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工程师-第3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兴还是有些害怕李植的,被李植教训得把头低了下去,老实说道:“国公说的是,下属会抖擞精神处理好公务,管理好天津。”
  李植点了点头,又说道:“海上参将郑晖,升为山东巡抚!”
  众人对视了一眼,有些眼红郑晖。想不到这权势最重的山东巡抚一职最后还是落入郑晖囊中。这山东巡抚管理一千多万人,一句话可以兴衰一个州县。
  李植这次得到的官职都是“事官”,朝廷不发俸禄,需要李植发银子。山东巡抚事务繁杂,李植定下的俸禄比其他四个巡抚高一级。就算山东巡抚完全秉公执法不占用官家的一文钱,一个月光李植发的俸禄就有二百三十两,足够养几百人。
  当上这样的高官,享受无比尊荣不说,靠那份俸禄也可以娶上三妻四妾,养活几十个子女了。
  不过凭借郑晖管理台湾的政绩,他当上这个山东巡抚可以说名至实归,大家都是服气的。
  郑晖听到这句话,一下子激动得满脸通红。他小跑着走到正殿中央,一抖衣襟跪了下去,大声喊道:“臣属感谢国公爷的恩德,非肝脑涂地粉身碎骨无以为报!”


第六百七十三章 总兵

  第三个巡抚,辽东巡抚,授予了主管范家庄工厂的郑元。
  辽东巡抚虽然确实是一个巡抚,无论是官方地位和俸禄都达到了巡抚水平,但辽东省现在实际上是一穷二白。鞑子被灭后,辽东省几乎是个无人区。辽东巡抚与其说是一个巡抚,倒不如说是一个开垦大队队长。
  辽东巡抚接下来的工作,就是不断从山东和天津引起移民开发新田。首先会回到辽东的,就是在山东省内从事开荒工作的六十多万辽民。
  辽东土地辽阔,平原地带土壤肥沃,河流也不少。李植发明了新式条播机,接下来还要配套各种新式农耕机械,有意把辽东省开发成一个可以惠及数省的大粮仓。
  郑元以前在纺织工场管理几万名员工的衣食住行,积累了大量的管理经验。如今转而管理几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大开荒,料想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只要上了手,估计他最终会胜任这项工作。
  专事水利开发的靖一善也将被调往辽东省协助郑元。靖一善虽然最近因为滥用职权受到处罚,但总体上还是一个有力的水利工程师。有他的协助,郑元很快就能上手。
  郑元听到李植的宣布,十分激动,双手都有些发抖。
  虽然外界传他当巡抚已经传了好久,他自己也做好了当巡抚的心理准备,但如今真正接受任命,他还是很激动。这毕竟是一个巡抚,在大明朝这是响当当的地方大员,仅低于六部尚书。有了这巡抚官身,即使走到京城的朝堂上去和天子上奏说话,那都是字字句句落地有声。
  而郑元十年前还只是一个帮人烧火打杂的。
  郑元走到正殿中央跪下,大声说道:“臣属谢过津国公!”
  郑元是李植的亲舅舅,不过他一直很注意礼节,此时用上了跪礼,十分隆重。
  李植的重臣,不是亲戚就是发小,这是因为李植在体系内十分看重资质——李植这个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是李植的各种发明创造,李植的手下只要能保守秘密,老实做事,这个集团就能不断做大。因此这个集团内并不比拼谁有过人本领,自然而然,就以资历为重。
  而一比资历,最初跟随李植搞肥皂、搞家丁队的就全是亲属和发小。
  而且李植很幸运,他的家族中虽然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能人,但普遍都比较有底线讲原则。这些亲属在岗位上锻炼过后,都具备了独当一面的能力。
  当然,在一些需要个人能力的领域,一些有能力的官僚也脱颖而出。比如新田开垦水利开发中特别需要管理才能,郑晖和靖一善等官僚就冒了尖。实际上郑晖只是李植的远房亲戚,加入李植体系也比较晚,但如今却凭本事做大了最显赫的山东巡抚。
  靖一善虽然情商较低没有做大官,但也是一省水利局局长,还拿着李植专门拨划的“专家资金”,每月六十两。
  因为李植这种人员配置方法,李植的团队忠诚度极高。这不但提高了李植团队执政的稳定和效率,也从根本上保证了米尼步枪等一大堆科技秘密的保护。
  当然,在具体做事的基层岗位上,李植看重资历的同时,更看重个人品德。在基层岗位上,李植大量提拔接受过公德教育的中学毕业生,保证整个团队品德上的健康,确保体系的廉洁高效。
  第四个巡抚职位,吉林巡抚,授给了李植的二叔李道。
  不过这个巡抚职位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东北三省的开发刚刚起步,辽东省的开发都不是一年、两年都完成的。想开发到更遥远更苦寒的吉林去,起码还要再等几年。所以这个吉林巡抚是不需要到实地去上任的,吉林当地只需要派驻一小支部队维持秩序就可以了。
  李道虽然挂着巡抚的官职,但还是在范家庄管理军资军需的生产。
  不过李道还是很激动,把头抬得好高。不管怎样,他以后可以在旗牌上打出“吉林巡抚”的官职了,这可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他领了封赏后站回去,顾盼之间满是得意神色。
  众人见吉林巡抚最终授予了李道,也是服气的。李道是最早跟随李植的元老,算是李兴之后李植的第二个员工。这份资历其他人比不了。李道虽然能力不是很突出,但做事也没有什么令人诟病的地方,管军需品生产稳稳当当。
  黑龙江巡抚李植没有封给任何人,黑龙江的开发排在辽东和吉林之后,就更加有待时日了。
  接下来是总兵的任免。
  总兵的任免就没什么悬念了,几个师长瓜分了四个总兵名额。李老四为天津总兵、郑开成为山东总兵、钟峰为辽东总兵、海上舰队司令吕虎为黑龙江总兵。
  而吉林总兵,则被授予了这些年屡立功勋的密卫大使韩金信。
  韩金信听到李植对自己的任命,有些吃惊。外界不知道韩金信的重要性,此前都传薛三库会做吉林总兵,没想到最终这个总兵落入韩金信囊中。
  韩金信跪在地上行礼,忍不住流下了两行清泪。
  当初自己因为阉党案被打成过街老鼠,全靠典当家私过日子,发妻因受冻病死。在这样的绝境中,自己竟能得到李植的赏识,几年之间青云平步,如今竟做到自己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总兵位置上。
  他朝李植磕了一个头,大声说道:“国公厚恩,臣百死不辞!”
  李植看着激动的韩金信,笑道:“大使和发妻有相濡以沫之情,我也不勉强大使再续弦。只是如今大使已经是总兵,不可后继无人,诚宜在子侄中选取合适人物收为养子,以继家门。否则到时候荫一子为锦衣卫官员,大使却没有子嗣。”
  韩金信磕头说道:“国公关怀,臣备感荣幸!”
  擦了擦眼泪,韩金信退到了臣属队列中。
  巡抚和总兵都封完了,正殿里已经是一片喜气洋洋。其他的官僚们见大员们瓜分了要职,暗道接下来该轮到他们了,一个个充满期待地看着李植。
  接下去是知府和副将的授予。
  。。。
  ####
  顾老二站在“镇辽号”的首层甲板上,看着那浓烟滚滚的轮船烟囱,脸色惨白。
  脸色惨白是因为晕船吐的,实际上顾老二这几天心情十分的激动。
  他已经拿到了在辽东省的田庄图册,这便去辽东接受自己这次凭借“功勋分”分到的田庄。


第六百七十四章 地主

  辽东省地方千里,且不说未来开垦出来的新田,即便是现有的易于灌溉的土地,也是数量巨大。
  后金攻占辽东之前,辽东人口可观。李植接触的天津的民间人士一般认为辽东原有一百多万人,这个数字是比较可信的。
  当然,明代没有做过人口普查,具体的数字无人知晓。《明史》《张慎言传》中说后金攻陷辽东后,“辽人转徙入关者不下百万”。这样的迁徙数量加上被后金鞑子屠杀的,合起来算原有辽人大概就是一百多万。
  但也有认为人口更多的,《条陈要务疏》《明经世文编》中说辽东逃亡人口“至二百余万”。如果采信这个数字,则辽东原有人口估计在两、三百万左右。
  但不管哪个数字,都证明辽东拥有大量抛荒的熟田。这些田地稍经打理,就能变成富饶的旱田。
  如今辽东省这些抛荒的旱田,全部分给了李植麾下的各色人员。
  这些田地的分配是以功勋分为标准。跟随李植做事时间越长,功勋分越高。从事的事情贡献越大,功勋分越高。比如如果是崇祯八年就加入李植的家丁队,一直随虎贲军征战,那功勋分就高了去了。如果是崇祯八年就到范家庄来做小买卖,功勋分就低得多。
  功勋分越高,分得的田地就越多。顾老二这次凭借功勋分得到了三百二十亩抛荒旱田。这数字说起来有些吓人。
  顾老二也是被这个数字吓到了。三百二十亩旱田啊,一年得收多少地租?顾老二这一下就要翻身做大地主了?这当真是大事情。所以顾老二得到消息后立即动身往辽东去,要实地看一看自己分得的旱田田庄。
  好在现在天津到锦州之间已经开通了轮船,每天两班。从天津到锦州一千里海路,轮船一昼一夜就能开到,十分方便。
  顾老二站在轮船甲板上的栏杆边,看到一个身穿茧绸开襟袄的中年人正和身边两个人在那里议论:“国公夫人这番顺利为国公生下一子,当真是可喜可贺!”
  “如此一来,国公便有二子二女了。”
  “可惜不是儿子,否则国公便有三子。”
  “便是女儿也是大喜事。”
  “前天范家庄官厅面前放烟花庆祝这事,齐兄去看了没有?”
  顾老二定睛把那个中年人认真看了看,却发现自己分明认得这个中年人。这中年人叫齐工继,是崇祯八年和顾老二一批进入纺织工厂的工人。齐工继比顾老二机灵得多,后来顾老二始终是一个普通工人,齐工继却一路高升,据说已经做到了总监。
  这齐工继这个时候感到辽东省去,不消说,肯定也是去查看分得的田庄的。
  顾老二上去拱手朝齐工继一礼,说道:“齐兄多年未见,我是和你一起进入纺织工厂的顾老二啊!”
  那齐工继愣了愣,打量了顾老二一番,把顾老二认出来了。二人以前经常一起在食堂吃饭,当真是老相识了,几句话就重新熟络起来。
  “齐兄这次分得多少田地?”
  “五百四十亩!”
  顾老二砸了砸舌头,说道:“那齐兄这五百多亩土地一年要赚取多少地租?”
  齐工继笑了笑,说道:“确实可观!”
  顾老二说道:“按一亩田产八斗麦子,五成地租计算,这就。。。”顾老二仔细算了算,过了一会说道:“这一年就是五百多两银子的地租啊!”
  齐工继笑了笑,说道:“没有那么多的。”
  齐工继用右手食指在左手手掌上画了画,说道:“首先,辽东天气寒冷,种的是春小麦。我听在天津居住的辽人老农说过,这春小麦产量颇低,平均一年只有七斗的收成。”
  辽东的大开发还没有开始,船上的船客除了少数去辽东当差的官吏,其他的几乎都是去看分配的田庄的。众人听到齐工继的话,觉得他十分懂行,便都围了过来,听齐工继算账。
  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