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即便在柏林,赫斯曼也不是没有办法除掉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两人。在“影子”斯托克豪森带领的小分队中,就有四名从驻波罗的和立陶宛的德军中招募来的狙击手。
  当赫斯曼和施莱彻尔两人步行赶到国会大厦的时候,已经从军队退役,担任了工业促进委员会主席的卡尔。豪斯霍费尔和一个长得有点丑陋,大饼脸,小眼睛,鼻子下面留在一小撮牙刷样的胡子的中年人,正站在大厦的正门入口处。赫斯曼认得那个中年人是亚马尔。沙赫特博士,德国国民银行的总经理——这家银行已经被工业委员会控制,而是还保管着拥有二十几金马克(是用苏俄给的600吨黄金换的)资金的霍亨索伦基金会的资金。
  看到赫斯曼和施莱彻尔,豪斯霍费尔和沙赫特都冲他们招手,让他们赶紧过去。
  “少将,博士,现在情况怎么样?”施莱彻尔在不久之前,也加入了工业促进委员会——他代表的是军官联合会。这个组织是陆军的《自由军团计划》和海军的《彩虹计划》的一部分。目的是在战后团结德国军官,包括现役和退役的。
  沙赫特博士摇摇头:“不行啊,德国看来要变成一个苏维埃国家了。”
  “什么?苏维埃德国?”赫斯曼吃了一惊,历史不会和自己开玩笑吧?德国要成了苏维埃,自己是不是要马上入党啊?
  “对!”卡尔。豪斯霍费尔点了点头,“社会民主党和独立社会民主党刚刚开了紧急会议……他们要求皇帝和退位,还准备组织苏维埃。”


第八十二章 苏维埃德国
  苏维埃德国应该是有的,但是在后世知道的人很少,不过赫斯曼这个资深德粉倒是知道一点。理论上,德国曾经是一个苏维埃国家。因为在德国十一月革命时在德国的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而代表全德国的则是一个名为“柏林工人、士兵苏维埃代表大会”的组织。这个代表大会选举出了24人组成的“柏林苏维埃执行委员会”,还批准了艾伯特提出的“人民全权代表委员会”的6名成员。
  有工兵代表苏维埃大会和执行委员会,代表德国的中央政府又名为“人民委员会”。谁敢说德国不是一个苏维埃国家?但是德国的无产阶级革命终究没有取得成功,原因除了德国国内的反动势力——就是赫斯曼和克洛伊这样的人——比较强大之外,就是因为德国没有李沃夫公爵和克伦斯基,只有艾伯特和谢德曼还哈阿兹这三个混进革命队伍的叛徒、内奸、工贼。
  “少将,现在到谁了?”施莱彻尔和卡尔。豪斯霍费尔握了下手,然后低声发问。
  卡尔。豪斯霍费尔说:“现在是第一军需总监在和他们谈判,然后才轮到我们,再接下去是企业主协会和农场主协会的代表,最后是教会的代表。”
  卡尔。豪斯霍费尔口中的“他们”,当然是指艾伯特、谢德曼和哈阿兹等德国“社会主义者”的代表了。
  “路德维希,跟我来吧。”施莱彻尔冲赫斯曼招了下手,就在前带路了。
  “中校,我们不等他们谈判结束?”赫斯曼连忙跟上。
  “不等了,我们要去参加会议。”施莱彻尔回头看了赫斯曼一眼,笑道,“路德维希,今天来开会的人都知道你是见过大场面的……所以他们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或许还会给你安排一个很不错的位子。对了,你暂时不要返回里加,这里更需要你。可能的话,再从里加调些人手过来。”
  赫斯曼点了点头,他也算是个“老革命”了,彼得格勒的十月革命他也算参加过的!如果说在整个德国的反革命队伍中,有谁最了解布尔什维克,那毫无疑问就是他了。
  施莱彻尔将赫斯曼带进了一间满是香烟和咖啡味道的房间,这是间会议室,里面摆放着长长的会议桌。长桌子的两边都坐满了人,一边都是穿着军服的人,有现任首相巴登亲王,第一军需总监格勒纳上将,兴登堡元帅的副官舒伦堡中校,海军参谋长莱茵哈特。舍尔上将,军事情报局长瓦尔特。尼古拉上校。而另一边都是穿西装打领带的,赫斯曼也认识他们——有些见过面,有些在通过史塔西档案认识——他们分别是社会民主党的领袖艾伯特、谢德曼和兰兹堡,独立社会民主党的领袖哈阿兹、狄特曼和巴尔特。
  “我给诸位介绍一下。”军事情报局长瓦尔特。尼古拉上校,站起身,走到赫斯曼身边,指着他说,“他是路德维希。冯。赫斯曼中校,列宁的朋友,俄国十月革命的参与者,还因此得到了功勋勋章(蓝色马克斯)。关于俄国革命的问题,他比谁都清楚。”
  “中校,如果俄国的列宁上了台,我们会怎么样?”第一个提问的是关心工人阶级发薪水和放假超过造反的胡果。哈阿兹。
  “亲王和两位上将会很快被枪毙,社会民主党的领袖会很快被捕或被驱逐,这取决于名望和革命形势以及境外社会党人营救。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德国一旦被布尔什维克统治,社会民主党人被驱逐的可能性就不大了,因为没有什么强有力的境外社会党了。至于被捕之后会不会枪毙则要看表现,如果投降的比较早,或许可以得到原谅……独立社会民主党的领袖,几个月内会被捕或被软禁,如果愿意合作则能活到布尔什维克革命胜利之后。至于我和施莱彻尔中校、舒伦堡中校还有尼古拉上校,则可以选择成为布尔什维克的军事专家或者被枪毙。当然,遭殃的不仅仅是本人,还包括家人甚至孩子。如果我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被枪毙,家人会被送入集中营,就像英国人对付布尔人一样,甚至更加恶劣,不会有人活着出来。”
  “这话听着像是污蔑。”相信自由民主的巴登亲王皱起眉头,用怀疑的目光凝视着赫斯曼,“中校,你能发誓你说的都是真的?”
  赫斯曼轻蔑地瞥了这个高高在上的亲王一眼,“殿下,您是德国的李沃夫公爵,他的心慈手软害死了很多俄国人!”然后他把目光投向了艾伯特,“现在我只希望德国没有克伦斯基!”
  艾伯特接过话题,说:“他说的是真的!我们知道一些这方面的事情,我们有渠道……对俄国来说,我们就是境外社会党人嘛。”
  他咂了下嘴,皱起了面孔,“还算幸运,我不是克伦斯基……路德维希,你还记得之前我们的约定吗?”
  “记得。”赫斯曼知道艾伯特要自己去解决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他看着格勒纳上将,后者重重点了下头。赫斯曼说:“随时可以实行!”
  艾伯特的眉毛微微一挑,“不是现在,现在不能火上浇油,人民还在奢望毫无痛苦的和平,前线也没有停火,我们不能激化矛盾……但是我们要时刻掌握他们的动向。”
  “明白了。”
  艾伯特是要赫斯曼把人派到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身边。实际上用不着艾伯特下命令,赫斯曼已经指示罗森堡控制的柏林情报站进行渗透了——这对莫斯科大学的博士生罗森堡而言根本小菜一碟。他本人就是个“政治学家”,对马克思的理论了如指掌,又经历过俄国革命,知道该让手下的特务怎么去接近布尔什维克。
  艾伯特满意地点点头,又给格勒纳上将打了个眼色,后者说:“赫斯曼中校,有一份协定要你签字。”
  签署协议……这是德国和西欧、北欧还有北美政治生活中的特殊现象。那里的人们非常尊重所谓契约精神,白纸黑字的东西一般比较有保证,宣誓的效果也差不多。
  现在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他们正在使劲儿煽动柏林的老百姓造反,而艾伯特、谢德曼、哈阿兹这些尊重契约精神的人,则忙着和德国的容克军官团、资本家和教会签订各种各样的反革命协定。其中也有属于赫斯曼的一份协定!
  协定是手写的,看笔迹是施莱彻尔的,格式和一份买卖合同差不多,是一式三份的,就是没有“甲方”和“乙方”。内容很简单,就是史塔西机关要保证服从军方和未来政府的双重领导,去保卫德意志的稳定和国家利益。而未来的德国政府,则支持史塔西在德国本土进行符合德国国家利益的情报活动。另外,还附带了一个“终身保密条款”。
  赫斯曼很爽快地就在协定上签了名儿。施莱彻尔则将赫斯曼签署好的协定交给了艾伯特和格勒纳,再由他们一一签署,最后又将其中一份交给赫斯曼保管。


第八十三章 木马
  人是有阶级的!
  路德维希。冯。赫斯曼现在切实感受到了什么是阶级,阶级是一种身份,一种认同,一种能让互相不认识的人陡然拉近距离的感觉。
  比如路德维希。冯。赫斯曼本人就属于容克贵族阶级。他是东普鲁士腊斯登堡的赫斯曼骑士家的长子和继承人,年轻的陆军中校,蓝色马克斯勋章的获得者,大总参谋部精英的一员。这样的身份,这样的成就,在容克贵族的圈子里面,是没有人会把他当成外人的。对兴登堡,对鲁登道夫,对戈尔茨,对塞克特来说,赫斯曼就是自己的晚辈,是自己人,是可以在未来成为总参谋长和第一军需总监的接班人。
  虽然出身有些低微,但是只要娶了克洛伊这个家谱可以一直追溯到查理曼大帝时代的海因斯贝格女伯爵,那他就是容克贵族当中头一等的人物。就连西德、南德和奥地利的贵族也会把他当成自己圈子里的明星人物。
  但是赫斯曼不是大众情人,有人喜欢他,就会有人讨厌他,或者从内心深处疏远他——因为他的阶级属性,因为他头上贴着的容克贵族和精英军官的标签!
  1918年11月7日,天气很阴冷,下着牛毛细雨。赫斯曼中校穿着野地灰的军服,领口挂着蓝色马克斯勋章,和一大群大总参的军官们,在柏林王城官邸外面列队。他们每个人都一脸郁闷,有几个还在流泪。
  王城官邸的大门敞开,几辆马车从里面缓缓驶出,在一队近卫骑兵护卫之下,从这些德国的精英军官面前通过。马车上面没有任何象征霍亨索伦王朝的标志,也不豪华,只是普普通通的马车。但是赫斯曼知道,其中一辆马车上坐着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柏林11月革命的风暴越刮越猛,6日上午就变成了全城总罢工。7日清晨,柏林城内的两处军营受到了游行群众的冲击。没有人开枪,群众们浩浩荡荡的进了军营,同士兵们一起联欢。
  柏林的守军已经开始倒戈!德国皇帝不能再留在柏林,必须马上离开。上午10点半,格勒纳上将告诉留守在国会大厦和王城官邸的军官:他将陪同皇帝一起前往斯帕的德军总部,还留在柏林的军官,要服从施莱彻尔中校的命令。
  赫斯曼也是留在柏林的军官们中的一员。6日在国会大厦签署了《赫斯曼—艾伯特协定》之后,赫斯曼就没有再回家,而是奉命留在了王城官邸等候命令。
  他通过电话让克洛伊和斯托克豪森陪同奥丽加女大公,抢在铁路工人总罢工之前离开柏林,前往里加。同时,又指示罗森堡密切监视斯巴达克派,随时汇报他们的行动。
  “敬礼!”这时有人大喊了起来。
  赫斯曼跟着众人一起敬礼。这是德皇乘坐的马车突然停了下来,就在距离赫斯曼不远的地方。穿着军服的皇帝从马车上下来,面色憔悴,眉头紧锁。
  “皇帝万岁!”有人带头高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