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7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出现了,但却是因为李觏这三策,才真正成为政策追求的目标。)


第296章 舆论争取
  此时已近黄昏,天色将暮,赵祯见徐平已经显得有些疲倦,不好再强留着他陪自己说话,道:“刚才你讲要建一个公司,把勾栏瓦子里的艺人聚起来,让他们足衣食,不必再每日里不知道明天粮米在哪里,甚好!这些人虽然说的是市井故事,里面惑乱人心的是有不少,但也有惩劝世人的,并非全不可取。官府出面管起来,正是去了坏的,留下好的。”
  徐平捧笏道:“市井间的说话,最重要还是让市井小民们有个去处,主在娱心,杂以惩劝。这些人最受小民喜爱,让他们劝谕忠义,强过无数谕俗文。”
  赵祯连连点头:“甚是,甚是,有些说话人讲的是极好的。桑家瓦子有个杜秀才,便就口才便给,讲起话儿来,那人便就跟活的一样,让人如同身临其境。”
  徐平忙道自己把这人记下了,回去之后便就找来,先召进公司。
  赵祯对市井娱乐极感兴趣,特别是相扑和说话,有了空闲经常让召进宫来表演。他的这个爱好对说话小说这门艺术影响深远,一直到了明朝,话本小说大兴,还是经常在前面的引子说完之后,先说一句“话说赵宋某年”,便是这个时候流传下去的习惯。召说话人进宫表演,正是始自赵祯,让这些民间艺人的地位得到了很大提高。
  徐平一提出要建这么个公司,赵祯立即同意,不说别的,自己以后要听点看点市民的娱乐更方便了。赵祯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曲调精通,音乐才华还是不错的,再有一颗与民同乐的心,对娱乐项目是真正的雅俗俱精,这方面徐平是远远不及。
  见赵祯终于安静下来,不再没话找话,徐平起身捧笏行礼:“人臣不当有私请,然而今日面君,臣有一个不情之请,请陛下斟酌。”
  赵祯有些奇怪,这么多年,徐平还从来没有因为私事求过自己,今天倒是破例。对皇帝来说这是好事,给臣子办点私事,只要无伤大雅,还能增进双方感情,便让徐平直讲。
  徐平道:“提举西京银行的杨告,有一独子,多次举进士未中第,杨告引以为憾。臣看过他的文章,若说十分好也未必见得,但诗书俱通,也不差于一般进士。前些日子,臣曾上章请让他试于学士院,等了许多日子,奏章一直留中不发。”
  赵祯有些为难地道:“不是朕留中不发,是中书熟状不许。”
  说完,见徐平站在那里为难,赵祯道:“这又不是难事,如果真是堪用之才,让他到学士院试便是。只要不是分外出格,朝廷又何吝惜一进士,杨告在你身边也办过不少事。”
  徐平谢恩,道:“不管中与不中,总要到学士院试一回,酬杨告多年辛苦之功。试过了不中,那是无此才情,谁也没有话说。试的机会都不给,未免有些薄了杨告。”
  赵祯道:“进士以待文学清选,宰执慎名器也不为错。此事我记下就是。”
  也只能如此,徐平就此告退,出了大内。
  徐平举荐杨告的儿子试学士院,被政事堂否决,并不是很出人意料。一是举荐人才单独试学士院,需要地位很高的大臣才行,一般翰林宰执成功率高一些,徐平三司使是管钱粮的官,分量差了一点。再一个试学士院虽然也有考试,但考虑到举荐人的影响,只要不是文辞不通,大致说得过去的话都会让过。当年马季良试学士院,晏殊做主考官,还帮着马季良连卷子都做了,便是因为刘太后的亲戚,必须得过。为了防止出现不过让徐平尴尬的事情,政事堂便干脆卡着直接连试的机会都不给。
  但对徐平来说,这点事情都办不成,实在跟杨告无法交待。鞍前马后跟了自己好几年的时间,一辈子就这么个愿望,他儿子又不是不学无术,怎么也得给机会啊。
  围绕皇子的降生,各种各样的仪式一直进行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后,听到小皇子身体健康,一切如常的消息,徐平终于放下了心来。孩子难存活,虽然可能有遗传的原因,但更加可能的是宫里不好的旧习惯。
  太宗九子,只有一个早夭,而真宗六子,除了赵祯之外,只有悼献太子活到九岁,其他都早早离世。而正是从真宗开始,宫里的各种习惯礼仪严了起来,特别是孩子一出生便就抱离生母身边这一条,在这个卫生条件很难保证的年代,对新生儿是非常危险的。从真宗开始绝大多数皇子不是生下来就有缺陷,而是在幼年阶段染病去世。跟生母分离,虽然让宫里少了许多纷争,但却造成了更大的麻烦。
  这些纷纷扰扰过去,徐平开始把精力花在建立几个娱乐公司上。这些公司不是为了赚钱,说实话这个年代这些行业也赚不来太多钱,着眼点还是在宣传新政,争取民心上。
  新政推行开来已经一年多了,影响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总的来说,还是好的影响居多。有了这个基础,就要做争取民心,造舆论的工作。李觏编的各种理论书籍影响官员士大夫,几本专门的类书杂志让大家广泛讨论,而要影响社会舆论,首推民间娱乐形式。
  开封是首善之区,读书识字的人占人口的比例全国最高,但真算起来,实际上还是不识字的人占绝大多数。影响这些人的,正是那些民间艺人。而且这些民间娱乐形式,不仅仅是普通百姓喜欢,很多官员也同样喜欢,连赵祯自己都很感兴趣。官员之中,又以武臣受到的影响最大。社会风气,武官受到的道德约束少,不必跟文官一样在乎清眷,也少游玩诗会之类的娱乐,很多人就靠着这些民间技艺打发时间呢。
  如果能开办公司,争到民间娱乐活动的主动权,对其内容进行有意的导向,则对新政的推行当助力不少。这年代理性的统计分析很不发达,对一项政策好坏,不管是高官还是百姓,经常是从感性上分析,特别是自己身边人的生活变化。历史上王安石变法失败,看当时反对的人的理由,很多都是各种各样的小段子,这些段子或真或假,又有什么人能够一一分辨得清?与其让反对新政的人编段子黑自己,徐平还不如组织人自己编段子。
  至于这些娱乐公司的赢利,徐平自然有办法补上去,三司并不缺钱。公司便就有这种好处,做同样的事情,开设官方衙门千难万难,但这种赢利性的公司,不占用官方的名额和编制,甚至不占用官方财政,有看不顺眼的人也无从反对。


第297章 伎艺人
  宝相寺的一处小院内,徐平看着面前形形色色的人等,对边上侍立的公吏道:“天气燥热,众人站得辛苦,去赐座赐茶。”
  一个短小身材,颔下一缕花白胡须的老者上前,拱手道:“相公是何等样人?我们这些瓦子里卖艺的,从事的是贱业,相公面前岂有坐的道理!赐一盅茶,解了口渴便感激不尽。”
  时代的特点,身份相差悬殊的人确实不能坐到一起,徐平强要他们坐,只怕还会让他们心中不安。便不再强求,只是让公吏赐了茶去,任由这些人站在那里。
  喝了茶,徐平朗声道:“最近三司新政,天下赢利的营生,多开办了公司,你们知晓吗?”
  还是先前的老者出来答道:“回相公,我们这些人说的就是市井新闻,这等大事如何不知?诸般新政,如公司银行等等,小的们都是熟得不能再熟。”
  徐平点头:“如此最好。对了,你如何称呼?都是你出来答话,是个什么道理?”
  老者拱手:“回相公,小的姓彭,人人都称我彭老郎。因在瓦子里久了,众人推爱。”
  老郎是他们这些行业里面年纪大技艺高的人,是个专业的称呼,类似于其他行业的行头,不仅仅是众人推爱而已。这些行业,因为人员复杂,流动性又大,又是官府不怎么管的灰色地带,这些老郎、行头的话语权很重。今天官方召这些人来还不知是福是祸,在明白底细之前,都是领头的人出来答话,以防言多必失。
  听彭老郎说对新政熟悉,徐平暗暗点头。这些人要娱乐平民百姓,自然要对社会上的新生事物格外关心,就是彭老郎口里说的市井新闻。京城里百姓的八卦心极重,借此后世报纸的前身小报才得以出现,而新闻这词也被广泛使用,小报便是登新闻为主。此时新闻的词义已经与后世相差不大,不过是集中在社会方面,还不算是专有名词。
  示意彭老郎退下,徐平又高声问道:“桑家瓦子的杜秀才是哪个?来了没有?”
  一个身穿长衫的中年人从后边挤出来,躬身行礼:“小的姓杜,日常在桑家瓦子说话营生,混些钱米聊以糊口。因为年轻时读过两卷诗书,人称杜秀才。见过相公。”
  徐平见这人一身书卷气,问他:“你是哪里人氏?看起来是个读书的,应过举没有?”
  杜秀才道:“小的原是京东路人,州县不提也罢,现如今操此贱业,说起姓名辱没祖宗。”
  听了这样的回答,徐平基本确定这是个从小读书的,曾经发解京城里科举落第,从此回不了乡也说不定。这个年代科举的举子还没有后世那么多的优待,除了川峡数路等有特殊政策,可以领驿券在进京路上住驿站之外,大多数的举人都是自费进京赶考,家里实在穷的还是举贷来的。一旦落第,以前的投资便化为乌有,很多人便从此流落在京城。
  举人的资格每次开科的时候必须回到本州重新考,这此流落京城的落第举人实际从此跟进士无缘,为了养家糊口,做什么的都有。京城里的娱乐行业,特别说话曲艺之类,混杂了不少回不了乡的落第举子。有这了些人的参与,提高了京城娱乐行业的水平。勾栏瓦子里,以进士、举人、秀才做名字的艺人数不胜数,不过有真有假而已。
  徐平不再详问杜秀才的身世,对他道:“你曾进宫御前说话没有?”
  杜秀才躬身道:“小的进过宫几回,得了不少赏赐。”
  徐平点头,对他道:“如此,你跟别人不同,且站到前边来。”
  见杜秀才受到礼遇,人群后面便有人嚷嚷起来,说自己也曾进宫表演。有的还把时间清楚得说出来,什么人请的,得了多少赏赐,说得有鼻子有眼。徐平只作没有听到,给杜秀才礼遇,是因为赵祯特别提起来,不能不给皇帝面子,其他人没这个必要。既然是要办公司,那自然是要按公司的规矩来,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自有公司章程。
  等到人群平静下来,徐平便命彭老郎和杜秀才两人,分别去统计今天来的人所从事的行业,擅长的内容。分别造册,让身边的李觏记下来。
  虽然是娱乐公司,但徐平想的还是争夺意识形态阵地,所以内容审查依然归到了国子监李觏那里。再者这些市井娱乐,属于风闻的范畴,也请了谏院的韩琦来。谏院的风闻奏事不是没有根据地捕风捉影,风是诗经里面《国风》意思的那个风,指的是消息来自于民间,也是要有根据的。这样的奏事谏院要受到御史台的监督,不能没有根据乱编。
  除了这两个人之外,徐平还找了一个帮手,天圣八年的进士,新近又中了贤良方正制科,刚入馆阁的田况。田况写故事的文采不错,本人又不排斥这件事情,正是徐平中意的人选。虽然是民间娱乐,但不能全靠民间人员,让馆阁人员参与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