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雕版印书?掌柜的,可以跟我们详细的说一说吗?”孔颖达微笑着道,心里却是更加激动好奇了。
“雕版印刷就是刻版,然后跟印章一样的印刷出来。”掌柜的很简洁的介绍,这个介绍形象直白,能让客人明白意思,但又不会过多透露出印刷的机密。
“果然是一个模子里刻印出来的啊,我还有个问题,这个字体是何人所书?”
很多读书人一开始都是临贴,学习那些有名的书法大家。但有些厉害的人,也会创出自己的风格,形成自己的自体,甚至开宗立派。而他们手里拿的这书里的字体,就是他们从所未见过的,似正楷又不同,已经可以称之为开宗立派的风格了。
“这种字体,称为雕版印刷体,是由我们家郎君专为雕版印刷所创,因此我们也习惯称为新张体字。”
“新张体字,难道还有一个张体字?”陆德明更加好奇了。
“确实还有张体字,我们书坊一开始雕版的时候用的是行楷字体,但行楷虽然更加流畅好快,可雕版之时却更难。后来我家郎君便创出了张体字,类似于正楷,但笔画有粗细变化,横细竖粗,未端还有装饰的字脚和衬线,点撇、捺、钩等笔画有尖端。”
“后来我家郎君又对张字体加以改进,使得字体横竖粗细相等,更加适合于雕版,且印刷后笔画秀丽更加清秀美观的新字体。我们把原来的字体叫老张体,后来的叫新张体字。”
这下孔颖达两人对这个能创出雕版印刷术,甚至还专门创出了老张体和新张体字的人更加感兴趣了。
“请问你们家郎君是何人?”
‘灞上张家张三郎,也是白鹿书院山长。’
“难道是写出三字经的张三郎?”陆明德大声的问道,“真的是他?”
孔颖达也觉得不可思议。
郑安笑笑,“我们家郎君不但写出了三字经,还写了名满长安的张氏家规呢,甚至他编纂的资治通鉴也一样受人赞叹不已,称之为与史记可并论的两大史书,读史不可不读之书呢。”
“真的是张文远,嘶!”
两人都忍不住直吸冷气,这个张文远,是妖孽吗?孔颖达和陆德明都是国子学博士,且都是少年成名。但他们的少年成名,孔颖达在乡里授课教学十年,大业初,参加科举,明经科高中,那时都已经三十二岁了。
此后他当了几年河内郡博士,杨广征诸郡儒官,集于东都,孔颖达与各方名儒辩论,一举夺冠,补太学助教,真正的天下扬名。可那个时候,他都三十六了,当时陆德明也是脱颖而出的少年才子,可也一样都三十多岁了,都快四十了,可在当时,却是天下称赞的年青名士。
但与如今的张文远一比较,人家才真正的少年名士啊。今年好像才二十二,书都编了几本了,更别说如今居然还弄出了雕版印刷和这开宗立派的张体字。
“我记得好像听说过张文远书法极差啊?一笔毛笔字不堪入目。”陆德明疑惑的道。
“我家郎君确实不太会写毛笔字,但那是因为他以前跟着高僧三藏大师学习之时,三藏大师教他用鹅毛笔写书,因此我家三郎虽不擅毛笔,但却擅长硬笔书法。这张体字,其实就是硬笔字体。”
“硬笔书法?”
两人再低头去看手里书上的字体,确实有些道理啊。横竖粗细相同,毛笔字还真不是很好写这种字体。
“店家,这毛诗传笺多少一本?”
诗经有三百零五篇诗,因此以往也称为诗三百,汉代列为经。毛诗有传,毛诗传笺又加注解,因此字数很多,张家书坊雕版印刷的时候,又加入了标点符号,整理排版,使得这全套书超过二十万字。
全书依然是按郑经毛诗传笺分为二十卷,每卷万余字。
“这两位客官,我们这书是按套卖的,一套共二十卷,一卷一本,共有二十本。每套价格是一万两千八百八十八文钱。”掌柜的笑着回答。这个价格是三郎定的,有零有整,平均一卷是六百多钱。
挺贵,但若比较起手抄价格来说,就要便宜多了,请专门的抄书人抄一卷得一千钱,二十卷得两万钱。
张记书坊的书算起来还算便宜的。
孔颖达倒是买的起,可想想还是贵啊。将近十三贯钱啊,一般人哪买的起。
“我们也可以提供租书服务。”郑安适时的道。
“租?”
“没错,可以成套租也以单卷租,单卷租一天只要五文钱,一套租一天是一百钱。一次最多租七天,不过租书得付押金,若书有损毁污坏遗失,得视情况扣押金。”
孔颖达两人觉得这租书倒是不错,一般的读书人可以分卷把书租回去,然后抄写,若抄的快点,一天抄一卷,每卷只需租一天,也就才五文钱,二十卷分卷租回来,也才一百文钱。比买书便宜百倍。
“二位要租还是买?”
孔颖达自己倒是更愿意买一套回去收藏,这书他看了几遍,越看越喜欢,线装订,一整套书还有一个木匣子。而且每本书里还有目录页,子里有页码,且这些书居然还都有了标点符号。
最关键的是这书干净整洁,他仔细看了几篇,一个错字都没发现。
良心之作。
“买一套。”
“我也买一套。”
近十三贯一套,可两人都没犹豫。
孔颖达想着,也许回头可以让国子学的学生们过来这里租书回去抄,这店里的这版毛诗传笺很好。
“店家,还有其它书吗?”
“目前我们店里还有三字经、千字文、上下三千年以及资治通鉴的周纪五卷秦记三卷,另外还有法华经、四十二章经以及道德经。”掌柜的如数家珍。
孔颖达让掌柜的把每套都拿过来看了看,最后没忍住,把这些全都买了一套,连佛经都买了,实在是这雕版书太好了,他要买回去收藏。
“掌柜的,资治通鉴若是出了后面的新卷,一定要来通知我。”
拿着资治通鉴的周秦八卷,孔颖达不忘记告诉掌柜的,有后续卷出了要第一时间通知他。
结账的时候发生了点小尴尬,孔颖达和陆德明一人买了一堆书,一算账,得三万多钱,两人身上都没带这么多现钱。
“这书先放这里,我马上回去拿钱。”孔颖达让陆德明替自己看好书,然后他急匆匆跑回家去拿钱去了。(未完待续。)
第257章 一炮打响(第四更,300月票加更!)
求订阅!
推开印刷坊的门,张超闻到一股极重的墨味。
门口两个年青的小伙站在门内,警惕的盯着院里,这是作坊的守卫。印书坊已经正式开始投入生产,同时在印刷数部书,目前光是雕版的刻字工都有了六百多人,制板工也有许多。作坊护建了不少屋子,外面还新修了一圈土墙,这个达到近千人的作坊,现在已经成了张家沟最大的一个建筑群。
修建在村庄外面,离着三里来地,有高墙围着,里面不但是做工的地方,也有新建的宿舍和食堂,这些工人平时吃住都在里面。不经许可,是不得擅自离开的,更不准从里面带出一块木板和一张纸片,张超专门新建了一个二十人的保安队。
既是防止外人窥视,也防止里面的工人泄密。
虽然说张超把整个印书坊分成了数个车间,采用的是流水线的作业方式。整个印刷过程,分为写版、刻版、印刷、装订,因此有了专门的写工、刻工、印工、装订工。
原来都是由马周包揽了写稿,不过现在要印的书多,不可能一直都让马周整天写稿子。因此张超也招募了一批抄书人,这些人本来写稿书,字也写的好。招募了这批人进来后,张超特意让他们学习张体字。
其实这张体字就是宋体和仿宋体,后世人常说宋体字是秦桧所创,其实这也是一种以讹传讹,宋体字真正流行是在明代。明代印刷业盛行,出版行多翻刻宋本,但为求便捷,这些仿宋刊本经常只刻出肤廓,而非原来宋刻本的字体,到了清朝康熙的时候,甚至还专门规定,此后刻书,凡方体字称宋体字,楷书均称软字。
宋体非宋,自然也就谈不是什么秦桧所创了。
张超开始想要用行楷,觉得行楷字好看,楷书有些呆板。可真正雕版刻字的时候,才发现,行楷是好看,但雕刻起来却不容易。
最后张超便拿出了宋体字,此后又最终把雕版字体定为仿宋体。只不过宋都还没出现呢,因此,最后大家把张超拿出来的这字体称为老张体和新张体。
一不小心,张超倒是开创了书法的一个新字体宗派了。不过张超毛笔字虽写的差,但他硬笔其实还可以,用鹅毛制成的硬笔,张超写出来的张体范文还是很不错的。
张家招募的抄书人用了些时间,很快就学会张体,甚至青出于蓝,他们用毛笔字,都能把张体字写的很好。最新章节全文阅读不管是老张还是新张体,都不比较张超写的差。
有了这些写工,张家书坊的雕版印刷也快了起来。
第一批刻字学徒工,现在都已经成了半熟练工。
柯八叔公和郑木匠,这两个老师傅,现在甚至达到了一天刻一块雕版的速度,能刻一百多字。
他的学徒,其中第一批中精明的,也已经达到了一天百字的速度,两天就能刻一块雕版出来。
张超给这些学的快的学徒工们,都涨到了一月一石米的工钱,当做是奖励。
看到张超进来,作坊里的人都对他躬身行礼,作坊里几乎都是十几岁的少年,也有不少的少女。这些都是京畿地方的乡民百姓的子女,送到这里来做工,还能赚不少工钱。尤其是还有学艺,现在是学徒,学艺有成,就能提工资,半熟练有加工资,到了熟练工还有加,如果手艺更好,成了带班、组长,工资更高。
张家的信用还是很高的,因此许多人还要抢着来,来晚了还没机会。
“大家继续做事,晚上加餐,有鱼和肉!”张超笑着对着他们点点头道。
张超给这些学徒是保底加提成,一开始的学徒期还不能上手,只有底薪水。等成了半熟练,可以开始制板和刻字的时候,就是保底加提成,他们的劳动成本有计价提成。
基本上,一块雕版都在一百多字。张超给的提成就是一块雕版刻字十文钱,刻好一块,底薪以外,还加十文提成。
而写工的价格要高的多,写一版,是二十文,差不多还是千字一卷的价格,甚至还提高了一点。
张超经过了制板车间,刻字车间,然后里面的印刷车间,最后路过装订车间,推开门,到了里面的匠头房。
房间里,马周和郑管家还有柯八、郑木匠几个都在。
“三郎,我们印书坊现在有些忙不过来了。”郑管家笑呵呵的说道,“青龙寺的法华经还没印完,大兴善寺的四十二章经也刚开始印,他们又打算再印几部经书,尤其是大兴善寺,豪气的很,他们要印华严经,这可是六十华严经啊。”
华严经之所以称为六十华严经,就是因为这部经有六十卷,这是东晋时的译本。卷数多,字数也多。
“你还怕生意多啊,六十华严经更好啊。反正咱们的规矩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