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三国之爱江山更爱美人-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丕方定下心神,荀攸又言:“张温遇刺,公子与夏侯将军书信必为贼子劫去。若此支人马为曹彰所派,则已知公子动作举止,于我等今后,极其不利。不若联合曹植,也带兵往洛阳致祭。曹彰手头人马只有十万,曹植五万,公子也率精兵五万,洛阳有夏侯将军主持大局,料曹彰不敢有谋害之心。”
  曹丕听从两人之计,命令其余文武密切注意袁绍军动向。修书一封,命人送与曹植。自与荀攸、曹真、陈泰率精兵五万携伪书往长安赶去。
  许昌离长安稍远,曹丕到时,曹植、司马懿早率军抵达,三人各带兵五万,扎营城外。
  刚扎下大营,夏侯淳闻讯赶来,众人进得军帐,共同计议。
  夏侯淳道:“今主公新亡,边事紧张。若兄弟反目,则此消彼长,西王基业危矣。听四公子言二公子伪造主公遗书,可有此事?”
  曹丕出示伪书,道:“父王弥留之时,已不能书。命桓范手书,此事王妃在侧,可以作证。”
  夏侯淳使曹植、司马懿传阅此书,问司马懿道:“司马将军如何看待?”
  司马懿道:“此书真伪尚在其次,然今天子已下诏,四公子挟天子以命诸侯。夏侯将军如何看此问题?”
  曹丕又道:“袁绍陈兵边郡,意有所图,将军亦要主持大局。”




  第062回、诸子争位(三)

  夏侯淳自曹操亡后,隐然为军中第一人,知道此时若处理不当,必至诸兄弟分裂。曹丕、曹植、曹彰俱有才华,况且手握重兵,如何将三兄弟关系处理妥当,内无忧患,此时却非夏侯淳能一语而决。又突听袁绍陈兵边郡,内忧外患,夏侯淳不由大急。
  夏侯淳虽忠勇,然论智谋,却远非司马懿等人,兄弟争位之事,却是无所适从。曰:“淳一生追随主公,自谓忠心耿耿,得三位公子信赖,必秉公处置。然接位乃主公家事,淳一人之力恐难为之。今不若接王妃来长安主持。另召集众文武进行公议,诸位以为如何?”
  司马懿道:“今四公子已得天子诏命,然其威信终不如二公子、三公子,况四公子兵力最少,今二公子、三公子不与其兵戈相向,是以大局为重。若众文武共议,恐拖延日久而不决,反而无益。不若将王妃接来,会同三兄弟计议,我等皆为主公下属,王妃择其中之一,则我等只有惟命是从。”
  夏侯淳道:“司马将军所言有理,如此二公子命许昌派重兵护送王妃来此。明日我率亲兵接诸位致祭。”
  曹彰在府,闻得夏侯淳接王妃前来主持,不由大忧。因曹丕、曹植皆为王妃亲出,而曹彰却为偏妃所出,若王妃来此,其言份量最重,那接位之事,虽有帝诏,恐亦难有作为。命人唤曹仁、程昱前来议事。
  程昱听完,道:“若得王妃来此,则接位之事必成虚影。天子虽下诏令,然未曾举行仪式。不若进宫面圣,请帝招长安诸位文武,就殿中举行接位仪式。如此,大事已成定局,虽王妃赶来,亦不能改变。”
  曹彰领兵入宫,求帝诏众文武于殿上行接位仪式,帝不敢不从。下诏,明日朝会,长安众文武进朝晋见。
  时夏侯淳等都不知何事,然有天子诏命,不得不听。
  越日,曹丕、曹植、夏侯淳、司马懿等皆率亲兵入朝面圣。帝曰:“前期已拟诏,现曹公因国事身亡,命曹公四子彰接任西王,特赐在殿前进行加冕仪式。”
  言毕,有太监拿来王冠、王袍,不待众文武多言,当即曹彰谢恩,仪式完毕。帝候加冕完毕,一句退朝,退往后宫。
  汉廷中规矩,在殿内不得喧哗,时帝禁军皆为曹彰心腹,内有曹丕、曹植亲信欲待发言,却限于天子威仪,不敢当场责问。又有禁军在侧,都忍耐不发。
  出得殿来,曹丕、曹植、司马懿等人先问难夏侯淳。夏侯淳因此事曹彰亦未提前说知,他自己亦一头雾水。众人责问,不禁有些恼怒。因愤曹彰此事不事先说知,又遭众人问难,委实回答不出。夏侯淳心中气愤,与众人谢罪,引兵返回安定。
  曹丕、曹植、司马懿等人因在殿上不好发作。夏侯淳负气离城,朝中更无人安抚,几人各带亲兵在城中鼓噪起来,又占据城门,使城外精兵进城。曹彰闻知,忙引兵来,与众人争战,欲要关闭城门。
  曹丕等人亲兵人寡,且战且退,快到城门,大军已到。时曹彰合城之兵,只有十万,而曹丕、曹植、司马懿三人各带精兵五万。两方相斗,曹彰胜在有诏命在身,士兵出力;曹丕等三人却是貌合神离,人数虽多,皆心怀鬼胎。两军相持不下,在长安城内,一军城东,一军城西。
  程昱等人见曹丕、曹植、司马懿三人合力,派程武往司马懿营中说之。程武见司马懿道:“此乃兄弟争位,司马将军为外臣,不论孰胜孰负,均有拥兵擅权之过。”
  司马懿虽手握重兵,然毕竟争斗双方均为主公之子,见程武所语有理,遂留书曹植,率军奔往汉中。
  司马懿回返,曹丕、曹植两军合兵,正好与曹彰兵力相若,互相争斗。
  曹丕时有兵八万驻守弘农,曹植有兵十万驻守新野,距长安不远。曹丕调弘农兵四万,曹植调新野兵七万,星夜赶往长安。
  程昱闻曹丕、曹植调重兵前来,知曹彰兵力非曹丕、曹彰合军之敌。急赴曹彰府中,曰:“二公子、三公子合力势大,近调大军赶来,我军非其敌也。若大军进城,我军危矣,不若劫天子投往中王,借中王之力恢复基业。”
  曹彰即进宫请得圣驾、后妃等,弃了百官,率兵往下弁而去。
  司马懿驻守汉中,为曹彰必经之路,闻曹彰劫驾来此,率兵阻住去路。程昱策马往前,见司马懿道:“今西王与圣驾在此,仲达拥重兵拦路,欲反乎?”
  司马懿无语,率兵退入汉中。
  程昱等人使曹仁护后妃、家小先行,与曹彰护天子断后。未及,司马懿接曹植手书,复又率兵赶来,也不答话,率军厮杀。
  时汉中十万兵马,本比曹操兵马战力弱。然司马懿此人文武双全,智勇过人,到汉中统兵未及一年,却将汉中大军训练成一支劲旅,战斗力为曹军之最。
  交战未几合,曹彰等人且战且退。司马懿部将徐质为人愚鲁,率所部突入曹彰军中,正见圣驾车马,见帝着装华丽,以为曹彰,驱兵杀之。
  帝亡,左右忙报曹彰,曹彰闻听,策马奔司马懿问曰:“吾为前西王之子,又为圣上亲封,汝知之甚详。今汝听吾兄言,前来劫杀彰,彰复无言。然为何驱兵弑帝?”
  司马懿闻言大惊,命左右查问,问得乃徐质所为,大为惭愧,命左右斩徐质谢罪,率军退回汉中。
  曹彰率军到达下弁,时张飞、陆逊听得消息,率军往接圣驾,见帝已亡,命李严率军陪曹彰等人护送帝尸、后妃往长沙。金旋将帝葬于长沙之南,当地称其为汉帝陵。




  第063回、诸子争位(四)

  金旋于长沙闻帝亡,借机发作。金旋知司马懿文武双全,命张飞、陆逊部与黄忠、徐庶两部合兵三十万,命诸葛亮为军师,亲率军征讨汉中,为帝报仇,以慰天下子民。
  曹丕、曹植闻知徐质弑帝,亦大吃一惊,采用荀攸之计,亦声讨司马懿。因帝无子,择皇族中一人立之,然后诏告天下。金旋、袁绍皆不奉诏。
  金旋大军征讨汉中之际,曹丕与曹植为接位又起争执。
  曹丕、曹植因曹彰接位兄弟同心,曹彰投靠金旋以后,西王接位人选只余两人,夏侯淳愤而回归安定,曹彰走后,又为曹丕、曹植请到长安,主持大局。
  这时西王妃已到长安,闻曹彰已出走投奔金旋,招曹丕、曹植兄弟在王府计议。王妃道:“汝父王已逝,彰儿与汝两人不容亦远走。汝兄弟应以大局为重,齐心协力,以保汝父王基业。”
  二人唯诺而退。
  西王妃又请夏侯淳计议接位之事,夏侯淳道:“二公子、三公子俱有才华,西王之位皆能胜任,然一山难容两虎,如因接位之事再起争执,则我基业会元气大伤。淳之见,不若收两人兵权,若接位之人确定,尽将兵权付之。此万全之计。”
  西王妃道:“现西王老臣,曹仁等已随彰儿远投中王,军中大将司马懿又铸大错,只汝兄弟两人能维持大局,然汝弟与植儿相处已久,已成植儿心腹。如夺其兵权,酿成兵变,则画虎不成反类犬。”
  夏侯淳问:“依主母之见,当选何人?”
  西王妃因曹丕、曹植皆为己出,然为人母者皆偏爱小者。另因大凡人皆有远亲近疏的观念,曹植常年领兵在外,几年不得一见,反让王妃整日挂念。王妃道:“我意让植儿接位,一则丕儿虽拥兵众,然领兵人物无出众者,有汝兄弟在朝,无敢乱者。另则植儿才能胜过丕儿。未知将军意下如何?”
  夏侯淳本无私心,见王妃所言有理,道:“若王妃属意三公子,则应尽快夺二公子之军权,尽则生变。”
  王妃然之。夏侯淳遂回营整兵,意软禁曹丕,使曹植接位。
  王妃侍女与曹丕有私,闻王妃与夏侯淳之言,潜出王府报与曹丕。曹丕闻言大惊,领兵离开长安返回许都。
  夏侯淳领兵曹丕居处,见曹丕已走,知消息泄露,大怒。后盘察为王妃侍女泄露,报知王妃,将侍女处斩。
  夏侯淳、夏侯渊兄弟即拥戴曹植接位,安定、长安、汉中、上庸、新野五郡响应。
  曹植即位,即命夏侯淳、夏侯渊兄弟各率军十万攻打曹丕所辖各郡。夏侯淳部以许子将为军师,兵出长安,攻打弘农;夏侯渊部以杨修为军师,兵出新野,攻打宛城。
  弘农太守曹真,闻夏侯淳大军来到,不愿自相残杀,又知远非夏侯淳之敌,大军到日,曹真率吴质、王浚等开门纳降。
  宛城太守孙礼,本为夏侯渊部将,闻夏侯渊领兵杀来,也率傅干、华歆等出降。
  曹丕在许昌闻宛城、弘农均不战而降,现夏侯淳、夏侯渊两路大军欲合击洛阳,急命亲信贾逵、董昭、董衡急赴洛阳领兵十万援助洛阳太守董衡。
  夏侯兄弟领兵前来,两军对圆。夏侯淳曰:“吾等士兵皆西王之兵,为保西王基业,不得已夺二公子兵权。今王妃命三公子即位,吾兄弟前来,请二公子返回长安,以免节外生枝,为外患所乘。”
  又振臂呼吁士兵倒戈。
  夏侯兄弟领兵日久,威望又胜,洛阳守军有大半曾为两兄弟部下,一大半临阵倒戈。郝昭等见事不谐,领亲兵三万退往许昌。
  曹丕在许都,见郝昭等从洛阳败回,如众文武计议。钟会道:“今夏侯兄弟已得洛阳,近日必挥兵东下,进攻许昌,许昌守兵不足十万,不是夏侯兄弟之敌,何况夏侯兄弟在军中日久,威望太盛,众军莫有敢与抗者。若大军到,守兵必与洛阳守兵一样,不战而倒戈。如此,公子当自缚请罪,想三公子与公子乃一母同胞,又有王妃、夏侯兄弟在朝,必不失性命。
  荀攸却不认同,道:“历来兄弟争位,败者难有保得性命者。四公子已投奔金旋,今袁绍大军屯于官渡,我等不若将许昌、陈留两郡献与袁绍,以做进身之阶,而后借袁绍兵徐图恢复大计。”钟会道:“今与三公子征战乃兄弟之争,然袁绍为外敌也,分主公之地而献与袁绍,是为卖国之贼。头可断,然此事断不可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