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些人常常扮演保护别人的角色。他很会照顾人、很聪明,朋友有什么事都爱请教他。然后,有时候他却会脆弱得像个孩子,也希望人家把他当作孩子。
有些人长到十四岁之后就没有再长大了。不是不肯长大,而是没机会长大。
当你一帆风顺,你是不会长大的。
当你不肯思考,你也没法长大。
长大有什么好呢?除了自由之外,你失去了很多。
我们留着一部分,永不长大。在经历过挫折,在智慧增长之后,那小小的一部分,依然很难得地留在我们身上。
当你开心的时候,它会跑出来。
当你生气的时候,它也会跑出来。
当你伤心失意的时候,那不肯长大的一部分会出卖你那坚强和成熟的外表。
有时候,我们喜欢一个人,不单只是喜欢眼前的他,也喜欢他没有长大的、美好的那部分。
那一部分,是个惹人怜爱的老小孩。
时间暂停
电影《无头谷》(SleepyHollow)里有这样的一幕:饰演警察的尊尼狄普手上拿着一个两端有绳索的小胶牌,胶牌的一面是一个鸟笼,另一面是一只鸟。尊尼狄普拉着绳索,不断转动胶牌。在急速的转动中,看起来是一只鸟困在笼中。女主角姬丝汀娜莉芝惊讶地说:
“这是魔术吗?”
尊尼狄普说:“这不是魔术,这只是时间暂留,一种视觉效果。”
我们也许都玩过类似的游戏。眼睛看到的东西,不一定全然真实。时间不可能暂留,我们却看到时间在某一刻重叠。
时间真的不可以暂留吗?
世上没有永恒,可是,物质是永不会消失的。孔子的DNA今天仍然留在世上,只是形态不一样了。肉身衰朽以后,会化作田野间的风、天上的云、海里的浪花,不知道这样算不算是永恒,又算不算是时间暂留。
有一天,你会发现,我们所有的失望和痛苦都是因为执著。当你没有什么是不可割舍的,你也不会再执著。
试想一下,一天,你会躺在一口棺材里,渐渐腐朽,化作一堆白骨。你最爱的那个人,也将会如此。有什么还需要执著的呢?
我们都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午夜梦回的时候,还是会禁不住流泪,还是舍不得放手,还是以为那已经变得不可能的东西可以暂留。
在时间的长河里,这样的执著是多么痴顽愚昧?
潇洒的不
你曾否在想说“是”的时候却说“不”?
我喜欢说“不”。虽然我们有说“是”和说“不”的自由,但是,说“不”好像是比较自由的。
说“是”是服从,说“不”是叛逆。
小孩子只能说“是”,能够说“不”,代表长大。
说“是”的时候,我们是被喂哺的雏鸟。说“不”的时候,我们已经可以拍着翅膀在天空翱翔了。
自从知道说“不”是比较有个性之后,我们努力学着说“不”。即使很想说“是”,也会先说三个“不”。
明明喜欢你,我会说你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明明很想见你,我会说我不想。
明明有空,我会说我不知道有没有时间。
明明是生气,我说我再不会为你生气了。
明明思念你,我说我已经不记得思念你的滋味。
明明想你对我好一点,我会说我不需要你对我好。
说“不”的确是比较潇洒的,可惜,所有的潇洒都是有代价的。是吗?
当然了,我又会说“不是”。
说得最多的一句反话
有时候,话说到嘴边,却会说出了相反的话。
明明想说“我很想见你”,却会说成“我不想见你”。
明明想说“我很想念你”,却会说成“我没有你也可以”。
小时候,我们都玩过口是心非的游戏:错的就说“是”,对的就说“不”,这个游戏很难玩,我们常常会把“是”和“不”搞糊涂了。可是,口是心非,却是我们的专长。
明明很想他打电话来,终于,他的电话打来了,我们会冷冷地说:“你终于舍得打来了吗?”
我们装酷,是因为面子放不下。真实的那句话,太难开口了。为什么不是你先说几句好话哄哄我?
明明想道歉,看到对方那副冷冷的面孔,我们会说:“我觉得我并没有错!”为此狠狠地吵了一架。
我们不想说谎,但说真话的确需要勇气。不说反话,也需要有比较厚的脸皮。
男人都说女人爱说反话,男人何尝不是?不过,他们较多用沉默来代替反话罢了。你以为女人很想说反话的吗?只是,看到男人不说话的时候,我们无法不说几句反话来迫使他说话。我们说得最多的一句反话是:
“我知道你不爱我!”
男人的世界
有些男人不是不好。他不酸、不笨、不骄傲,可他的世界就是太小了。他把什么事情都看得很简单。
他总是觉得别人做的事情不怎么样,而他自己做的往往比较好一点。他做人没有什么负担,因为他根本没有责任感。他不害人,可是也不会为人着想。
他的天下,就是自己每天的生活和银行帐户里的储蓄。他在自己周围画了一个圈圈,一辈子都离不开这个圈圈,也没想过要离开。
你问我怎样拣一个男人?男人不是你可以拣的。你喜欢别人,别人不一定喜欢你。真要拣一个的话,该拣一个世界大一点的男人。
他不需要是伟人,也不一定男儿志在四方。他仍然可以是一个好好的住家男人,但他心里有一片宽广的天地。
他懂得去欣赏别人的才华和努力,也坦然接受别人有好的际遇。他知道这个世界很大,而人却渺小。
他会承担责任,做事时为别人着想。他有胸襟气度,不会整天计算着别人,不会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花时间。他更不会阿谀奉承,也不会去害人和占人便宜。他不会以生活为借口去做违背良心的事。
他不必绝顶聪明,不必要有野心,但要有视野。
爱一个世界大一点的男人,你也会变得海阔天空。爱一个小世界的小男人,你只会退步。
永远的地址
地址是愈短愈尊贵的。美国总统的地址是“白宫”,英国首相的地址是“首相府”。人要很努力地向上爬,才有一个简洁的地址。
有朋友在搬家之后最开心的是以后的地址只需要写××道××号,不用再写哪一区那条街哪幢大厦哪一座哪一室,以后写地址可以快一点,尤其是抽奖的时候。
有没有想过,你其实还可以有另一个地址?
他的胸怀,便是你的地址。
人家问:“你住在哪里?”
那个时候,幸福的女人可以微笑着,在心里说:“喔,陈××就是我住的地址。”
那么,他的地址呢?
当然也是我的名字。
我们寻寻觅觅,希望找到一个永久的地址。这个地址是简洁的、独一无二的。
结婚的那一刻,那个地址就登记在我的名下。无论疾病和痛苦,我不会搬出去。
所谓“家”,所谓“安乐窝”,是有一个温暖的怀抱在等待着归来的人。
人在世上,毕竟是旅客。离开的那一天,我们的地址更简洁。不用我说,你也知道是哪里。
活着的时候,你曾否好好珍惜那个因为爱而得到的地址?
林中的小屋
你渴望在森林里有一间小屋吗?
这不是心理测验,每个人都曾渴望过拥有自己的林中小屋,或许在山上,或许在河边,或许在美丽的田间。有了小屋,就是有了一个可以安歇的地方,不需要再流浪,也不再孤寂,我们与自己喜欢的人从此一起生活。
只是,每个人渴望林中小屋的年纪都会不一样。
林中小屋与人生其他事情,都是timing的问题。
有些人热爱自由,喜欢到处飞翔,他只需要一棵树,从来不希冀林中小屋。
有些人追寻一间属于自己的林中小屋。有一天,他却发现自己需要的原来不是这些,他再也不知道自己是谁。多年的共同生活之后,他失去了自由,失去了自我,极度渴望孤寂,想要有自己的天地。从前的一切,不再是他今天想追求的。
要离开的那林中小屋,毕竟满怀害怕;离不开,却又会窒息。爱情到了一个临界点,是自我的追寻。我们冒着失去爱情的危险去追逐一个新世界。到头来,也许一无所获。
有时候,我们不禁缅怀那段生活在林中小屋的日子。我们千辛万苦寻到了心中的梦想,何以又想离开?
我们常常将爱情等同了希望、期待和承诺,还有那微小的幸福。年纪渐长,才惊觉可以浪掷的青春已经所余无多。林中小屋,既是囚牢,却也曾是一片温柔的天地。
床上的尝味期限
爱情有尝味期限,床第之间的事,也有尝味期限。曾经多么缠绵的男女,也有疲倦的一天。
怎么知道对他而言,你在床上的尝味期限已经到了?是有一点蛛丝马迹的:
他经常草草了事。
他要一边看三级片才可以跟你做。
他每晚拖延着不肯上床睡觉,希望你首先睡着。
他一上床便假装已经睡着。
他经常还未完事已经睡着,更甚的是在你身上打鼻鼾。
他常常以工作压力大或今天很累做借口,拒绝你的挑逗。
他只为你除去最底限度的衣服,譬如,只脱去你的裤子。
那么,对她而言,假如她有以下的表现,你的尝味期限也差不多了。
她望着天花板或闭上眼睛,就是不望你。
她已经不会为你穿上漂亮的内衣。
你上床之前,她假装已经睡着。
她说,你爱她的话,不做也可以。
她动也不动,甚至打呵欠,或者魂游太虚,想着明天该穿什么衣服。
她希望你草草了事。
乔装的勇猛
任何民族几乎都有一本春膳的食谱,为人们,主要是男人提供助淫的饮食法。中国人相信以形补形,中国的春膳于是也包括了动物的性器官。
我不明白男人为什么竟可以吃雄性动物的生殖器。我们女人,是绝对不会吃雌性动物用来做爱的那个地方。
连那个地方都吃,不是太恶心了吗?
世上惟一可靠的春膳是爱情,而不是其他动物的那东西。
可是,有些男人总是对春膳或任何壮阳的方法特别有研究和探索的精神。学气功的朋友告诉我一个笑话,跟他一起上课的一班男同学,一向都懒洋洋,不太专心的学习。一天,老师上课时说:“今天学的,可以壮阳。”一刹那之间,全班同学变得精神抖擞,连耳朵也像兔子一样竖了起来,非常留心。
童年时,看到“印度神油”的广告,我以为是驱风油,所以完全不明白广告上为什么写上“今晚你就知”。长大之后,我才知道它原来是春药。
可知女人最害怕的是什么?我们最害怕的是爱上一个躲起来吃春药的男人。
我有一位女朋友,在那个很快就跟她打得火热的男人家里,无意中发现抽屉里放着许多瓶奇怪的药和药膏,其中一瓶,正是“印度神油”。那一刻的惊惶和骇然,比得上看最恐怖的恐怖片,她吓得连忙收拾东西没命奔逃。
我们宁愿欣赏平凡的真实,也无法欣赏乔装的勇猛。
平息你的欲念
女人比较不那么容易有欲念。对着自己心爱的男人,有时候,一个温柔的拥抱已胜过一切激情。
没有欲念,也就不用想办法平息心中的欲念。男人要平息欲念,肯定痛苦很多。
你知道中世纪那些禁欲修行的隐士是怎样平息欲念的吗?方法挺像恐怖片。根据PeterFrance著的《隐士:透视孤独》一书记载,一个住在沙漠的僧人,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