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4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璋是皇上至亲的表弟,他的武艺射箭关键是有个架子,在人前不要丢了脸面就好。只要面子上过得去,赵祯就有足够的理由提拔他,甚至称他为虎将。真正要到战场上杀敌,那也是不会派他去的,就是在后方也有大把的功劳给他积攒。
  李用和为人一向谨慎小心,这两年凭着妹妹的关系飞速升迁,他的心里常常不自安。自己一把年纪是没有办法了,对李璋却是寄望颇高,经常督促他苦练。真正的名将是需要有天分的,李璋没有也没办法,但最少这些面子上的事情不能疏忽。正是因为如此,李璋这些马步功夫还是不错的,虽然都是花架子。
  连开五箭,身上微微出了汗,筋骨彻底松开,徐平觉得畅快无比。
  把弓箭让下人收拾好,徐平对李璋道:“那边树下有石桌石凳,我们过去坐一坐。”
  在石凳上坐下,仆人上了茶来,两人慢慢喝茶。凉风从小山坡上吹过来,带着些泥土的芬芳,让人心旷神怡。
  李璋喝了口茶,对徐平道:“现在朝廷里的权贵大臣,皇亲国戚,府第奢华富贵的有,占地广大的有,清静优雅的有,种满奇花异木的也有。但如哥哥这里,占地广大,各种事情都能做的,再没有第二家。哥哥,你还有两个多月的假好休,依弟弟看来,不如就用这些时间,连络连络其他大臣的感情。这里有弓箭,有靶场,可以办个弓箭社,大臣中精于此道的也不少。家里有西瓜,出去送人怎么都是落埋怨,招人来结社雅集,一是热闹,再一个也可以用西瓜做彩头,不强似一个人闷在家里?”
  徐平想想,点点头:“你说的也有道理,我也觉着把西瓜这些东西去送人,不是好事,不如让人上门来吃。不过弓箭社,在文人之间只怕难以办起来,他们再是练得厉害,跟一般的禁军士卒比也有不如,自然没有兴头。至于诗社,说实话,我自己诗词之道也不甚精通,只怕到时候闹笑话。”
  李璋听了哈哈大笑:“哥哥好痴!你若真的文才如李杜,想办诗社那还办不起来呢!人家来了,都是听主人吟诗作词,那还有什么乐趣?你看如今朝廷里面小令写得好的大臣,如晏学士,等闲也没有人去他家里吟诗作对。就是要这诗词略懂一些,而又不十分精通的,才能招集得起人来。关键是家里要富贵,有亭林池沼游玩,有青楼歌妓伴酒,有的吃,有的玩,人家才肯来。”
  徐平看看李璋,想不到他一个耍枪弄棒的,反而对这些事情看得通透。确实,晏殊文才算是第一等的,但平常多是关起门来一个人乐呵,他家里有上好的歌妓,作了词也是在家里让人演唱,极少如落魄词人一般到处显摆。同是诗词大家,青楼妓馆里唱的最多还是柳永和张先的词,晏殊的就极少见。他的身份尊贵,放不下脸面向那些地方凑。而跟他身份差不多的,作词唱曲的人又少,关键是很少有人比得上他。
  自己这种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水平,貌似真地最适合做这种事。有文才的人来了,天生就有一种优越感。人就是这么种东西,有了这种优越感,便就喜欢去凑一块。借着这种机会,徐平也可以改善一下自己现在这种被孤立的局面。


第110章 广发邀请帖
  马蹄敲打着路上的石板,声音清脆,听着分外悦耳。
  郭谘看了一眼身边一直黑着脸的郑戬,叹了口气:“天休,副使刚才说的话才是正途。我们是三司,只要把事情搞明白,人头查清楚,该做的就已经做了。至于这些人怎么处置,上报中书门下,宰执们去决定才是对的。”
  郑戬冷哼了一声:“话是如此,可是名单上可有好几位宰执的名字!让他们去处置,还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我们辛辛苦苦为哪般?”
  郭谘有些无奈:“还有台谏言官,他们总不会视而不见。”
  “敢捊几位宰执的虎须,现在哪个台谏言官有这个气魄?!无论是御史台的韩中丞,还是谏院的孙祖德和宋庠,我看他们都做不了这件事!”
  宋庠天圣二年状元及第,一般说他是继王曾之后“连中三元”的又一人,实际上天圣二年由于赵祯还在孝期,并没有举行殿试,直接是以省试成绩定名次,宋庠的这个“连中三元”是打折扣的。郑戬天圣二年进士第三名,与宋庠同年,两人的私下关系相当不错,但说起为官的气魄来,郑戬对他也毫不客气。
  这些事情郭谘和刘沆又何尝不清楚?但问题是徐平还能怎么做?为了这件事去硬抗几位宰执?那才是真地脑子不清楚了!
  刘沆提一提马缰,赶上来与郑戬并排,对他道:“天休,为副使想一想,这样做已经是最合适的了。徐副使因病寻医,不在衙门的这些日子,我们务必小心谨慎!”
  “我明白。”郑戬沉着脸点了点头,“只是肚里咽不下这口气而已!”
  刘沆和郭谘两人对视一眼,无奈地摇了摇头。郑戬才真地该去谏院,他也有那个精力跟人天天打嘴仗,在盐铁司查账还真是委屈了他。
  月亮了升上了天空,如水的月华倾泄在庭院里,如梦似幻。
  难得像今天一样彻底放开心情,徐平与李璋多喝了几杯,头微微有些发晕,却更加觉得意气风发。送李璋一家到了客房休息,徐平回到了自己的小院。
  院子里迎着吹来的凉风,深深吸了一口气,徐平抬步进了书房。
  秀秀默默地跟进来,点起了灯,收拾书桌上的文房用具。
  徐平在椅子上坐下,对秀秀道:“酒喝得有些多了,口渴,去帮我沏杯浓杯来!”
  秀秀应了,还没有动身,就听见外面林素娘道:“这些杂事,让碧桃去做就好。”
  见到林素娘进来,秀秀忙上前见礼,扶着她到旁边坐了。
  此时的林素娘身怀六甲,行动相当不便,在椅子上坐下,轻轻吐了口气,对徐平道:“大郎,夜已经深了,为何还不去歇着?”
  “今天李璋提起,说是我寻医假的这些日子,闲在家里没有事干,难免气闷。他说何不趁着这个时候办个诗社之类,日常寻些同僚朋友来热闹一番,一是解闷,再一个也是联络同僚情谊。我觉着他说的有些道理,看看哪些人合适,写些帖子去请人。”
  林素娘轻轻点头:“大郎这样想也是好的,总好过没事闲在家里。不过请什么人来,还是要仔细思量。请人不来,失了自己的面子。什么人都请,又失了体面。”
  “我知道,无非是一些平时有交情的同僚,不需要有那么讲究。”
  林素娘还要再说,想了一想,还是没有开口。女人家的眼界跟男人终究不同,心眼天然地小了些,对人情世故总是小心眼地精细盘算,实际上哪有那么多讲究!与徐平来往的都是有身份的读书人,小肚鸡肠的终究是极少数。
  秀秀上前,为徐平摊了纸,细细地磨墨。
  徐平想了想,口中道:“在京城和左近的几位同年,那是一定要的,与我关系最近的就是他们了。总是要先叫他们来捧个场,不至于场面冷清。”
  说完,提起笔来,给王素、韩琦、嵇颖等人写了帖子。徐平是这些人的领袖,这个面子他们总是要给,日后仕途上还要相互照应呢。
  林素娘轻轻咳嗽一声,道:“既然是诗社,馆阁里的学士总是要叫的。”
  徐平摇摇头:“馆阁里那么多人,总有不想来的,而且我也不可能每一个人都递帖子过去。宋子京判馆阁,给他就行,让他招呼人来。”
  叫了宋祁,总不能漏下宋庠,兄弟两人地位相当,文名相当,关键是与徐平的关系也差不多,都是有交情但不怎么亲近的那种。至于别一位知谏院的孙祖德,因为有年前的那一场冲突,还是免了,免得林素娘看见他上火。
  叫了大小宋兄弟,天圣二年在京的进士貌似就不好不叫,叶清臣、曾公亮这些人要单独发帖子过去。天圣二年跟天圣五年的进士都叫了,天圣八年的进士便就不好漏下,这些人与徐平的年龄相当,以后还有几十年同朝为官的日子。关键是天圣年间的这三届进士,徐平前世有记忆的委实不少,日后都有大用,现在搞好关系很有必要。
  这样一算,招呼的人已经不少了,朝中中下层的官员已经涉及到了一小半。
  徐平一一把帖子写了,让秀秀封好,把笔放下。
  秀秀默默地把帖子一一折起来,分门别类放在一边,自己做了记号。
  徐平心中一动,问秀秀:“秀秀,你说我还要招呼什么人来?才不至于被人说闲话。官人我现在不是当年了,朝廷中也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不好失了礼数。”
  秀秀微身笑道:“自然,官人现在是朝里的侍从大臣,怎么是以前可以比?若是问秀秀,我说了你可别笑话没有见识。”
  “尽管说,我什么时候嫌弃过你!”
  秀秀一边整理着帖子,一边说道:“官人送帖子的,不是同年就是你的下属,都是官职比你低的,这样不太妥当吧,凭白让人把官人看低了。依我说,官职相差不多的也应该叫,略高一点的也应该叫,这样才显得心里磊落,到时候也热闹。”
  徐平听了,不由地笑道:“这一年你回家委实长了不少见识,竟然能够想到这一层!好,那便朝里的杂学士,两制词臣也一并发帖子去!至于宰执,那就真不能冒昧发帖了,免得被人说我孟浪!”
  (备注:郑戬历史上的评价是越是涉及到权贵之家的案子越是积极,而且治案也越是严厉。两件案子很出名。一是宝元二年他权发遣开封府事,因为治下小吏冯士元案牵连权贵,包括吕夷简、程琳、庞籍、盛度等宰执大臣,还有不少官员,一起都受到处罚。吕夷简的长子和次子,甚至被他抓到牢里。还有一件案子就是滕宗谅案,他和王拱辰两人追查到底,也就是《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起因。顺便说一句,当时范仲淹是力挺滕宗谅的,两人有亲戚,而郑戬也是范仲淹的连襟,关系也非常之好,案子中郑戬没有掺杂私情。)


第111章 故人来信
  天是一天比一天热了,太阳落下山去,地面上依然翻腾着热浪。
  徐平受牙的拖累,西瓜吃不得,解暑的酸梅汤喝不得,就连口冰水都不敢到嘴里面。无奈只好拿了个大蒲扇在手里,不停地摇啊摇。
  徐正的心情大好,喝得醉醺醺的,摇头晃脑,不停地咂一咂嘴,回味着刚才吃进肚子里的美食。今天老兄弟来聚会,西瓜吃了,烤肉吃了,用井水冰镇的果酒也大碗地喝了,人人尽性而归,作为主人的徐正大有面子。
  徐平只觉热得头发蒙,到父母房里问候过了,赶紧就回到自己的书房里。
  文人雅兴,书房外面是一丛修竹,又有一个流着活水的水池,热风到了这里被挡下来,房间里便就凉快了许多。房间南面出厦甚多,阳光照不进房里面,房里清凉。
  在书桌前坐下,秀秀打了盆凉水来,徐平洗了脸,才觉得一身暑气褪去,长长地出了口气。中原不比岭南,哪怕天气再热,只要在阴凉的地方,也能躲过暑去,没有必要搞什么水冷的空调。那东西潮气太重,对身体不好。
  拿起蒲扇扇了几下,只觉得身体舒泰,徐平问秀秀:“前天发出去的帖子,有没有人回?后天六月二十,旬休,可就到了聚会的日子了。”
  秀秀道:“回的可是不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