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6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平笑着摆手:“你怎么也跟个乡下土财主一样,非要看见那黄的白的才安心!只要不误了发俸禄,做什么事都不缺钱,干吗在意那些!”
  “云行,我不能不在意啊!现在外地来的客商,那些带着金银轻货的还好,大多可都是用的飞票。我河南府卖棉布出去,不但是见不到铜钱,飞票上的钱还要搭进去不少!现在棉布才卖出去多少?开封府的飞票已经欠了我数十万贯计!还好,现在棉布多了,绢也不是轻货了,加上这一条,周围州县全部都在欠着河南府的钱!”
  行商都是在当地把铜钱存进去,领了飞票到目的地兑换,西京城便就是他们来兑的地方。以前的交易规模小,有来有往还感觉不出来,现在棉布是大宗交易,每天因为兑其他州府飞票河南府就不知出多少铜钱,没有钱庄现在王尧臣已经破产了。


第132章 疯狂时代(三)
  说到底,这个年代的铜钱不仅仅是货币,还是货物的一种,一个地区的商业如果骤兴骤衰,都会引起铜钱的短缺或者泛滥。正是因为钱庄建立起来,一方便使大宗交易只是在钱庄过账,减少了大量的需求,另一方面钱庄积攒的铜钱增加了供给,才让河南府在棉布交易突然兴盛起来的时候,依然保持了货币体系的稳定。不然的话,今年棉布的巨大交易规模,不等河南府见到好处,洛阳城的经济就先崩溃了。
  徐平看着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人群,悠悠地道:“伯庸,等过了秋天,大量的棉布卖出去之后,只怕天下州军,有一小半要欠河南府的钱。那个时候,嘿嘿——”
  王尧臣有些茫然,徐平话说的是不错,但到时该怎么处置,实在是没有想好。河南府兑了其他州军的飞票,理论上他们应该运铜钱过来销账,不然河南府有多少铜钱也经不起这么折腾。当然,正常情况下是由三司统一协调,让各地的现钱基本平稳。但如此大的金额从来没有遇到过,只怕已经超出了三司的调配能力,到时该怎么做,谁知道呢?
  天下都欠洛阳钱,又没有能力偿还,真到了那一步,难道三司带头赖账?
  歇了一会,徐平对王尧臣道:“走,我们到那边的三司铺子看一看。”
  两人安步当车,不多时到了三司铺子前。门前小厮看见,急忙飞跟着去喊郑主管。
  看着门前堆积如山的布匹,徐平问来到身边的郑主管:“你们这里布匹,是只在城里卖呢,还是也往其他州军发货?”
  郑主管道:“回都漕官人,三司铺子发到其他州军铺子的货物不从我这里走,但是商人们买的货,是从我这里发的。因为数量太多,他们自己运起来不便,铺子里便统一组织一起运送,分别到几个大码头。向东是到开封府和许州郾城,向北到晋城,向西到陕州,这些地方的客商都是从小的这里走货。向南到襄州,是从开津桥的铺子出货的。”
  徐平点了点头:“怪不得你铺子里积货如此之多。”
  郑主管苦着脸道:“可不是吗,本来我这里只是分号,哪里想到现比天津桥的铺子还要忙碌。白天城里又不好走,只好等到向码头运货,甚是不便。”
  徐平看看王尧臣道:“实在不行,可以找河南府帮着运一运货物。走远了不方便,运到码头去总还是可以。当然,三司不差钱,也不能让他白干。”
  “都漕官人说得有理,小的得空便就回去商议。”
  给外地客商买的货物编组,由三司组织人手统一运往各地的运输中心,再由客商从那里提走,算是三司铺子提供的增值服务。三司属下有自己的厢军,也有能力做这些事情。
  不过现在棉布的运量太大,仅仅是从铺子运到码头去,就让郑主管招架不住。
  太阳西斜,铺子里终于再没有新的客人,单等着日落开始向码头运货了。喜庆拍了拍手,对郑主管道:“我去看一看孙二郎他们两个,现在城里不比从前,他们不要迷了路。”
  郑主管道:“快去快回,天黑了不要乱跑,现在这一带外人多!”
  喜庆答应着,一路小跑着出了铺子,泥鳅一样从人群里穿过街道。
  沿着自己白天指给孙二郎的路,喜庆一路跑着,边跑边找孙二郎。这里的道路他熟悉无比,拐了两拐,便就到了场务工人住的地方。
  大门口那里,果然看见孙二郎和彭三叔的车子。孙二郎跑上去,看看空空的车子,对一边的孙二郎道:“果然早早就卖完了,怎么还在这里?”
  孙二郎拉着喜庆走到一边,小声说道:“你也不把路指清楚,我们顺着你说的方向走进来,结果一个人影不见,还以为走错了呢。多亏两位大姐,买了我们几个石榴,尝了之后觉得不错,才领着我们来到这里。喜庆,这里的人真大方,一车石榴没多久就卖完了呢!”
  “那是自然!场务里做工的人,每月都发现钱,手里活泛得很!我跟你说,出手大方不在于有钱没钱,而在于手里有没有活钱。你看乡下的土财主,他们家里的钱比这里做工的人多得多吧,但向外掏几文铜钱就肉疼得不得了。无他,家里再多钱,都是死的!”
  孙二郎想一想,好像真是这个道理。乡下土财主再有钱,却舍不得花,想让他们买点石榴之类土产那可是千难万难。这些做工的人就大方多了,觉得好吃,家家都买几个。
  低头琢磨着这道理,孙二郎对喜庆道:“这才没多少日子不见,你从哪里学来这些生意经?比我见识高了不知多少,真是士别三日,就当刮目相看!”
  喜庆笑道:“我在三司铺子里,天天都跟生意人打交道,天天听郑主管讲这些道理,耳朵都起茧子啦!对了,石榴卖光了,你们怎么还不走?”
  孙二郎拉过喜庆,附在他的耳边小声道:“这里住的都是在场务里做工的,他们家里有便宜的棉布,还会裁衣缝衣。既然赶上了,我和彭三叔便做几身衣服,带给家里人穿。他们说这种事不好叫外人知道的,你可不要出去乱说!”
  喜庆笑道:“我以为什么了不得的事,你神神秘秘的!在这附近住的人,哪个不知道这事?你看我身上,穿的就是在这里做的棉衣!你放心,这是平常事,他们是怕你们外地人没有见识,不知出去传成什么,才特意嘱咐你的!”
  孙二郎听了将信将疑,扯着喜庆身上的衣服看了好久,才道:“果然好料子!原来你们都是在这里做衣服啊,我还以为自己走了大运呢!”
  “你就是走了大运啊!他们这里虽然做衣服,但都是偷偷做的。棉布是工人从场务直接买回来,比外面卖的便宜,说好是做衣服自己穿,不许外卖的。大概是看你们两个做生意老实,人家才愿意给你们做。不然他们的棉衣又不愁卖不出去,轻易不跟外乡人打交道。”
  孙二郎点了点头,似懂非懂,不过交好运这种事,总是让人高兴。
  用徐平前世的话说,用出场价买棉布是给工人的福利,不许流向市场。但私下里怎么可能控制得住?官方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太过分开起铺子大搞,也就由得工人们赚这外快。徐平态度也是如此,管理要松严适当,不要过死,只要不影响市场秩序即可。


第133章 疯狂时代(四)
  孙二郎穿上棉布新衣,小心翼翼地用手摸了摸,感受了一会,对喜庆道:“棉布就是不一样,与平常布匹比起来又细又软又轻,真是好物!”
  “那是自然!不然怎么会全天下的客商都来洛阳城里抢着进货。你不知道,我们那个铺子里每天都有客人为了先发谁的货争吵,有时候还能打起来呢!北边到代州,西边到秦州,东边到登州,都有客商来。有时候我也觉得怪,这些商人的耳朵怎么这么长,棉布出来也没多少日子,他们从哪里听说的,就能赶过来!”
  一边整理车的彭三叔笑眯眯地道:“行商行商,这些人一年到头都全天下乱跑,不定是在哪里得了消息,不一定是从那么远的地方来的。”
  喜庆摇了摇头:“三叔说的虽然有道理,但看起来却不像。铺子里收钱,真的有代州秦州的飞票呢,我和郑主管商量几次都讲不明白。——好了,天色不早,三叔收拾了车,我带你们到洛河边上吃好吃的去。现在洛河码头那边人来人往,最是热闹。因为都是在晚上装船,卖吃食的彻夜不息,越晚人越多,好吃的可多了!”
  工人出手大方,今天一车石榴卖了个好价钱,又低价做了几身棉布衣服,彭三叔心里高兴。听了喜庆的话,套好车,让两个孩子坐在车辕上,赶着顺喜庆指的方向走去。
  向北走也没多远,便就到了洛河边上。
  此时太孙刚刚落山,华灯初上,夜里的凉风未起,洛河边车水马龙,热闹非常。
  孙二郎坐在车上左顾右盼,吃惊得闭不上嘴巴,对喜庆道:“这里怎么这么多人?上次你带我去天津桥,说那里是西京城最热闹的地方,也没有这么多人啊!”
  喜庆在车上摇晃着双脚,开心地道:“都是棉布生意带起来的,这里的人啊,大多都在棉布上找钱呢!棉布走水路出去,大多都是在这里上船。你想想啊,有船家,有向船上搬货的,还有跟船的生意人,怎么能够不热闹!现在还不算什么,等到了夜深了,这里才热闹呢!周围的灯都点起来,照得跟白天似的,来来往往的人挤得跟蚂蚁一样!”
  彭三叔牵着马,看了这个架势,不由苦着脸道:“热闹是热闹了,只是人这么多,车子没地方停啊!地直赶着车,路上走着多不方便——”
  喜庆伸直脖子,指着不远处的河边道:“无妨,三叔你向着那边河边赶,可以把车停在那里。那处货场是专门放我们铺子货物的,我跟那里主管熟悉,说一声就好了!”
  彭三叔看了喜庆指的方向,牵着马小心避让着路上来来往往的人,向河边去。
  路并没有多远,只是不住地要避让行人,彭三叔竟气喘喘吁吁,跟走了好几里路似的。
  到了河边货场,一眼看见的就是堆得山一样的棉布。河里码头边停了两艘船,几十个工人正来来回回不停地装货。一个监工坐在岸边的大柳树下,手里捏了一大把竹签,装货的每搬一次便就到他手里领一根竹签。这监工一张黑脸,在这秋风渐起的季节,竟然还油汪汪的满脸大汗。
  见到彭三叔赶着车过来,监工眼睛一亮,扯开嗓子吼道:“那边赶车的,是不是从乡下来的?晚上不出城,过来赚些铜钱,回去给孩子买些果子吃也能哄得浑家开心!”
  彭三叔一愣,不由答道:“正是从乡下来,要在城里过一夜,你那里有什么赚钱营生?”
  听了这话,监工的脸笑成了一朵花,塞给过来的工人一根竹签,抽着空闲对鼓三叔喊道:“看见我身边的布匹了吗?运上船去,按数计钱。我看你平时是个做活的,一身使不完的力气,来我这里做一夜,三二百文铜钱总是能赚的!”
  见彭三叔的样子并不怎么热切,监工忙又加了一句:“若是卖力,五百文也是有可能的!”
  五百文可是大钱,尤其是在乡下地方,能做许多大事,彭三叔听了不由有些心动。
  监工见有戏,急忙又加一句:“都是足陌,都是足陌,洛阳城里现在不兴省陌的!”
  徐平每到一地,都想方设法把省陌改为足陌,不然有省有足钱数计起来太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