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醉迷红楼-第10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好,还好,他并不是强到无法抑制……
  如今看来,待安顿完局势后,拆分黄沙军团所属的二十万大军一事,刻不容缓。
  “呼……”
  拿定主意,暗自呼出一口气之余,回过神,隆正帝感觉到背后一阵湿冷,竟是生生出了层冷汗。
  细眸不由的扫向了不远处,站于勋贵首位木头人一样的那个少年。
  见他头戴紫金冠,身着斗牛服,脚踩缕金靴,一副好卖相衬托下,好似一无害乖巧的富贵子弟模样。
  隆正帝不禁冷哼一声,心中咬牙道:混账东西,倒会装像!
  唬的满朝皆惊,这会儿子倒和老实人一样……
  转而又想:却不知他是如何与秦梁联系上的,黑冰台将整条公侯街都盯紧,黄沙大军那边也有人看着,竟没发现丝毫两人勾连的蛛丝马迹。
  隆正帝眼神骤然转冷,原本对贾环打压,不让他出头有些松动的心,又坚实了起来。
  至少五年,甚至十年内,不准贾环再公开露面。
  好生在家里享乐受用吧……
  ……
  若是让贾环知道隆正帝的心声,都不知该说什么好……
  训练出这个阵仗,其实只是为了让黄沙军团能够捞到更大的威望,好在即将到来的分拆过程中,多从朝廷手里获得一些补偿罢了。
  何曾考虑过别人的感受。
  至于私秘勾连……
  这等军阵步伐之事,早在回京前,他就同秦梁提过。
  说实话,秦梁并不以为然。
  这等单纯而严苛的齐步走,对于军阵的用处其实并不大。
  只是看起来有些唬人罢了。
  贾环本来还不以为然,若只唬人后世还操练这些做什么?
  后来却又想明白了,冷兵器时代,和火器时代,完全是两个概念。
  后者训练成一致,可以做到排枪毙敌。
  但是前者,一旦厮杀起来,还讲究步伐一致,就有些扯淡了。
  当然,想明白后,贾环还是劝说秦梁接受这个意见。
  因为视觉和听觉效果好啊!
  哪怕不用正步走,只是齐步走,三万大军齐步轰踏出来的声势,都能震撼山岳。
  这对提高黄沙军团的声望有益处,秦梁也就答应了下来,这才有了今日这一幕。
  贾环自然不知,这等事,却让隆正帝的猜疑之心,更重了三分。
  不过,就算知道,他也不在乎……
  知道真相的毕竟是少数,除却隆正帝和军方几个知道内情的巨头外,其他人,尤其是宗室和文官,无不为黄沙军团的惊天气势所震撼。
  要知道,大军尚在数千步外,众人只能看到整齐划一的军阵,连最前面士卒的面庞都看不清。
  可这么遥远的距离,众人依旧能感受到脚下大地的颤抖。
  都中百姓,更是激动不已,又都深信不疑。
  若非如此强军,又怎能覆灭准格尔,又怎能驱逐厄罗斯贼军,收复这万里山河?
  当一个身着金黄色莽龙袍的少年,从观阵队伍中走出,迎上秦梁大军,亲自为秦梁牵马引路时,整个场面的气氛达到了最高潮。
  皇子,不,应该是太子牵马,真真是了不得!
  “大秦万胜!”
  “大秦万胜!”
  都中数十万百姓激动的无以复加,举手狂呼。
  一时间,声动四野。
  待到那位皇子将秦梁战马牵到距离黄台百丈外时,秦梁翻身下马。
  军礼参拜后,蕴含强劲内劲的声音,让每个人都听得见:
  “臣秦梁,奉吾皇旨意,出征西域,收复故土。
  今日,西域之山河土木,尽归皇秦。
  愿天佑大秦,吾皇万岁!”
  “天佑大秦,吾皇万岁!”
  “天佑大秦,吾皇万岁!”
  秦梁声音落,三万黄沙大军,齐齐下拜,声震天地。
  都中百姓紧随其后,也一起跪拜喊道:
  “天佑大秦,吾皇万岁!”
  “天佑大秦,吾皇万岁!”
  这一刻,隆正帝一张素日来阴沉的脸,涨的通红。
  细眸中满是激动。
  对他而言,天下万民诚心呐喊出的“天佑大秦,吾皇万岁”,比旬日大朝时,百官口不对心、有气无力喊出的“吾皇万岁”,要动听一万倍!
  这,才是他的天下万民!
  感觉到身后苏培盛小声的提醒,隆正帝收敛了下心神,压住心中的激动,重复帝王本色,他率领宗室王公,文武百官,大步向前。
  行至秦梁身前,隆正帝亲手将秦梁扶起,亦用蕴着内劲的声音,使得皇音传四方,高声道:“谁能横刀立马,唯朕秦大将军!”
  “轰!”
  此等对将军的至高赞扬,让所有人都振奋到颤栗,齐齐嘶吼道:
  “大将军万胜!”
  “大将军万胜!”
  “大将军万胜!”
  秦梁复跪地,面容亦微微动容,沉声道:“臣,谢吾皇隆恩!”
  所谓金口玉言,方才隆正帝那句褒赞,不是随口说的,而是在天下万民之前,是在封禅祭天台前所言。
  这句话,将会传诸四海,流芳百世。
  这句话,也将会随着隆正帝登坛祭天,而祷告苍天。
  这句话,将会成为武威侯秦家,世代之荣耀。
  秦梁再次被隆正帝亲手扶起,一时间,圣眷无两。
  “父皇,这是大将军从西域带回的西域水和西域土,敬献给父皇!”
  一旁,之前为秦梁牵马坠蹬的皇子,也跪地,举起双手上的两个碗口大的小包袱,高声笑道。
  “好!”
  “好!!”
  隆正帝颤着手接过那两个小包袱后,连道了两声好,然后忽然高高举起,大声道:“朕,以此西域之水土,告天下万民。
  汉唐故土,万里西域,今日复归秦!”
  “万岁!”
  “万岁!”
  “万岁!”
  所有秦人,但凡炎黄子孙,在这一刻,无不动容落泪,发自肺腑的疯狂呐喊着。
  无论是宗室王公,还是文武百官,亦或是天下万民。
  这个时代的人们,对于祖宗故土的归属,看的比性命更重。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每个华夏百姓,都希望看到祖宗故土的完整统一。
  贾环亦激动不已,不过并没有到疯狂的地步。
  不是因为他血脉里流淌的非炎黄血,只是……在他心里,西域本就是秦土。
  他来这个世上之前,在前世,西域便一直是华夏之土,从未改变过。
  所以,稍微有些淡然。
  因为这份淡然,才能看清一些事。
  为秦梁牵马坠蹬的,并非外围百姓们以为的那样,是大秦太子。
  不是,不是赢历。
  而是皇五子,赢昼。
  在此收复西域之盛日,在此郊迎祭天之要时,出面的,并非东宫。
  这是一个再明白不过的信号。
  看着站在宗室里,面无表情的赢历,贾环有些不知该怎么想。
  即使在人群拥挤的情况下,赢历周围的宗室们,还是稍微的离远了些。
  让他周遭,形成了难得的一片空地。
  似是感到了贾环的目光,赢历原本低垂着眼帘的细眸,轻轻扫了过来,与贾环目光对视。
  淡漠,森冷,极度的冷静。
  这种目光,让贾环心里有些发寒。
  他甚至都没看出有一丝恨意和怨意。
  可这样,却更加让贾环心冷。
  看到是贾环,赢历似也有些意外。
  他细眸微眯了下,然后轻轻颔首,示意了下后,又垂下眼帘,木然而立。
  贾环面色微变,心中升起一股不妙。
  这时,苏培盛正宣读圣旨,宣布隆正帝对秦梁等人的赏赐。
  “晋武威侯、黄沙抚远大将军秦梁,为一等武威国公,颁丹书铁劵,归朝为大秦太尉……”
  “晋金城子、黄沙前将军王巩,为一等金城伯……”
  “晋天水男,黄沙右将军郑德,为尔等天水伯……”
  “晋……”
  一系列的封官加爵,为国朝近三十年来,最大的一次晋爵。
  原本就在勋贵一脉中,占了很大比重的黄沙系,自此,更将占据半壁江山。
  仅仅秦梁一人,所占势力,就能与牛继宗、温严正、施世纶甚至再加上长城军团所属一脉,势均力敌。
  看看牛继宗等人的脸色,就知道隆正帝这一步旗,走的有多高明……
  苏培盛宣告完旨意,黄沙大军自然又是一阵欢腾。
  秦梁等人谢恩之后,钦天监司官林延年满脸喜色上前,道:“启禀皇上,吉时已到,恭请皇上登坛祭天!”
  林延年这般高兴,是因为从黎民时分就呼啸大作的巨风,此时已经风平浪静了。
  万里碧空无云,秋日高悬。
  可不就是良辰吉日。
  这说明他这个钦天监司官挑的日子极好。
  隆正帝看他的眼神也不如刀割一般了,点点头后,隆正帝眼神扫了一圈,在东宫身上顿了顿,却又移开,落在忠怡亲王赢祥身上,道:“十三弟,随朕登坛。”
  “哗!”
  一片哗然。
  赢祥更是连忙拒绝,道:“皇上,这如何使得。”
  陪皇帝封禅祭天者,除了东宫太子,还能有何人?
  赢祥自然不敢,也不愿出这个风头。
  隆正帝却不容拒绝,上前拉着他的手,道:“可当朕手足心腹者,唯十三弟一人。”
  说罢,将西域水土交给赢祥,让他持着,一起往祭坛上一步一阶走去。
  这时,按照章程,除却礼乐声外,当由孔孟二家家主,并桐城四老,及所有太学和国子监学生,还有都中士子,一起诵读华彩文章,以祝盛世。
  万众瞩目下,孔继宗、孟言,并桐城四老,率领数千士子书生,站于祭坛之下正中。
  先齐拜上天。
  而后……
  孔继宗请出圣人孔子牌位,孟言清楚亚圣孟子牌位。
  再拜孔孟先圣。
  这……
  已经和预备的不同了。
  百官之首张廷玉眼神一怔,面色微变。
  而后,所有人,便听到桐城四老,以苍迈的声音高声道: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这一刻,所有人霍然色变!
  九百九十九阶祭天坛,只行至了十余步的隆正帝,步伐凝住,缓缓转身。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数千太学及国子监和都中士子书生们,昂首挺胸,高声奉读道。
  这一刻,原本平息的大风,骤然再起。
  所有人,从心底深处,感到了一丝深入骨髓的寒意。
  待士子书生读完那篇名传千古的孟子言后,桐城四老之首顾千秋老人一步站出,老躯如苍松,傲视祭坛上,身子凝固住的隆正帝,苍迈之声再起: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不奉弑君谋母,倒行逆施之贼也!”
  随着顾千秋的话音落地,身后再传来数千士子激昂的读书声: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噗!”
  一缕殷红,缓缓从隆正帝口中流下……
  ……


第一千零九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