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县这一级人大,却是无此权力。
所以薛向方才只说是决议,却不敢说法令。而正因为不是法令,所以薛向才选择在人大上走一走,为这项决议披上一层庄严的外衣。
如此一来,即便后来萧山县的领导人,想推翻此项决议,也不能随口而行,毕竟曾经在人大上是走过程序的,虽然不是法令,却已然有了法令的约束力,再加上举县得利的民众反对推翻,到时,这项决议才真有可能长此以往地推行下去。
薛向一言道尽,满座皆曰“大善!”。
说起来,这也是薛老三的本事,每逢绸缪大事,这家伙总是能在心里层层盘算,抽丝剥茧地理清筋络,在他吐出意见时,基本就成了决议,因为,所有的反对意见,皆被他想到,并破解,如此谋事,焉能不成!
常委会结束后,薛向亲自找到萧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通报了萧山县委常委会议决议,七十多的陈老主任一听,几乎拍着桌子叫好,老辈人总是最知道农民艰辛,薛向出此悯农善政,怎不叫老主任畅怀。
说起来,也亏得是县一级人大,可以召开临时人大会议,若是放在国家或省一级,那动作就大多了,也就敏感多了,几乎这种级数的临时人大会议是不可能的召开的,毕竟一召开,定是有石破天惊的大事。
正所谓,船小好调头,萧山人大正是如此,县一级人大代表,皆居一县之内,人大常委会发出召开紧急临时人大会议之后,第二日,二百多名人大代表便聚齐了。
要说平日召开人大,总是酝酿许久,各级领导频频吹风,真到开会时,也就只剩举手了。
而今次开会是既突然,也意外,绝大部分代表压根儿就不知道议题,好在这会儿的人大代表普遍出自工农兵,人大陈主任一讲议题道出,宣布举手表决,底下立时长手如林,想来也是,既然代表真真来自基层,除非是脑子有毛病,才会对这样一项给自己送好处的决议投否决票!
一九八二年五月一日,萧山县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免费施行中小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免除传统粮食型农作物税收》、《给予中小学生伙食补贴》三项决议!
次日,天下震动!!!
第三百八十三章 父子
“……适度取消农业税,无疑是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是已经走上高速发展之路的萧山经济送给广大农民兄弟的一份厚礼。作为农业大国,维护农民的利益,不仅关系到减轻农民负担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现代民政政治的基本要求,更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因为我们的改革和发展,归根结底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极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我认为萧山县取消传统粮食型农作物税收,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只有实行改革开放、并取得相对丰硕成果的今天,萧山县经济整体进入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历史新阶段,这一古老的税种才能平稳地退出萧山县历史舞台。当然,当前的萧山因为一时之幸,暂时走在了前列,但我相信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执政党的英明领导之下,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共和国势必全面取消这数千年的‘皇粮国税’。因为,当改革继续深化,随之而来的必然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高达发达,而全面取消农业税,正是这诸多社会文明高度发达后的必然产物……”
时逢初春,万物复苏,玉汤山深处,一条苍莽石道上,一位老者和一位中年,拾级而上。
老者黑发红面,身材高大,手持一根老梨木的拐棍,以作扶杖,一步步走得极慢,却又极稳。
他身后那中年人,面白无须,头发朝后梳拢,气质儒雅,只有一腿微疾,破坏了整体的形象,手持一张宽大的报纸,跟在老人身后,边走边诵。
深山葱郁,老林深幽,好在这玉汤山乃是京郊的一处名山,其间已无虎豹豺狼之类的猛兽,倒是瑞兽佳禽,偶有出没,兽鸣清发,鸟啼啾啾,时而出没草丛,时而横掠枝头,倒是点缀出绝佳的山林野趣。
是时,正是清晨,旭日初升,辉洒万里,不过,这玉汤山海拔虽然不高,植被却是极密,古木参天,郁郁葱葱,再烈的日头,到得此处,映在地上,也成了星光点点,难以赠温送暖,只娱人耳目尔。
又过片刻,中年人止住了诵读,将报纸一折,持在手中,紧走几步,赶上老者,和其并肩而行,“爸爸,您说薛家老三是不是孙猴子转世,要不然他怎么就这么能闹腾,到哪儿都不消停啊,想当初,我去给安远大哥祝寿,那是第一次见那小子,当时,我还觉得安远大哥家的这小子颇有他的风采,沉稳大气,再后来,回去一了解这小子的过往,简直颠覆我对现在年轻人的认识啊,真是满脑子天马行空的思想,而更重要的是,这小子竟敢把他这不切实际的思想,付诸行动,化作实践,实在是胆大包天,爸爸,我看这小子纯是孙猴子下凡,实在是太闹腾了,压根儿不怕捅破天,我看我得知会安远大哥一声。”
中年人嘟囔许久,老人不曾接话,只稳步缓行而上,待听到此处,终于用带着浓重蜀中味儿的腔调开了言:“你要知会安远做啥子嘛?”
中年人一挥报纸,“做啥子?爸爸,您这不是明知故问嘛,当然是跟安远大哥打声招呼,把那混小子收束回来,太能折腾了,我承认那小子是聪明,可还是缺乏砥砺,我看还得收在京城磨上三五年,他身上那股劲儿,不给磨下去,就不能再放他下去,做官哪有像他那样的。”
“那你说做官得像哪样儿,该学你?整天在社科院,交游往来,搞那套平生束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老人声非疾厉,面非沉冷,可就是这样淡淡一句反问,变让身侧的中年人额头起了细碎的汗粒。
话至此处,这老人和中年人的身份不言自明,正是老首长,和那位南方同志。却说南方同志归国后,并未踏入仕途,而是依旧走他的科研路子,在社科院挂了个散职。而他方才批评的正是薛向,因为他和老首长可以说是被薛老三搅合的那事儿,给生生弄进这玉汤山的。
原来,前日,萧山县召开临时人民大表大会,通过了那三项决议之后,立时便被萧山县上报了花原地委,尔后,花原地委上报辽东省委,短短数个小时之内,便直达了中央。
如此惊天动地的火爆消息,自是绝佳新闻素材,更何况在这个改革肇始,争论不休的局面之下,任何创新举措,都会受到铺天盖地的质疑和讨论,眼下萧山县干的可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儿,简直可以和那次会议相提并论了,各大党报、国刊,焉有放过的道理。
短短一日,也就是昨天,萧山县三项惠民政策,立时成了全国最火爆的消息。
叫好者,有之;叫骂者,也是不少;但最有影响力和决定力的中央上层,却是一时失声,便是那些国家喉舌——党报国刊们,在就此事做新闻报道时,也只是尽可能地描述萧山县的变迁,以及陈述此项决策通过的事实,却是决口不敢似平时那般对任何事都敢品头论足。
却说这些国字号的媒体一时失去而来立场,究其根源,还是免农税这个问题太敏感,而挑起这事儿的又是那位最擅长搞大辩论的活祖宗。是以,喉舌们一来摸不准领导如何思忖,二来,又怕品头论足一番后,坠入那位最擅长攻击的薛三篇彀中,有此顾虑,自然就剩了慎言慎行一途。
细说来,如今,已是实行改革开放后的第四个年头了,共和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的成就不小,但上层建筑和经济发展的不协调,却越发得明显了,关于改革的话题自然也越来越多了起来,而话题一多,各种论调自然也就多了,反对的声音便再次若隐若现起来。
是以,只要精通高层政治的,便知道眼下是个敏感时刻,没有明显的风向,谁都不会胡乱说话。
第三百八十四章 双龙会
党报喉舌们是有话不敢说,自然得请示上级大佬们,可事关重大,上级大佬们自也不会胡乱发出指示,只得层层上报,千条溪流归大海,自然全得拢到了老首长处,因为他才是主导改革的核心人物,再加上薛老三系出薛安远门下,天然被视作老首长子弟。
更何况,顶层的那些人,都知道老首长似乎挺待见薛老三,前次薛老三抢亲,老首长也不过说了句“年轻真好”,分明是袒护到了极点,是以,关乎到这小子的事儿,谁也不好擅下论断。
因此,诸位大佬便寻上老首长的门来!要说一个,两个到得梅园,老首长说不得还热情接待一番,可一天下来,迎来送往接见了十几拨,渐渐老首长有些不耐烦了,便搬到薛老三屋后的这玉汤山深处来了,这里,原本就是老首长一处秘密山居。
老首长来此,南方同志自然要膝前尽孝,跟了过来。
昨日,众位大佬登门,他也在场,虽然众位大佬说话,云山雾绕,他也听清了一二,总体还是认为那小子瞎胡闹。其实,南方同志和众位大佬的意见大略相近,认为薛向此举太过冒失。他们这些身居高位之辈,到底不似普通百姓,前者更关心国家的整体利益,而后者,更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
听起来,有些矛盾,国家利益怎么和老百姓利益相矛盾了呢?
可事实就是如此!
试想想,如果全国都不征农税,所谓最广大的老百姓——农民的日子岂不好过许多,而国家机器似乎也能勉力维持。可当道诸公要的岂是勉力维持,他们要的是国富民强,让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要做到这些,以农哺工,强化工业,建立工业强国,乃是必由之路。
可偏偏时下的共和国百废待兴,底子薄弱,唯一能够刮出油水,哺乳工业的,也就是十亿农民,二十亿亩土地。
而现如今,薛老三来了招免农税,这岂不是大有搅得天下大乱之势。
试想想,你一个小小边陲之地,荒野小县,免除了农税,让不让全国农民眼热?况且,真要第一个免除农税,也轮不到你小小萧山啊,若论政府财力,远的有共和国经济中心明珠市,近的有老牌港运强市连港市,人家两地哪个财力不比你萧山雄厚,哪个不能以一己之力,免税辖区的农税,人家不做,那是顾全大局,知道以农哺工,乃是不可言道的国策,偏偏你小小萧山跳出来,唱了这出大戏。
而老百姓知道什么,天下从来是唯不患寡而患不均,老百姓更不会听本地政府解释萧山有大棚蔬菜,农业情况不同,只会生出别样心思。
再者,你小小萧山这一免税,真真是捅了马蜂窝,给那些经济强市惹了天大的麻烦,人家是免还是不免?要免的话,会不会风波继续扩大化,倒逼全国推行此策,若全国真推行此策,国家建设还要不要搞?
所以,南方同志这种自问站在高处,胸怀全局的政治精英,是很不耐烦薛向那般瞎折腾的,在他看来,薛小子把萧山折腾出了十足十的模样,尽可以安生待在位子上,静等高升就是,萧山经济发展了,上对得起国家,下对得起黎庶,何必非要出这风头!
对,在南方同志看来,薛家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