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3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朝政的时候,也就少了许多顾忌。”
  赵祯听了这话,好一会才勉强点了点头。如果朝廷有了钱财,那还改朝政干什么,之所以说要改革,不就是因为朝廷手里没钱吗?但徐平说到这里了,赵祯也不再直说不对。
  “臣在三司,便为陛下做这三件事。三件事做了,或许也就知道朝政该如何改了,那时再作理论。”


第184章 商业机会
  春天的晚风迎面吹在脸上,有些凉意,却不令人难受,反而神清气爽。
  回崇文院的路上,徐平迎着晚风,只觉得心情一下子轻松了很多。事情说开了以后事情就好办了,自己不参与现在朝政的争论,安心做好三司的事情就好。相对来说这是最好的选择,既避开了政争的漩涡,又能给自己积累政绩与声望。
  在三司任职半年,徐平渐渐熟悉了三司的事务,正是要大展拳脚的时候。前一段时间对衙门具体事务不熟,做事还有些束手束脚,现在事务熟了,人也换了,顾虑也就少了。
  回到崇文院,刚到自己的位子坐下没多久,只见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走过来,手中还捧着什么东西,上前对徐平行礼道:“郡侯,漫漫长夜难挨,我们几个刚刚去州桥上买了馄饨来吃,也给郡侯带了一些回来,正好趁热吃了填填肚子。”
  徐平见来的是天圣二年进士第五人,馆阁校勘、国子监直讲曾公亮,笑笑道:“你们有心了,先放在这里吧,过一会吃。”
  曾公亮把手里的盛馄饨的碗放下,顺势就立在了徐平身边,恭声道:“下官到京城也有些日子了,一向不曾到府上拜见,甚是惭愧。”
  徐平并不怎么招揽士人,自己也不以诗文为名,读书人便没有请教诗文的借口,是以家里杂七杂八的客人一向不多。三司任职,属下的官员多是老成持重,仕宦多年的人,年轻官员很少,请教巴结的事情也少。听了曾公亮的话,不由有些不太明白。
  见徐平面色有些疑惑,曾公亮道:“下官是福建路泉州晋江县人,族里有人到邕州蔗糖务谋生,多蒙郡侯照料,甚是感激。”
  徐平点了点头,没说什么。
  这就是个套近乎的借口,或许他家族里确实有到邕州的,但徐平照料什么的就不过是随口一说罢了。福建路到邕州的以十万计,徐平能照料几个?
  曾公亮又没话找话地说了会闲谈,才问道:“听说明天三司新开的铺子就开张了,不知道里面有什么东西卖?是不是只限零买?”
  说到这里,徐平才知道他过来找自己说话的目的,原来是为了新开铺子的货物。
  曾公亮一切都好,就是有些贪财。中进士之后到越州任会稽知县,本来颇有政绩,结果却因为在县里面置买田地,事发之后被贬去监湖州酒税。由高第进士知县一下子被贬成监当官,曾公亮这个跟头可是栽得不轻。就这还是有本族的熟人,当时任越州幕职的曾巩的父亲曾易占帮他转圜,不然处罚还重。
  官员不得在治下置办产业,不得在治下娶妻纳妾,如果在某地本来有产业,则必须回避,不得到那里任职。这个时候这些规定执行得还是很严的,违犯了处罚也重。这也是为什么徐平在邕州六年,自己家里却没有在那里进行过任何商业活动,官场上小心无大错。
  好在曾公亮出身官宦世家,他父亲曾会是前朝进士,已经升至刑部郎中,官场上认识不少人,帮着他慢慢摆脱罪嫌。到了今年,终于得了馆职,在国子监任个差事。
  听了曾公亮的话,徐平笑道:“铺子里主卖新开场务产的各种货物,兼营一些从其他地方收来的稀奇宝货,东西还是不少的。怎么,你想贩些货物回乡去卖?铺子不只只是零售,一次买得多,还有折扣呢。”
  像煤油灯这些从邕州传来的新奇玩意,在京城里现在也像宝贝一样,只有大富大贵的人家才用得起。新开的场务听说产的东西比邕州花样还多,好多人都打上了主意。哪个官员家里没有几个闲人,趁着新兴事务刚刚出现,利用自己在京城当官的便利向家乡倒腾这些玩意,怎么也能赚上几个钱。
  这是稳赚不赔的生意,早就有好几个人来找过徐平了。曾公亮今天晚上来找,只是以前实在没有机会而已。
  听了徐平的话,曾公亮也没有些不好意思:“不瞒郡侯,下官正是有这想法。京城里面物价腾贵,住着着实不易。我的弟弟正好在京城里闲着无事,买些货物回福建路,也能赚几个辛苦钱,补充家用。”
  “这样想的可不只你一个人,先前已经有好多人找过我了,准备做这生意。福建路也有几位官员哦,不过泉州的倒是没有。不过这事情我不反对,也不插手,你们只要是走的正常路子,便就没事。明天一早,你便到铺子里找当值的主管,看好了什么,直接让他派人到库房去取,记得早早找好搬运的人手。”
  曾公亮忙道:“多谢郡侯指点。”
  徐平又道:“我教你一个乖,先前我没想到要做这生意的官员这么多,我也没有跟他们特别提起,现在倒是便宜了你。城里有七个铺子,同时开张,因为离着近,估计相国寺那里的铺子去的官员最多,必然会一下忙不过来。你就不要去那里跟他们挤了,找个离得远一点,比如城北或者城东的铺子那里去,反正货物都一样。”
  “下官明白了,多谢郡侯!”
  这有什么,三司开铺子,只是要卖掉货物,哪里会管到底是谁来买的。官员可以在任职的地方置办产业的,惟有两京,开封和洛阳。这两个地方特殊,有不少衙门盯着,不怕他们耍出什么花头来。以后说不定会有不少官员做这生意,毕竟方便。
  京城物价贵,虽然由于没有职田,与地方官员相比多了些补贴,但对中下层官员来说,远不能让他们一家人衣食无忧。有这种生意做着,也算补贴。
  当然这些官员做生意远不如专业的商贾,最后商路还是会被商人把持。但等到那个时候市场打开了,三司自己便就会把商业网络扩展出去。讲竞争力商贾自然是比不过三司的,只要防好了三司里面的人以权谋私,公平竞争也不怕。


第185章 三司商铺
  天刚蒙蒙亮,曾公亮便和弟弟带着三个可靠的仆人,急急向城北行去。
  三月清晨的汴梁城,到处都是浓浓的雾气,在路上走不大一会,就被打湿了身子。路上的行人不多,只有早起的小贩急急匆匆地在雾气里穿行。
  曾公亮有些心焦,对身边的人道:“都走得快些,今天三司新铺子开张,去的人必然多。我们不能及时赶去,不定就有看中的货物被人挑走了!京城回一趟福建可不容易,一定要选好带的货物,又要轻便,又要值钱,可是马虎不得!”
  几个人诺诺连声,加快了脚步。
  绕到城西,刚过了州西瓦子,就听到北边传来惊天动地的噼里啪啦的声音。
  一个仆人不由停住脚步,疑神疑鬼地道:“前边什么声音?莫不是出了什么事情?”
  “那是新铺子开张放的烟花爆竹,又热闹,又喜庆,还能招揽客人。三司开铺子是什么手笔?自然跟普通人家不同!我们也买一些回去,等到福建的铺子开起来的时候用!”
  曾公亮是见过上元节烟花的,又早就跟人打听了三司铺子开的底细,可不会像仆人那样乱猜疑。要说鞭炮也真是个好东西,放了热闹驱邪不说,还能招人过来。
  众人加快脚步,向城的北方行去。
  相国寺左近,州桥不远,朝着汴河边的大道的一处铺子,门前一早就挤满了人。
  这是三司在京城开的七处铺子中的正铺,规模最大,也最气派。汴河边本就有三司店宅务的很多房子,甚至还有货场,挪出一些来做商铺一点也不难。若是其他人想在这里开店可不容易,但对三司来说,这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韩林学士梅询带着侄子梅尧臣站在前面,对身边的石中立道:“学士,听说这铺子里新奇货物不少,今天会有很多官员过来选购。不知你中意什么?”
  石中立嘻嘻笑道:“我就是来买几盏煤油灯回去,沿着家里院子游廊挂上两排,足够气派了!不过,我这种俗人早早来就还罢了,梅学士怎么也来得这么早?听说这里卖的都是新场务制出来的玩意,又没有外洋来的好香,你能买什么?”
  梅询一甩自己香喷喷的双袖,微微一笑:“场务制出来的就没有好货了?那是你没有用心打听了。我听说了,今天铺里卖的有一种新制的皂,不用皂角,又香又洗得净,极是珍贵。而且听说场务里制得有明镜,宫里已经有人用过,照得人清亮无比!”
  石中立撇了撇嘴:“那我一会跟着梅学士,你买什么我买几样,回去哄家里的女人玩。你用的东西,妇人一向也都喜欢用。”
  梅询微微一笑,并不以为意。做一个香喷喷的男人,是他自傲的事,谁说只有女人才会在意这些?男人家终日出来见人,要更加注意自己的仪表。
  石中立是以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还是要在学士院当值的,与梅询份属同僚,两人一下早朝就约了一起到这里来。翰林学士职位清闲,石中立又一向没正经惯了,通进司那里根本就没去,直接来到了这里。
  正在外面议论纷纷的时候,铺子的大门终于缓缓打开,两个小厮从里面出来,向两边一站。然后才有三位主管跟着出来,先向周围的人拱手,中间一个朗声道:“多谢诸位客官捧场,小号多有怠慢。我们这间铺子是三司属下产业,京城里的正铺,物美价廉,明码实价,童叟无欺。等一会各位尽管入内选取自己喜欢的货物,一手付钱,一手取货,甚是便捷。不过今天刚刚开张,来的人多,难免拥挤了一些,众客官多多担待!”
  讲完这一番开场白的套话,铺子里才又走出两个大汉来,一人手里挑着一支鞭炮,高高举起来,一个小厮手里拿着香火跑上来点着了。
  登时惊天动地的声音就响了起来,伴着浓浓的黑烟,传来刺鼻的硝烟味。
  众人却不觉得这味道难闻,都是兴高采烈,随着鞭炮声精神也振奋起来。
  石中立对身边的梅询道:“三司做事果然大气,这两支鞭炮也不少钱。等到过几天我摆寿宴,也弄这么两支来放一放,喜庆热闹!”
  梅询微微一笑:“有什么稀奇,听说这铺子里就有鞭炮卖,过一会你只管买便了!”
  石中立有些不信,自上元节的烟花后,很多富贵人家都想买点烟花,在生日节庆的时候放来助兴,却根本无处去买。听说上元节放的是特制的,专供皇宫的好物,市面上并没有人卖,着实让人扫兴。这铺子要是连这都有的卖,那可是跟百宝阁一样了。
  鞭炮声停了下来,从铺子里走出四个三司的军将,分到门两边站立,手一扬把门两侧牌子上盖着的红锦扯了下来,随手扔在一边,昂首挺胸,巍然站立。三司的生意,自然要派属下的兵士过来看门,维持秩序,也显得气派。
  两块牌子,左边是“货通天下”,右边是“财源广进”。
  这个时代的人讲究含蓄,这么赤裸裸的口与还是很少见的,是徐平根据前世的习惯命人制出来,请翰林院的待诏特制的,看着很是顺眼。
  到了这个时候,三位主管才一起拱手:“诸位,小号开张,多谢惠顾,大家里面请!”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