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5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旦西向扩展的脚步被阻挡,党项反宋的时间就可以数日子了。赵元昊根本不足以在和平的状态下完全掌控党项,他必须实行军事冒险,用对外战争的胜利来压制国内的反对势力。而最佳的军事冒险方向,就是大宋,谁让大宋看起来就好欺负呢。
  不要去猜测一个统治者的内心主观想法,从客观事实出发,抽丝剥茧,这是徐平分析事情的原则。从这一点,徐平坚信哪怕是有自己,哪怕自己已经影响了大宋的对外政策,党项还是要反的,而且必须反。
  赵祯也在试着适应徐平这种分析问题的思路,只是还有点不习惯。赵元昊在党项内部不稳,为什么一定要反宋?赵祯有点感觉,但还是不那么清楚。
  但有一点赵祯明白了徐平所说,党项后来一定会反,但现在还不会,因为时机不到。对于决策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判断这个时机。


第174章 今夜别出宫了
  “什么时候会反?徐平,你能不能明确地讲,党项到底在什么时候会反?”
  赵祯紧紧看着徐平,这是他最关心的,他也相信徐平能给他一个答案。在邕州只以一州之地,面对交趾并没有任何优势,徐平还是赢了,不可能是靠侥幸。
  徐平看着赵祯,心里仔细地一再斟酌,他知道赵祯相信自己,所以这句话不能随便说。这次一出口,很可能就会被赵祯记在心里,在以后的日子里,时时影响对党项的国策。国策一变,牵扯太多。
  “回陛下,判断党项什么时候反,有两点。第一,赵元昊对外开战的方向,特别是对河西和吐蕃,被封住。也就说,只要党项对吐蕃吃一次大的败仗,就可以数着日子等党项反了。赵元昊别无选择,他想保住自己的位子,必须对本朝开战。第二,吃一次大败仗,党项就没有能力立即进攻我朝。就是豺狼,受伤了也要找地方舔自己的伤口。等到党项军力恢复,还要对国内进行动员,这瞒不过人。只要那个时候党项有了再次开战的迹象,就是赵元昊要造反,要对本朝开战了!”
  赵祯不住点头,把这些话记在心里。党项对吐蕃吃败仗,开始计时,并在西北进行战争准备。党项一准备打仗,大宋也要开始进行战争布署,倒也不复杂。
  惟一的问题,就是枢密院和三衙,能够适应这种节奏吗?
  赵祯的心里没有底,满朝文武,只怕没有一个人心里有底。数十年兵备松弛,怎么可能一下子就调头?越是大国,这种时候反应越是迟钝。
  站起身来,赵祯走到窗前,看着夜色。吹了一会风,转身对徐平道:“你也到窗前来,吹一吹晚风。这些日子,天气是越来越热了。”
  徐平起身,到了窗前,站在赵祯身后不远的地方,与他一起看着窗外的夜色,看着如水的月华洒到大地上,不花草竹木上勾勒出梦幻一般的色彩。
  就这么静静地站了一会,赵祯突然笑了出来:“其实,现在的朝政也没有那么糟糕,被几个跳梁小丑,闹得一天不快。若是让人说起来,朕岂不是太过没有担当!好了,不说党项的事情了。自你休假,这些日子在家里干了些什么?”
  赵祯把事情放下,徐平的心情也一下子轻松起来,道:“也没有干什么,这些日子倒是闲散了不少。闲来无事,我跟天章阁燕待制和司天监的几个人,办了一个刻漏社,要制新的好用的刻漏出来。费了不少功夫,总算是没白费心血。”
  “我也有耳闻,听说新的刻漏已经制出来了?”
  “是的,已经制好了,而且试了好多日子了。我还想着,等再过几天,确认新的刻漏真地好用,计时又准,要办个庆祝会,想请陛下去看呢。”
  “那是自然。到时你提前禀告一声,我必然会去!”
  “谢陛下!有陛下到,我们这些人的辛苦,也足够值得了!”
  钟表行业不仅仅是促进消费品发展,而且对机械工业有重大的推动作用。钟表机构复杂,精确度要求高,真地成为商品了,最少可以推动机构学向前大跨步。而且一旦计时精准,可以提高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对几乎所有学科都有推动作用。
  也正是因为如此,徐平才愿意下那么大的功夫。
  机构学的发展,必然又会要求数学、力学、运动学一起向前发展,而只有这些学科发展起来,才能带到各种机器的不断发明和改进。没有理论的指导,单靠工匠们慢慢摸索,积累经验,不独是发展得慢,还很容易被社会的保守力量所扼杀。
  一个钟表工业,一个纺织工业,都是带领机械理论前进的重要力量。而这些轻工业的发展,又必然带动重工业的发展,甚至慢慢带来工业革命。
  人类社会的前进,有自己必然要跨过的脚步,徐平可以让这步伐迈得快一点,却不好拔苗助长,跳着向前跑。不然根基不稳,后来必然就会有反复。如果选择从重工业开始,则投入巨大,又一时难以看到效益,怎么会有积极性?而没有轻工业的水来浇灌,重工业也难发展起来,最终成为空中楼阁。
  轻工业的产品最容易成为商品,商品交换的繁荣会带来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起来人们才会有越来越强的交流渴望。对交流的需求,才会带来交通的变革,带来信息交流技术和制度的变革,整个社会才会慢慢向前迈进。
  有需求才会有变革的动力,而不是变革带来需求,唯物主义的结论不容违背。
  当年徐平为什么在邕州能够修起路来?不单单是有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有蔗糖这种重要的商品。蔗糖生产和销售的需求,带动了交通的发展,交通的发展,又推动了蔗糖产业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最终形成了发达的交通网络。
  就是在徐平的前世,很多边远地区,哪怕就是免费给他们修上路,也没有人去维护,时间一长,再好的路也会慢慢废弃。原因无他,当地没有对外的交流需求,或者这种需求不够强劲,那些路是多余的东西,最终会被时间抹去。
  始皇帝也曾经修了发达的秦直道,但一旦军事需求弱化,小农自然经济发展起来之后,便就失去了对发达交通的需求,秦直道也最终只能埋在荒草中。
  徐平要做的,就是不断推动发展起来一些典型的商品行业,再形成社会对商品的需求,商品经济自然就会慢慢发展起来。等到了某一个时机,就像水库打开了阀门一样,整个社会就会按着商品经济的规律运转,自然前进,徐平也就可以休息了。
  看着窗外的夜色,赵祯道:“想当年,在崇政殿里,你唱名的时候天现瑞光,张知白相公恭喜我从此得人,必将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说起来,当时我还是半信半疑,提你为一等进士,不过是顺势而为而已。到今天,才发现张相公所言不虚,这不到十年功夫,朕对外有灭交趾的武功,对内府库充盈,百姓安乐,本朝立国六十余年,如今才能算得上是盛世之治。这一切,都是你带来的。——可惜啊,张相公故去得早,没有看到这一切。过些日子,候良辰吉日,当再褒奖。”
  徐平恭身捧笏:“陛下如此说,微臣如何敢当?”
  “你敢不敢,都要当下来。大丈夫临危不避,也当临难不避,朕不管你是谦虚还是畏难,都不容退避。你我君臣携手,一起开创一个太平盛世出来!朝廷到现在,有些积弊已经深入膏肓,再不动手去改,朕也不敢想象。”
  说到这里,赵祯转过头来,看着徐平,缓缓地道:“你在三司,一年的时间把人都换了,把条例也改了,到如今还是步步艰难,我知道。但你明不明白,你只是面对一个三司,便已经如此之难,朕要面对中书,要面对枢密院,要面对朝廷里的文武百安,要改起来难如登天!而且,你可以把三司的人换掉,我又如何能够把全天下的官吏都换掉?到哪里去找人来做事?”
  “治大国如烹小鲜,慢慢来就是。急也不能急,一个不好,心急反而办坏事。”
  赵祯点头:“不错,我自然也是明白,朝政如何能够急?不过,你今天说枢密院的一句话说得极好。稳住党项,徐徐图之,他们却只知道稳住党项,徐徐图之这四个字却忘得一干二净。朕可以不急,但却不能像枢密院一样,只记得一个慢慢来,把改革积弊忘掉了。我来问你,若是改革朝政要徐徐图之,当从哪里开始?”
  听了这话,徐平不由一时愣住。自己一个三司副使,只管三司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哪里还有余力去想这些?
  见徐平不说话,赵祯道:“这里是天章阁,祖宗御容俱在。朕每每到这里,观御容瑞物,暗自思量朝政得失,不负祖宗所传大宝。今天在这里,朕想让你给出一个方略,改革朝政从哪里开始。我不想过了多年以后,像你今天问枢密院一样,徐徐图之的图之两字哪里去了?一切还是成为空谈!”
  徐平想了想,小心地道:“陛下,如此大事,微臣必须斟酌再三,急切间又能说出什么?不如且待一两天,容臣仔细清楚了,再回奏如何?”
  “明日复明日,一天又一天,拖拖也就过去了。今天错过,不知又要等到什么时候去?你尽管在这里慢慢想,宫里自有茶饭。若是说不出来,今夜也就不必出宫了。”
  徐平不由愣住,前世记忆里对历史上的庆历新政,那些具体政策徐平忘得一干二净,但是一个细节却记得清楚。当时赵祯把范仲淹,韩琦等人叫进天章阁,每人面前给纸笔,写改革方略,写不出就不许出去。
  敢情这是赵祯的老习惯,今天用在自己身上了。
  (备注:庆历之前,实际上宋仁宗召见大臣多在龙图阁,书里略去此节。)


第175章 我自有大道
  哪怕是皇宫,到了这个时节,也是一片寂静。在寂静之中,惟有清脆的虫鸣声显得愈发悦耳,愈发清脆。
  徐平突然间有些后悔,自己何必去逼问枢密院有什么方略,他图之不图之的,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党项就是闹起来,也不过是边疆不稳,你就是把关中让出来,他都不敢带兵去占。不然大军一围,让党项军队无法机动,吞掉他的战略机动力量,然后就可以带着大军去接收党项地盘了。
  说穿了,要不是党项反了会遮断西北甚至西域的交通,会影响马匹输入跟经济往来,要不是背靠契丹会牵制大宋的战略力量,党项的地位也比交趾高不到哪里去。甚至论起灵活性和回旋余地来,他还远远比不上交趾呢。
  让他反又怎么样?哪怕最恶劣的情况,自己也能去收拾过来。
  唉,多嘴一句话,就引动了赵祯的心事,来逼自己写什么改革方略了。
  改革朝政,说起来容易,现在上街随便拉一个读书人,他都能滔滔不绝地讲上半天。若是在徐平前世,上网发个帖子,能够辨论上几天几夜。
  但是,真地考虑到可行性,有效性,还要降低副面作用,选择就会少之又少。而且千头万绪,很难说从哪里改起,一步一步怎么做。
  你只要定好了步骤,即使勉强把第一步迈出去,第二步百分之百地会走偏。这一点不用心存侥幸,也没有侥幸的空间。改革只能有目标,有一个大方向,具体的过程和采取的措施,必须随着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只有不断调整,才能保证改革方向的正确,才能保证改革最终会实现目标。
  你可以定出第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