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工程师-第1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礼让有勋人员的社会风气。授勋家属得到了勋章,可以直接提高他们在范家庄的社会地位。
  勋章具体授给烈士的哪一个家属,是由烈士生前的遗嘱决定的。有的战士把勋章给自己的妻子,有的没有成亲的把勋章给父、母,还有的把勋章给儿女,各不一样,李植充分尊重烈士的意愿。
  一个个烈士家属走上了授勋台,由李植亲手给家属别上勋章。家属们想起烈士们牺牲前的音容笑貌,看着自己胸前黄灿灿的青铜勋章,一个个哭得泣不成声。
  一个八岁的男孩走上了台,代死去的父亲接受一等英雄勋章。
  李植看着这个孩子,问道:“你叫什么?”
  “我姓俞,小名叫馒头!大名还没取!”
  李植点了点头,说道:“馒头,你知道你爹爹是做什么的么?”
  男孩举起了拳头,说道:“爹爹是在杀鞑子的英雄,在战场上战死了!”顿了顿,孩子又说道:“爹爹对我最好了,时常买糖给我吃。我最听爹爹的话了,别的孩子出去玩时候我都在家识字!但爹爹怎么就这么死了,再也不管我了!我已经一年没看到爹爹了,我好想爹爹。”
  说完这话,男孩哭了起来,用小手擦着眼泪。
  李植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馒头,你不要哭,你爹爹是杀鞑子的大英雄,即便死了,大家也永远记得他!”
  李植把一等英雄勋章别在男孩的胸前,大声说道:“以后,你就代你爹,做我范家庄的英雄了。”
  男孩擦着眼泪,说道:“大将军,以后我长大了,也要参军当兵,为我爹报仇!”
  李植摸了摸孩子的脸蛋,说道:“会有那一天的。”
  发完了一等英雄勋章,李植给一百零六名负伤残疾的士兵发放二等勇士勋章。伤员们如今有抚恤金衣食无忧,再加上李植颁发的勋章,从此将受人尊敬,当真是觉得自己伤得值了。他们感激大将军的恩德,也一个个哭得涕泗交流。
  一些在斥候战中立了战功的斥候,以及英勇战斗受了轻伤的士兵则被颁发战士勋章。
  范家庄士兵战死的和伤残的每个月有二两银子抚恤金,轻度伤残还可以工作的由范家庄官厅安排合适的工作,月钱二两三餐有肉。士兵们在这样抚恤制度下已经后顾无忧。如今再给予伤亡人员和家属勋章,建褒忠祠祭拜牺牲战士,就更让士兵们不害怕伤亡。
  只有不害怕伤亡的士兵,才能在战斗中站稳阵脚守住纪律,守护左右前后的战友。
  仪式最后,烈士牌位在鼓乐声中进入褒忠祠,接受供奉。
  如今的范家庄百姓生活富裕,生活水平远超大明其他地方的百姓。市民和农民们都知道自己的好日子是战士们用生命维护的。仪式结束后,百姓们排起长队,一个个都要进入褒忠祠给烈士们上一柱香。
  看到伤亡士兵的荣誉,褒忠祠外维护秩序的其他士兵站得笔直。他们被荣誉感鼓舞得已经再不害怕伤亡,恨不得明日就上战场立功。


第三百二十六章 小琉球

  这天早上起床,李植正要穿衣服去二堂,崔合突然说道:“夫君,我有了!”
  李植愣了愣,笑道:“你又怀上了?”
  崔合点了点头,问道:“你说是男的是女的?”
  李植想了想说道:“我觉得是个女儿,这样欢儿就有妹妹了!”
  崔合点头,摸着肚子说道:“囡囡要乖,在肚子里乖乖长大,乖乖生出来!”
  李植捏了捏崔合的脸,和崔合聊了一会,才去二堂办公。
  成为总兵后,李植的案牍工作大大地增加了。之前李植只是一个参将,各种文书还有限,但如今李植已经是镇守一方的总兵,需要处理的文书工作直线增加。李植虽然这些年已经熟悉了繁体字文言文,但每天要花几个小时处理文书,还是觉得不划算。
  李植决定招募一批幕僚,专门为自己处理文书。
  幕僚的要求是擅断文章条例,忠实可靠。李植想了想,觉得最佳的人选便是崔合的弟弟崔昌武。
  崔昌武是李植的小舅子,是自己嫡长子李欢的舅舅,政治上十分可靠。而且崔昌武去年中了秀才,可见八股文写得是好的,处理文书自然没有问题。如果以崔昌武为首招募一些幕僚来,自己的工作量会大大降低。
  李植让人把崔昌武召来,问道:“武哥儿,你愿不愿到我的幕府中做幕僚,我让你做文书幕僚之首,以后给你报个武官职位下来。”
  崔昌武笑道,说道:“姐夫如此盛情,弟弟自然愿意。”
  听了崔昌武的话,李植脸上一喜。崔昌武这么爽快答应李植,显然早就想跟李植干了。
  如今兵荒马乱,做科举进仕途的道路是越来越窄。虽然如今以文御武的惯例还在,但武将已经越来越跋扈。比如剿贼的左良玉、贺人龙,就根本不把杨嗣昌放在眼里。崔昌武与其继续苦读以求跃过龙门,倒不如跟着李植做武官。
  李植点了点头,摸着下巴说道:“好,以后你就是我幕府文案厅大使了,月钱十两,你先把总兵府的文案全部接手过去。有不明白的,问我问郑晖都可以。”
  崔昌武见李植上来就任命他为大使,十分高兴,又说道:“我看姐夫的幕府中不过寥寥数人,当真需要及时扩充人才!”
  李植顺口问道:“武哥儿有人才推荐给我么?”
  崔昌武点头说道:“我认识一个有才豪杰。若是他到姐夫的幕府中做事,必能助姐夫一臂之力。”
  李植说道:“我这里缺的就是人才。叫他来,我虚席以待。”
  崔昌武唱了一声喏,便立即去叫人了。
  到了下午,崔昌武带着一个三十多岁的干瘦文人进来。那文人腰上佩着一把倭刀,虽然瘦,但浓眉大眼留着胡须,看上去十分精神。
  一进二堂,那文人就跪伏在地,大声唱道:“学生高立功见过太保大人!”
  李植喝了一口茶水,笑道:“高先生坐!”
  那高立功坐了下去。不过他不敢托大,只拿半个屁股坐在椅子上,神态有些拘谨。
  “高先生有功名在身?”
  “学生是个生员。”
  “原来如此!”李植笑道:“我妻弟崔昌武盛赞高先生大才,今日得见高先生,一定要好好请教高先生一番。”
  “学生不敢妄言!”
  “高先生不怕,这里没有外人,说什么都不会传出去!”
  高立功听到李植的话,这才拱手朝李植说道:“既然大将军问学生,学生便斗胆直说了。学生以为,如今大将军之势,却有龙困于池之形。”
  李植愣了愣,问道:“此话怎讲?”
  高立功拱手说道:“如今大将军兵强马壮,据守于天津。天津是南北漕运中心,商贾云集贸易繁荣,看似福地,实际上却是天子日夜关注之所,恰似困龙之池。”
  “如今天下局势败坏,烽火四起,大将军又屡立战功,正值用人之际,天子尚未对大将军起疑。但卧榻之内岂容他人安睡?只要边境安定局势稍好,天子定会对此京城锁钥之地有如此强军生疑。”
  “若到时候天子怀疑大将军,大将军如何进退?如何能壮大事业?到时候岂不是枉费大将军忠君报国的赤诚之心?”
  这高立功虽然看上去有些紧张,但一开口说起话来,却是十分大胆。连天子的心思他也敢议论。若此时对上的不是李植而是一个迂腐官员,把他轰出去都有可能。
  李植笑了笑,问道:“高先生有何良策?破此困局?”
  高立功拱手说道:“我愿助大将军取东南小琉球,开荒殖民于彼地,成可进可退之局面。”
  李植摸了摸下巴,沉吟不语。
  小琉球就是台湾岛,此时人烟稀少,被称为小琉球。小琉球上面现在有荷兰人的城堡,有郑芝龙的小股移民点,但总的来说还是一片荒芜,亟待开发。
  李植说道:“小琉球离天津太远,来回不便。”
  高立功摇头说道:“我听闻大将军的蒸汽机船六天可以到日本平户,如此算来,十天便可到小琉球,二十日便能往返。这如何算远?即便是天津和京城之间交通来回,往返也要五日。”
  李植没想到这高立功连自己轮船的情报也知道。不过说起来,李植的三条船日夜在大沽和平户之间的航线上跑海,也不算什么秘密了。
  李植沉吟说道:“我如今只有三条船,一条船装三百人的话,三条船一个月也只能运一千人到小琉球。这要何时才能把小琉球发展起来?”
  高立功说道:“大将军只有三条船,可是因为造船工匠不足?”
  李植点头说道:“我在天津只找到一批造船匠,两个半月只能造一艘船。”
  “此事容易,我前些年也出过几次海。我知道在登州、莱州等地有不少船匠。造大人新星号那样的尖头船,可以在多地联系多批工匠五艘一起造,三个月可以造出五艘。”
  “大人招兵买马,容易引起天子的怀疑。但如今海禁实际上已开,以大人的身份造几艘大船,天子不会怀疑什么。”
  这高立功还跑过海,还认识造船匠?倒不是个只会虚谈的秀才,李植高看了他一眼,琢磨着殖民台湾的可行性。
  高立功说道:“若是大将军还担心船舶不足,可以买海商现成的商船改造。就我所知,查云克的四艘船就停在港里不开了,天津另一家海商张家的两条船也因为生丝价格太高不跑海了,大人大可以把他们的船买过来。船上的船工也可以一起雇下。”
  “有查云克和张家的六条中型船,再在登州造五条大船,在天津造一条大船,三个月后大人就有九条大船六条中型船,一个月可以运三千多人到小琉球,一年可以运送几万人过去!”
  “到时候垦殖小琉球,自成一片我汉人的王道乐土。”


第三百二十七章 垦荒

  听着高立功的话,李植沉吟不语。
  高立功说道:“将军大人,如今粮价一日比一日贵,已经涨到三两一石。我听闻将军大人在范家庄开设平价粮店,以二两一石的价格向民众售粮,让百姓凭粮票购粮。但若是将来粮价涨到四两、五两,将军的平价粮店如何能继续维持低价?”
  “粮价一涨,物物都涨。将军大人不涨月钱,范家庄的百姓就陷入贫困。将军如果大举涨月钱,又如何涨得过这纷乱时局下的物价?如果将军大人的事业局限在范家庄,危如累卵,必将受外界动荡影响。”
  “小琉球地方辽阔,土地肥沃,只有开发了小琉球,大举垦殖稳定粮价,将军大人的产业才固若金汤。”
  “小琉球地处南方,日照充足,一亩地年收三石大米。一个农夫耕作二十亩水田,可以养活几十人。”
  李植终于被高立功说动了。
  乱世中产业,实在是太容易受外界波动影响。大明朝的物价一天一天上涨,一天比一天乱,在受灾地方甚至出现拿着银子买不到粮食的局面。如果不找一个地方大力垦殖作为后方,范家庄的安逸生活也难以维持。
  李植给工人二两月钱,如果这二两月钱买不到一石、半石粮食,那工人的家眷如何生存?工人如何还有心思为李植生产产品?
  虽然李植在天津各县开有私田,如今有三十九万亩私田。但这些私田产量低,所产的粮食对于稳定天津的粮价来说,可谓是杯水车薪。而在台湾开垦水田,一亩地的产量是天津旱田的三倍,事半功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