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3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侍领命,急急忙忙去了。
  一般来说,内侍即使传宣口诏也是要有皇上的御笔文字并用印的,不过只是让大臣入宫见驾,顷刻君臣就能面对,这一步骤省略了。晚唐五代传宣口诏是由枢密院负责,所以到这个年代枢密院行下的命令依然称“宣”,后来枢密院和中书门下一样成了外朝,宣口诏就由内侍。内侍显然没什么权威,口诏也就只能用在这些小事上。
  徐平听了赵祯的安排,心里松了一口气。从传宣的人员看,案子只怕是交由御史台和皇城司了,连开封府都绕了过去。御史台和皇城司相对政事堂是独立的,可以不受宰执的干扰,显然赵祯也是担心有外朝大臣牵连进去。
  内侍出去,赵祯才向徐平详细问起案件的经过。
  徐平把这几天查案的经过,以及过程中与几个会同查案人员的猜详细说了一遍。
  此时赵祯的火气慢慢平息下去,听了徐平的话,道:“这些小吏,如此胆大妄为。所谓冰冻三尽,非一日之寒,只怕他们勾结舞弊已经有些年月了。此事之后,各衙门的公吏必须都拣汰一遍,三司如此,其他衙门又岂能置身于外?”
  “陛下说的是。京城各衙门的公吏很多都世代相承,有俗谚曰‘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不能因为小吏们做的事小,就把他们不当一回事。这些小吏把持具体政务,一旦有心作弊,再好的朝政到他们手里也会荒腔走板。他们又直接面对百姓,闹出乱子,败坏的是朝廷的名声,不能马虎啊。”
  赵祯又看了看桌上的状纸,问徐平:“这一次查下去,三司公吏就去了大半。没有小吏们具体做事,日常政务怎么办?你有没有想过?”
  “来宫里的路上微臣也在想这件事。当今之计,微臣以为,只有一边招募公吏,京城里面吏人的传承毕竟多于其他地方,没有入仕的读书人也多。为防再出现这种相互勾结的情弊,大多数的公吏还是要从京城外面来。为了应急,应当从京东和京西两路各州调熟手公吏入京,钱粮上照顾一点,不知合不合适。”
  赵祯道:“天圣年间,曾经有小吏贫困而死,朕问王钦若,他答纵然俸薄,犹当奉公守法。现在看来,王钦若此人奸邪无状,巧言媚上。小吏如此贪婪无度,莫非也与俸禄太薄有关?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如若衣食无忧,那些小吏又怎么会如此大胆无状,以身试法!”
  徐平躬身行礼:“陛下圣明!俸禄以酬辛劳,虽然出自国库,不能滥赏无度,但也不能让忠心做事的人衣食无着。俸不足以养家糊口,无论官吏,自然会用手中的权力来换钱粮,总不能等着饿死。由于小吏贪渎,造成国库钱粮的损失,只怕把比加一点俸禄多上无数倍。此次事后,应该调整公吏的俸禄,过高自然不合适,人的贪欲无穷,民间又有‘升米恩,斗米仇’之说,但总要让他们衣食无忧。凡事都在一个度字,只要适度,再有贪渎情弊自然该重典惩治,如此才能让公吏忠心办事。”
  “此事之后,再招集臣僚商议吧。”赵祯点头表示同感。“对了,除了三司公吏,你不是还准备再新开一些场务,现在三司出事,那里需要的公吏怎么办?”
  “臣请调蔗糖务的一部分公吏入京。臣在邕州六年,好多场务那里已经开办多年,蔗糖务里现在有不少熟手,调来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也好,你在邕州那么多年应该也培养了些人才出来,刚好调进京里效力。”
  正在这时,门外传报李用和入见。
  今夜皇城司正是李用和当值,离得最近,所以来得也最早。
  进来行过礼,赵祯忙吩咐免礼赐座。
  国舅自然是不一样的待遇,徐平站了小半个时辰了,这才沾李用和的光混上座位。
  赵祯对坐下的李用和道:“刚才徐平来报了前两日三司公吏街头闹事的案子,幕后有极大情弊。此事关系甚大,我想由皇城司和御史台会同三司一起办理。”
  李用和躬身道:“臣领命。”
  赵祯点了点头:“我们且等宰相和御史来了一起说。”
  李用和这才转身朝徐平点了点头,算是打个招呼。两家走得近,时常来往,不过在这种场合坐在一起还是第一次,竟然都有点不自在。
  又过了一会,两位宰相吕夷简和王曾与御史中丞韩亿相继到来。
  赵祯介绍了过了情况,把御案上的供状让小黄门传给几人看了。
  三人看罢,互相对视一眼,几乎一起向赵祯道:“此事怎么会如此荒唐?真的已经查清楚了?若是真的,那就不仅是三司,京城里衙门的公吏都要查一遍了!”


第150章 各怀心思
  徐平看吕夷简与王曾和韩亿的表情几乎一样,只能心里暗叹他的演技太好,如果他不知情,大方向上怎么跟那些小吏如此配合?转念一想,或许也不尽然,更有可能的是吕夷简知道小吏们串通舞弊,却没想到能到这个程度。毕竟现在看起来仅仅三司公吏串通起来后的势力,就连宰相看了也害怕。
  赵祯对三人道:“供状就在这里,你们也看到了,这个崔有德已经犯了死罪,徐平答应保他妻女平安他才招认。而且,听说原来同伴派去照顾他妻女的人,乘他入罪的时候却调戏他妻子,这个崔有德心中不愤,才写下这供状。”
  吕夷简吸了口气,拱手禀奏:“既是如此,那就立即安排人手拿人。是不是知会程琳来殿里商议?三司人手不多,办这案子有些勉强。”
  “不必了!人犯本就在开封府,结果连崔有德逼死晋州进士的案情都没有查清,这件案子他们从旁协助就是。还是让御史台和皇城司与三司同办,由皇城司出人手,尽快把人犯捉拿归案。人犯太多,御史台和三司地方狭小,就在皇城司里审问!”
  见赵祯的语气不善,吕夷简不好再说,只好遵旨。
  王曾道:“陛下,事情关联重大,不好一下就满城骚然。依臣之见,还是先从开封府把人犯提出来,几位大臣再次问过,先抓首脑的好。”
  赵祯想想也是,仅凭一个小吏的口供,一下子抓这么多人,如果口供与事实不符朝廷可就尴尬了。点头道:“便如此。夜已经深了,你们去办,有事及时禀奏。”
  众人谢恩,一起通出了延和殿。
  王曾对吕夷简道:“我们还是回政事堂商议,再作定夺。”
  到了这时候,哪怕仅仅是为了摆脱嫌疑,吕夷简也不会再帮小吏说一句话,真对徐平把事情闹大不满,也只能日后再找借口报复。
  两位宰相议定,在场的人全部一起出了大内,到皇城前半部的政堂商议。
  到了政事堂,当值的蔡齐见一下来了这么多人,虽然知道徐平半夜入宫禀奏的必然是大事,也没想到有这么大场面,急忙上前行礼。
  众人分别坐下,吕夷简与王曾商量:“惟今之计,是先把那个小吏崔有德提来,我们再次问过。是不是中书行札子,让皇城司的人去提?”
  王曾道:“正当如此。不过那些小吏消息灵通,提人的时候要小心行事,不能够打草惊蛇。我们先想好用什么借口,不要在开封府衙门闹得沸沸扬扬。”
  徐平见几个人都在那里思索,插嘴道:“依下官之见,不如由御史台出面,只说是白天落第进士闹事,圣上亲自过问,让御史台重审。”
  按说御史台不怎么插手与官员无关的案件,但落第进士怎么也有点身份,又是皇上亲自交待,也说得过去了。
  几位宰执大臣商量一下,觉得可行,便写了一张札子,用了中书的印,交给韩亿。
  王曾道:“御史差可靠的心腹人去,万不可出任何纰漏。”
  韩亿答应。
  王曾又对李用和道:“李刺使派几个信得过的兵士,随着御史台的人去提人。皇城司的人面生,不要让开封府的公吏起了疑心。”
  李用和应诺,与韩亿一起去安排人手。
  吕夷简见两人出去,对王曾摇头:“如此小心,太过小题大做了吧。左右不过是一群小吏舞弊,又不是什么军国大事,开封城里还怕走漏什么消息?只要今夜问清楚,明天一早皇城司的人守着城门,满城搜索就是,还怕他们飞上天去!”
  王曾也不着恼,笑了笑:“从冲撞我们两人的府第,翻转到今天的案情,这些小吏们的手段还不算不上神通广大?小心一些总是好的,一个疏忽,功亏一篑我们怎么交待?”
  蔡齐此时才从徐平口里问明白了案情,也对吕夷简说:“三司的公吏勾结,难保就不牵扯到其他衙门的公吏。这些小吏互相之间都有交情,谁知道哪个会通风报信。”
  吕夷简脸色有些阴沉,今天晚上他的人都不在,只好不再说话。
  夜已经深了,月初又没有月亮,满天的繁星洒下朦胧的光,布满窗子。
  当值的杂吏过来把煤油灯旋亮,又悄悄退了下去。
  徐平一直看着那个杂吏退出门去,迟迟转不过头来。现在他的心里有些过度敏感,看见每一个小吏都觉得是刘太师那伙人的同党。
  不多时韩亿和李用和回来,向两位宰相道:“相公,已经安排了人手去,我们在这里坐等,应该用不了多少时候就能把人提来。”
  吕夷简和王曾两人点了点头。
  政事堂里的气氛有些凝重,没有人再说话,或者闭目养神,或者看着外面的星光发呆,就连当值的属官偶尔有事进来,也都轻手轻脚。
  开封府的衙门离皇城并不远,顺着御街走一两盏茶的功夫就到。
  徐平却觉得这时间过得特别地慢,心里痒痒的,没处抓没处挠,只是觉得现在有个钟表看着就好了,就不会像现在觉得时间已经静止。
  看看身边,就连李用和都微闭双目,面上没有任何表情,徐平只能暗叹,自己的修身养性的功夫还是不到家。别说这些大臣,就连李用和这突然富贵的都比不了。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徐平都忍不住朝着门外看,只觉得太阳就要升起来了,门外终于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
  韩亿出了口气:“人终于提来了!”
  看周围人的表情,徐平才知道其实别人跟他一样难熬,只是强作镇定罢了。其实在其他人的眼里,徐平何尝又不是波澜不惊?还暗赞这年轻人老成呢!
  侍御史蒋堂带着两个兵士,押了崔有德进来,向屋里的人行礼:“下官蒋堂,得皇城司兵士相助,幸不辱使命,把人犯带到了!”
  两个兵士把人犯带到屋里,也向李用和叉手行礼:“刺使,属下交令!”
  屋里的人几乎一起站起身来,看着地上衣衫褴褛的崔有德。


第151章 抓捕
  王曾看地上的崔有德已经处于半昏迷的状态,吩咐一边的杂吏:“去给人犯端口水来喝,等他有力气了,才好问话。”
  杂吏去了,王曾才对吕夷简道:“审问人犯,还是御史台的人做着拿手。一会便由韩中丞审问,吕相公觉得如何?”
  “如此最好!”吕夷简当然没有异议,总不能让两位宰相来问案。
  此时已经快到半夜,东边的天空终于有一个小月牙悄悄地冒了出来,在宝石一般的天幕上面缩头缩脑,好像不敢爬到中天。
  杂吏喂崔有德喝了水,见他睁开眼来,便退到一边。
  韩亿手中拿了先前徐平带来的崔有德的状纸,开始审问崔有德。
  一路问下来,与状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