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3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这些人想的差了,孙七郎的官可不是靠徐平恩荫来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功劳。不管是曾经在邕州参战,还是回京城给皇宫修这修那,他这官给的还低了呢。这小半年忙来忙去给皇宫和京城四处园林建了不少东西,才从三班借职升到三班奉职,孙七郎一直嫌弃官小俸钱少,不能养家糊口,根本就不想做。
  徐平这种寒门出身的进士,家族人口凋零,如果不想浪费恩荫名额,把官荫到家里奴仆身上还是很常见的。有名的如夏竦把家里一个姓鹿的奴仆恩荫为官,这姓鹿的贪财,在赴任的路上妻子产子,因为只有交接之后才开始算差遣的俸钱,刚过三天便逼着上路,结果妻子去世。这位妻子去世前在驿馆的壁上题诗记了这件事,跟咏的布满白壁,后来还有好事者结集出版,称为《鹿奴诗》,流布一时。
  徐平家里是因为有产业,遍布农林牧副渔工商各行各业,在家里做点事比出去当官得到的俸禄还多,还轻松自在,恩荫名额一直空在那里。就连徐昌,宁可留在徐家做个主管,也不想出去做官,当个小使臣的官地位还不如他这郡侯府总管呢。
  如今做了官的两人,高大全凭的是战功,孙七郎靠的是自己手艺,徐家的奴仆做官还真没有占过朝廷的便宜。
  庄客拿了把交椅来,孙七郎在下首坐了。
  王拱辰低声向众人介绍了孙七郎在京城得官的经过,几人才高看他一眼。能够几次三番被皇宫请去修东西的,必然是高手匠人。这高手有了官还不放在眼里,宁愿呆在乡下傲啸山水,又多了几分高人风范,哪里想到孙七郎只是躲懒贪玩而已。
  聊了几句闲话,田里做工的庄客陆续回来。
  吕松走到徐平面前,行礼道:“官人,庄客们都回来了,人手充足,不如与客人一起移步游园,这院里太杂乱了一些。晚上要吃些什么,也请吩咐下来。”
  “好,把车子推出来。过一会让庄客宰一只肥羊,杀几只鸡,做熟了送到游园去。记着羊骨煮烂,羊肉挑好的切好洗净,在园里烤着吃,鸡煮一半熏一半。”
  吕松应诺。
  孙七郎道:“这里还有一只獐子,好肥,哥哥一起让人煮了来!”
  吕松看了看地上的獐子,叫过两个庄客来,扛到一边收拾。
  此时太阳趴在西山上只露出半个脸,晚上的凉风已经起来,吹到众人脸上,带着一种特别的田园风情。
  外出做工的庄客陆陆续续回来,肩扛手提着各种工具,脸上洋溢着笑容,谈着今年的天气,该种什么,地里会有什么收成,能多发多少工钱,还有今天晚饭会吃什么。
  这是这些年轻文官从没有见过的场景,虽然都是只读圣贤书,不知稼穑的人,一时也被这场景所感染,沉得生活充满了希望和生气。
  只有方偕和曹颖叔是当过几任地方官的,对这些见怪不怪。跑了一路,肚子早已经饿了,他们现在只想着把整只羊吞进肚子里去。
  不大一会,几个庄客骑了几辆三轮车到了众人面前,整整齐齐地停了下来。
  王拱辰看得眼都直了,对身边的徐平道:“在庄里我们就是乘这车?前些日子,才准了学士以上在皇城里坐这种车,现在连宰执在皇城里都不骑马了,来去改为乘车。没想到这庄子里还有这种好物,我也能享受得到!”
  按规制只有宰相才可以在皇城骑马,其他官员在衙门之间来去只能撒开步走。皇城的前半部密布各种衙门,说是离得近,动不动还是要走上几里路的。好多官员哪里还能够走得动路,特别是像盛度那种,弯一下腰都难。日常视事,大家都是安坐自己衙门官厅,极少出门去别的衙门。
  三轮车这生意做了好多年了,市场一直不大,只有一些豪门巨富买了回去在家里代步,基本没有骑到街上去的。
  原因也简单,开封的街道,热闹的地方人流拥挤,这车行起来困难。而如果带着导从仪仗清道,这车又不知道按照规制该如何装束,不上不下。
  除非有特旨,官员出行都是要求骑马,妇人才乘车。如果官员乘车就不好带导从仪仗了,而没有人清道,路上挤来挤去还不得把人急死。
  去年徐平回来,有人才想起徐家还做这种车子,一些或者年老或者身体不便的官员便上书要求在皇城内可以使用。最起劲的自然是盛度,走路对他是极大的负担,能少走一步也是好的,三番几次地联合大臣上奏。这事情还在太常礼院讨论过几次,最后觉得与轿子步辇之类区别甚大,才允许皇城里学士以上可以乘坐,而且统一归皇城司管。
  徐平家里的产业已经起来,不靠着这车赚钱了。不过现在这种车子已经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便专门制了十几辆,分别放在中牟庄园和万胜门外府第,拉着客人游玩用。
  见车子过来,孙七郎急忙站起身来,摩拳擦掌,对徐平道:“官人上车,我去骑着到游园。好些年没骑过这车了,竟然还有些想念。”
  徐平笑道:“不要胡闹,你现在也是朝廷命官,身份不比从前,乖乖车上坐着去,让庄客骑着就好。”
  “这小官,罢了,不过带在身上好听一点,家里婆娘高兴。我这一身富贵,全是官赐下来的,蹬个车子有什么!现在虽然吃得好喝得好,却是孤单了许多,远不如当年跟高大全几个人在庄里无忧无虑的日子,多么轻松自在!”
  孙七郎一边说着,一边干净利索地爬上车去,紧紧握住了车把,回头看着徐平。
  想起当年这车子刚有,自己还与徐昌和高大全两个人争这坐这车头的位置。眨眼几年之间,高大全已经成了带兵将领,徐昌在京城里管着徐家无数产业,只剩下自己,还在这庄园里无拘无束,快活过日子,人生的际遇实在是难以预料。


第169章 大块吃肉
  春天的风没有一丝寒气,哪怕是从无边的旷野中吹来,也带着无尽的温柔,让人沉醉,吸一口又神清气爽。
  天边的月亮刚刚露出了头,遥望着满天的繁星,一点一点地向上爬。
  车头的煤油灯映着前面的路,朦朦胧胧,路边不是冒出一丛野花,美丽而又显得有些神秘。偶尔有一朵杨花飘落,恍惚间雪花一样飘荡在黑夜里。
  王拱辰和欧阳修等人坐在三轮车上,看着他们从来没有注意过的乡村的夜色,感受着迎面吹来的春风,都不由得心神激荡。
  徐平坐在孙七郎驾着的车子上,看着已经变得有些陌生的田庄,看着不远处绿油油的麦苗,远处平整的稻田,还有那黑森森的树林,感受到了一种好久没有了的踏实的感觉。
  官场上的日子真是一种煎熬,只有在这农田之间,徐平才能真正放开胸怀,感受到这生命的真实。一离开了田园,生活好像成了一场梦。
  要不了多久,车子都驶入了新修好不久的游园。
  庄客们早已把这里收拾整整齐齐,明灯高照,亮得如同白昼一般。
  上次跟同年聚会,这园子一片光秃秃,让大家来了一次就不想再来,事后徐平下了大力气整治。原来的小池塘里面堆了一座假山,岸边栽了不少花树,还建了长长的游廊。不远处新建了亭台楼阁,楼阁里有十几间客房。
  虽然还是显得粗犷,但现在这园子,已经是说得过去的游园了。
  下了车,徐平请众人到了楼阁前的空地上,分座坐下。
  又对跟着来的吕松道:“取上好的酒来,今夜良辰美景,不醉不休!”
  众人哄然叫好,到了酿酒的行家这里,酒当然是不少了的。
  不要多大一会,庄客便抬了几个酒坛过来,就在众人面前拍开一坛,立刻酒香四溢。
  倒满酒,众人满饮一杯,一起叫好。有不善喝酒的,被这烈酒呛得直咳嗽。
  放下碗,徐平道:“常说喝酒吃肉,光喝酒不吃肉怎么行!抬肉来!”
  庄客们抬了几个大盆,里面装着满满的大块羊肉,有的还带着骨头,一一放在众人面前,一起叉手:“客人慢用!”
  王拱辰瞪大了眼睛,看着眼前的大盆,捅了捅身边的欧阳修:“这庄里吃东西太过粗犷了些,就这么大块肉上来,难道就这样抓着吃?”
  在座这些人的俸禄,如果家庭负担不重,平时喝酒吃肉的钱还是有的。但像这样大盆大块的肉,成坛的上品的酒,就超出了他们的消费能力。
  但读书人总有读书人的矜持,欧阳修皱眉看着面前的肉,不悦地道:“徐副使也是进士出身,读圣贤书,怎么如此不拘小节?”
  王拱辰不以为然:“副使本来就是如此,礼仪小节不怎么在意。永叔,徐副使是带十万兵破人国的人,虽然读书中进士,但也是边关大将出身,跟我们不同。”
  徐平在一边看见,知道这些人既想吃,又注意自己的仪态,便让庄客去端了一盘小刀上来,一一分发给几人,口中道:“乡下地方,吃的不精细。若是在酒楼里,这样大块的肉难免让人笑话,但在乡下场院,肉再切成小丁薄片,也一样惹人笑。诸位难得到乡下一次,且放开胸怀,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这小刀是庄里精制的,甚是锋利,事前已经洗刷得干净,你们只管拿来切肉。”
  方偕等人是在底层打滚多年的人物,听了徐平的话,都拿一把小刀在手,就着刚刚升起来的月光看。只见刀身莹亮,寒气逼人,不由赞一声好刀。
  惟有欧阳修、尹洙和富弼三人,在西京洛阳好吃好喝惯了的,有些不习惯。富弼性情豁达,倒也不以为意,拿刀在手仔细观看。欧阳修和尹洙两人却一直皱着眉,觉得徐平的性子太过随意了些,不是读书人该有的作派。
  孙七郎带着庄客把酒坛里的酒分钟到几个酒壶里,端着壶去给众人满酒。到了欧阳修和尹洙两人面前,见他们阴沉着脸,很不高兴的样子,心里便有些不快。
  勉强把这一轮酒倒完,孙七郎把酒壶一放,对徐平道:“官人与客人喝酒,我去烤肉!今天宰的羊细嫩,肉烤了才好吃。”
  这个年代的肉主要做法一是煮二是烤,不像后世吃法多种多样。尤其是烤肉非常流行,这本就是汉人的传统吃法,解腕尖刀也是常备。不过文人墨客讲究仪态,慢慢不流行这些,把这看成粗汉才会做的事情。
  徐平由着他去,孙七郎也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尽管死活拖着不肯出去任职,但也不再是徐家奴仆。今夜按说他该是跟大家坐在一起的,不过别人看不起他,他也懒得理会别人,尽管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又喝过两巡酒,欧阳修见其他人都吃得痛快,特别是身边的王拱辰,连手里的小刀都不用,直接用手抓着一块肋骨啃得香甜。
  见欧阳修拿着小刀犹豫,王拱辰道:“永叔尝一尝,副使这里养的羊可不比平常城里买到的肉。听说,都是从陕西和河东精选出来的羊种,喂着种出来的上好草料,滋味清香无比,没有一丝一毫的膻气。离了这里,可是再也吃不到了!”
  此时的羊肉,最好的讲究是西北羊,基本是从陕西路赶来,甚至是从党项买来,每年赶到京城都有数万口。次一级是河东羊,也有不少卖到京城。再差的才是河北路和京东京西两路的羊。至于长江以南地区养的羊,这个年代有不少人是认为不能吃的,不但是味道不好,而且认为有毒,对身体不好。后来宋室南迁,没得讲究了,江南就也有好羊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