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虎啸-第1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子龙,明末官员、文学家,复社名士。初名介,字卧子、懋中、人中,号大樽、海士、轶符等。南直隶松江华亭人。此人忠贞耿直,文武兼备,是个难得的人才。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清兵攻陷南京后,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

此时的陈子龙,刚刚娶了湖广宝庆府邵阳知县张轨端之女为妻,为考取功名,去参加明年的会试,于今年上京,一路游玩,在这沂南县内故交刘乃印处,暂住时日。

李啸记得历史,陈子龙参加的这次崇祯七年的会试,因其在会试畅言国事艰难,乃是朝廷诸多高官不作为之故,被温体仁等人深忌之,让其不第还乡,一直到温体仁下台后,此人方考中进士。

想到这里,李啸心下极喜,自已穿越至今,能遇到这样的明末知名人士,对自已来说,也是一件幸事啊。

李啸微笑道:“原来是卧子先生,今天得见,亦是幸事。却不知先生何出此言?”

陈子龙昂然而道:“大人,以学生观之,大人修这明光大道,虽为便民之举,实是方便联接蒙山至大人的雄唐卫矣。”

未等李啸回答,陈子龙复说道:“学生听说,大人已在雄唐卫修理多处厂矿,砺精图治,整个雄唐卫皆是一片欣欣向荣。大人如此奋进,岂是那些普通将门所能为!学生曾想,只恐大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怕多有虚言假辞。但今天见得大人这明光大道修得这般严整有序,结实宽阔,超出大明官道不知凡几。学生管窥蠡测,知微见著,可想见大人的雄唐卫,定是建设得极其整齐有序,一片兴旺啊。”

陈子龙说完,脸上满满都是欣赏的笑容。

李啸心下暗自赞叹,这个陈子龙,真真是个思维敏捷,谈吐犀利之人。几乎在瞬间,李啸便起了招揽之心。

“卧子先生之赞,倒让本官心生惶愧。其实,雄唐卫各处尽皆新建,不足之处良多,先生如有空,不妨随我前去雄唐卫游览一番,如何?”李啸一脸诚挚的微笑。

陈子龙立即应诺:“学生早已对大人的雄唐卫渴慕多时,正欲往观,大人如此诚邀,学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第一百九十八章夜谈延揽

见陈子龙答应得这般爽快,李啸心下甚喜,又和刘乃印闲聊了一阵后,李啸方与其分手道别。

随后,陈子龙亦辞别刘乃印,带上仆人与行李,与李啸等人一并骑马返加回雄唐卫。

暖风薰人马蹄疾,几个人一路笑谈,纵马疾驰,三个时辰后,便返回了雄唐所内。

几人先到了西壮区,李啸带着陈子龙,骑着马环绕着马耆山重工业区跑了一圈。

看到一座座工厂的繁忙景象,陈子龙一脸欣赏赞叹之色。连连说道:“李大人的雄唐卫建设得这般兴旺蓬勃,严整有序,竟是学生前所未见,称大人为大明治政第一人,亦不为过矣。”

李啸大笑道:“陈先生过誉了,雄唐卫土地偏狭,又多为乱石盐碱之地,屯田种粮俱是艰难,只能走厂矿经营之路,本官亦是边探索边实施,岂敢称为治政第一人。”

二人大笑,李啸复说道:“天色已晚,其它地方,先生可明日再去观看,我已命人摆下酒宴,为先生接风。”

陈子龙笑着拱手道:“多谢李大人盛情,学生客随主便。”

这场宴席,李啸把雄唐所内,各名主要官员与将领叫来作陪,一时间,宾主融洽,气氛欢快,时到天已黑透,方尽欢而散。

众人离去后,李啸复于客厅之中,与陈子龙单独闲聊。

两人随意拉扯了几句闲话,陈子龙突然压低声音说道:“大人,学生有一心事,不知当不当问?”

“卧子先生但问无妨。”

“李大人,现在我大明国事日蹙,内忧外患,大人以为,朝廷还能重新再图振作吗?”陈子龙脸上。笼罩着一层莫名的忧色。

“先生,李某以为,大明虽积弊已深,诸事不顺,但未并到了无可挽救之绝望之状。李某作为地方守将,唯知忠心报国,尽心做事,以期拯救万一,便足愿矣。”李啸缓缓而道。

陈子龙不置可否的笑了笑,也不知道是不是看出了李啸这番话说得颇有保留。他长叹一声,又说道:“如果我大明之中,所有官员将领皆能如李大人一般忠勤国事,我大明何至于落得如此境地。”

李啸笑道:“其实我大明之中,绝非没有能臣,杰出的文臣武将其实颇多,只不过,没有条件让他们尽力发挥材干罢了。另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朝廷积弊已久,岂能骤改。除弊图振,尚需时日。”

陈子龙摇头道:“大人想法是好,学生只怕大明坚持不到这一天!现在流寇日益猖獗。北边的鞑子也甚是嚣张,有如两面大石磨,将大明夹在其中,我只怕大明终有一天。会被这两面大石磨磨成齑粉矣。”

李啸心里顿时又是一惊,这个陈子龙,对时局的看法倒是颇为清醒和有见地。比起朝中那些只知道党争内斗的高官,却是高明了不少。毕竟按真实的历史来看,从今年开始,不过11年的时间里,明朝便将走向其终点。

李啸愈发坚定了招揽之心。

“陈先生,凡事也不可太悲观。李某相信,事在人为,我大明虽国势艰难,但也没有到风一吹就垮的地步。”李啸安慰他道。

陈子龙脸上露出苦笑,他望着李啸说道:“学生请问大人,流寇与鞑子,何者最能动我大明根基?”

李啸一怔,未曾想到陈子龙会这般问话。

李啸在想,自已能把历史的真实未来走势告诉他吗?估计就是自已全部直说了,这陈子龙也未必能信吧。

他沉吟了一下,缓缓而道:“以本官看来,对我大明危害之急切程度而言,流寇为先,鞑子其次。但最终最根本的危害,却是鞑子为重,流寇为轻。因为流寇是为夺我大明之江山,而鞑子是要亡我华夏之文明啊。”

陈子龙闻言长叹,又复说道:“现在流寇猖獗,所到之处,一片狼籍,并且胁迫良民,令其加入贼众,以致大明四处崩坏,人心背离,着实可恨之极。”

李啸看着陈子龙一脸痛心疾首的表情,缓缓而道:“陈先生,依本官看来,流寇猖獗,固然是有野心家窜捘之故,但究其根本,还是在于朝廷之政失当。”

未等陈子龙回答,李啸接着说道:“从天启末年到崇祯初年,陕甘等地,连连灾荒干旱,朝廷失于赈济,反而大力搜刮粮饷,如此一来,百姓本已在死亡线上挣扎,如何经得起这般盘剥。是故弱者填沟壑,强者树反旗,以本官看来,现在这流寇遍地之困境,首为祸者,当为朝廷治政之责也。”

陈子龙久久无言,最后,一声长叹。

李啸复说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大明现在沉沦至此,我等更应努力奋发,以期尽已之力,以拯国势。李某的雄唐卫,现为草创阶段,正是急需人才襄助之时。我观陈先生才思敏捷,腹笥奇丰,应是颇有才学之人,如先生愿意,我愿重金聘请先生来我雄唐卫,以为本官之臂助。“

李啸说完,用一种热切期待的眼神看着陈子龙。

陈子龙陷入沉吟之中。

虽然他已想过李啸会招揽自已,但真正当李啸提出邀请之意时,陈子龙心下还是颇为踌躇。

毕竟,明年的会试,只有半年就要开考了,而且这雄唐卫的发展空间,未免也小了点。。。。。。

李啸仿佛看出了他的心思一般,笑着说道:“卧子先生可不必立下决断,我也知先生多年寒窗苦读不易,如先生仍愿前往京师参加会试,本官绝不阻拦,并资予先生路费盘缠。只是,若是先生万一不第,仍盼先生回我雄唐卫襄助本官。“

陈子龙叹道:“李大人如此看重学生,学生心下甚是感激。那学生这段时间就在雄唐卫内暂住数月,以期能为大人助些微劳。若明年会试不第,学生定来雄唐卫投先生,决无二话。”

“好,先生是个爽快人,我李啸也极盼与先生共事,那这段时间,我算临时聘请先生了,每月本官开给先生5两银子,先生就留在本官身边,以为李某之凭助。”李啸大笑起身。

“学生谨遵大人之安排。”陈子龙同样大笑回道。

第一百九十九章皇帝的隐忧

夏日炎炎,却无一丝微风,只有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地嘶嘶鸣叫,为整个皇宫凭添了一份焦躁的暑热。

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手执一封密奏,顶着时至正午的热毒太阳,向着皇帝正在办公的乾清宫方向快步疾跑。

他跑得大汗淋漓,薄绸所制的指挥使春夏官服,已被汗水浸得湿透,但骆养性却丝毫不敢稍停奔跑的脚步。

不多时,跑到乾清宫门口的他,气还未喘匀,便被崇祯皇帝宣入觐见。

崇祯皇帝端在龙椅之上,脸色阴沉地看着锦衣卫指挥使送来的这份密奏,快速阅毕后,他一咬牙,将这封密奏团成皱缩的一团,狠狠地扔在御阶之上。

骆养性伏跪于地,大气也不敢出。

“哼,你身为锦衣卫指挥使,流寇与鞑子的重大情报未得一件,实实无用!现在这般街头巷尾之流言,却让你趋之颇急。你说,这封皆为猜测之词的奏报,何用之有!”崇祯恼怒的话语,从龙椅上冷冷地飘下来。

“禀皇上,卑职办事不力,对鞑子与流寇失于探查,请皇上责罚。只是,在下也是担心,这流言万一为真,则到时悔之晚矣。卑职若不据实奏报,恐有失职之嫌。”骆养性趴在地上,低声急急而答。

龙椅之上,久久无言。

“骆养性,你的密奏,可皆是实情?”好一阵后,崇祯的话语,冰冷无生气地传了过来。

“禀皇上,微臣已派人四处探查京师各地,确是皆在流传这般流言,说得有声有色。在下不敢耽搁,故特来紧急奏报皇上。”

上面又是一阵沉默。

“好了,你且退下。”崇祯烦躁地挥了挥手。

“是!”

骆养性退下后。崇祯回想这封密奏中的内容,心时莫名烦躁。

这封密奏的内容是,现在京师之中,街头巷尾都在流传着山东雄唐卫指挥使李啸,与后金暗中勾结,接受了后金的重金贿赂,不日便要反叛朝廷,率全雄唐卫兵马人口往投后金而去。

说实话,崇祯皇帝看完这封奏章的第一印象便是,这纯粹是毫无意义的瞎编乱造。所以他才会对奏报的骆养性这般愤怒生气。

只是现在冷静下来的他。却发现自已竟然也开始莫名地怀疑此事有些须真实之处。

让崇祯生疑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大明的卫指挥使从南到北如此之多,为何单传李啸要叛变,而不是其他人?

2、李啸前段时间被怀疑与流寇有勾结,不得不与朱大典刘泽清等人打了一仗,而战后,朱大典刘泽清等人皆未受到朝廷重大处罚,李啸此人,会不会因此对朝廷心生怨愤?

3、流言中说。鞑子会许其以王侯之位,那么,相比自已给他封的这个小小指挥使,吸引力着实大得多。那李啸,真的还会保持忠诚吗?

想到这里,崇祯愈觉心烦,更夹杂着缕缕失落。

年轻的皇帝发现。自已似乎不知何时开始,有些越来越倚重这个小小的卫指挥使李啸了。从去年至今,大明朝对叛军对鞑子。那屈指可数的胜利中,竟然件件都有那李啸参与,虽然都是以配角的面目出现,但谁知道真正的实情是怎么样的呢?

而且,近段时间以来,每当自已接到了其它地方那些战败失守的沮丧消息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