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常年经商,你也该明白蛮人地界最喜欢哪些货物,他们又有什么是能卖出来的,说经我听听。”
  李安仁知道问到了正题,小心答道:“回通判,这些不能一概论,学生大致说一下。若是羁縻州县的化内蛮人,普通百姓最需要的是内地产的盐米,尤其是食盐,向来是贸易大宗。不过最近这些年来,交趾向我大宋所属的州峒卖私盐不少,生意便有些难做了。至于蛮酋,他们爱的是内地宝货,诸如绫罗缎匹,金银锡器,都是他们所钟爱。至于茶这一项,虽然蛮人日常也少不了,但以前多是从大理贩来,我们很少做这生意。直到通判这里制茶,学生才试着运到蛮人那里去卖,倒是出乎意外的兴隆。”
  徐平点头道:“这周围闷热潮湿,先前的茶容易腐败,我新制的茶砖不怕放,越陈越香,这点你要跟他们讲清楚。你接着说。”
  “通判说的是,学生也试过了,这茶再是阴雨天也放不坏,却没想到是通判专门制出来的,这样大理茶就比不过了。——至于化外蛮人,他们除了化内蛮酋喜欢的东西之外,还爱买内地书籍,佛经最好卖,价比黄金。除了佛经也爱买内地印的儒家典籍,尤其是大理、罗殿、西南蕃,自王室以下,都爱搜罗中原典籍,尤以西南蕃为最,举国上下,能华言,能写汉字。”
  西南蕃地近后世的贵州,有三国时诸葛丞相留下来的驻军,千百年繁衍下来,人数已经不少。虽然算是蕃人了,汉文化还是保存下来,算是周围各蛮国中文化程度最高的。
  “这些地方,当然还有其他地方,又产什么东西运出来呢?”
  “大宋所属州峒,宝货首推金银朱砂,几乎各地都产。除此之外,便是各种名贵药材,诸如蛤蚧、犀角、麝香,每年产的也不少。再就是大理产的大理马,周围卖的也不少,邕州也买一些。最大宗的是纻布,在中原也有名气,运出来获利也不少。”
  山里产的果然都是畅销品,从官方来说,邕州地处偏远,钱粮布匹运输不便,都是折成金银上供,从蛮人那里换成本低不少。其它的也是名贵品,运出来就不愁卖。因为气候适合苎麻生长,纻布的产量也大,在棉布推广之前这是中国大宗的纺织品,邕州产的又精,算是名牌产品。
  徐平最心动的还是大理马,搞规模经济没动力不行,牛有其局限性,马的使用就灵活多了。不过此时右江地区还没开发,发展比左江落后得多,大理马没有路线成规模地引进,是个麻烦。
  聊过这些,又喝了一会茶,徐平对李安仁道:“你随着我来,看看这里有什么适合卖到蛮人那里的,以后这生意就以为主,招揽其他商户来,价格也会比你高,我还给你抽成。”
  听到这个,李安仁急忙起来,喜滋滋地道谢。有官方做背景,生意就好做了许多。徐平作为邕州通判,握着邕州的经济命脉,更是方便。
  一出门,滚滚热浪扑面而来,整个身子好似一下就被蒸熟了。
  李安仁皱了下眉头,无比怀念地看了看身后凉风习习的屋子,叹口气随着徐平向外走去。
  院子里也有几株树,多是从其它地方移来,枝叶还没展开,挡不住什么阳光。只有一株大榕树是原生在这里,在院中洒下一片荫凉。
  可惜岭南的天气比不得中原,热天荫凉底下一样呆不住,院中一个人都没有,宁静地让人觉得心慌。
  穿过院子,李安仁随着徐平来到了西边的一间厢房门外。
  徐平把门一推开,就听见里面秀秀的声音:“官人快进来,把门关上,这热气涌进来好恼人!”
  李安仁听见,急忙快走几步,随着徐平进了屋子,随手关上房门。
  这间屋里也通了凉气,虽然没有刚才的客厅凉快,也荡尽了暑气,让人能够舒服得呆下去。
  屋子中央摆了几张桌子,上面摆满了各种物品,琳琅满目,每样物品前还放了一张纸片,上面写得有字。
  桌子后面,站着秀秀和高大全,收拾得整整齐齐。
  李安仁看着好奇,不知道是个什么意思,看着徐平。
  徐平伸了伸手:“随便看,觉得什么合适卖告诉我。”
  李安仁没见过这种场面,满心疑惑地走上前去,先走到自己熟悉的茶砖前边。桌子上五块茶砖垒起来,前面放着一张小纸片,用工整的字写着:“陈化茶砖,重五斤。此茶耐储存,不怕潮湿天气,越陈越香,擅解油腻。”
  再看旁边,是三个泡椒坛子,前面纸上写着:“精制泡椒,味辛辣,耐储存,可放多年不坏。开胃,排毒。”
  李安仁看得新奇,一样一样挨着看过去。
  又有各种铁器,都是铁锅、铁铲之类,倒是没有农具。然后是各种锡制的壶、碗、杯之类,用来盛东西的。再过去竟然还有几种干鱼干肉,都经过了熏制,也能经年陈放。
  转到另一边,首先就是两坛白酒,前面纸写着:“新制白酒,香浓而性烈。酒性强,少饮即醉,能排毒。”
  李安仁仔细地看了又看,忍不住回头问徐平:“通判,这酒也卖?我听说邕州城里只有遇仙楼有这酒,不分销给其它酒户。”
  “卖,当然卖!”徐平走上前来道,“不过这酒没有遇仙楼的酒那么香醇,烈还是一样烈的。现在的数量还不多,只能卖出去让蛮人尝尝味道,再过几个月,那就要多少有多少,敞开了卖!”
  职田里的玉米已经收了,徐平正在扩大面积,尤其是山间的小地块不适合种其他作物的,都种上了玉米。再过几个月收了下季玉米,白酒就可以大规模生产了。玉米酒比不了高粱酒香醇,但适合山里人的口味,销路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再说等到甘蔗开始榨糖,剩下的糖蜜也可以用来制造酒精,用高粱酒的酒糟串香,也可以大量生产。
  李安仁看了又看,心里盘算,蛮人都好喝酒,如果真能大量地运进山里去,还真是一条新的财路。就怕到时徐平出货的价格太高,蛮人的购买力有限,量做不起来。
  白酒的旁边是两个小瓶,李安仁没看纸上写的什么,随手拿起一个,把盖子打开,一股刺鼻的气味就冲了出来,奇怪的是并不难闻。
  看里面黄绿色的膏状物,李安仁好奇地问徐平:“这是香料?”
  “我来说!我来说!”
  不等徐平开口,秀秀欢快地跑过来,指着小瓶子道:“这可不是香料,这是我们官人特制的灵药。你拿的这一瓶啊,叫作清凉油,闻一闻神清气爽,若是身上什么地方被蚊蝇叮了,只要抹上一点点,就再也不痒啦!晚上睡觉的时候,只要抹上一点,蚊子也不叮你,那才睡得香!”
  说完,又拿起旁边一瓶,打开盖子给李安仁看,口中道:“我拿的这一瓶,叫作藿香正气水。你闻闻,是不是有酒的味道?没错,这里面可是用了不少的烈酒,可珍贵了!像今天的天气,人如果在外面,头上面火辣辣的太阳烤着,地上水汽蒸腾,人容易中暑不是?不要怕,只要觉得头晕不适,这么一小瓶喝下去,就没事啦!活蹦乱跳地该干嘛干嘛!你说这是不是好东西?”
  徐平听见秀秀叽哩呱啦这一通话,哭笑不得:“秀秀,你这乱七八糟的一通话,是从谁那里学来的?不过话说回来,还真是那么回事。”
  秀秀道:“我自己想的啊!我们来到邕州,可全靠了这两样东西,没病没灾的,这还不是灵药?”
  李安仁把两个小瓶都拿到手里,看了又看,闻了又闻,满腹狐疑地问:“世上真有这种灵药?这比金子还贵重啊!”


第24章 烦心事
  到了十月,邕州的天气却欲发热了起来,根本看不见秋天的影子。
  徐平一进州衙,便有公吏迎上来道:“通判可算来了,张运判和曹知州在长州厅等了有些时候了,小的这便带你去!”
  六月的时候,次相张知白在任上去世,参知政事张士逊接任次相。就在同月,王惟正抱怨广西转运使司人手缺少的事情也有了结果,朝廷任命张存为广南西路转运司判官。转运司的副使和判官职掌基本相同,资历深职位高的便为转运副使,资历浅的则为判官,都是转运使的副手。两个职位只置一个,有了副使就不设判官,设了判官则不置转运副使。
  张存上任之后与王惟正划分了巡视区域,今年的邕州归张存巡视,下年来的则是王惟正,每两年的时间两个人都要巡遍整路。
  这个季节正是收获甘蔗的时候,徐平忙得不可开交,整月都不回邕州一趟,曹克明专门派了人去如和才把徐平叫了回来。
  裹着浑身蒸腾的热气,徐平进了长官厅。
  一进门,阵阵凉风扑面而来,把徐平身上的暑气一下扑灭了,徐平禁不住打了个寒颤。
  正位上坐着一位四十多岁的官员,中等身材,面色白净,三络黑髯,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不怒自威。
  旁边曹克明穿着便服陪坐,神情严肃,面上没有一丝喜色。
  徐平见不是路数,急忙上前向两人见礼,道:“上官莅临巡视,下官未及远迎,怠慢之处,万望恕罪!”
  张存点了点头,旁边曹克明道:“徐通判坐下说话。”
  徐平在下首坐了,张存才道:“徐通判,你与曹知州同理州政,州里军事民事多少大事,怎么能够不在州里坐镇,一天到晚都在下面的如和县?”
  徐平忙站起来答道:“回上官,下官在如和县开了些田招人垦屯,今年刚刚开始,不得不在那里盯着。州里一般事务,都委了周判官代理,有什么要紧事自然去如和县与我商量,两地相隔不远,也从未耽搁了什么。”
  张存皱着眉头道:“若只是如此也还罢了,不瞒徐通判,我还听到了一些闲言闲语,说你在如和县可不仅仅为了公事!”
  徐平的心沉了下去,这是招自己回来兴师问罪了。可自己在如和县那里没做什么出格的事啊,辛苦做的各种生意都为国家做贡献了,账目清清楚楚,一文钱都没进自己腰包,想起来徐平就觉得委屈。除了这个,关于自己的还有什么传言?天地良心,自己可是强捏着鼻子在邕州做个大宋的模范官员呢!
  想到这里朗声道:“下官在如和,开田地,修堤坝,招户口,件件事情都做在明处,账目清楚,也不怕人查。运判说的闲言,还请说在明处!”
  听了徐平的话,张存的脸色竟然缓和下来:“通判坐下说话吧。——你说的这些,本官也都早有耳闻,账目我已命手下吏人检点过,没有什么差池。关于你的闲言与公事无关,徐通判,你少年在外为官,私下里要检点些!”
  徐平刚坐下,听见张存的话,腾地又站了起来:“运判,这话可千万与我说清楚!下官在如和,那是日夜操劳,席不安枕,于公于私,自认从未做过任何见不得人的事!什么闲言,我可从没听过!”
  张存跟曹克明对视一眼,对徐平温声道:“既然你这样说,那说明你心里明白,没被蒙蔽了眼睛。这样最好,只要今后你自己小心在意,不要行差踏错,以前的事情就不用谈了。”
  “别啊,怎么能不谈了!运判,您千万说清楚,什么流言我自己都不知道,说出去不是被人笑话!”
  徐平说到这里,转身看着曹克明道:“曹知州肯定知道,看样子说不定就是你跟运判说的,你可千万告诉我,我好小心点以后别真犯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