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柯伦泰和克洛伊亲切地拥抱、吻面,仿佛是最好的朋友。然后柯伦泰又指着身后的两人说:“这是瓦西里,你在彼得格勒时就认识的。这位是纳吉。伊姆雷,他是匈牙利人,贝拉同志的代表。”
  “伊姆雷同志,很高兴见到您。”克洛伊上前和纳吉握了下手,用生疏的匈牙利语问候了他。对方则用流利的德语回答,“我也很高兴,女士。”
  “路德维希呢,我以为他会来火车站的?”柯伦泰这问克洛伊道,“他该不会正好不在里加吧?”
  克洛伊道:“他在里加,因为发生了一件大事,所以他正在火车站外的广场上发表演说,我们出去就可以看见他了。”
  车站外面的广场上面,此刻正在举行集会,人们举着白底黑十字旗——这是波罗的联合公国的国旗——他们还穿着野地灰色的德意志陆军军服,但他们明显不是德意志军人,军装上没有领章和军衔,而且大多是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和少年。
  不过他们还是在广场上排出相当整齐的队形,仿佛是军队在接受检阅。在这些整齐的队伍外面,才是穿着老百姓衣服的群众,大多是生活在里加的拉脱维亚人,惶恐而迷茫地看着组织起来的德意志人。
  因为不愿意采取过于激烈的手段,因此迁移拉脱维亚人的政策执行得有点缓慢。几个月来,只有不到15万拉脱维亚人被妥善安置到了立陶宛北部,他们都得到了比原来更多的土地——在原本的库尔兰和立夫兰,拉脱维亚人大多比较贫穷。
  而生活在里加城内的市民,没有一个人被赶走。根据库尔兰自治政府的人口统计,目前在库尔兰自治邦内,拉脱维亚人的数量居然还有四十多万!另外,还有许多难以考证的德意志和拉脱维亚混血将要被确认为德意志人。
  在火车站候车大楼的对面,一个临时搭起木头高台上,全副戎装的赫斯曼在向上万名波罗的进行演说——在俄国革命中学到的本事,现在终于可以在波罗的发挥作用了!
  “……今天,我要借此机会向大家发表演说,因为我们的民族已经到了存亡的关键时刻。
  今天上午10时,德意志人的一个大国——奥匈帝国放弃了斗争,放弃了生存下去的希望,向决心毁灭她的敌人无条件投降!在半个月前,奥匈帝国的皇帝,一心想要结束战争实现和平的卡尔一世就已经发表声明,接受了美国总统伍德罗。约翰逊提出的《十四点和平条件》。正是这位美国总统,从今年一月份开始就喋喋不休地向全欧洲保证,他要带来公正的和平,只要我们德意志人接受他提出的《十四点和平条件》。
  卡尔一世接受了,为此毁掉了哈布斯堡的千年王朝和伟大的奥匈帝国。但是公正的和平呢?它在哪里?伍德罗。约翰逊的保证呢?它又在哪里?
  事实证明,伍德罗。约翰逊和他的国家毫无信誉!他们的保证一文不值!完完全全就是欺骗我们德意志民族的谎言!千万别说什么美国人没有办法说服英法!谁都知道美国人是英法帝国主义的救星,英法根本不能失去美国。在一年多前,我们几乎就要赢得战争,在欧洲实现真正的公正、团结和长久繁荣了。如果没有几百万武装到牙齿的美国人从大西洋对岸赶来支援,一个以德意志民族为核心的伟大的欧洲就要出现了!
  而今天奥匈帝国无条件投降和美国一再拒绝同德意志帝国在《十四点和平条件》的基础上进行谈判,只能说明这样一个事实:美国是来毁灭德意志和欧洲的,而不是来帮助我们的……
  波罗的的德意志同胞们,面对这种无耻、凶残,一心想要毁灭我们的敌人,我们应该怎么办?”


第七十五章 沙皇在哪儿?
  “斗争!斗争!斗争!”
  火车站广场上,上万名波罗的人民冲锋队员高喊起了战斗的口号。他们并不是赫斯曼鼓捣出来的,而是在戈尔茨上将的命令下成立的。依据是戈尔茨元帅(科尔马。冯。德。戈尔茨元帅)提出的人民战争理论。
  这位写出经典军事著作《武装的人民》的元帅。在世界大战中指挥土耳其军队在中东作战,1916年4月因为伤寒病逝,所以没有看到让他心碎的一幕。因为他长期在军事学院任教,所以他的理论在德军当中极有影响力,几乎被所有的军官熟知。
  而在波罗的联合公国,受到人口数量太少的限制,正规军的数量终究有限。全民皆兵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所以在完成了波罗的防卫军的组织之后,戈尔茨上将领导的防卫军司令部就开始将所有能拿起武器的男性波罗的德意志人,以及部分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志愿者编入了人民冲锋队,总兵力号称十万!
  算上波罗的防卫军的正规军和预备要暂留波罗的的自由军团(目前还是德军),波罗的联合公国在德国战败后可以动用的武力将会超过25万!
  现在波罗的防卫军和驻波罗的德军的主力,都被调往库尔兰半岛和爱沙尼亚布防,守卫里加的主要就是人民冲锋队。
  赫斯曼在一片口号声中,从演说的高台上下来就见到了等候了一会儿的柯伦泰夫人。后者穿着名贵的皮草,打扮得非常时髦,还带着两个随从,仿佛是个从俄国来的白俄富婆。
  富有的白俄在里加这里也多了起来,他们大多是趁着布尔什维克还没有关紧国门而逃出来的。也有一些是被布尔什维克驱逐的——主要是知名人士和学者,还有老资格的社会主义者(非布尔什维克),现在的布尔什维克还不敢对他们下手,于是就驱逐了事。
  “路德维希,你的演说水平进步很快啊!”柯伦泰亲热地和赫斯曼拥抱了一下,“这样下去都快赶上列宁了。”
  “列宁?呵呵,还差得远呢!”赫斯曼看见了纳吉。伊姆雷,“这位朋友是谁?亚历山德拉,他不会是你的新男友吧?”
  这话如果对克洛伊说,一定会招来一阵白眼。不过柯伦泰却是出了名的豪放,她哈哈笑道:“实际上不是,至少目前还不是。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路德维希。冯。赫斯曼中校——这位是匈牙利革命者纳吉。伊姆雷,贝拉同志的代表。”
  纳吉?匈牙利事件后那个被处决的部长会议主席纳吉?赫斯曼好像总是能遇到一些不得好死的家伙,不是被枪毙就是死在大牢里或者是自杀,所以已经见惯不怪了。
  “伊姆雷同志,欢迎您来波罗的联合公国。”赫斯曼主动和年轻的纳吉握了下手。“2000万匈牙利人民已经开始斗争了,祝你们早日取得胜利!”
  “中校,我正是为此事而来。”纳吉。伊姆雷说。
  “好的。”赫斯曼点点头,“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上车再说。对了,克洛伊,给客人们几个口罩。”
  “口罩?”柯伦泰蹙了下眉毛,“里加也开始流行感冒了?”
  她说的是西班牙流感,最先在美国出现,一开始并不怎么致命。但是到了8月份,感冒突然就变成了杀人武器。在8、9、10三个月横扫了美国、英国、法国等几个西线参战国。前线的军营里面都是病人,士兵们成千上万的死亡——这大概也是协约国的攻势在8月以后趋缓的主要原因。
  而到了10月17日,鲁登道夫也承认德军前线同样病号满营。随后致命的感冒又在整个德国传播,波罗的也被波及了。
  ……
  马车驶往里加郊外的库尔兰庄园。那里是俄德经济促进公司在里加的总部。因为柯伦泰夫人是秘密前来的,所以不大适合住在里加城内,而是被安排在了僻静的库尔兰庄园。她将在那里和波罗的联合公国的总理皮尔堡男爵签署一份秘密的《互不侵犯条约》——波罗的保证不让白俄以其国土为进攻苏俄的基地,也不在苏俄和波兰、乌克兰发生战争时向波乌两国提供援助。苏俄则保证不侵犯波罗的联合公国的领土……
  一路上柯伦泰和纳吉都在仔细观察着里加的情况。里加显得相当安定,街道上不时有波罗的冲锋队员在巡逻,还能看到用德语和拉脱维亚语写在墙壁上的标语,内容都和战斗到底有关!
  很显然,这个新生的波罗的联合公国已经被德意志军国主义者牢牢控制了!连战斗力强大的布尔什维克都没有办法,更不用说社会民主派反战人士了。
  如果没有这些在内部捣乱的家伙,这个波罗的联合公国就能和任何入侵者进行战斗……不仅仅是协约国军队,还包括布尔什维克的红军!
  解放里加将是一场艰难的战斗!
  而且这个波罗的联合公国还有可能得到英国和法国的支持。因为……奥丽加。尼古拉耶夫娜女大公是英法不能反对的君主。
  布尔什维克中央已经召开过多次会议研究此事,最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是一个非常巧妙的安排!如果协约国要利用沙皇干涉俄国革命——这几乎是唯一能够让白卫军团结起来的办法!那么他们就必须承认沙皇是俄罗斯的合法君主,并且否定《布列斯特条约》。这样,沙俄就是世界大战的胜利者而非失败者。
  也就是说,沙皇尼古拉二世仍然是库尔兰、立夫兰、立窝尼亚和爱沙尼亚等地的合法君主。他有权将和这四个原沙俄省份有关的三个亲王头衔授予奥丽加女大公,而且身为沙皇第二顺位继承人——考虑到阿列克谢皇太子患有严重的血友病,奥丽加有很大的概率成为俄国女皇——她绝对有资格接受那三个亲王头衔!
  所以从如今欧洲通行的国际法准则来说,只要奥丽加成为波罗的的君主。这个国家是否要成立就是俄罗斯帝国的事务,而非德意志帝国的事情。
  英法根本没有理由反对——除非他们认为《十四点和平条件》中的“民族自决”原则适用于战胜国。
  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造成大英帝国和法兰西帝国殖民地的混乱。
  而且,奥丽加。尼古拉耶夫娜其实也可以成为英法颠覆苏维埃俄国的棋子。尤登尼奇为首的白俄势力,一直图谋利用爱沙尼亚为基地攻打彼得格勒。但是因为德国人的反对而无法实行,如果奥丽加在德国战败后成为波罗的的君主,再加上英法的支持,波罗的完全可能成为一个反对苏维埃俄国的根据地!
  如果不是考虑到匈牙利这枚棋子的威力更大,列宁一定会坚决反对——不过列宁反对也不见得有用,毕竟能在德国战败后威胁到波罗的联合公国存在的不是苏俄而是英法。
  而且,在沙皇家族中对布尔什维克威胁最大的也不是这位奥丽加女大公,而是尼古拉二世本人!
  现在列宁已经后悔的不行,他要是早知道德国人那么快就顶不住,是说什么也不会把沙皇交出去的。
  “奥丽加女大公什么时候加冕?”在马车上,柯伦泰问起了女大公加冕的事情。
  “11月4日。”赫斯曼回答,“再过一段时间就会来里加。”
  他没有打算隐瞒什么,现在苏俄在德国有大使馆,还有许多朋友(斯巴达克派),肯定能掌握沙皇一家的行踪。
  “那沙皇……也会来?”柯伦泰仿佛不经意的问起了沙皇。
  “他不会来的。”赫斯曼摇摇头,然后又补充道,“至少我没有听说过他要来……亚历山德拉,你知道他是什么人?那可是一张大牌!”
  沙皇还有皇太子阿列克谢是德国手里的筹码——用来换取比较好的和平条件,所以不会被轻易交出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