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5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苏军主动放弃了布列斯特,并且将兵力收缩到华沙周围。因此在9月底前,德军在西白俄罗斯和波兰的军事行动非常顺利。一方面包围了华沙,一方面将苏德在白俄罗斯的军事分界线维持在了世界大战爆发前的状态。
  而在乌克兰,从白俄罗斯的大决战分出胜负后,主动权就一直捏在德军手中。虽然是泥泞季节,但是德军研究在向右岸乌克兰腹地挺进。但是进攻的规模并不算大,不过是几十万人级别的。
  在列宁格勒附近,德军也在收缩,放弃了诺夫哥罗德和楚多沃,把部队收紧到了列宁格勒周围,同时还扫清了列宁格勒周边被苏军盘踞的大大小小是据点,巩固了包围圈。还让奥丽加女皇象征性地回到了列宁格勒郊外的沙皇村!
  “德国人似乎并不想扩大在苏联的进攻。”马歇尔接着往下分析,“至少在明年春季的泥泞季节过去前不会再有大的进攻了……这意味着德军可以将一部分的陆军和空军转用西线,在今年冬天结束爱尔兰之战。”
  爱尔兰如果被德国完全控制,那么英国本土可就真的只能跪了——哪怕美苏联手暂时夺回北大西洋的海权,物资也很难运进不列颠岛。而英国在今年春夏两季中已经消耗了大量储备,现在支撑不了多久了。
  “他们有这样的能力吗?”罗斯福总统说,“德国人已经在爱尔兰和英国人拉锯了几个月。”
  “这是毫无疑问的!”马歇尔两手一摊,说,“只要德国将一部分装甲师从白俄罗斯运到爱尔兰,英国人很快会支持不住,除非我们能及时支援!”
  “派出我们的装甲师?”罗斯福反问。
  “是的。”马歇尔说,“这是陆军参谋部目前能想到的唯一办法。”
  “海军呢?”罗斯福问威廉。莱西。莱西现在并不是海军作战部长,但是作为海军出身的总统参谋长(这个位子相当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他非常清楚海军的打算。
  “海军认为保卫澳大利亚才和收复被德国占据的圭亚那才是重中之重。”莱西说,“日军现在正加快巩固在俾斯麦群岛和所罗门群岛的基地,看来很快会攻向澳大利亚。而德国在圭亚那的统治也日益稳固,现在已经控制了法属圭亚那和英属圭亚那。如果我们不能尽快把德国人从南美洲赶走,只怕委内瑞拉会成为下一个受害者。所以海军的意见,是澳大利亚和委内瑞拉优先。”
  德国在过去的几个月一直在向圭亚那增兵,目前派驻圭亚那的部队很可能已经超过了1个师。而且德国人还分出兵力向法属和英属圭亚那进军,现在已经将三个圭亚那统一了起来。
  其实圭亚那也没有什么要紧的,暂时被德国控制也不怕。但是紧靠着圭亚那的委内瑞拉可就不一样了。现在的委内瑞拉是个重要的产油国,在20年代一度还是全世界最大的石油输出国。目前其石油总产量和苏联不相上下,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输出国。
  而委内瑞拉这个国家自从1901年赖账事件(不承认外债,结果惹得英国、德国和意大利三国出兵要账,最后美国出面摆平)后,亲美就是政治外交上的主流。其国内丰富的石油资源,当然也是被美国和英国的大公司所控制。在德国突然出兵圭亚那后,委内瑞拉总统伊萨亚斯。梅迪纳。安加里塔一方面宣布中立,一方面却请美军进驻。
  这种明显带有偏向性的“中立”自然维持不了太久,一旦德国在圭亚那站稳脚跟,很有可能会从陆上进攻委内瑞拉。而委内瑞拉一旦被德国控制,德国的石油供应可以就要大大宽裕了。
  所以委内瑞拉也是美国必守的地盘——委内瑞拉是必守,英伦本土是必救,澳大利亚又不能放弃,夏威夷又是必须要收复的地盘,而苏联也需要美国的援助。
  可是罗斯福手中的力量,特别是海军力量又非常有限,不可能同时在这几个地方采取非常积极的行动,必须要有所取舍。
  因此挨了日本暴扁的美国海军中就有不少人主张“太平洋第一”,也就是放弃欧洲和德国以大西洋为界。然后集中兵力运用于太平洋战场,先把日本鬼子打趴下再说。
  但是罗斯福显然不会同意放弃欧洲的,现在“欧洲第一”,仍然是美国的国策。


第七百三十一章 先英国,后苏联
  在1942年10月的时候,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面临着难以取舍的难题。而他的对手德国领袖兼总理希特勒和帝国元帅赫斯曼也同样要在许多看上去都非常关键的战场上做出取舍。
  由于和苏联的关系没有能维持,现在的德国也终于陷入到多线开战的局面中去了。不过形势比历史同期肯定要有利许多——现在德国有能力应付多线开战的局面。而且在这个“多线”当中已经有“一线”,也就是和英国交战的战线到了胜利在望的时候。
  “1942年底到1943年苏联泥泞季节结束前,我们应该力争结束应该本土的战争!”
  在10月3日的统帅部会议上,赫斯曼提出了当前的首要目标,他说:“我们只要解决了英国本土,那么帝国就已经立于不败了。”
  “帝国元帅,如果要在未来6个月内占领英国本土,那么我们还有能力在黑海沿岸发动一场大规模进攻吗?”希特勒问。
  他显然更关心东线。英国现在看上去就是一只死老虎了,由于几个月的完全封锁,使得英国不得不依靠储备物资艰难度日,虽然石油储备尚可勉强维持,粮食暂时也够糊口,煤炭和铁矿石暂时也能应付(英国本身是煤矿生产大国,铁矿石储量也较丰富)。但是除了锡矿以外的各种有色金属却出现了严重短缺,而没有了有色金属,英国的战争机器立即就出了大问题。
  因为没有足够的铝,英国的飞机从1942年6月起就开始大量使用木材和钢材作为机身以及机翼的材料,这使得英国飞机的空重增加。而与此同时,由于缺少稀有金属,英国飞机和坦克的发动机水准也开始倒退,发动机变得越来越重,而且越来越不耐热。再加上缺乏石油而衍生出来的高质量汽油的短缺(没有好的汽油,飞机发动机的性能会进一步下降),以及没有汽油而造成的飞行员训练严重不足等原因。现在英国皇家空军几乎从英吉利海峡和爱尔兰岛上空消失了。
  德国海军现在可以在天气良好的白天大摇大摆穿越英吉利海峡!
  德国的飞机甚至可以随意出入英格兰南部(伦敦以南),对英国的雷达站、飞机场、地面炮台等目标进行狂轰滥炸。
  而在爱尔兰岛上,英国虽然堆积了大量的地面部队。但是却因为空中优势被以德军为首的欧洲联军牢牢掌握,因而每一次进攻都打得有气无力,除了徒增伤亡就没有一点意义了。
  如果不是德国在东线和苏联开战,英国国内主和的声浪恐怕早就把顽固主战的首相丘吉尔给淹没了——其实在苏德开战前的42年5月,丘吉尔和英国的主战派都已经准备要跑路去加拿大了!
  即便在苏德开战后,挂着中立国国旗,往返于英国和加拿大间的邮轮(在德国完全控制北大西洋航线后就不再允许悬挂英国国旗的邮轮通过,但是却同意中立国邮轮去运送英国人撤往加拿大,不过这些邮轮必须要接受德国海军的严格检查,以免战略物资流入英国本土)的生意非但没有冷清,反而更加红火了。很显然,英国政府还在继续执行转进加拿大的计划。
  在这种情况下,向来亲英的希特勒和赫斯就认为只要能在东线确立不可动摇的优势,英国本土就会加入到德国领导的大欧洲当中,因此他们现在热衷的还是打击苏联。
  “恐怕不能。”赫斯曼摇了摇头,说,“我们现在有了两个强大的敌人,还有一个半死不活但是非常阴险的敌人。因此在兵力的运用上并不宽松,必须要有取舍。如果我们将军队和舰队运用于黑海,那么我们是可以黑海和亚速海沿岸登陆。但是要从亚速海沿岸推进到里海地区也不容易,在1943年泥泞季节结束前是做不到的。如果不能完成从亚速海到里海的攻势,我们就不可能切断巴库—格罗兹尼产油区和莫斯科的联系。因此我的意见是将对高加索和南俄地区的进攻推迟到1943年。”
  阿道夫。希特勒又看了看总参谋长凯塞林元帅。凯塞林点点头,说:“总参谋部也是这样认为的,目前我们在乌克兰的进展比较顺利,估计可以在43年5月前夺取整个右岸乌克兰。这样我们就能在43年夏季在南俄地区发动一场大规模攻势。”
  “目标是高加索石油产区?”希特勒问。
  凯塞林摇摇头,说出了一个让赫斯曼听着有点心惊的地名:“是斯大林格勒!从基辅出击,向东推进1000公里就是斯大林格勒。如果我们能夺取斯大林格勒,那么高加索石油产区和莫斯科的联络就会被切断。
  而且在斯大林格勒以及进军斯大林格勒途中需要占领的哈尔科夫和顿涅茨克,都是苏联重要的工业重镇!如果我们向斯大林格勒进攻的计划得以完成,那么苏联的战争潜力会因此降低50%。”
  “可是……我们能够取胜吗?”希特勒又问,“要推进1000公里啊!”
  “能!”凯塞林元帅非常有信心地说,“因为苏联红军必须在1943年夏季给列宁格勒解围!否则……奥丽加女皇就会得到她的彼得格勒,外加200万人口,60万军队,还有一个基础雄厚的工业基地。”
  现在的列宁格勒之围是彻底围死而且是围而不打,摆明就是要用饥饿迫使列宁格勒变成彼得格勒。而这是斯大林和布尔什维克党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因此在今年冬天和明年夏天,苏联一定会发动列宁格勒解围战役。届时苏联的精锐部队一定会集中到列宁格勒周围,而南俄地区就会相对空虚。
  “帝国元帅,你同意吗?”希特勒又问赫斯曼。
  “同意。”赫斯曼点了点头。虽然听到斯大林格勒这个名字就害怕,但是赫斯曼还是同意了总参谋部制定的方案。
  “那么……我们在1943年夏季之前,就不能狠狠打击俄国人了?”希特勒似乎心有不甘。“难道我们就要眼睁睁看着俄国人利用这个冬季恢复元气吗?”
  “不。”赫斯曼摇了摇头,“我们会继续打击苏联!”
  “在哪里打击?”
  “在海上!”赫斯曼说,“我们要在海上打击苏联人……必须先彻底将苏联封锁起来,这是削弱苏联战争潜力的最佳方法!”
  斯大林的三个五年计划虽然让苏联工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苏联仍然不是一个可以真正“自给自足”的国家。虽然苏联的原材料可以自给,工业门类也非常齐全。
  但是苏联工业的底子毕竟太薄,许多产品只有量没有质,因此需要从美国获取关键零部件和高技术材料。
  “彻底封锁?”希特勒皱了皱眉,“靠塞得利兹号航空母舰吗?”
  海军元帅雷德尔补充道:“还有‘菲特烈三世皇帝’号导弹巡洋舰、华沙号侦察巡洋舰、波森号轻巡洋舰和另外4艘驱逐舰以及1艘水上飞机母舰、2艘快速补给舰、2艘快速补油舰和4艘伪装袭击舰。”
  “就这些?”希特勒有些怀疑的问,“够用吗?”
  雷德尔回答道:“足够了!它们足够封锁北太平洋航线了。”
  “好吧,那么这些舰只目前在哪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