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5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有明确的规例,丝毫不能乱来。你读过兵法最好,就把场务当成军营来管,只是把军里的规矩改成场务的规矩就好。”
  工厂本来就是半军事化管理,在徐平前世,只有程度的不同,而没有放任的。而且越是正规化的工厂,军事化的程度越高,纪律也向着军纪看齐。训练有素的工人是最好的兵员,便就是因为他们习惯了军事化的管理,纪律意识和服从意识远强于农民。
  此时大量的官营场务使用厢军,也是这一点的体现。虽然与禁军相比厢军不是作战部队,军纪不严,但到底是受过训练实行军事化管理的,相对适应大规模地协作。
  现在新开的场务里一切都井井有条,是因为灾民感激这一次的新生机会,有去年冬天的士气加成在。至于以后,当把这种生活当成理所当然,心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徐平就管不过来了。感激不能当饭吃,热情总会消退,慢慢被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消磨掉,场务的管理终归还是要由完善的制度和合格的管理人员来完成。
  不管是合格的工人,还是合格的管理人员,都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时间的沉淀。徐平所用做的只是指明方向,不要把路走偏了,他不可能管到方方面面。
  一路边走边谈,不知不觉就到了这巨大车间的尽头。
  这是集中的车辆零件加工区,几乎所有的零件都在这里完成。杨告和种世衡这才发现这新场务的特别之处,跟他们以前见过的工匠作坊完全不同。虽然做工的是这个时代最普通的工匠,用的这个时代最简单的材料,工具也是常见的工具,生产方式却凝聚了千年的智慧。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木匠,这里也都没有几个。


第64章 不同的生产方式
  车间的尽头是一处轨道,上面的平板车上,是整整齐齐的各种木材,还冒着热气。进了车间之后,便就被几个工人用滑轮装置卸到一旁,轨道上的平板车依然从进来的地方出去。卸下来的木材,被上到一台机器上,那机器仿如牛头一般,在木材上拱来拱去。
  杨告指着运进来的木材问徐平:“都漕,这木材——是热的?”
  “不错,这都是在外面的槽子里蒸煮过的,把里面的虫卵杀死,防止虫蚁。趁着热的时候刨平,是因为这样要省力气,而且木材不容易开裂。”
  指着那牛头一样的机器,杨告觉得新奇无比:“用这样的机器来刨,以前真是没见过。”
  当然没见过,这是徐平仿前世的牛头刨制出来的,这个年代只怕还仅此一家。如果是用来加工钢材,不管是用的刨刀还是传动装置还是控制装置,虽然徐平也不好说这个年代绝对做不出来,但即使做出来,也没有实用价值。但用来加工木材就不一样了,刨刀自然没有问题,木工的工具里本来就有刨子。因为木材强度和硬度都不高,传动和控制装置可以大量使用黄铜齿轮,精度也不需要多高。进行木材加工,简单的牛头刨就足够了。
  实际上即使在徐平前世,很多机械装置的钢铁结构都可以用木材代替,不过那时候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用木材还不如用钢铁便宜而已。到了这个年代,能够使用木材的地方自然绝不会使用钢铁,不只是价钱便宜,更重要是好加工。
  就像车辆上的主体结构,无非是几块大木板,传统的木工做起来费时费力,是很麻烦的。现在有牛头刨和锯床,则就非常简单,用的人力又少,又方便快捷。大量的廉价车辆不仅仅是靠着降低木材成本,更重要的是采用了工厂化的生产方式,成本一下子降了下来。
  杨告和种世衡两人上前围着转了一圈,才恍然大悟:“都漕要在城里建水坝,原来是有这个用处!以前只是水磨,就省了无数的人力物力,现在用水力来做这些砍砍削削,省了多少事!没有这些机器,不知要雇多少木匠来做这活计!”
  水坝建起来,抬高了进入洛阳城之前的洛河水位,各处场务开渠引水,利用水位差带动各种机器,最后把水排到下游。这样水流平稳了许多,比直接在河里安装水轮不知强了多少,可以代替绝大部分的人力和役畜的动力。
  利用水力带动的不仅是牛头刨,还有钢锯,包括圆锯和带锯,还有钻床,甚至还有车床和铣床,甚至还有几台抛光的磨床。虽然这些机床都简易了点,用徐平前世的眼光看起来非常寒酸,但加工不了钢材,加工木材还是没有问题的。
  凭着这几十台机床,还有经过初步训练的工人,这一处新场务每年生产出来的马车驴车,比以前整个京西路近二十州军生产的加起来还多。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便宜。与车辆的材料成本比起来,人工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这就是工业的力量,规模化生产,与以前的作坊式生产方式有根本不同。不但是人力成本降到了极低的程度,对从业者的技术要求也无限降低。只要身体健康,头脑清醒,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胜任从事的工作,而不需要像以前那样跟着师傅学几年。如果再加上零部件的标准化,就连使用成本也降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
  徐平建的这些新场务,单单从雇佣人力的规模上,还无法与以前大规模的官营场务相比。如京城的绣院,和雇的工人加上厢军有数万人,是新场务无法比的。但如果从生产能力和创造的价值上来说,则远远超过了旧的场务。
  绣院、军器监这些使用人力众多的地方,往往都不讲究效率,而是对出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生产的少不要紧,关键是产品一定要好。他们也不针对市场,使用者不是皇宫王族就是军队,最不讲究成本的客户群。
  生产力的进步不是去看靠着能工巧匠或者奇巧心思做出了什么不可思议巧夺天工的珍稀物品,而是要进步的生产力生产出来的物品或者服务改变普通人的生活。徐平去制几辆三轮车,用于基建良好秩序井然的皇城里,虽然对推动生产力的进步有意义,但这种进步还远远没有达到影响社会改变人们生活的地步。
  京城里的新场务,在过去一年制造的更多是奢侈品,用来赚钱的,达官贵人和官员们眼中也只是新奇玩物。只有那些新式的农具是真正能够改变农业生产方式的,在实际掌权的官员眼中,重要性远远大于镜子之类的东西,只是还没有推广开来。
  西京洛阳所建的新场务,将完全不同于京城开封,就是要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以低廉的价格推向市场,改变这个世界的生产和交换方式,改变每一个人的生活。
  从车间尽头一路向前走,杨告和种世衡看着一块一块的木料,一步一步变成零件,后中间再组成车架、车辕等部件,到了最后组成一辆完整的车辆,直接拉到门外的大道上。
  这是与以前完全不同的生产方式,效率高大了让他们做梦都想不到的地步。甚至有好几次,走到半路又折回去看,看看这些东西到底是怎么出来的。
  到了进来的门口处,杨告长出了口气:“都漕,这些马车驴车——卖出去要多便宜?”
  徐平笑了笑:“依照我的想法,家里有数十亩地,能够自耕自食之家,都应该有一辆才是。一牛一驴,能耕能收,闲时还能够用驴车运点土产到外地贩卖,才是乡间小康之家。”
  归根结底,这些车的意义,还是要让农民的生产生活范围大起来,不要跟以前一样大多数人一生一世都在十里八乡转悠,二十里外赶个草市就觉得见了外面的世面。他们的眼界开阔了,也有工具有动力把本地的土产运出来,形成农副产品的市场,让商品经济的浪潮卷到农村去。只有把最广大的农村包括,社会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单单靠粮食,可以让农民吃饱饭,但却没有办法让他们的手里有钱。丰收了,粮价下跌,荒年粮价上涨手里却无粮可卖,粮食永远是填饱肚子的,在广阔的中国内地市场,无法而且官方也不敢让粮食成为真正的商品。农民手里的钱,只有从棉麻桑这些经济作物以及各种副业中换来。在乡村,徐平要做的就是尽最大可能推到副业的发展。


第65章 因地制宜
  看过生产马车驴车的地方,又到旁边看了独轮车的生产,模式跟马车相差不大。作为畜力车辆的补充,独轮车也是必不可少的。马车驴车运输的距离长一点,独轮车则用来作短距离的运输。这种简单车辆既不需要畜力,而且方便灵活,与马车驴车各有分工。
  这一片场区主要是制作木材产品的,除了车辆,旁边还有生产犁、耧、耙等等各种农用工具,甚至还有街头小贩专门用的移动式摊位都有制作。按徐平前世的话说,这里生产的是各种生产工具,是为社会提供生产资料的,是重工业。重工业是基础,自然应该得到扶持,优先发展。这里虽然用人不多,但占的地方好,地盘也大。
  工业是指采集原材料,并把它们加工成产品的工作和过程,最重要的标志是形成了社会分工,从农业和商业中真正独立了出来。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一样,工业自然也就有不同的产品,不能因为这时候只能做木头产品,就不当是工业了。
  正如蒸汽时代的工业区最好建在有煤炭和钢铁的地方,形成煤钢联合体,这个年代当然要选有水力而且采伐木材方便的地方。洛河这里上游就是中原难得的大片山区,有丰富的原始森林,可以沿着伊河和洛河顺流而下,材料来源方便而且成本低廉。筑坝之后,又有伊洛河丰富的水力可以利用,便就相当于蒸汽时代建煤钢产业的好位置。
  至于以后生产力发展了,出现了蒸汽机,会出现更合适的工业中心,那就不是徐平要考虑的问题了。在他前世,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变化,以前的重工业区也衰落下去,被新兴的工业中心所代替,那并不表示以前建工业中心就错了。
  各处看完,到这场务监官的官厅里坐下,徐平对杨告和种世衡道:“看过一遍,你们心里如何想?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尽管提出来。”
  杨告想了想,答道:“都漕,不知道这里的场务一年可以制多少马车驴车出来?对了还有一点,只说驴车马车,这车牛能不能用?现在民间到底还是用牛的多。”
  “当然也可以做牛车用,只要把所用的套具换一下就可以。马驴骡用的是短套,牛车最好用长套,短套虽然也可以用,但拉不了重物。”
  杨告和种世衡对视了一眼,都暗暗摇了摇头。说来惭愧,徐平说的长套短套是个什么样子他们还真没见过,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区分。现在只好记在心里,以后找人问就是。
  道理其实很简单,人类使用役畜主要是利用负重能力和挽力这两个方面,或者就是乘挽兼用型。中国的役畜品种,马驴骡都是乘挽兼用型,换一种说就是既可以利用牵引力也可以驮负重物,但主要是使用负重能力,长时间使用尽量避免利用牵引力。因为它们的瞬时牵引力,比如说马,与牛比相差不大,但一两炷香就会力竭,牵引能力迅速下降,强行使用会很快暴毙。而驮负能力则长时间使用也下降不多,军马可以驮着人数个时辰。所以拉车的时候,要分一部分载荷在它们的负重能力上面,不然拉不了重物。
  牛就不同了,力气主要是在牵引力上,特别是长时间使用,牵引力下降很慢,而且也不容易疲劳。古人说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