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7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里的百万人,他们认不认?朝廷有法有律,做了善事的要赏,做了坏事的要罚,什么时候稀里糊涂和稀泥成了仁政了?御史,你读遍圣贤书,哪个圣贤是这么教的?我们做臣子的,身居庙堂,便就当放眼天下,对天下有利的,才是大仁大义!善者不奖,坏者不罚,我就问你,这对天下有没有好处?圣人设刑,不过是奖善惩恶而已。怎么在御史眼里,为善的人不需奖,为恶的人不需罚,还成了仁政了?”
  张观站起身来,脸憋得通红。大声说道:“祖宗以来,无不以天下无事为先!自从你掌管三司,迭做更张,诱天下以利,天下扰动!现在出了人命官司,你还这样轻描淡写!”
  “天下无事?那还要我们这些官员干什么?圣天子垂拱而治,我们回家种地好不好?”
  这话说得有些刻薄了,赵祯轻轻咳嗽一声:“徐平,不得对御史逞口舌之能!”
  徐平忙站起身来,捧笏对赵祯躬身施礼:“臣谨遵圣旨!京师银行门外的人命官司,臣以为首先要做的,便就是查清楚这是个什么人,是怎么死的。他到底有没有欠京师银行的贷款,如果是因为追债,是怎么追的,其间有没有违反法纪的地方。查清楚了,再谈其他!”
  张观道:“臣以为徐谏议说的不妥!如今出了人命官司,当先停了京师银行追债,不然逼得急了,再出人命,朝廷将如何交待!”
  李迪见两人各不相让,看了看陈尧佐,道:“不如这样,京师银行追债就先暂停了。同时查清这人为什么死,怎么死的。暂停只是一时,若是查明官司与他们追债无关,还可以重新追吗。如果真是被追债逼死的,确实要重新想办法。”
  徐平对李迪施礼:“相公说得有道理。不过,暂停要怎么暂停?京师银行追债只是按着账籍上的日子,派人上门询问而已,有的连上门都没有。诸位相公,银行追债可是跟民间放贷的追债不一样,不会派人到他们家里威逼恐吓,最多只是知会一声而已。”
  李迪听了奇怪:“若是如此,借了贷的人拒不还钱又当如何?”
  “报官啊,京城里自然有开封府去管啊。再者当初贷钱只给公司,这些公司做生意的款项往来,银行当然可以先扣下来还账。前些日子我已经查过京师银行,正常有生意往来的公司欠款,已经大致追齐了。个别确有困难,还债会使生意做不下去的,都让他们展期偿还。那些追债困难的,绝大多数都是账目不明,涉嫌虚开公司骗贷的。话说回来,现在死的人只是一个拱圣军的骑卒,这样的身份说是能开公司骗贷,下官不信。所以,此案一定要查清楚,之后该如何便就如何。银行追债本来不会逼死人,不过被追的人如果涉及到其他不法情事,又是另一回事。如果朝廷真可怜这些人,更加要查清楚,一一区别对待。”
  在座的大臣,对银行具体怎么操作大多没有概念,听了徐平的话,晏殊问道:“如果这个骑卒是因为已经报官,被开封府追得急了,才不得不以命来偿——”
  徐平摇了摇头:“那他应该是在开封府的牢里啊,而不是现在这样。再说,这种事情找开封府一问便知,我们在这里猜来猜去,也猜不出来事情真相到底如何。”
  正在这时,内侍前来禀报,枢密副使王德用紧急求见。
  宰执大臣有不用排班随时见驾的特权,但现在是后殿议事的时候,王德用是留在枢密院当值的。他来求见,说明发生了紧急大事。
  赵祯急忙吩咐召见,过了一会,王德用快步进入崇政殿。
  行礼如仪,王德用朗声道:“陛下,今日在开封城中,禁军两部起了冲突,在市面上公然打斗,惊扰百姓。事后,其中一军的统兵官归明神武军都指挥使高大全,自知所犯罪过不小,写书状投到枢密院,述说事情经过。臣不敢自专,特进殿取旨!”
  赵祯愣了一下,才道:“到底怎么回事,说清楚一些。”
  王德用手捧书状,口中道:“这是高大全自劾书状,里面已经把事情经过说得一清二楚。”
  吩咐小黄门把书状取了过来,赵祯展开观看,看了一半,已经面色铁青。强忍着把书状从头看完,赵祯再也忍耐不住,把案前上的茶盏一下洒落地上,大喝一声:“岂有此理!”
  说完,把书状交给一边坐着的张士逊,一言不发。
  张士逊以为是因为有禁军打斗惹恼了赵祯,心中暗怪王德用小题大做。这种事情虽然不应该发生,但真地发生了,也应该先由枢密院压下来,等事后再禀报,哪能直接就捅上来。想来王德用是武将,不敢担这种干系,如果换了李咨这些人在那里,肯定不会如此。
  展开书状一看,没看完张士逊已经面如死灰,默默把书状交到了李迪手里。
  李迪把书状快速浏览一遍,长身而起,对赵祯捧笏道:“陛下,此事太过恶劣,如果书状里说的是真的,犯事的人百死不足以赎其罪!臣请陛下旨意,派大臣严查!”
  张观莫名其妙,对李迪道:“相公,东华门外人命官司还没有定论,怎么又别生——”
  李迪一挥手:“御史不必再多说,此事按三司徐平所说,先严查命案!京师银行不需暂停追债,若有必要,可由开封府出命,协助他们去追!”
  张观一头雾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站在那里面色尴尬。
  赵祯缓过气来,示意枢密使张士逊,把发生的事情说给在场的众位大臣听。
  张士逊站起身来,强行平定下心神,沉声道:“前些日子,殿前司拱圣军的一名骑卒名为贾逵的,由人保举,转隶马军司归明神武军之下。这位名叫贾逵的骑卒,因为有哥哥还在拱圣军,今日一早与母亲前去探望。到了哥哥家里,正遇到拱圣军里本都的军使,带人在那里不知做些什么。贾逵抢进房里,发现嫂嫂悬在房梁上,刚刚气绝。因为怀疑军使做了不好的事情,逼死了嫂嫂,贾逵逮了他逃出军营。拱圣军带人追赶,与归明神武军的人城里起了冲突,倒也没有大打。上面说的这些不重要,只是事情经过。重要的是高大全带属下把那名军使带回了自己的军营,审问之下,才知道贾逵的嫂嫂确是自杀,因为从那军使嘴里知道了自己丈夫已经被吊死在了京师银行衙门口。至于有没有奸淫的事,不重要了。”
  徐平问道:“枢相刚才说的,那妇人的丈夫,是被人吊死在了京师银行的门口?”
  张士逊闭上眼睛,沉默了一会,才重重点了点头:“不错!这名军使之所以到那妇人家里,是因为奉了指挥使军命,要把一些文书放在他家里。话到这里,我想诸位都明白,他们要放的是什么文书。此案,委实恶劣至极!”


第272章 换将
  听了张士逊的话,张观张大了嘴巴,脑袋发蒙,一时说不出话来。他为人是迂腐了一些,但绝对不笨,话说到这里,哪里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此时陈尧佐看完了高大全的书状,起身道:“陛下,事情发生在殿前司所辖禁军,无论最后真相如何,郑守忠都不能留在殿前司。为防殿前司禁军生变,当立即换人!”
  赵祯平复了心情,对面前的众臣道:“殿帅换人,其事不小,诸位可有合适人选?”
  张士逊道:“高阳关路帅守高化新近入京述职,还未陛辞,可管殿前司。”
  李咨起身附合:“高化驭军有法,为人谨慎,是合适人选。臣以为,不只是郑守忠,殿前都虞侯孙廉一样也要换。此案恶劣倒在其次,可怕就可怕在,是统兵官命下属去做的!”
  赵祯点了点头,想了一想道:“李昭亮忠诚干练,可代孙廉为殿前都虞侯。”
  事情紧急,一切程序从简。当下让在座的翰林学士夏竦写了制词,拿出殿外用印,交付枢密院。张士逊暂时离开崇政殿,急回西府招郑守忠和孙廉及继任的人。
  出了大内,张士逊只觉得心中怒气压抑不住。本来吕夷简被贬出朝廷之后,他这个枢密使当着已经很不容易了,现在出了这么严重的弊案,早晚会追究自己的责任。军政虽然是三衙自己在管,枢密院在名义上却是上级,怎么可能安然无事。
  张士逊离去,李迪道:“此等大案,非是重臣不能彻查,臣请陛下圣裁!”
  赵祯本能地转头看张观,紧接着摇了摇头。刚才还在跟徐平争要息事宁人,怎么可能放心托付给他。低头想了一会,赵祯才道:“禁军犯案,还是由枢密院出面。李咨,此案便由你主审,选可靠人员助你,务必查清。”
  李咨上前领旨:“微臣谨遵圣旨!此外,臣请皇城司从旁协助。”
  赵祯点头:“勾当皇城司蓝元用为人谨慎,能够用心做事,便由他协助你。御史台——”
  看着张观,赵祯一时拿不定主意。这种案子必须由御史台参与,但张观刚才的表现实在让人不放心。选御史台的官员,又不好绕过御史中丞去。
  徐平捧笏道:“陛下,臣以为知杂御史庞籍在州县多年,通晓律令,不循私情,可参与审案。此外此案牵涉京师银行借贷,勾稽账簿的事情必然不少,请审计司参与。”
  李迪道:“臣以为徐平所说中肯,庞籍可用,审计司可命郑戬一起备顾问。”
  事情便就定了下来,由枢密副使李咨负责,知杂御史庞籍和皇城司蓝元用协助,郑戬参与其中,提供专业的知识。李咨在枢密院本就管的裁汰冗员,以及刑事等等,用他正好符合枢密院的分工。御史台必然参与不说,皇城司本来就是牵制三衙的,与枢密院的合作平时就不少,一起收拾禁军正是他们求之不得的事。审计司只是因为案件涉及银行,其他官员对那些山一样的账簿还真就没有办法,只好借助他们的力量。
  至于御史中丞张观,经了这一次事之后必然会被外放,只是顾及他的面子,暂时押后。
  郑守忠已经得到了城中两军对峙的消息,只是对于细节还不清楚,听到宣自己到枢密院去,不由心中忐忑。三帅的地位跟执政是相等的,比枢密使还是要差一点。但严格意义上说起来,枢密院是三衙的上司,虽然这上司没有手段管三衙的具体事务,地位总在那里。
  到了枢密院前,正碰到赶来的孙廉,郑守忠心中升起不详的预感。一般来讲,哪怕是枢密院召管军大将来宣读诏令,也礼数周全,今天这样直接当下属一样非常罕见。
  历史上宋朝三衙和枢密院的关系以神宗朝为一个分界点,此前三衙地位较高,进枢密院礼数并不那么周全,不算硬性规定。神宗朝以后,枢密院作为上级的地位更加突显出来。
  通禀完毕,军卒领了两人来到都堂前,让两人在门前停下。见军卒态度极不恭敬,郑守忠和孙廉心中发冷。枢密院例来不用三衙的人,他们的守卫等事都是用皇城司兵,一见下边的人态度不好,两位管军大将就都知道今天只怕难以善了。
  不一刻,有礼官出来命两人除兵杖,准备进都堂听宣。两人无可奈何,只好把随身的腰刀等兵器卸下来,高声唱诺,随着进了都堂。
  张士逊一身朝服,端坐公案之后,案上一把硕大的铁尺分外醒目。在他身后,四个精挑细选出来的皇城司亲事官挺身站立,不怒自威,死死盯着进来的郑守忠和孙廉。
  三衙主将都是武夫,被逼急了不定会干出什么事来,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