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3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处理不处理?怎么处理?徐平有些迷茫。
  五代十国,中原地区各代相因,政治上层更换频繁,反而造就了一个盘根错节关系复杂无比的下层公吏阶层。上至皇宫里的内侍,下至不起眼的衙门小吏,甚至军队里的中下层军官,往往都是从五代时期一代一代传下来。政权风云变幻,这个阶层却稳如磐石。
  随着太宗时期重用科举出身的文人官员,官吏分离越越严重,一些衙门甚至被公吏把持,官员只是名义上的主官,具体事务全是做事的公吏拿主意。
  面对这样一个阶层,仅仅是有决心整顿是不够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把人换掉之后还得有合适的人接替,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徐平哪怕是有心,一时也是无力,只能慢慢地等机会。
  三月十七,三司刻书局。
  徐平和韩琦王尧臣等人,全都聚集在这里,等着第一本关于钱法的书印出来。
  昨天他们聚在一起商量了各人的文章,最终定稿,让石全彬安排人连夜排版,及时印制。等到明天上元节假期结束,书就要出来,然后送给相关的衙门和官员。
  新生事物,现在是三司赔着本钱印,以后等有了影响,可以让想看的人花钱定阅。甚至在徐平想来,这种内容的刊物,应该是相关衙门用公使钱花公款订。
  石全彬亲自在一边看着,等到印出第一页纸,不等晾干,用手提着回到官厅,交给等在这里的徐平等人。
  徐平接过,石全彬道:“郡侯,看看这书印得可还中意?有没有什么舛误?”
  刻书局里的工匠大多都是请的原来书坊里刻书的人,他们从业多年,校勘这些事情自然没有什么问题,但对于活字的排版还不熟练,黑边字迹模糊等等问题有不少,比现在的雕版印出来的还有差距。
  徐平看过,心里并不太满意,但效果只能靠工匠们慢慢用时间磨经验,嘴时没有说什么,交给了站在一边的韩琦。
  韩琦仔细看过,点头赞叹道:“昨天下午我们才校完书稿,没想到一夜的时间就能印制出来。虽然还是比刻版印出来的书稍差,但这时间却是雕版无论如何也比不上的。”
  几个人传看罢了,都觉得满意。
  徐平对石全彬道:“便先如此吧,吩咐工匠不要印得太快,务必每一页都要印得清楚。你先让匠人印两本样书出来,我们看过,就再印五百本。”
  石全彬去了,徐平道:“大家坐下安心等着吧,样书怎么也要中午才印出来,我们看过之后,便去附近的清风楼里吃酒。”
  坐着喝了一会茶,王尧臣对徐平道:“昨天城里传闻,上元节榷货务查到了公吏勾结交引铺偷偷换茶,是不是真有此事。”
  “不错,我原是想派厢军去防火烛,谁知道就查了这事情出来。人犯都早早就移交了开封府,也不知他们审出了什么没有。”
  当时让韩综派兵巡视场务,徐平本来是听徐昌说起有人要换茶引才起意的,现在真查了事情出来,却无论如何把当初的意图说出来。徐平不贪这点功劳,如果因为这点小事被人忌恨上才真是不值得。
  王尧臣起了头,众人纷纷讨论起了上元节的案件,尤其是牵涉到的张家和杨家,到底朝廷会怎么处理,一个个都兴趣盎然。
  除了徐平之外,这里的都是中下层官员,在京城里住着都不容易,想做生意发财也没有本钱。当官时间长一点的方偕和王彬才有点闲钱,也不过是入股外面质库坐吃利息,交引铺那种动不动就成千上万的生意他们只是听说过,里面的细节并不了解。
  三司官员都是事务官,不像台谏和馆阁词臣一样天天闲着没事,这种事情说起来也就是凑个热闹,并没有准备写个奏章要严惩什么的。
  韩琦稳重,没有参与这事情的讨论,在一边与徐平认真地讨论着钱法。
  一次上元节庆典,左藏库里又出去了不少钱。监左藏库的韩琦看着库里渐渐变空,对新钱法的兴趣越来越浓。
  韩琦道:“过了节,中书必然会讨论新铸铁钱的事宜,云行怎么看?”
  “但愿顺利吧,不要再横生枝节。依西川经验,一铜钱兑五铁钱应该合理,不会出太大的乱子。新钱如果行用,说不定收的税还会多一点。”
  横挑鼻子竖挑眉毛的张士逊现在有麻烦在身,阻力应该不会太大。
  韩琦道:“钱法毕意不是小事,依我估计,可能会选几州试行。开封府首善之区,自然不可能。如果离京城太远又难以掌控,云行,如果真是如此,你可要慎重选择地方。”
  徐平点头:“确实,选到江南两浙去,谁知道到底什么样子。最好选在京西路,正好那里是新茶法的行销区,照顾起来也方便。”
  此时京西路的转运使是王旦的长子王雍,因为王素的关系,跟徐平家里也有来往。有个熟悉的官员主管,徐平操作起来也方便。
  正在徐平等人看着印书的时候,汴河边的酒楼里,刘太师看着眼前站着的几个心腹手下,沉着脸道:“开封府那里有了结果没有?”
  石庆年恭声答道:“回太师,案子已经审理完毕了,不过府公程琳还没视事,要等到明天才能定下来。不过您老宽心,我们巡院里有人已经把这案子做死,没有大事。”
  “嗯,一定吩咐他们做得周全,不能再像前天的事情那样马虎了。”
  石庆年恭声应诺。
  “还有,涉案的吏人家里一定要安排得周全,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这次牵连到了将相之家,朝廷只怕不会善罢甘休,这些人流配免不了的。他们受这一番苦,我们就要照顾好他的家里,万万不可做出落井下石的事来。”
  榷货务的公吏把责任全扛了起来,如果不补偿他们,以后哪里还会有人跟着刘太师做事?再说这些小吏也是亲戚连着亲戚,朋友牵着朋友,有各种情面在。
  问清楚了案件处理的情况,刘太师叹了口气:“不能趁着上元节把茶引全部换掉,日后我们做起来可就难了。一点一点去改账籍,破绽更多不说,迁延日久,这些银钱压在茶引上,周转不灵,耽误多少发财的机会!”
  哪怕到了这个地步,刘太师也没考虑过按照正常程序,把自己手里收到的茶引贴纳实钱去换茶。一是那样得利较低,再一个也没有那么多的现钱去折腾。
  刘太师能够动用的资金数目是可观,但那些大多都不是他自己的钱,最大头还是权贵人家托给干人代管的本钱。这些本钱一旦动了,主家要用周转不过来会惹出大祸。朝廷的钱贪一点偷一点都不是大事,官员有时候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如果是少了官员自己家的钱,可就没那么容易混过去。
  公吏们的力量再大,终究不是铁板一块,如果被有权有势的官员强压下来,必须得扔人出来顶缸,那时谁倒霉可就说不好了。
  这些茶引,他还是要按照旧价换成实茶,不过没了一次换完的机会,只能在以后的日子里蚂蚁搬家,一点一点地让主管公吏改着账换茶。
  想到这头疼事,刘太师一拍桌子:“这个韩综,着实可恶!若不是他穷追到底,哪里会惹出这么多麻烦事来?当时把搬茶的驱赶散了不就结了,却偏偏要抓起来审问。这件事情先跟他记下,以后再惹着我们,必不与他善罢干休!”
  小吏们奈何不了官员,但官员总是要靠他们办事。只要小吏们有心引导,总会让官员弄出漏洞来,到时反咬一口,结果可就难料。


第124章 段云洁的麻烦
  徐平回到城内自己小院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到了开封西城墙上,敛去了光芒,发着红红的光,从里到外都透着亲切。
  在清风楼里喝了一下午的酒,徐平有点醉醺醺的,到了家门前,小厮小心地扶着下了马,直接送到他住的小院里。
  林素娘带着盼盼和父母已经回到了城外的府第,小院显得有些冷清。小厮扶着徐平在院子里的凳子上坐下,打了水来,伺候着洗了脸。
  正在书房里读书的李觏听到动静,出来看见徐平已经趴在石桌上睡着,便拿了书坐在旁边照看,让小厮退了出去。
  今天没有风,傍晚的阳光暖洋洋的,徐平睡得很沉,做着稀奇古怪的梦。
  太阳还没有完全落下山去,刚刚退出小院的小厮突然又进来,对李觏道:“外面有个人来找我们家官人,说是有急事,要不要把官人叫醒?”
  李觏犹豫了一下,对小厮道:“郡侯刚刚睡着,你还是先去外面问清楚,那人有什么事,能不能等明天再来。”
  小厮应了,就要转身出去。
  “怎么回事?怎么回事!”
  正在这时,睡梦中的徐平突然一下醒了过来,茫然地看着面前的李觏和小厮。
  李觏见了徐平的样子,小声道:“先生莫不是做了什么噩梦?”
  “哦,或许是吧——”
  徐平摇了摇脑袋,清醒过来,却发现自己竟然把刚才梦里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一点也想不起来,只是觉得心情有些失落。
  李觏对小厮道:“再去打盆水来,给郡侯洗一把脸。”
  徐平坐着发了一会呆,直到小厮打了水来,洗过了脸,才恢复了清醒。
  小厮倒掉了水,对徐平道:“官人,外面有个人说叫周垂安,说是到府里有事情。”
  “周垂安——快快让他进来!”
  听见这个名字,徐平才想起有一段时间没去看段云洁了。如今徐平不是孤家寡人,年节有各种事情要忙,公事私事,根本就抽不出空来。周垂安来找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段云洁又出了事情。
  不大一会,小厮领着周垂安建来,向徐平行过了礼。
  徐平问道:“可是皇宫后面的小店遇到了麻烦?”
  “禀郡侯,也不能算是多大的事情。自上元节观灯,有个权贵之家的子弟便就赖在了店里,天天在那里纠缠。段家娘子不胜其烦,托我来给郡侯说一声,把那人赶走。”
  周垂安虽然说得并不清楚,徐平心里却知道他的意思。段云洁长得美貌,又天天在店里抛头露面,怎么可能没有人贪图她的美色?好在那家小店经常跟宫里做生意,认识的有权势的内侍颇有几位,再加上周垂安照拂,等闲人招惹都能应付得来。
  这次周垂安亲自来找自己,那就是说这次碰上了不得了的人物。
  站起身来,徐平道:“今夜正好无事,我也有些想念邕州时的口味了,便去那店里喝杯水酒,随便吃一点东西。”
  李觏在邕州的时候自然知道段云洁,却不知道她也到了京城,劝徐平道:“先生酒刚刚醒,若不是紧急的事情,还是歇一晚再去。”
  徐平笑笑:“没事,我自有主意。节后便是省试,你只管安心读书。”
  带了两个随从,徐平骑马随着周垂安出了门。两人没走汴河边的大道,而是走着小路从皇城西边绕过去了。
  过了州西瓦子,路上便就冷清下来,徐平问周垂安:“到底是什么在那里纠缠?都到了这里,你可以跟我说了。”
  “是张仆射家的一位衙内,因为上元夜观灯,见着了段家娘子,便纠缠不休。这两天都从早到晚呆在店里,怎么讲也不肯离开,实在是烦不胜烦。”
  徐平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
  张仆射是去年被撤掉的枢密使张耆,本官尚书左仆射,如今虽然在外面任知州,家却还在开封城里。
  张耆两件事最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