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3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易。
  这个问题是以前没朝这个方向想,徐平一提吕夷简就明白过来,都不用去研究各种数据,他知道徐平说的必然与事实相差不远。
  可知道了之后又能怎么办呢呢?废沿边入中,改成官收官运?以前不就是因为采用官府纲运的形式成本太高,才改成让商贾入中的吗?商贾运粮价格只有官运成本的一半,只要这个成本降不下来,再多的理由也废不掉沿边入中法,多出来的钱就没地方找补。
  徐平调邕州桥道兵入京,就能把官运的成本降下来?吕夷简不信。
  据说在邕州,徐平进军交趾,也曾经运输过近十万人的军粮。可邕州是邕州,陕西是陕西,地理不同,面临的问题也不同。
  京师至陕西大宗货物运输走的是黄河,河道险崚,而且泥沙又多,船很容易坏,虽然设有三门白波发运使专门管理,依然问题不断。过了陕州之后,反而可以借助渭河,运输成本又降了下来。所以商贾入中的粮草,必然是要避过这一段路,才有利可图。
  而且还有一点,此时每年还从陕西向内地运粮数十万石,也就是说一边向外运着,一边又鼓励商人向边地输入,政策相当滑稽。说来说去,无非是要用关中的物力支撑京西洛阳一带,而边境缺粮的关键不在关中,而是交通恶劣的沿边州县。用入中法,官方不过是把费用摊在了茶上,不管各方怎么分肥,反正就是这些茶利,官府并不额外掏钱。
  想起这里面牵扯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吕夷简心里暗暗摇头,觉得徐平把这个问题捅出来实在是并不明智。朝廷里为官,有的事情要说,有的事情不能说,因为说出来解决不了存在的问题,最终还是自己倒霉。
  徐平作为盐铁副使,把茶法涉及到的沿边入中这个大脓包捅破,对他自己有什么好处?如果不能想出妥善的办法解决,反而会让他的仕途受阻,怎么看都不明智。
  张士逊可没有吕夷简这种统筹全局的能力,他也想不了那么多,坐在凳子上想来想去,最后道:“这个徐平少年高官,仕途顺风顺水惯了,回到京里就好说这些大话,耸人听闻!孙姡Р璺ㄐ辛苏庑┠辏锥舜陨丫搅瞬坏貌桓牡木车兀衲芤蛭庖环皇裁锤莸幕熬驮莼合吕矗〔恍校璺ɑ故且模 
  再次入相,难得有现在没人牵制的局面,张士逊还要借着改革茶法巩固一下自己的地位呢,岂能因为徐平的一道奏章就停下来。而且旧茶法确实有很多毛病,沿边入中的虚估过高,商贾得利,官府背骂名,还没一文钱入账,已经无法继续下去。
  吕夷简道:“茶法自然可以改,不过,顺之啊,圣上面前提到改茶法的时候,万不可提徐平奏章所说的事。他要调邕州桥道厢军入京,那便由他去好了。”
  “为何?徐平少年得志,此番正要挫挫他的锐气,不要在朝廷里惹事!”
  吕夷简笑笑不语。徐平有什么锐气好挫的?
  邕州那种边疆瘴疠之地六年,有几个官员能够忍下来?天圣年间因为刘太后不喜欢他,没少受挫折,哪里算得上什么少年得志。徐平的年龄是不大,可那是因为他中进士的时候年轻,入仕为官已经七八年了,早已算得上官场老手,还真当他少年无知啊。
  张士逊与吕夷简是儿女亲家,两人私交相当不错,政治立场上也没有什么分歧,跟李迪为相的时候相比,现在政事堂里的关系融洽很多。但不管怎么说,多一个人掣肘吕夷简还是觉得有些不舒服,天圣年间独相的日子才是最适合他的。所以张士逊要自己作死吕夷简并不拦着,说不定自己还有再次独相的机会呢。
  徐平自决定利用三司刻书司制造一下钱法的舆论,好好考虑了一下步骤。就在政事堂里讨论茶法改革的时候,他也把监左藏库的韩琦找到了三司条例偏修所。
  在偏厅里喝着茶,韩琦不断地打量周围,口中道:“云行这个地方真是不错,地方整洁,人员也都井井有条。而且刚刚进来的时候,我看在这里当值的还正在吃饭,人人荤素齐全,可比我们这些只能出去吃些汤饼的强多了。”
  徐平笑道:“要不稚圭也调到这里来?反正你也是三司的人,只要省主点头,明天就可以到条例所来了。”
  “算了吧,我也只能想想。左藏库比不了其他地方,一刻都离不了人,不定什么时候就有人支领钱物,我哪里走得开。”
  左藏库就是大宋的国库,里面的很多东西要想领出来都要韩琦确认,不像勾院磨勘司之类,事情可以交给手下的吏人。徐平也就是说说,知道韩琦挪不出时间来。
  至于韩琦羡慕的吃饭,是徐平给手下的福利,相当于他前世的机关食堂。这个年代的人不习惯吃午饭,但官员们早上起得早,到了中午怎么可能扛得住饿?这便是周围御街上小贩们的生意了。
  新衙门开张,自然要有点特色,让调到衙门来的人有点归属感。徐平便依照当年在邕州的做法,在条例所开设了食堂,还特意把公用餐具用高温消毒。对于很多家境一般的官吏来说,中午这一顿工作餐有菜有肉,就当是改善生活了,也对新衙门感到亲切。
  惟一的问题,这样做了之后公使钱花得太快,徐平必须要赶紧找到来钱的路子,不然可能得自己贴钱进去,那样就不好看了,会成为别人口中的笑话。
  喝了会茶,谈了会闲天,韩琦问徐平:“不知云行找我来有什么事情?”
  “是这样,最近我新铸了一种小铁钱,耐锈耐蚀,想在内地推行。这就涉及到钱法上面,头绪太过纷乱,一时难以理得清楚。所谓一人计短,众人计长,我便想集中我们这些人众人之力,把钱法的事情搞个清楚,三司刻成书分发朝里大臣。令尊在川峡主持财计多年,那里铁钱通行参与甚多,便想请你写一写西蜀铁钱的事,以为参考。”
  韩琦的父亲韩国华曾经做过峡路转运使,参与过四川一带铁钱的改革。徐平要发行铁钱,通行铁钱的四川钱法就不能不提,刚好有韩琦,便就找他来写。
  子记父功,是这个年代提倡的事情。韩琦想了一会,便就答应下来。虽然韩琦四岁的时候父亲就已经去世,但总有一些书信留下来,还可以问家人朋友和父亲的同僚,资料收集并不困难。再说这也不是记韩国华一个人的事情,韩琦主持左藏库,对国家财政了解得也算透彻,算是个合适的人选。
  答应之后,韩琦问徐平:“不知你什么时候要刻书?看看时间还剩多少,我才好决定写的详略,不要到时候不中格式。”
  “过了上元节就要出第一本,不过你还是写得越详尽越好。时间来不及的话,便先写个总序,剩余的内容可以在第二本里接着。”


第100章 铸钱
  韩琦听说还有第二本,奇道:“怎么,你这里刻书不是一次刻完,还要一本一本地出吗?丛书有不少,新出的集子却没听说有这样的。”
  徐平道:“这有什么,我打算半月出一本,什么时候把钱法的事情讲清楚了,什么时候才停下来。大家看了前边出的书,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在下一本写出来。”
  “这倒也新鲜,云行总是能想出这些稀奇古怪的法子。”韩琦摇着头笑,“不过这样一来,就不知道刻工刻版来不来得及,只怕费用也是不菲。”
  “担心这个干什么!我有活字,排版并废不了多少功夫。而且排字的人本来就是雇在那里排其他书的,只是抽空排一下我们的书而已。”
  韩琦一拍桌子:“倒是忘了那活字法是你先提出来的,如何会自己不用?不过京师这里活字印的书品相不行,远比不上镂版印的。你在邕州用活字印的书我也看过,品相就比京师的好得多,想来必有诀窍。”
  “无非是纸和墨,京师这里的工匠印雕版的书习惯了,还不擅长活字。”
  徐平在邕州用的是油墨,纸也是精制过的,怎么是京城里的书坊能比的?用雕版的工艺印活字品相当然要差,这也是只有一些公文使用的原因。不过现在徐平回京了,新的三司刻书局必会引领新的潮流。
  与韩琦又说一些文章中涉及到的内容,徐平突然一惊:“对了,今天省主和几位副使约好了去看铸新的铁钱,时间快要到了,我要去准备。对了,稚圭如果无事,便也一起随着去看一看,看哪里有不对的,提一提意见。”
  反正已经出来了,韩琦便也放开。既然要写西蜀铁钱的发展史,那么新的铁钱怎么铸岂能不看,对徐平道:“好,那我们便一起去。”
  两人离了编修所,走不多远,便就到了铸钱监。这些本来就都在三司属下,并没有超出三司的范围。
  郭谘早已在铸钱监里忙碌,指挥着工匠里里外外,搬炭开炉,冬天里忙出一身汗。
  徐平互相介绍了韩琦和郭谘两人,便站在一边看着郭谘忙碌。
  郭谘擦一擦汗,对徐平道:“副使,这里马上就要开炉了,里面的秘药是不是也要开始准备?免得到时钱铸出来,来不及。”
  “无妨,等省主几人来了再准备不迟,也好让他们看着心安。你只管指挥着铸钱就是,记得小心看着,不要铸太多废钱出来。”
  郭谘应了,去看住工匠。
  此时太阳滑过中天,柔和了很多,阳光洒在身上还是暖洋洋的。郭咨聚精会神地站在工匠身旁,看着通红的炉火,炉子里的铁块慢慢化为红红的铁水。
  徐平也想过把制钱的方法从铸造改为锻造,不过那关系到材料和设备,不是急切间能够完成的事情。而现在他要尽快做出一些成绩来,增加看好自己的人的信心。
  入口处传来喧哗声,三司使寇呕Р扛笔雇跷┱投戎Ц笔估罾终于到了。
  徐平三人忙上前见过了礼,引着来的三人到了铸钱工地。
  站在炉边看了一小会,寇实溃骸靶旄笔梗闼档拿匾┯忻挥凶急负茫俊
  徐平忙道:“正等着省主过来,才好调试,诸位随我来。”
  说完,当先走向旁边的三间房子。
  这些人过来不是看铸钱的,那他们早就看过不知多少遍,没什么稀奇。他们来是看徐平所谓的秘药是个什么东西,到底有什么神奇的魔力,能够让铁钱变黑,不怕锈蚀。
  进了屋子,寇谎劬涂吹搅说厣匣谷幼诺囊恍┨窳艘幻镀鹄矗迷谘矍白邢缚垂市炱剑骸罢獾厣系奶鞘裁词焙蛑模俊
  “有两个月了,因为当时心里没底,便扔在这屋子里看会不会生锈。”
  寇愕阃罚咽掷锏奶桓跷┱屠罾观看。
  跟在后面的韩琦心里好奇,捡一杖铁钱起来,黑黑地也看不出是什么材料,在手里掂了掂,沉甸甸的。从怀里取了一枚铜钱出来,两边手里各放一枚比较一下,才确认这黑钱是铁的,感觉上还是要比铜钱轻一些。
  徐平快步走上前,吩咐一个跟进来的吏人把架子上的三个大坛子取了下来。
  坛子口打开,一群人都凑过来看,只见坛子里白花花的,有的还略微有些结块。
  李纮道:“徐副使,这坛子里看起来都跟盐相似,不过白了许多。”
  徐平点头:“李副使说得不错,这秘药看起来是像盐,所以要小心存放,就怕有人一不小心,拿回家当盐用了。”
  “看起来着实相像,就是不知道咸不咸——”李纮说着,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