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7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此时的朝政已经不是他们被贬出京城时的候样子了,吕夷简的势力基本已经被扫清,三司的新政深入人心,已经不可动摇。李觏在国子监经过大量努力,新的思想体系已经开始成形,慢慢扩大在士子中的影响力。今年知贡举的丁度,便就领会赵祯的意图,在试题中加入了钱粮为纲的内容,以为天下谋公利为大义。
  此次殿试并不顺利,省试刚过,便就有开封府进士陈博古等人嘲讽省试不公。说此次枢密副使韩亿三子和薛奎等人赏识的范镇等人,省试高第,范镇更是为省元。赵祯从皇城司那里得到消息,秘令包括陈博古在内的这几个人试卷都不拆阅,直接落第。因为范镇在馆阁读书数年,早已名满京城,最后格外开恩,让他与试,不过降了等级。省元例在第一甲,吴育和欧阳修因为未在前三,都曾经出列争执过,只有范镇落在了第二甲。
  徐平本来对此次的科举寄以希望,韩亿的几个儿子因为受到韩综影响,都是积极向新政靠拢的。就是范镇,也因为在馆阁读书多年,亲眼见证了新政一步一步怎么走来,与李觏友善。本来徐平还想着范镇能得状元,没想到出了这种意外,最后结果不如人意。
  这一届进士里徐平最熟悉的一个人就是司马光,不过他却跟新政无缘,与徐平这一体系的人走得不近,然而偏偏他就是进士高第。说起私人关系,徐平跟司马池结识多年,虽然没有深交,但关系也还过得去。而司马光的岳父张存,更是早在广南西路时就与徐平认识,又在三司共事多年,关系更加紧密。对司马光亦师亦友的庞籍,更是曾经接过徐平创建的蔗糖务,在岭南数年,对三司新政认识很深。有这么多条件,司马光还是对新政没什么好感,那就只能是理念不合,大家在意识形态上走不到一起去了。
  景祐五年,未到新年先是河东大地震,未开春京城响雷,灾异频发,臣僚纷纷上书言国政。从一开始,便就预示了这会是不寻常的一年,朝野上下,都预感到要有大事发生。
  (备注:宋庠原名宋郊,历史上正是在这一年入为翰林学士时,被李淑嫉恨,说他姓是国姓,郊同交,不详之兆,因此改名为宋庠。书中李淑已经被贬,略过了此节。而夏竦则是在这一年为三司使,书中改为了知审官院。本卷已到尾声,后边会简略一些。)


第321章 丈人看女婿
  景祐五年十月,元昊听从亲信杨守素的建议,正式叛宋。定国号为“大夏国”,因拓跋氏被唐封夏州节度使而兴,与三代的夏朝并无关系。元昊自号大夏世祖始文本武兴法建礼仁孝皇帝,改元为天授延祚礼法元年,并遣使送还宋朝封赏他的旌节官告。
  枢密院在西北的情报系统早已完全废弃,元昊已经反了,却很久都没有信息传到朝廷中来。甚至就连西北边地州军,一时也摸不清情况,不敢上报。
  正是在十月,徐平完成了三司编敕,正式上给朝廷,赵祯令颁行天下,著为令。
  这次的编敕跟以前的不同,不但删并的法令成系统,而且在卷首正式提出三司料理钱粮是为天下谋公利,是天下之大义,钱粮为纲,四海安泰。这是用法令的形式肯定了新政的举措,从公司到银行,各种变革都成为了国家的长久政策,不再有试行的性质。
  也是在这一个月,司天监杨惟德上奏,下一次闰年在十二月,则第二年的正月晦日正好日食,请改闰的月份。赵祯不许,说闰所以正天时而授民事,岂能曲避。赵祯一向都不信天变这种事,上一次的闰年也有元旦日食,司天监说是人君之忌,要求移闰,赵祯一样不许。对于军事、经济等事务赵祯或许不精通,但政治一向都是他的专长,后人所谓的百事不会做,只会做官家,正是说的他这个特点。年初天变,宋祁曾经上言,说赵祯不当把事情都交给大臣,而应自操权柄,赵祯只是看过就算。把事情都交给大臣处置,是因为赵祯自己对这些大臣的心思基本能把握住,虽有偏差,离得也不会太远。
  秋高气爽的日子,徐平在自己城外永宁侯府的后园宴请馆阁官员。
  众人落座,徐平举杯说道:“最近朝中无甚大事,今日天气晴好,请诸位到这里来散散心。再者馆阁为《富国安民策》做注,最近书成,也应该庆贺一番。”
  兼判馆阁的宋祁笑道:“为书作注,本就是馆阁官员该做的事情,何功之有?不过许久不曾喝到给事府中的美酒,有此机会来叨扰一番,正是美事。”
  听了此话,众官员一起大笑。这两年徐平公务繁忙,不像以前任盐铁副使的时候,经常请馆阁的清闲官员饮宴,他家里的好酒好菜确实好久不曾到口了。
  开封府推官、直史馆苏绅道:“下官在崇文院,经常听同僚们说起给事府里美酒天下第一,只是自下官到了京城,却无缘到得口里。今日终于有了机会,端是幸事。”
  徐平看了看苏绅,笑着点了点头:“史馆若是好酒,随时可以来我府里。”
  苏绅连道不敢,不过面上却忍不住有得意之色,有些向同僚炫耀与徐平系的意思。年初灾异,上书最勤的就是苏绅,颇有些锐意进取的意思。
  其实徐平跟苏绅并不熟,对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对他友善,还是因为他有个好儿子。苏颂是这个年代难得的又有学问,又对科学感兴趣的,前几年被徐平荐入馆阁里读书,可以自由出入崇文院。徐平回京任官,仍然经常到徐府里来请教,自是亦师亦友。
  盼盼经常缠着苏颂一起玩,林素娘也蛮看好他的,有意把盼盼许给他,曾经同徐平商量过。徐平因为盼盼还太小,让林素娘现在不要动这些心思,顺其自然就好。
  见苏颂跟在苏绅身后,徐平对他道:“此次开科,你为何没有应举?”
  苏颂上前拱手行礼:“禀给事,学生在馆阁,深觉学问尚不足,正应当是潜心学习的时候,是以没有发解。等过了这几年,多读一些书,再应举也不迟。”
  徐平笑着点了点头:“你有这点志气是好的,不过中了进士一样可以学吗,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年龄已经到了,下次开科,当中进士了。”
  苏颂恭声应诺。
  这有些老丈人嘱咐女婿的意思,周围的官员看着哄堂大笑,闹得苏颂涨红了脸。
  尽管没有挑明,徐平对苏颂的看重大家都看在眼里,而徐平的大女儿盼盼也慢慢地长大,其中的心思自然不言自明。苏颂显然也不排斥,算是已经被徐平预定在那里了。
  盼盼今年十一岁,苏颂十九岁,年龄差得其实还是有些大的。不过找这样一个对自己胃口又大有前途的年轻人不容易,徐平也只好让苏颂多等几年,男子三十娶妻,在这个年代也不是不可以想象的事情。少年时寒窗苦读,中了进士再娶妻,是这个年代不少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徐平当年都是如此,让看中的女婿这样做又有什么。
  以现在徐平的地位,他看中的人,就没有人会动心思了。政事上争一争,你来我往是官场上的常事,但私事上得罪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明摆着徐平前途远大,又有李用和这样的关系,在皇帝心里的分量不一般,在私事上得罪他就是找不自在了。
  众人落座,酒过三巡,徐平才道:“《富国安民策》是当年我在京西路,与本路官员眼见国事不易,钱粮艰难,同心协力所做治国安民之策。到如今行之有年,别的不说,最少可以说一句从此策行后国用不缺。年前河东路大震,三州受灾民户死伤数万,牲畜就更加不计其数。三司有了钱粮,两三个月间,就从东西两京运了数十万石粮米过去,让灾民衣食不缺。若是往年,这种大事朝廷要大力筹措,还不一定能筹出粮来。现如今,救一场这样的灾对国事根本无丝毫影响,以前哪里敢想?运粮之前,圣上还特意手诏问三司,若是钱粮筹措不易,可从内库拨钱出来。圣上仁心,为臣子的自该感激,不过这些钱粮,对现在的三司确实也不是难事,只好回绝了。”
  徐平说完,众官一片赞颂之声。这倒不是恭维,是真心实意的。自徐平回到京城执掌三司,朝廷财政便就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大家都看在眼里。两三年的时间,民间的苛捐杂税几乎全被取消,官府手里的钱还分外充盈。就是这些官员也得到了不少好处,以他们的品级,以前俸禄仅折支就要去掉一小半,现在全部发实钱,相当于普涨薪资。而且徐平对各个衙门的公使钱放得比前宽松,数额多了,花起来也不像以前那么麻烦。只要不把公使钱向自己家里拿,基本个人的日常用度都可以用公使钱包了。当然,公使钱宽松是配合着审计司查得更严来的,按规矩用的方便了,向自己兜里揣的却被严管。
  在朝堂上做事困难重重,但在这些中下级官员眼里,徐平却是本朝第一能吏良吏。


第322章 齐鲁豪杰
  酒过数巡,大家慢慢放松,气氛活跃起来。
  几年的时间,馆阁官员发生了不少变化,有的人改为他任,有的人补了进来。最近一两年特别是天圣八年和景祐元年的进士逐渐增多,有了许多新面孔。不过以徐平中规中矩的历史知识来看,景祐年间的这两届进士明显不如天圣年间的几届,除了司马光,就再没有自己前世记住名字的。想来也是,如同天圣年间那样的人才济济,本就不该是历史常态。
  此时馆阁是天圣五年的进士当家,宋祁已经上表要求卸任,不出意外王尧臣会接替他判馆阁,管理这朝廷育才之地。
  随着徐平的同年在馆阁占据主导,把持住话语权,馆阁官员对新政的兴趣明显浓厚起来。上一代的人杰已经老迈,天圣年间的进士想快速上位,就必须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富国安民策》正好提供了这个机会。
  本来按照历史的轨迹,他们将分成两派。一派以韩琦和文彦博等人为代表,在政治上左右逢源,注重政绩,注重培养人脉,是实力派。另一派则以欧阳修等人为代表,主要把持台谏言路,以君子小人分党,利用道德文章鼓吹,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现在随着新政的顺利推进,天圣进士的主流都参与到了徐平所引导的新政中来。善写文章做学问的在思想上用功,注重实绩的则利用新政为自己捞取政绩。中进士十年,正是官员的仕途最紧要的时候,抓住机会的就此上去了,错失良机的可能就此沉沦。
  新入馆阁的石延年和张方平两人坐在一起聊了半天,见徐平身边终于没什么人了,才一起走了过来。三人满饮一杯,便在大树下面坐下。黄叶不住从树上飘落下来,洒在几个人的身上,颇有几乎诗情画意。
  石延年把身上的落叶掸掉,对徐平道:“不知不觉间,你我相识已有十几年了。你在中牟时,我贪你家里的酒好,时常叨扰。一眨眼间,当年懵懵懂懂的乡村少年,已经成了国之柱石。每每想起往事,便就如做梦一般。”
  徐平听了不由就笑:“曼卿怎么今日悲春伤秋起来?到底是诗人,见了满天落叶,就生出了悲天悯人的胸怀。我是个俗人,却没有这些心思。”
  张方平道:“倒不是曼卿故做小女儿情态,实在是有感而发。前几天有消息从郓州传过来,王沂公身体欠安。有人看到夜里大星坠其寝室,此是不祥之兆,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