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醉迷红楼-第12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纵然哄骗的过一时,也骗不了长久,一旦事发,唯有败亡一途。
  在华夏的数千年历史上,只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天下必然盛世承平。
  看了眼周围眼中掩饰不住轻蔑之色的江南众人,似觉武夫不配言国事,贾环无所谓地笑道:“黄老,您也不必讥讽小子。
  小子也不用大家的理解,只要别人不拦我的路,随他们怎么想。
  借这个机会,提前给江南的诸位父母官打个招呼。
  本侯只是代天巡视,不会干预你们的政事。
  但是,对戕害百姓之恶行,却绝不会纵容分毫。
  若遇到不平恶事,也绝不会袖手旁观。
  不要挡本侯的路,便会你好我好大家好。
  否则……”
  此言虽未尽,然而不少心怀鬼胎之人,却都变了脸色。
  黄培国和谭磊等人,相互看了看,想说什么,却都没勇气……
  这个滚刀肉,着实让他们无处下口。
  一番大义声明,纵然是想弹劾都没法弹劾。
  不过幸运的是,这个滚刀肉应该只是衙内脾性发作,想行侠仗义一番吧?
  最多,受苦的也只是那些富商巨贾们,和两江的官场格局关系不大……
  念及此,黄培国侧目看向一旁的富商士绅队伍。
  为首一人接到目光后,苍白的神色忽地一凛,不知是不是会错了意,一咬牙,带着身旁一票大腹便便的巨富们,还有那个被抬着的,由一块红绸覆盖起的桌子,走向前来。
  “草民金陵商会会首沈岩,携江南三十八家商号东家,给宁侯、公主请安。”
  以一卖相不错的中年男子为首,数十人齐刷刷的跪下,给贾环和赢杏儿请安。
  贾环眼睛微眯,笑道:“诸位请起。”
  以沈岩为首的江南商贾们起身后,又躬身道:“得知宁侯下江南,为的便是开设银行票号……
  我等草民皆不胜欣喜!
  钱庄之益,利国利民,更能方便我等商家。
  为表心意,我等斗胆,特意送上一份薄礼,望宁侯笑纳。”
  沈岩说罢,走到身后被十数个青壮仆役抬着的桌案前,一把抽掉了蒙在上面的红绸。
  金光闪闪!
  此刻细雨已歇,朝阳当空。
  阳光照耀在那张桌案上的“薄礼”上,散射出无尽金光。
  那是一个,半人高的三足金蟾!
  主招财纳福。
  只是这么大的金蟾,全用上等赤金打造而成……
  着实让不知多少江南大佬,红了眼!
  贾环在沈岩等人希冀的目光中,笑着点点头,然后却转头对黄以周道:“黄老,白寿我就交给你了,在江南地界,不要让我再听到他的名字。”
  黄以周欣慰的点点头,招来老仆,带着狼狈仓惶的白寿径自离去,临走时邀请贾环得空去燕子矶一坐……
  贾环送走黄以周后,又对两江总督黄国培道:“该见的人都见了,该说的话也都说了,该收的礼,也算收着了。
  如此,今日就不好再扰黄大人的东道。
  待来日本侯离开江南回京时,本侯再于甄园内,宴请诸位大人。
  今日不再叨扰,告辞。”
  说罢,贾环亲自将赢杏儿扶上凤辇后,就干脆利落的翻身上马。
  黄国培等江南大佬无可奈何,劝都没机会劝,只好招呼众人让开道路,贾环于马上拱拱手后,与前方早已恭候多时的韩大李钟等人会和。
  策马扬鞭而去。
  黄国培等江南大佬,既松了口气,又拿这个不遵守官场规则的异数无奈。
  只能站在码头一边,注视着从福船上,一架接一架的八宝簪缨香车流水般的下来,然后匆匆离去……
  唯有金陵商会会首沈岩,满腹的忐忑不宁,看着两个宁国亲兵将大金蟾抱上马车离去,却连只言片语都没留下,一时间有些迷茫……
  “黄大人,这宁侯,到底怎么个说法?”
  等贾家众人全部离开后,见黄国培等大佬也要离去,沈岩顾不得维持风仪,忙上前询问。
  黄国培有些怜悯的看了沈岩等人一眼,有心不理,可之前着实受过这些人不少好处,只能叹息一声,道:“宁侯负圣命而来,手持御命金牌。
  于国朝有殊勋,在陛下面前的圣眷,更是古往今来第一人。
  沈岩啊,你们,好自为之吧。”
  说罢,便上了八抬大轿,与一干金陵大佬鱼贯而去。
  ……


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慈园,半月
  历代中国都城皆为匠人营国,方九里。
  周周正正。
  宫城位于都城中轴线上偏北,帝王面南为君。
  而六朝古都金陵城却不同,乃随地形而建。
  分为宫城、皇城、京城、廓城四层,核在中央。
  全城南北狭长,并不规则。
  因此,金陵城布局,也不似都中长安那般,齐整的分为一百零八坊。
  而是以街,以里存在。
  比如,达官显贵常住的马府街和常府街。
  再比如,曾经辉煌一时的太平里。
  开国之初,只有开国伯以上的勋贵,六部侍郎以上的朝臣大员,才有可能住在太平里。
  比如荣宁二府。
  不过自迁都长安之后,太平里就没落了。
  但是,也并非完全没落。
  因为出了太平里,再出了太平门,临着玄武湖,就是前江南第一家,甄家的府邸,甄园。
  甄园北以玄武湖为内湖,以紫金山为院墙,南则以金陵城门太平门为垂花门。
  气魄之大,格局之高,放眼国朝,除了都中长安的皇城外,再无出其右者。
  不过,自甄家奉圣夫人薨逝,甄家满门被逐出甄园后,这片兴盛了六十多年,曾经宾客盈门的朱楼高台地,就渐渐陷入了沉寂。
  金陵权贵无数,不知多少人眼红这片气运鼎盛之地,却无人敢伸手觊觎。
  因为这片园子,实在是太过富贵,更甚寻常皇家园林。
  数月来,太平门以北之地,一片寂寥。
  唯有湖光山色,孤芳自赏。
  直到今日……
  堪比亲王府规制的大红朱门,再次缓缓打开。
  只是,朱门上的牌匾,却已不再是那块敕造甄府的牌匾。
  而换成了另一块,慈园。
  站在门前,看着这两个字,贾环不大清楚隆正帝到底是什么心思。
  这是在表明,他虽干翻了甄家,但依旧不忘奉圣夫人当年对天家的慈恩吗?
  “进府!”
  贾环一挥手,便领着一众人从大门入内。
  甄家人才搬出去没多久,人气并未散尽,不似金陵城的贾家老宅,几十年没主子在里面住了。
  一百宁国亲兵鱼贯而入,随行的宁国府仆役、丫鬟、嬷嬷们也各自归位。
  在此之前,提前一步到来的贾芸、贾荇与地头蛇李钟,已经寻了三四百本地的仆婢,将甄园……现在的慈园,清理了好些遍。
  之前被抄家抄空的家俬摆设,也重新布置妥当,花木修剪得体。
  李钟乃华亭巨富,也是富庶了几辈子的富家子弟,这方面并不缺少经验。
  所以,当贾环领着家人亲随入园后,看到的便是焕然一新且富丽堂皇的园子。
  “有心了。”
  站在门楼下,目睹赢杏儿的凤辇并十数架八宝簪缨香车一架接一架的绕过照壁,驶向二门内宅后,贾环对李钟道。
  李钟今日在青溪码头上,再次见识了贾环的威风,自然愈发谦卑,躬身笑道:“三爷客气,都是在下应该做的。”
  贾环点点头,看向一旁的贾芸、贾荇哥俩儿,这两个族侄,如今看起来愈发沉稳。
  不过,这哥俩儿和李钟、李威、李元三人的气息,似不怎么融洽。
  站位明显的泾渭分明……
  贾环若有所思地问道:“你们在金陵可还习惯,有什么心得没有?”
  贾芸与贾荇对视一眼后,对贾环道:“三叔,习惯自是习惯,若说什么心得……应该就是,江南人太富了。
  比都中长安的百姓,富的太多。”
  贾环一挑眉尖,笑道:“怎么说?”
  贾芸面色沉着,想了想才开口,道:“三叔知道,侄儿虽亦是荣国子孙,家中也曾分过二亩地,一处宅,应该说,也算是不错的了。
  但侄儿父亲过世后,家里的日子却过的苦巴巴的。
  一年到头来,唯有过年节时,才能吃顿好的。
  荇哥儿和侄儿也一般。
  都中长安百姓,多是侄儿这般,甚至好些还不如。
  但侄儿近旬日在金陵城逛了逛,专捡普通百姓住的街道去逛。
  却发现他们日子过的当真松快。”
  贾环道:“会不会是因为住在大城里,都有事做,才这般松快?”
  贾芸摇头道:“侄儿原也这般想,可后来和荇哥儿专门去了趟城外农庄,结果发现……那里的百姓居然更惬意?比城里百姓过的还好……”
  眼神有些迷茫……
  贾环看向李钟,笑道:“你没同他说说怎么回事?”
  李钟笑道:“芸二爷在自己琢磨,我便不好多嘴。便从家里招来亲随,引着芸二爷和荇二爷多转转。”
  贾环一听就知道怎么回事了,他拍了拍贾芸的肩头,笑道:“芸哥儿,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你李哥是个好的,又见多识广,记得多跟他请教。”
  贾芸闻言,顿时羞愧的低下头。
  对于贾环新收的三李,也就是李钟、李元和李威,他并不放心,甚至并不怎么喜欢。
  李钟还在其次,那个李元,才被他当成心头之患。
  李元是贾家三姑奶奶的儿子,贾家三姑奶奶虽是庶出,但贾环从不在意这些。
  所以论起来,李元和贾环是亲姑表兄弟,比他这个三服之外的族侄亲多了。
  虽然现在贾环还没认可李元的身份地位,但只要他作出功绩,不过是早晚的事。
  到那时……
  除此之外,他也的确不放心这些新来的……
  “芸哥儿,咱们贾家的事业,将会大到你抓破头皮都想不到的地步。
  你现在对李钟他们这些新来的不放心,等过二年,你怕做梦都想多遇到几个他们这样的人才。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要做大事,就要有大心胸,大格局,记住了吗?”
  贾环不轻不重的教诲了几句后,见贾芸面色重新沉稳下来,给李钟等人赔礼后,知道他听进心里去了,才笑着拍了拍他的肩,道:“今日就不忙了,你们提前来了些日子,怕都累坏了。
  正好,趁着今天休息一天。
  明日咱们再正式议事。
  李钟是江南巨富,这里是他的地盘,让他带你们几个四处逛逛。
  除了青楼外,其他地方都可以去。
  秦淮河上的画舫也可以坐坐,找几个清倌人唱点吴侬软语也可以。
  但不能动真格的,不然我剥了你们两个的好皮!”
  贾芸和贾荇两人虽是侄儿辈,可论年纪其实比贾环还大几岁。
  此刻却纷纷臊红了脸,不知该说什么。
  李钟等人在一旁呵呵笑了起来,在他们看来,却是理所当然了。
  年纪说明不了任何问题,贾芸贾荇兄弟俩,说起来是真的很不错的了。
  在他们这个年纪,李钟等人自认绝不会比这哥俩好多少。
  但这哥俩再和贾环比,又是另一个概念了。
  别说这般教诲这哥俩儿,就是直接教训李钟等人,他们也得洗耳恭听。
  不是因为贾环地位尊贵,而是他的能为,他的本事。
  贾芸缓了缓羞臊之心后,正色道:“三叔,侄儿还是不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