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醉迷红楼-第8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道黑影飞了过来,贾环忙抄在手,赔笑道:“陛下,臣只是怕您气坏了……臣其实想说的是,臣有一件私事求您。”
  见贾环将他刚换的一块玉镇纸又收在怀里,隆正帝深吸了口气,看着贾环,沉声道:“什么事?”
  贾环诚恳道:“杏儿得陛下隆恩,已经出了感恩寺,而臣已经为她修好了公主府。
  陛下您看,是不是可以提前放她出宫?
  每日准时入宫哭灵就好……
  您也知道,因为上次助陛下一臂之力后,她恶了皇太后和忠顺王。
  宫里住的难受,忠顺王府,更没了她容身之地。
  您看呢……”
  隆正帝闻言,沉思了下,细眸阴沉的看着贾环看了会儿后,到底松口道了声:“可。”
  贾环闻言心中一喜,郑重跪下谢恩后,拿着隆正帝的御命金牌,转身出殿公干了。
  ……
  有他约束,中车府的气焰再没有之前那么嚣张。
  入宫十年以上的老内监和老宫女,一队一队的被押入地牢,等待核实。
  再无肆意鞭打刀砍之事发生。
  然而即使如此,日后这些被审讯过后的宫人,假如能侥幸平安通过的话,最好的结局,其实也就是被打发出宫。
  在宫里活了大半辈子的宫人,出了宫后,有亲人的还罢,否则,怕是活不了多久……
  只是,纵然知道这点,贾环也无能为力。
  这些身上沾染着太上皇时代气息的宫人,绝无可能再留下来了……
  赢杏儿和从小服侍她长大的两个年老宫人被安排上了马车,直接送出了宫……
  赢杏儿手里握着贾环的对牌,凭此对牌,她甚至可以直接掌控宁国府。
  贾环让她去公主府看看,缺什么直接打发人去宁国府要便是。
  现在还没过二十八日丧期,所以不便去看贾母。
  等过了之后,他们一起去给老太太磕头……
  贾环的一番安排,让赢杏儿心怀温暖,离开了这座冰冷的皇宫。
  出了宫门后,回首看之,那铺满明黄琉璃瓦的飞檐宫殿,入目的,不是明黄色,而是满满的殷红……
  只愿生生世世,不再生于帝王家。
  贾环并没有亲自送赢杏儿她们出宫,因为他还有硬骨头要啃。
  当他硬着头皮,将中宫皇后宫中的内侍和宫人都收押后,最终不得不带着人马,转向了慈宁宫。
  看着慈宁宫宫门口守着的一对面色肃穆的健妇,面色苍白,敌视的看着来人时,贾环忽然觉得,朱正杰挑衅赢杏儿,是不是他故意所为……
  而且,还极可能是隆正帝指使的。
  因为只凭一个朱正杰,再给他十个脑袋,都不敢往慈宁宫里闯。
  皇太后宫如今虽然还是被人在暗处看守着,可她想杀一个冒犯她的内监,天下没人都救得了他。
  不过,不管是不是故意的,赢杏儿能借此出宫,就是大喜事一件,也算了了贾环一桩心事。
  她在宫里的地位着实尴尬,只看朱正杰这个贱奴都敢在她面前放肆,就可知她日后的处境了。
  没有太上皇庇佑,她一个政争失败的亲王之女,着实难以在宫中继续立足。
  念及此,贾环只能带着人,往慈宁宫门中走去。
  ……
  “臣贾环,拜见太后。”
  寿萱春永殿上,贾环依礼参拜。
  短短数日,皇太后却恍若老了十多岁。
  原本保养得当的花白头发,如今却已成了全白。
  可能夜里睡眠不好,皮肤没有一点光泽,满是阴暗的皱褶。
  太后一双三角眼,凌厉的看着贾环,沉声道:“何事?”
  贾环顿了顿,将隆正帝遇刺,有宫内宫人挑唆谢琼之事说了一遍,而后道:“太后,自黄畴福、薛痕起,再到陛下御书房被人下毒,还有钟公公及至今日之事,无不表明宫中内人,尤其是十年以上的老人,出了大问题。
  陛下为了宫中贵人安危计,下旨大索宫城。
  如今,业已将大多数贵人宫中的老人暂时收押。
  只待连夜闻讯清查后,就重新放出。
  如今,只余太后宫……”
  “你想抓哀家的人?”
  皇太后厉声打断贾环的言辞,质问道。
  贾环摇头道:“臣自然不敢,只是想请他们回去做个调查。”
  皇太后寒声道:“哀家宫里的人,都是用了数十年的老人,都是最亲近得信之人,没有悖逆之贼。
  否则,她们若想下毒害哀家,哀家早就死了几百回了!”
  言语中,有深意。
  贾环闻言沉默了下,抬起头看向皇太后,沉声道:“太后,此事事关大秦的江山社稷之安稳。那些贼人最大的目的,其实并非只是想害哪个贵人,而是在离间天家骨肉亲情。
  太后,您在宫外颇有贤名,除此之外,更有慧名。
  您不妨想想,那薛痕若想害东宫,何须非要等到铁网山之变?
  还有那黄畴福,真若只想弑君,假借太后之名,送一碗酥酪,岂不更简单?”
  此言一出,寿萱春永殿内人人色变。
  皇太后的面色也连连变了几下,再看向贾环,眼神有些狐疑,道:“那你说,这些贼子到底是什么意思?”
  贾环正色道:“太后,您想想,自西域战事以来,尤其是太上皇闭关之后……天家之内,何曾还有半点亲情存在?陛下与忠顺王,乃一母同胞之亲手足。可是如今却如同仇寇……
  陛下外冷内热,曾经多有过关心忠顺王之言语。
  对太后更是恭孝有佳。
  可是,自铁网山之后,这种情形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再有,陛下与东宫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
  还有宗室之内,如今更是无不人心惶惶!
  太后,以您的智慧,难道还看不出,贼人之目的所在吗?
  他们就是要让天家再无一丝亲情,除了冰冷的猜疑,就是对抗!
  如此一来,江山社稷危矣,大秦危矣!”
  皇太后闻言,面色悚然一惊。
  她心智本不差,只是近来天塌地陷,再兼每遇二子相争事,便容易走极端,才迭出昏招。
  可经贾环这么一总结提醒,皇太后还是能清楚理顺思路的。
  忆起这半年中发生的事,果然如贾环所说,天家已经乱成了一团麻。
  彼此之间,除了仇恨和猜忌之外,再无一丝亲情可言。
  以至于酿成今日,子弑父,兄欲杀弟的恐怖局面。
  而黄畴福、薛痕等人,确实是……
  好啊!
  当真有贼子在离间天家,而且,这贼子竟然还是饱受皇恩的内奴!
  皇太后又惊又怒,当下就要松口,让贾环带了身边的老宫人而去,审问个清楚。
  可她到底算计了一辈子,下意识觉得不能这么容易被说动……
  她强压下心头的惊怒,看着贾环道:“你方才说,皇帝多言忠王?”
  贾环撒谎不眨眼,道:“是啊。”
  皇太后冷笑一声,道:“都说什么了?”
  贾环道:“陛下说,忠顺王年幼时,亦曾与朕相交甚得。
  只可恨,有奸人欲图从龙之功,想当潜邸旧臣,才几番挑唆,让其与朕相争。
  然,朕与忠顺王一母同胞,这帝位在谁,又有何异?
  有太后在,何事不能商量着来?
  若非他听信贼子之言,朕当以其与十三为总理王大臣,必然能成就千古功业。
  又何至于今时今日这般局面?
  真真是亲者痛,仇者快!
  贼人可恨,奸人可恨!
  朕恨不能尽杀之!”
  贾环将隆正帝的语气模仿的很像,甚至还有些浮夸。
  但是人哪,就是这般。
  在绝境中色厉内荏,好似非要拼个鱼死网破。
  但若能有一条生路可走,求生之念,就会让他们抓住仅有的稻草。
  兵法所云:围三阙一,便是此理。
  明知松开的那一面,极有可能是陷阱。
  可是为了微不足道的可能,还是要选择直直的掉进去……
  皇太后在宫里活了大半辈子,见证过太多太多的权势起伏,如何能不知隆正帝如今根基已固,太上大行后,谁人还能制他?
  只是碍于颜面,最重要的是对幼子的心疼,才僵持到现在,欲“鱼死网破”……
  可如今听贾环所言,隆正帝竟先服软之意,她岂有不惊喜之理?
  若真如贾环所言,隆正帝能以忠顺王为总理王大臣,她也不是不能再认下那个孽子,只当多个宗室亲戚……
  心怀此念,皇太后终于松了口。
  无视于那么多服侍了她多年的老人的苦苦哀求,任由他们被贾环使人带了下去。
  相比于她的幼子,这些猪狗一般鄙贱的宫人,又算得了什么?
  只是,她却忽略了个问题,或者说,她下意识忽略了一个问题,不去想它……
  那就是,贾环所有的言语中,都有一个前提。
  “如果没有奸人挑唆”!
  换句话说,如果那些事,都没有发生过……
  真若是那般,隆正帝能容一个十三做总理王大臣,未必就不能再容一个老十四。
  可惜的是……
  这些都只是如果。
  整整二十年被压抑不得志,坐在朝堂上看朝中群魔乱舞,却也只能看着。
  动辄被御史谏臣骂个狗血淋头,也只能忍着。
  二十年受气的泥塑菩萨啊……
  心中积郁了多少怒火?
  以隆正帝的心性,又怎么可能率先低头?
  皇太后想不到这点吗?
  不,她只是不愿去想罢了。
  时至今日,她也已经无他法可想……
  只祈求,隆正帝真能如贾环所言,亲亲忠顺王,解除对忠顺王的圈禁,任命他为总理王大臣……
  ……
  出来慈宁宫后,贾环悄然呼出一口气。
  想着皇太后有些呆滞,有些自欺欺人的表情,他嘴角浮起一抹冷笑。
  天道循环,报应不爽。
  当日你以太后之尊,遣一太监,逼的我和杏儿险些自尽光明殿时,可曾想过你也有今日?
  这还不是最难过之时,待隆正帝拒绝放出忠顺王时……哼!
  而这一切,其实都是由她自己造成的。
  若非她近乎绝情的对隆正帝,还偏心偏到极致的对忠顺王,但凡她把心摆正一点,未必就不能保下忠顺王一世富贵。
  贾环也并没有说谎,如果这一切都没发生,隆正帝未必容不下一个老十四……
  而且今日之言纵然传扬出去,谁也不会说他说谎,连隆正帝都不会。
  因为贾环这般说,反而在宣扬隆正帝的仁孝之心,和他这些年所受的委屈……
  不管怎样,慈宁宫的活儿结束了,贾环也总算度过了最难的一关。
  命人将皇太后宫中上百名白首皓发的老宫人押去地牢后,他目光向南……
  就剩最后一个地方了,咸福宫……
  那里,是皇太孙所居之地,如今,被唤为东宫。
  皇太孙铁网山之夜被刺后,至今未能痊愈。
  之前在宁国府门前,又因为“悲痛太上”而吐血昏迷,引动旧伤。
  虽被太医救治过来,但也宣明,必须要静养至少一年……
  因此,这些日朝廷中风云变幻,却缺少了东宫这关键一环。
  只是,纵然他不露面,又如何就能摆脱风暴呢?
  谢琼临死前之言,有贵人言太上被人下毒害死,还断绝太上绝不会走火入魔。
  能这般断言的贵人,能驱动谢琼破釜沉舟为其所用的贵人,能有几人?
  隆正帝要大索宫城,尽拿十年以上的老宫人。
  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