禁城提供各项服务的地方,环绕在紫禁城外而建,闲杂人等禁止入内,有皇家园林、寺庙、库房、作坊以及大量的养殖和服务机构。

与紫禁城、内城和外城不同,皇城没有为防御而建有马道和垛口的城墙,只有一道6米多高的红门拦马墙――萧墙。

萧墙墙身红色顶覆黄琉璃成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红墙黄瓦,皇城墙四面设大明门、地安门、东安门和西安门四门,也就是俗称的“皇城四”。

内城是指嘉靖帝扩建北京城南面城池之前的京城,位于京城城墙和皇城城墙之间,百姓大都居住在这个区域,并设有正阳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崇文门、宣武门、德胜门和安定门九座城门,也就是俗称的“内九”。

嘉靖帝在京城南面修建的城池就是外城,外城的城墙略低于内城城墙,周围设有永定门广渠门、广安门、左安门、右安门、东便门和西便门七座城门,也就是俗称的“外七”。

在李云天看来,宣德帝此时提到了扩建城墙,很显然是未雨绸缪为身后事做打算,一旦他驾崩那么朝中的政局将受到文官集团和勋贵集团的左右,要想再扩建北京城可就没有那么容易,届时肯定有大臣跳出来说这样做“劳民伤财”等等。

宣德帝可不想国库里的资金在他驾崩后被朝廷里的官吏想法子贪墨,因此不如用在扩建城池上,同时也这是他在位时的一大政绩。

与此同时,宣德帝此举无疑是帮了柳真一个大忙,只要大明扩建北京城的消息一传出去朝鲜王必定会松一口气,认为大明不会对朝鲜王国感兴趣。

第754章意外弹劾

宣德帝要扩建北京城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京城的官场,这使得不少官员心里顿时倍感失落,看样子宣德帝已经决心定都北京城,以后不可能再迁都到“六朝金粉地,十里秦淮河”的南京城。

李云天很清楚,伴随着这个消息的将是一轮狂热的购地潮,京城南门外位于繁华居民区和商业区地段的土地成为了达官贵人和明商大贾抢购的香饽饽。

为了避免这种情形发生,李云天让顺天府暂停了城外土地的买卖事宜,他准备整体规划外城的建设以使得其布局更加合理,划分出担负各种职能的区域后再进行土地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几年前九州商会的会员就已经大量购置京城外的地皮,不过今年以来却一反常态地停止了购置地皮的事宜,至今为止没有任何一名会员购买城外的土地。

除了九州商会会员手里已经握有足够多的城外地皮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宣德帝在李云天的劝说去年年底才有了扩城的心思,因此知道此事的李云天为了避免授人以柄就让九州商会的会员暂停购买地皮。

反正经过几年的购置后,九州商会的会员已经囤积了大量的地皮,足够他们在上面建造各式产业,剩下的地皮就让别人来争夺。

宣德帝宣布扩建北京城的第二天,在阴沉沉的天气下,京城举行了宣德九年十一月底的最后一次大朝。

谁也不会想到,这次大朝引发了京城的一次大地震,致使宣德九年即将到来的腊月笼罩在了一股紧张压抑的氛围中。

与以往的朝会一样,文武百官相继在太和殿向咳嗽不断的宣德帝汇报本部重要事务,宣德帝有的当堂裁定,有的留中再议,一切事务都按部就班地进行。

李云天位于太和殿右侧勋贵队列的前端,紧挨着义国公张昊,由此可见他在勋贵中的地位之高。

虽然李云天一本正经地立在那里,但是眼神迷离早已经神游天外,他对于各部院的事务不感兴趣,因此趁着这个机会暗中琢磨着手头上的事情。

其实,李云天心里并不赞同这种劳师动众的朝会,虽然气势恢宏展现了帝王君临天下的霸气,但是工作效率却很低,不过这是帝王维护统治的一种必要手段,因此他也就入乡随俗了。

“皇上,臣都察院浙江道监察御史吴欣有本启奏。”

朝会临近结束,当金英正要宣布退朝的时候,一个声音忽然在寂静的大殿内响起,只见一名身穿七品官袍的文官从都察院监察御史的队列中走出,快步走到殿前,冲着端坐在龙椅上的宣德帝高声说道:

“臣弹劾镇国公、交趾广西总督、左春坊大学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李云天,贪赃枉法,侵吞国帑,望皇上严惩,以儆效尤!”

此言一出,大殿内的众臣顿时大吃了一惊,纷纷神情诧异地望向了一本正经地躬身立在殿前的吴欣,谁也没有想到他竟然突然向李云天发难。

李云天也怔住了,一脸愕然地看着吴欣,无论如何都料不到吴欣竟会弹劾自己,心中倍感意外。

虽然李云天公务繁忙,但是身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他对都察院的那些监察御史还是非常了解,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吴欣是宣德二年丁未科的进士,在都察院行事谨慎,表现可谓中规中矩,不知这次为何突然要向他发难。

此时此刻,都察院左都御史顾佐、右都御史王宇诚和左副都御史张云海目瞪口呆地立在那里,身为都察院的堂官三人根本就不知道吴欣的这次弹劾,因此现在也是万分惊愕,按理说如此重要的弹劾吴欣应该事先跟他们通通气才对。

可话又说回来了,都察院的监察御史有独立奏禀的权力,所以即便是吴欣事先没有跟顾佐、王宇诚和张云海通气在流程上也没有什么不妥。

面对突如其来的一幕,大殿上一时间呈现出了诡计的静寂,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李云天不仅是宣德帝面前的红人而且一向严于律己,故而并没有什么把柄,再加上他在朝中人缘极好,谁吃饱了撑的去得罪李云天。

“皇上,吴御史信口雌黄,镇国公向来奉公守己,何来的贪赃枉法、侵吞国帑一说?”很快,现场传来了一个愤怒的声音,骁国公王简从右侧勋贵队列中走出,怒视了吴欣一眼后高声向宣德帝说道,“请皇上严惩。”

“皇上,镇国公每天勤于政务,兢兢业业,吴御史在此大放厥词实属居心叵测,请皇上严查。”王简的话音刚落,武平侯梁少杰就站了出来,宏声向宣德帝奏禀。

“皇上,吴御史乃浙江道监察御史而镇国公不是在交趾就是在京城,他如何能知道镇国公有不法之事,望皇上严查!”紧跟着,都察院广西道监察御史马安也站出了队列,大声向宣德帝奏禀。

马安本来与李云天因为崔辉而不睦,不过自从宣德五年李云天从牛飞手中救了马安一命后他就被李云天所折服,这次李云天被吴欣发难他当然不能坐视不理。

“皇上,吴御史污蔑镇国公,居心险恶,望皇上明察。”

“皇上,交趾道并未发现镇国公有贪腐行为,不知吴御史此话从何说起。”

“皇上,镇国公对大明忠心耿耿,为了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能任由恶徒污蔑!”

……

一石激起千层浪,回过神来后,大殿里讲武堂和都察院的官员纷纷挺身而出表达了对李云天支持,一个个义愤填膺,使得现场刹那间就变得热闹了起来。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安武侯李大牛和忠武伯李满山虽然是李云天的嫡系,但两人却没有开口只是面无表情地站在那里,神情异常严肃,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面对着大殿上群情汹涌的一幕,宣德帝不停地在那里咳嗽着,由于咳得太厉害使得苍白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异样的红晕。

“圣前不得喧哗!”侍立在宣德帝身旁的金英见大殿里乱哄哄的,禁不住上前一步,尖着嗓子高声喊道。

听闻此言,那些七嘴八舌地给李云天抱不平的文武官员们这才安静了下来,齐刷刷地望向了宣德帝,等待着宣德帝的圣裁。

“左都御史,你是否知道此事?”片刻之后,宣德帝的咳嗽声停了下来,在众臣的注视下望向了左都御史顾佐。

“禀皇上,吴御史事前并没有告知臣,臣不知此事。”顾佐闻言连忙离开队列来到殿前,沉声向宣德帝禀告,脸上一脸的无奈。

“吴御史,镇国公乃大明中流砥柱,你可知诬陷朝廷重臣该当何罪?”宣德帝的眉头皱了皱,神情严肃地看向了吴欣。

“皇上,镇国公看似是忠良之臣,实则大奸大恶之人。”吴欣丝毫不为所惧,向宣德帝一拱手,义正词严地高声说道,“皇上,据臣得到的消息,镇国公自从坐镇交趾后不仅从与南洋的海外贸易中获利甚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