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5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有了统一规划的护航行动,以联合舰队眼下的实力,保证海运还是可以做到的。
  那么澳大利亚之战就是陆军的事情了……问题应该不大吧?
  ……
  “上将,我能不能这样理解,由于美国海军在珊瑚海上遭遇重创和新喀里多尼亚岛的陷落,澳大利亚已经变成了一片孤立的大陆?”
  在布里斯班的盟军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部内,来访的澳大利亚联邦总理兼国防部长约翰。柯廷正用非常镇定的语气向麦克阿瑟上将提问。
  “呃……”麦克阿瑟上将想了想,说,“情况其实没有那么糟糕,我们还有2艘大型航母,12月就会有一艘新的大型航母服役,到时候我们就有3艘大型航母了。所以到12月底或1月初,会有一支新的船队前来澳大利亚。”
  约翰。柯廷看着麦克阿瑟,突然笑了起来,“上将,我希望在明天向全国进行广播讲话,将澳大利亚的困境充分的向720万澳大利亚人民说明……我们的720万兄弟姐妹,现在被困在了澳洲大陆,和文明世界的交通已经中断。世界上最野蛮的,制造了夏威夷大屠杀(美国声称,日本否认)的日本陆军很快将要登陆。如果他们胜利了,我们720万澳洲白人不仅将会永远失去家园,而还会失去生命。就像当年美洲大陆上的土著一样!”
  麦克阿瑟皱皱眉头,“总理先生,您这是要……”
  约翰。柯廷淡淡地道:“必须让720万人民都知道,他们除了战斗,别无出路!”
  “除了战斗,别无出路?”麦克阿瑟瞪圆了眼珠子,他已经明白这位澳大利亚的工党总理在打什么算盘了。
  这是要和小日本拼啦!实际上澳大利亚政府在夏威夷战役后就开始进行动员了。计划从720万人中动员300—360万,其中军人70—100万!不过时至今日,这个庞大的动员计划进展的还是不如人意。澳大利亚陆军已经组成的师只有13个(步兵师12个,没有多少坦克的装甲师1个),总兵力不到20万。
  澳大利亚总理说:“上将,我百分之一百相信澳大利亚人民有能力保卫我们的大陆……这片大陆是我们的祖先用鲜血和汗水征服的。现在需要用我们这一代人的生命来捍卫!这是我们理应为了拥有这片富饶的大陆所付出的代价!如果我们不能胜利,那么就只能在这片大陆上死去!这就是人类有史以来所奉行的法则!”
  要么胜利,要么灭亡,这是要720万人总玉碎了!


第七百四十六章 共产主义战士去纽约
  “除了战斗,别无出路……唔,我喜欢这个澳大利亚总理!不过,澳大利亚人会听他的话吗?”
  白宫,美国总统罗斯福正在他的椭圆形办公室里面召开会议,讨论保卫澳大利亚、开始火炬行动和向英雄的苏联红军发射糖衣炮弹的问题!
  首先拿出来讨论的当然是澳大利亚的危机,哈尔西在珊瑚海的奋战虽然推迟了日军的登陆行动,为盟军西南太平洋司令部赢得了更多的时间(因此罗斯福和美国海军部并不认为哈尔西打了败仗),但是澳大利亚的形势依然无比严峻。
  日军的入侵已经迫在眉睫,而美国支援澳大利亚的航线不说完全中断,至少也断了八成。现在大规模的船团和普通的货轮已经没有办法前往澳洲了,只能将高速邮轮改成货轮,在航母编队的护卫下,走塔斯曼海前往墨尔本——这还是在德国没有将ju288和遥控滑翔炸弹这两大杀手锏提供给rb的前提之下才可能实现的。
  所以大规模的向澳大利亚运兵已经变得非常困难了,唯一可行的办法就只有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输送武器弹药,让澳大利亚人和新西兰人自己武装起来保卫家园。
  “总统先生,我想我们不应该低估澳大利亚人和新西兰人的抵抗意志。”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回答,“英军中的澳新军团就是以坚韧善战闻名,澳大利亚人和新西兰人同我们美国人很相似,都有民兵传统,是人人皆兵的国家……而且,那些澳大利亚人和新西兰人现在别无出路了,如果他们不拼命,rb人征服了澳大利亚后,他们是不会有活路的。”
  马歇尔的意见是对的,澳大利亚白人本来就挺凶悍的,他们的祖先很多是在英国犯下重罪的坏蛋,本性就比较野蛮。
  而且,此时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还没有实行严格的枪支管理,这两个殖民地国家奉行的是“人人有枪,上帝都怕”的国策。所以家家户户都有枪,还是全民皆兵(民兵)。
  因此真到了拼命的时候,澳大利亚动员出百万大军还是有可能的。在原本的历史上,澳大利亚在面临rb入侵的时候就动员出了100万军队,另外还有200多万人以其他方式为军队服务!
  所以澳大利亚总理约翰。柯廷的“720万人总玉碎”方案,在历史上是实现的。只是因为rb人在中途岛和瓜达卡纳尔岛两战皆北,止步于珊瑚海外,才没有发生惨烈的澳大利亚陆上战争……
  罗斯福听了马歇尔的话,沉吟了一会儿,点点头说:“好吧,那么就取消向澳大利亚增派地面部队的计划,改为输送武器弹药。我们不能让澳大利亚人拿着烧火棍上战场!”
  “明白,总统先生。”
  在座的美国军方将领听到了罗斯福决定,全都松了口气。如果太平洋战场可以依靠澳大利亚人去拼命,那么美国就能集中精力对付德国了——至少在美国的“饺子航母”大量完工前,太平洋战场可以先放一放。
  当然,罗斯福总统的“小目标”还是要继续的!
  “苏联人的战列舰从莫洛托夫斯克出发了吗?”罗斯福又将话题转向了北大西洋战场。
  虽然组成英美苏联合舰队的大原则早就敲定了,但是苏联红海军的战列舰却迟迟没有从莫洛托夫斯克出发。
  “还没有。”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上将回答,“现在我们的人和设备刚刚过去,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让苏联人熟悉我们的指挥和通讯。另外,苏联红海军还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罗斯福皱了皱眉,“难道在苏联红军中还有亲德思想存在?”
  苏联红军,特别是红海军在过去二十多年中和德国的关系很好。许多苏联红海军的舰艇都是德国人帮助建造的,还有许多红海军军官在德国的海军学校里面学习过。因此亲德思想一直存在,这一点罗斯福也是知道的。
  “不,并不是因为亲德思想。”欧内斯特。金上将苦笑了一下,“是因为我们……根据麦卡锡上校的报告,苏联大西洋舰队的政工干部,这段时间主要在进行反对美国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教育。”
  约瑟夫。麦卡锡上校并不是职业军人,而是律师出身的共和党政客,在美国参战前是巡回法官。战争爆发后加入了海军陆战队,谋了个上校军衔。
  而在美苏达成关于成立联合舰队的协议后,因为联合舰队要设立政治委员,美国大西洋舰队当然也要有相应的人物去应付布尔加宁同志。
  罗斯福本来中意杜鲁门参议员,但是有人提出杜鲁门是议员不是军人,不适合担任军职,除非辞去参议员职位。而杜鲁门当然不愿意辞去参议员,罗斯福就只能另外找人了。
  这个时候共和党出身的陆军部长史丁生向他推荐了在海军陆战队任职的麦卡锡。据史丁生说,这位麦卡锡是一位对政治思想工作非常敏感的同志,绝对不会让苏联的政工干部把美国大兵的脑子洗坏掉的。
  于是罗斯福就让他当了大西洋舰队的“司令部首席牧师处处长”。
  前段时间,麦卡锡处长就作为美国大西洋舰队司令部的政工干部代表去了莫洛托夫斯克。他的任务是和名义上的上级,同盟国大西洋联合舰队政治委员布尔加宁商量怎么合作,怎么避免冲突的问题。
  不过在冰天雪地的莫洛托夫斯克呆了一段时间,麦卡锡处长就发现,现在苏联大西洋舰队的政工干部对美国非常的不友好,每天都在散布不负责任的反美言论!
  “军事委员先生。”在苏联号战列舰上的政委办公室内,约瑟夫。麦卡锡又一次提出了强烈抗议,“今天我的人又发现有人在进行反美宣传了,我真怀疑这里不是苏联红海军的舰队,而是德意志帝国的公海舰队!”
  麦卡锡说着布尔加宁听不懂的英语,不过也用不着翻译,他也能知道对方在说什么——无非就是抗议舰队的政工干部关于“腐朽堕落的美国资产阶级”的宣传。
  其实这样的宣传真的不是反美,而是为了给下面的人打打预防针,免得被美国的灯红酒绿给迷惑了。
  由于红海军大西洋舰队将会把美国纽约作为第二母港(纽约是北大西洋航线的起点,同时那里还有许多船坞可以使用,苏联舰艇将会在那里加装美国的雷达和通讯设备),所以许多舰艇还会在纽约停留较长的时间,红海军的指战员们也肯定会有上岸的时候,而且还会有许多和美国人接触的机会。
  那么问题就来了,说好的水深火热呢?为什么美国人看上去个个都像是阔佬,传说中被压迫的透不过气来的美国劳动人民在哪儿?
  为什么美国的生产力那么发达?不是说社会主义可以极大的解放生产力的吗?为什么生产力被极大解放的苏联的商店里面很难买到东西,什么都要凭票,而生产力应该不是很发达的美国商店里面却应有尽有呢?
  所以布尔加宁同志在担任大西洋舰队军事委员后发现要应付的难题多得要死!
  而且下面的政工干部们发现,他们就是浑身是嘴也很难说清楚革命道理了。
  所以布尔加宁就建议推迟出发日期,同时找来了参加担任过外交部美国司司长,还在美国大使馆担任过几年参赞的安德烈。葛罗米柯同志担任大西洋舰队政治部副部长,专门研究对策。
  可是这位葛罗米柯同志的到来非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发现了更多的问题!
  比如,为什么美国没有纽约户口和hsd户口?水深火热的美国劳动人民可以自由迁徙,去繁荣富裕的纽约当工人,而苏联集体农庄里面的农民却不能去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呢?
  再比如,美国劳动人民为什么可以购买枪支弹药!?统治美国的资产阶级就不怕持枪的人民造反?对了,持枪的美国劳动人民为什么不革命?这是怎么回事?
  又比如,资产阶级美国也是有虚假的选举和工会活动的。这些活动虽然都不是真正代表美国劳动人民的意愿,但是单纯的苏联红海军战士还是有可能上当受骗……
  还有,会不会有红海军战士利用在美国停留的机会叛逃?会不会有人利用在美停留的机会去打工赚钱?会不会有红海军的帅哥勾搭上美国女人?
  总之就是问题成堆,而且除了进行反美宣传也没啥好的预防办法。可是美国人却派了个反动透顶麦卡锡牧师(其实麦卡锡不是牧师,只是管牧师),硬说是“美国政委”,要和布尔加宁协调联合舰队的政工工作。结果这个“美国政委”什么正事儿不干,整天找茬抗议。而布尔加宁又不能让特别处的人把他当成反g命逮捕(真要逮捕也不冤枉)了,还得赔着笑脸解释,这个事情想想都荒唐!


第七百四十七章 糖衣炮弹袭来
  虽然布尔加宁不能以反g命罪逮捕麦卡锡(虽然他是真正的反g命分子),但是麦卡锡的抗议肯定是无效的。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